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声现象》测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85分,八年级物理组作品)
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30分)
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路旁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成的,这主要是因为 ( )
A.能较好的吸收声音 B.能较好的反射声音 C.不能传播声音 D.以上都不对
3. 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这时鱼接收到的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
A.岸一空气一水一鱼 B.空气一水一鱼 C.岸一水一鱼 D.岸一空气一鱼
4.以下各项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②声纳捕鱼 ③超声波碎石 ④B超探病
⑤用声波来清洗眼镜片 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 ( )
A .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③⑤ D. ①②④⑥
5.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回声大小不同
6.为了减弱我们教室内受到的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关闭门窗 B、由交警部门在校区附近设立禁鸣标志
C、在学校围墙边植树造林 D、在耳朵里塞一小团棉花
7.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能听到的是 ( )
A、旗帜在风中振动(约50Hz) B、医院里的“B超”
C、蝴蝶飞行时扑翅(约2Hz ~ 3Hz) D、风暴发出的声波(10Hz ~ 15Hz)
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9.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0.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步行前进,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小——李——,快——停——下. ”,从小华开始追赶到追上小李后二人一起停下这段时间内发生的情况是 ( )
A. 和正常时一样 B.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
C.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小——李——,快——停——下”
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下——停——快,——李——小”
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12.“无声手枪”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是在___ 中减弱噪声的。
13.下列声音属于噪声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不属于噪声的是:
⑴城市里的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⑵歌唱时乐器的伴奏声;
⑶晨读时的朗读声; ⑷自习课的喧哗声;
⑸深夜的引吭高歌声; ⑹老师讲课声干扰某个学生的睡觉;
⑺装修房间的电钻声; ⑻燃放爆竹的爆炸声。
甲
图5
乙
14.宇航员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在月球上没有 ,声音在 不能传播。
15.图5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 是乐音的波形.
16.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 ,它能准确地判断
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是由于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发明了 装置,可探测海洋深度、绘制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等.
17.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农民歌手阿宝,以其金属般的嗓音、极其罕见的高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位专家在评价阿宝的演唱时说:“你的歌曲唱得很有味道,能唱到两个high C,比世界著名的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还高出整整八度.”其中“金属般”和“两个high C”描述的是声音的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简答题(10分)
18.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 。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
(3)此实验说明了 。
19. 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 现象表明
: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四.探究与体验(8分+8分=16分)
20.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入烧瓶中,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点燃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在以上三个实验中,
1.实验一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本实验运用的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法.
3. 实验三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_________,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m
1.2
0.8
0.5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应用与创新((7分+6分=13分)
22.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请简要回答或计算出下列问题。
⑴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
⑵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
⑶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能否进行太空测距?为什么?
⑷请你再说出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两个应用的实例。
23.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声学问题:
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
湿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
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
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
请问在这首诗中的你能举出几处与声现象有关的句子,说出他们分别与课本中哪些知识点有关?“湿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中包含了什么声学道理,小弟因何事“费思量”,你准备怎么向他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