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语上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吴泽强1122.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354520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语上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吴泽强11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语上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吴泽强11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 第十五课 古代诗歌四首 ( 第一学时 )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诗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学习程序 课堂导航 【回顾反馈】 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写几句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句。 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库 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①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②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和   绝句  ,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 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 七 言律诗、  五    言律诗两种;律诗有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 ③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  天净沙·秋思  》 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①《观沧海》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建安12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统一了北国,凯旋归来时登上碣石山,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当时曹操大军,铠甲未卸,征尘未洗,正可以挥师南下,征讨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    吞吐日月  、    包蕴万千  的壮丽景象,表现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   的抱负。 ②《次北固山下》作者  王湾  ,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 二、朗读训练营 1.听《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的配音朗读。 2.自由朗读并个别展示。 3.有感情地齐读两首诗歌。 三、基础知识园 1.我来注拼音 碣(jié )石 澹( dàn ) 竦( sǒnɡ )峙( zhì ) 萧瑟( sè ) 2. 文学常识填空。 《观沧海》一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 孟德 , 三国 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 慷慨悲壮 见称。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停留 停泊,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湾。 【合作探究】 1.给《观沧海》这首诗划分层次,并赏析。 《观沧海》写景句子从“水何澹澹”到“若出其里”共十句,其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抱负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 远大抱负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研读《次北固山下》,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美。 ①文中的千古名句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意思什么?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的是什么美景?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比眼前的现状美好,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显得胸襟开朗。 【展示提升】 1.朗诵诗歌,当堂背诵,小组进行PK。 2.诗配画。选择两句写景的诗句,用画图的方式表达出来,并说说你的构思和所要体现出来的意境。 【当堂检测】 1.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D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回顾反馈(5分钟) 积累名句,提高语文素养。 ●自主学习 (10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和明清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积累字词, 夯实基础。 ●合作探究 (15分钟) 古诗正确的朗读,是富有情感的朗读,能将听众带入诗的意境之中。朗读古诗,一定要做到节奏明快、深沉,声音高低相宜,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悦耳动听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展示提升 (10分钟) 古诗配画,可以使你受到良好的文学滋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丰富的想象力哦。 ●当堂检测(5分钟) 独立完成, 当堂计分。 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 第十五课 古代诗歌四首 ( 第二学时 )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诗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学习程序 课堂导航 【回顾反馈】 1.《观沧海》一诗中有两句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作者借助大海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这两句诗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有蕴涵自然离去或是揭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的两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抒发乡愁的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库 1.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二、朗读训练营 1.听这《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的配音朗读。 2.自由朗读并个别展示。 3.有感情地齐读。 三、基础知识园 1. 《钱塘湖春行》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湖水、暖树、早莺、新燕、春泥浅草、乱花,展现了一幅景色迷人、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色的喜爱之情。 2.《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真切的表现出游子的孤寂愁苦以及漂泊他乡的思乡之情。 【合作探究】 1.研读《钱塘湖春行》 ①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风光? 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②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景物来描写呢? 因为这些都是初春景象 ③“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④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 研读《天净沙·秋思》 ①曲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苦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②直接写羁旅之思的是哪句话?你认为羁旅之思是怎样一种感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前三句作者将这九种景物组合在一起,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这三个句子,十八个字,却写出了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另外,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 ④名句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就空间说,那充满人物感受的景,不是“断肠人”故乡的景,而是“天涯”的景。就时间说,那不是早晨活中午的景,而是日落黄昏的景。远在“天涯”的景,增加“断肠人”的多少愁死;由此可见“断肠人”的乡愁,是何等浓重! 【展示提升】 1.选择《钱塘湖春行》或《天净沙·秋思》的中任一组写景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它们扩写成一段写景的文字。(150字左右) 2.诗配画。选择两句写景的诗句,用画图的方式表达出来,并说说你的构思和所要体现出来的意境。 【当堂检测】 1.对《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2.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回顾反馈(5分钟) 积累古诗名句,能增加你的文化素养。 ●自主学习 (10分钟)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一下吧。 积累字词, 夯实基础。 ●合作探究 (15分钟) 古诗正确的朗读,是富有情感的朗读,能将听众带入诗的意境之中。朗读古诗,一定要做到节奏明快、深沉,声音高低相宜,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悦耳动听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展示提升 (10分钟)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 ●当堂检测(5分钟) 独立完成, 当堂计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