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贺双卿与李清照词作比较.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54525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贺双卿与李清照词作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贺双卿与李清照词作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012年学年论文 贺双卿与李清照词作比较 学 院: 人文社科学院 专 业: 00汉语言文学 0班 年 级: 大 X 学生姓名: X X 学 号: 0000000 指导教师: X X X 2012年4月1日 贺双卿与李清照词作比较 xx 00汉语言文学0班 00000000 摘要:贺双卿与李清照都是中国古代的有名才女,对语言文字具有很细腻的认知,且都以词著称于世;她们都以语言为媒,文字为介,将沉淀在心中的情感以文本叙述、以词来阐发;但是,两人迥然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婚姻爱情,遭逢和人生经历使得二人的作品在花样年华的相似情怀中呈现出相异的情感流向:一个是一生凄苦、满怀悲凉,最终在贫病交加中走完心酸的血泪之路;一个是早年衣食无忧、生活美满,嫁于良人后,志同道合、恩爱异常,后期的困境使其寂寞忧郁、痛苦不堪;这些必然造就了两个词风不同,情感各异却同样才华横溢的女词人 关键词:词;贺双卿;李清照;才女;比较 前言 对贺双卿与李清照的词作比较,最重要的便是对两个人作比较,因为一个人的学识见地、环境熏陶、人生经历对所作出的词有很大的影响。词能清楚的反映出诗人的处境、心情和想法,就像哲学里所讲,“物质决定意识,理论来源于实践。”所以,对两人词的比较还是应该从两人的生活背景出发,结合两人的性格、经历、思想来解读两人词的不同。 一、一生坎坷——贺双卿 常言道:红颜自古多薄命。才女们往往是命运多舛的,但薄命至贺双卿的,更是不多。她一生凄苦,所嫁丈夫是个乡村野夫,目不识丁,对她没有怜香惜玉,却是百般凌辱,让她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贺双卿像一个从石缝里好不容易拱出来的嫩芽,却被无情的风霜、愚蠢的牛马践踏而亡。她的词作无不诉说着生活的凄苦,遭遇的各种折磨,表达心中的绝望。 (一)才貌、贫苦与双卿而绝 双卿生于一户姓贺的农家,初名卿卿,一名庄青,字秋碧。这是贺家的第二个女儿,故取名双卿。小双卿虽出生乡野农家, 却自幼天资聪颖,灵慧超人,对诗词有非凡的天赋。双卿的舅父在离她家不远的镇上的学馆做杂役,无人照料的小双卿,常常一个人独自跑到学馆,悄悄站在窗外偷看里面的学生读书。每当塾师授课时,双卿就倚于窗下,悉心聆听,铭记在心。学馆的先生看这小姑娘如此聪明好学,就破例同意她进课堂旁听。就这样,双卿免费在学馆旁听了三年,学会了读书写字,还对吟诗作词特别爱好。 三年过去,贺双卿十岁了。父母亲不再让她天天往镇上学馆跑,留在家里学针线女红。此时的双卿,已经善诗能文了。双卿心里仍是放不下学馆里的笔墨诗文。她央求舅父买来纸笔砚墨,一有闲暇,便坐在饭桌边写诗作文,还请舅父把她的习作带到学馆,请先生批改。闺中闲暇,双卿即吟诗填词,练字作画。买不起书,她便用自做的精巧的女红,向商贩们换些诗词书籍来读。等双卿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她已经对作诗填词十分精通了。双卿较于那些寒窗苦读十年的古代学子,不知优秀多少倍,由此可知她的文学天赋,异于常人。而她是女儿身,家人不能指望她能依靠文学去博取功名,在诗书的熏陶下,贺双卿就像田野一朵无人欣赏的百合花,静静地散发出馨香。不过,对于贺双卿而言,这段日子应该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了,她可以自由自在做家务、吟诗。就算穷一点也算不了什么。 然而贺双卿十八岁时,父亲去世。双卿也当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身为寡妇的母亲将她的婚事托付于人。双卿虽然才华盈溢,也无法抗拒礼教,最终在叔父之命,媒妁之言之下,以三石谷子的聘礼,被嫁到周大旺家。从此,双卿便踏上了一条万劫不复的血泪之路。周家家境贫寒,只有丈夫周大旺和婆婆二人 。周大旺比双卿大十几岁,乃一介无知村夫,目不识丁,生性火爆,庸俗不堪,不识纸墨为何物,而且嗜赌成性,哪能理解双卿的才华和气韵! 婚后的贺双卿生活苦闷且劳累。丈夫和婆婆把双卿当成牛马役使,杂役农活都压到她的身上,一刻也不得闲。对双卿有一种天生的敌意的周母,不管她做得好不好,总是想尽办法百般折磨她。双卿慑于周母和丈夫的淫威,只有忍气吞声,独自把苦涩的泪水咽进肚里。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婚后不久,就身患了严重的痢疾。周大旺对面黄肌瘦的妻子, 既不体贴,也不给治疗。她的恶周母更是从未给她好脸色看,重活脏活全要她承担。双卿被病痛折磨得憔悴不堪,周大旺越来越讨厌双卿了,初婚时的那点感情,也荡然无存了。 就这样,嫁入周家的两年后,一代才貌双全的农家女词人贺双卿,最终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下,花颜凋落,带着她的旷世奇才,含恨离开了人世,年仅二十岁。 (二)浅析贺双卿的词 双卿婚后的悲惨生活使她伤心至极,既然无处诉苦,只好把满腔的忧怨倾诉在纸上,形成一首首滴血含泪的诗篇。如:《浣溪沙》:“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汲水种瓜偏嫌早,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腰肢。”1和《湿罗衣》:“世间难吐只幽情,泪珠咽尽还生。手捻残花,无言倚屏。镜里相看自惊,瘦亭亭。春容不是,秋容不是,可是双卿!”2 而双卿的丈夫和婆婆却一看到她拿书磨墨写诗,便要恶骂。在这种恶劣环境之下,双卿满心是泪,只有在诗句中倾诉。如:“命如蝉翼愧轻绡,旧与邻娥一样娇。阿母见儿还识否?苦黄生面喜红绡。”3和“雪意阴晴向晚猜,床前无地可徘徊。纵教化作孤飞凤,不到秦家弄玉台。”4 双卿在诗句叙述着她的苦命与无奈,可是她不敢抗争,甚至还想努力做好一个妻子以讨丈夫的欢心,表达自己的爱意。如:“今年膏雨断秋云,为补新租又典裙;留得护郎软絮暖,妾心如蜜敢嫌君。”5这样美好的女子却不被人理解,从诗中可以清楚感受到双卿的种种心伤,让人禁不住的为她感到心痛。 双卿的词遣词造句,精妙十分,堪与李清照相媲美,特别是这首《凤凰台上忆中吹箫(送韩西)》:“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朝)。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共)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死死(世世),暮暮(夜夜)朝朝?” 6 这首词是双卿为送别女友韩西而作,情境哀凄,词义悲苦,细腻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抑郁,倾诉着心中的抑郁,也表达了即将与友人分别的极度不舍。 这首词写得十分精彩,在于词中巧用叠字抒情写意,李清照那句著名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虽然极妙,但全词中只有这一句用叠字,而双卿这首词却用了20个,读来极为感人。“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更是余怨无穷,紧紧扣人心弦,令人动容不已。还有“断魂魂断”、“见谁谁见”等等。 这样的诗词,可见双卿脱俗的才情,可惜却在如花的年龄饱尝心酸而死,留下一段千古遗憾,让人叹惋不已。 二、命途多舛——李清照 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她的词在群芳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其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富裕,与夫君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离失所,明诚病死,清照境遇孤苦。之后,便开始了她人生的三大苦难。李清照一生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一)几经周折的人生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家庭对清照影响甚大,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风采。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二十几年的幸福生活不再拥有。两人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立志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这个张汝舟,刚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无奈之中,李清照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苦海。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临近暮年的李清照孤独一个守着一座空落落的庭院,没有子女,只偶尔有两个友人来访,强烈的孤独感使这位女词人感受到第三次重创,最终,她在这种心神的不断折磨下死去。 (二)赏析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的词造诣深高,数量颇丰,且种类多样,题材范围较广。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闺阁生活和相思愁怨的题材,表现了词人开朗和感情丰富细腻的个性。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7 这是清照在少女时期极富代表的作品,展现出一个活泼、美丽的少女露出的各种迷人姿态。 婚后清照的生活是她美好人生中更上一层楼。作品也都将她或甜蜜、或相思、或闲愁的种种心态描写的出神入化。如《减字木兰花》:“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8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9离愁之际,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李清照的这首诗词被多少代人传诵着,是一片绝佳之作。还有《醉花阴 重阳》中的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0更是折服了当时许多文人。 李清照后期的词主要风格为怀念故土、孤独、凄凉。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1 《声声慢》那哀婉的凄苦情绪,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金兵入侵,北宋灭亡,甜蜜恩爱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来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三、贺双卿与李清照在词方面的贡献 贺双卿是我国历史上最天赋和具才华的女词人,后人尊其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又称“清代李清照”。 贺双卿出身贫苦寒,一生短暂,且身世之悲凉亦世所罕见,虽诗才冠绝当时,而知者甚少。她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在史震林编著的《西青散记》及《华阳散稿》中。另外,《白雨斋诗话》和《听秋馆词话》中亦辑有双卿的部分词作或点滴的生平,但大多语焉不详。 贺双卿因家境贫寒买不起纸笔,终日劳作而没有时间写作,又加上悍夫恶婆不让她写诗作词,更主要是她本人写诗作词只为排解忧愤,不愿作品留传于世,随写随丢,所以其作品大多散佚,后人只辑得14首诗词,取名《雪压轩集》或《雪压轩词》 贺双卿的悲惨人生遭际,使其感情凄怨愁苦、感人肺腑,格调含蓄细腻、意旨幽深,风格哀婉凄恻、缠绵悱恻。诗词的内容大多是自伤其悲惨命运,读来催人泪下。特殊的经历使贺双卿的词不但感情凄怨愁苦,而且格调清幽窈曲,意蕴深厚,耐人品味。 李清照对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形式上,她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词必须尚文雅,协音律,铺叙,典重,故实。并且善用白描手法,常“以寻常语"创新意,在两宋词坛独树一帜。在内容上,她以知识女性特有的艺术感受,来展示前人未曾展示过的种种人生境况和生活情趣,使两宋以来的婉约雅词的题材、意境更加深化、细腻,把婉约雅词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时,她又以一个词人的敏锐目光审视北国南度、国破家亡的惨痛现实,通过抒写个人遭际的苦难,反映出两宋之交整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悲剧。她的一首被传诵了八百多年的名篇《声声慢》她连用七对叠字,便把一种掺和着血泪的家国之痛,一种哀愁孤苦、度日如年的人生况味,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谈谈我对双卿、清照两人及其诗词的看法 贺双卿和李清照生在不同的朝代,活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之下。一个是出生在封建制度达到顶峰的清朝,封建思想对女子的压迫尤其严重,生活在贫苦的家庭中艰难的渴求文学;一个是出生在民风相对开放的宋朝,士大夫的家庭背景拥有足够的财富和书籍以供钻研文学。这两朵词作奇葩在不同环境的养育下绽放着不同的光彩。 贺双卿在封建思想严重的清朝出生,又长在穷乡僻野的农村,在半自学的状态下跟着私塾先生学了三年便与学堂无缘了,后来只因对文字的热爱,拿了女红换书看!相对轻松的生活结束于18岁的出嫁,双卿的生命在婚后蠢货丈夫与凶悍婆婆的双重摧残之下,身心俱毁,在两年之后不堪忍受贫病的折磨与世长辞,如花的生命终止在双十年华。 双卿的词作由于各种原因流传下来的极少。她用诗词来宣泄心中的悲郁,点缀枯燥的生活,是双卿在艰苦的条件下生存下来的唯一支撑点。她的填词水平在婚后达到顶峰,但是她毕竟只有短暂的两年婚姻生活便撒手人寰,不管是心境还是遭遇都比较单一,所以她的诗作都是表达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自伤其枯萎的生命,心思愁苦,情感悲凉。格调含蓄细腻、意旨幽深,意蕴深厚,耐人寻味。风格哀婉凄恻、缠绵悱恻,比较单一。但每每读时不禁潸然泪下,让人深深同情双卿的悲惨命运。 清照所处的宋朝比较开放,女子的地位比较高,像清照这样的女子可随家人在外游玩,见识社会的文化、风俗,这对清照活泼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清照的父亲在朝廷位居高官,家底殷实,藏书无数,清照从小饱览群书,文学素养在小小年纪便已达到极高水平。家里优越的生活使清照的少女时代过的非常滋润,拥有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因而所作的诗词也都显露出幸福小女儿的姿态、神韵。描绘了少女的娇羞之姿和沉鱼落雁之貌。 步入爱河的清照,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丈夫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俩除一文人共有的诗词琴棋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兴趣结合点——金石研究。在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社会,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可谓天赐良缘。婚后的清照所作诗词开始其第一次转变,开始表达婚后的甜蜜、离别的相思、无聊的闲愁,词作的造诣极高,影响深远。 这样的女性文学天才,上天却不能许她一生幸福!她美满的婚姻在经历20余载后因夫婿的去世而破裂,她开始了失家后的三大磨难:一是再婚又离婚,遇人不淑,遭受感情生活的挫折;二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三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这时候的她不得不忍受巨大的痛苦,词风再次转变,有了悲怆凄凉之意,她人生的几次转折造就了她词风的多变性,题材的丰富性,这些都与她人生的经历有着莫大关联。 对于贺双卿和李清照两个人来说,我更喜欢李清照的个性,她敢爱敢恨,才貌俱佳,勇敢自信,不畏世俗;她灵魂高洁,超凡脱俗,努力追求自己的生活,这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我所喜欢、欣赏的。而贺双卿太过于胆小,空有一肚子学问,却把自己的人生弄的一团糟,面对欺凌敢怒不敢言,被折磨至死!说她傻也罢,说她受封建思想影响太深也罢,只是让人为她发出一声惋惜而已。若是贺双卿拥有李清照的性格,她定能抓住机会逃脱这牢笼,从此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 结论 不同的人生轨迹让两个出色的女子走上不同的道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见地,最终也使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极大的不同,无论是在数量、风格、种类、范围上都相差甚远。导致,两人一个时至今日仍被众人熟知,而另一个——双卿却仅仅被相对较少的人知晓。 参考文献: [1] 贺双卿.贺双卿集[M].中州古籍出版社:杜芳琴,1993:10 [2] 贺双卿.贺双卿集[M].中州古籍出版社:杜芳琴,1993:15 [3] 贺双卿.贺双卿集[M].中州古籍出版社:杜芳琴,1993:21 [4] 贺双卿.贺双卿集[M].中州古籍出版社:杜芳琴,1993:46 [5] 贺双卿.贺双卿集[M].中州古籍出版社:杜芳琴,1993:46 [6] 贺双卿.贺双卿集[M].中州古籍出版社:杜芳琴,1993:70 [7] 李清照.李清照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王仲闻,1979 [8] 李清照.李清照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王仲闻,1979 [9] 李清照.李清照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王仲闻,1979 [10] 李清照.李清照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王仲闻,1979 [11] 李清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四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郁贤皓 钟振振 程杰,2003.7:163 姓 名 学 号 年 级 专 业 论文题目 序号 评价内容 分数 序号 评价内容 分数 1 准备过程的态度(10分) 5 创新性(10分) 2 论文写作(设计)的态度(20分) 6 综合能力(10分) 3 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15分) 7 写作水平(10分) 4 工作量与难度(15分) 8 写作规范(10分) 总分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学年论文工作指导小组意见 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