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高考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度改革,正在推动中国教育升级换代,同时对高中学校的教育观念、学科标准、评价机制、教与学方式及教师职业生涯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围绕“学校如何进行课程管理,如何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如何进行选课走班?”“学校如何针对生源状况合理地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等涉及新高考带给高中教育影响的问题,我们都在思考。
首先,核心素养和高考新政给所有教育人指向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所有教育人需要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时代价值。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回答三个问题: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些改革必定引领学校教育发生以育人模式重构为中心的深刻变革,所以学校教育必将转型,实现由分数教育向核心素养教育转变,从塑造教育向自我教育转变,从灌输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通过转型实现培养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为内涵的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第二,所有教育人要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路径和力量。核心素养敲定之后,我们最关心的是核心素养怎样在自己的学校落地生根,并化为学生的素质。首先,我们要夯实教师基础;其次,我们要获得全方位的支撑:课程支撑、课堂支撑、评价支撑。
其次, 新高考启示校长关注每个学生成长成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高中教育的要求是特色发展。原来把所有的人培养成一种样子的教育方式,不能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中对应的是学生未来的人生选择,所以要求高中要办特色学校,培养更多的具有个性和创造能力的人。
再次, 新高考带来新挑战
高考新政后,我了解到,一所学校第一年500多个学生中选择物理的达到380多人,这很正常。到第三年,选择物理的只剩下160多人,这个差异是非常大的。原来300多名学生和100多名学生各需要几个物理教师,这是显而易见的。还有一所学校,不但选班,而且允许学生开放式选教师。学校原来有三个化学教师,150名学生选化学,理论上来说,一名教师教50个学生,而现在是学生喜欢选哪个教师就选哪个教师,结果有125个学生选了同一个教师,有20多个学生选了另外一个教师,还有一个教师没学生选。这所中学的校长,他就让没有学生选的教师先歇着。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学生选教师,教师面临着失业的可能。
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有两大关键点:
一是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科学选才。为此,新高考实行文理不分科,“3+3”科目组合,旨在扩大学生的考试选择权、科目选择权、课程选择权、学校选择权及专业选择权,这是新高考改革最受瞩目的地方,也是培养创新人才、重视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的时代选择。
二是促进高考公平,给所有学生平等竞争的升学环境。针对加分政策存在的造假问题,高考改革明确取消所有奖励性质加分,只保留少数照顾性质加分,以及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缩小各地的录取率差距,取消高考录取批次,都是为推进高考公平,以满足老百姓对高考公平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