收藏 分销(赏)

课堂响起嘀咕声后的思考.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359287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响起嘀咕声后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堂响起嘀咕声后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响起嘀咕声后的思考 [主题内涵]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与社会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这些真实的差距,教师是通过压服的方式使学生勉强的接受,还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另辟天地,让学生直面生活的真实。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思维火花的点燃者。关注学生的疑问,探讨社会的负面现象进行正确的引导,是教师应尽的责任。 [案例描述] 这是一节初三思想政治课。课的内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讲到我国人民生活实现了两大历史性跨越,20世纪80年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90年代人民生活达到初步小康时,下面响起了轻微的嘀咕声。我显然观察到了但没听清。 师:还有问题吗? 我巡视了一遍,眼光停留在刚才发出声音的角落。 师:还有问题吗?王钟的,你刚才好象有话要说?可不要留在自己肚子里独享啊?(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王钟的笑着站了起来,不好意思小声地说:“我的意思是,我国还有很多人读不起书,吃不饱饭,怎么能说解决了温饱达到了小康呢?”他又补充了一句:“每年过年,我们村里乞丐可多了,我还给钱呢。” 我惊了一下,显然这一问题没有进入教学设计的环节。 [案例分析] 学生有疑问,这很正常。但思想政治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很敏感,很难应付,能否妥善解决学生的提问,是衡量教师具有教学智慧与否的重要标准。面对案例中学生的提问,教师可能采用两种方法。 方法一:简单回避或敷衍了事。教师会对学生说这个问题中考是不会考的,所以你们不必要费劲,只要你记住现在中国已进入小康社会就行。这是典型的“一言堂”,姑且把此类教师称为“教育滑头”,他们心里明白,与其让学生问出自己都解答不了或解答不好的问题,还不如照本宣科来得简单。此法与新课程教育理念背道而池,既不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伤害了他们的求知欲,也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方法二:暂避雷区,主动出击。因为这个问题短时难以解决,教师可以先找台阶下来以求赢得解决问题的时间。老师可以类似答复:王钟的同学提了一个好问题,这说明他在思考。今天老师暂时不回答,你们看这样好不好?王钟的同学的问题作为我们的课外作业,每一个同学都要作出自己的判断,并说明理由。老师也去好好准备准备,下一堂课我们来开个辩论会,辩论会的题目就是“我们小康了吗?”大家去准备一下,下节课我们见分晓。 面对同样的问题,此类老师借机作为课外思考题,并明确了每个同学都要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在下节课进行辩论。此法体现了老师正视学生疑问的态度和高超的教学机智。其实这堂课远远没有结束,精彩更在课堂之外。 对于上述案例,可以提供给教育工作者哪些思考呢? 思考一:教学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真实? 生活本来就是一个美与丑、真与假的结合体,教育也应直面生活中的真实,尤其是丑陋的一面,例如乞丐,失学儿童,浪费等。一味的歌功颂德,对丑陋现象避而不谈,对敏感的话题以一句“今后再说“搪塞”,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违背了辨证法。教师最好“授人以渔”,交给学生看社会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切无不蕴涵新旧教学理念的碰撞。 思考二:新课堂上允许学生做什么? 允许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不能剥夺学生质疑的权力。课堂是探寻未知世界的领地,不同学生由于由于其个人的经历、体验不同,关注的重点不一,学生中会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允许学生把问题表达出来。因此允许学生把想说的话在课堂上说出来是教学民主的体现,也是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途径。只有了解学生真实想法,才能诱发学生的兴奋点,教学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思考三:新课堂上教师能做什么? 1、和风细语润课堂。分析上述案例可以看到,老师在上课时遇到下面的“切切私语”,没有装作没听见或用严厉的眼神加以扑灭,反而始终以平等的姿态,亲切、幽默、赞赏的言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才有了意外一问“现在我们真的小康了吗?”因此,作为教师,切忌出现“霸权“现象,而应师生共处一堂,其乐融融,这样的课堂才有可能迸射智慧的火花。 2、教师教学在于导,切忌“霸权”。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桥梁,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只能疏导不能压服。案例中的方法二就是典型的疏导法,其通过对话的方式,辩论的程序,让学生了解我国小康社会衡量的标准对小康社会的界定以及对弱势群体现象看法,进而使学生深刻体味到我国确实以进入了小康社会。 [问题讨论] 1、你认为教师采取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宜采用什么教学策略? 2、任选八到九年级的某一节课的内容,并分析在该节课学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面对课本与生活中的真实差距,你应该怎样做? 4、教师应如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试写出课堂中的忌事忌语言若干条。 [阅读材料链接] 新课程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即在吸取传统教育观精髓的基础上充分展现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教学是一种艺术,它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结合书本的知识,更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正面和反面的现象,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初中阶段的思想教育应以正面的教育为主,既用优秀的文化、正确的理念、积极的行为等来感动和激励学生,例如帮助弱势群体,关心帮助朋友,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等。通过正面的教育,使学生掌握有关思想品德方面的理论与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坚持正面教育,并不意味回避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负面现象,而是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辨证的分析。通过巧搭台阶架一条沟通书本知识与真实生活相脱节的桥梁,使天堑变通途。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