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干旱灌溉型土壤改良技术模式.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14722 上传时间:2025-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旱灌溉型土壤改良技术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干旱灌溉型土壤改良技术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干旱灌溉型土壤改良技术模式 一、改良培肥技术环节 干旱缺水是中产田的主要障碍因素,我县中产田面积约20万亩。土壤理化状况较好,但由于降雨量不足或季节分配不合理,缺少必要的调蓄工程,水利工程设施标准和水源保证程度较低,在作物生长季节不能满足正常水分需要,只能满足所谓的“救命水”的保证程度,或有灌溉条件但不能及时灌溉。因此,要从保水、合理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开展改良工作。该模式的特点是包括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生物节水主要是选用抗旱节水品种,利用品种自身抗旱特性达到节水的目的;农艺节水主要是以减少田间耗水为目的,提高水(包括自然降水和人工灌溉)的产出效率;工程措施主要是采用平整土地、修建防渗渠道,管道输水等措施是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渗漏损失,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二、主要措施及步骤 1、合理深耕深松,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对于坡度大于5度的耕地,控制水土流失,进行土壤熟化处理,增施有机肥。 为解决耕层浅,蓄水、保肥能力差的问题,采取深耕、耙耱等技术,实行三次土地平整,即耕前粗整平,耕后复整平,做畦后细整平,实现播深一致、浇水均匀,为作物生长均衡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采用镇压保墒提墒技术。镇压主要是碎土与压紧表层,适时镇压可达到保墒提墒效果。一般情况可镇压三次。一是播前或播种后镇压,达到保墒提墒目的,确保种子出苗。二是冬季镇压,因为冬季地面坷垃大、多,易透风跑墒,又因土壤冻结状态下,土壤水分主要以气态扩散损失。三是春季镇压,因为初春融冻后,随作物生长,土壤有耸抬现象,此时镇压,可使土壤下沉,具有保墒、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2、科学合理施肥,培肥地力 采取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两者的缺点,改善作物营养供应状况,提高肥料利用率。增施有机肥,采用科学的积肥、保肥技术,亩施有机肥3000kg以上,注重小麦留高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等多途径有机肥投入方式,两季还田秸秆400kg/亩以上。同时实行优化配方施肥,合理调配氮磷钾肥的比例,重视微肥和长效肥的关系。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氮肥用量,调整碳氮比。若肥力较低的地块可在秋季旋耕时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左右;若后期脱肥,可适量追施氮肥。 3、秸秆还田,耕作保墒: 农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秸秆还田,秸秆粉碎还田切碎长度要小于10厘米,在耕翻入土前每亩施氮素肥10千克~17千克,最好配方一次施足底肥。秸秆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覆土厚度不少于10厘米;耕深应在25厘米以上,耕后应立即进行耙耱整地;适时镇压,要掌握好镇压的时机和程度,一般是冬季顶凌镇压,压碎坷垃填糊裂缝,以防失墒。春季适时适度镇压,以保墒提墒。 4、加强田间工程设施建设广开水源,节水灌溉: 开发地下水,用足地表水,广泛开展旱井集水工程,将有限的水以点灌、渗灌、地下防渗管道等节水措施,及时、适量灌溉农田,用好“救命水”,调节田间小气候,并与推广优良品种采取合理密植,深施化肥,量水栽培等农业实用新技术结合,以获得更大的增产效果。 注意灌溉水源井的合理布置,根据地下水资源量打井、选泵、定机,使井的机泵、管带、喷头扬程和控制面积达到较理想的组合配套。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改变“等雨不灌地,不旱不浇苗”,及只浇“救命水”的旧习惯,要适当浇“丰产水”,以取得较好的喷灌效益。 5、选用抗旱优良品种: 灌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选择适宜节水品种是节水高产的主要措施。以小麦为例,水浇条件好的地块应选择高产稳产多抗节水型品种,如邯6172、石家庄8号、石新733和水旱地兼用型品种邯5316等;水浇条件差的地块,应选择抗旱节水型品种如石4185、衡7228、邯4589等 同时,应选用发芽率在95%以上的抗旱优良品种,采用精少量播种机播种,最好同时完成配方深施化肥。适时中耕,密封地表,保水保肥,提高地温;农作物收获后,顺向压倒秸秆,均匀覆盖地表,次年采用硬茬播种机直接施肥、播种,隔年深松,保持秸秆长期覆盖地表,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种子要采用包衣或农药拌种,杂草处理要优先选用除草剂除草。 6、病虫害防治: 一季接一季的连作,使病菌虫害在土壤中积累增多,病虫害危害加重,根系因而受害腐烂,甚至全株枯死。由于病虫害严重,农药使用量增加,造成作物污染。作物生长季节既要做好适量调控,又要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 修建引水补灌设施,配套软管灌、喷灌等节水灌溉设施,增加增强抗旱能力;实施秸秆覆盖,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使土壤墒情、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得到提高;因地制宜地实施少耕、免耕、深松、秋深耕施肥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的利用率;实施以肥调水、以化学抗旱剂固水技术, 提高肥料利用率、水分利用率;推广应用抗旱新品种,是该技术模式的重要所在。 土壤改良技术,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的抗灾能力;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缓解了农业用水的供需矛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推动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但解决了重旱区农民的生存问题,还为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经济作物创造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