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赤壁赋教案(第三课时).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276179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教案(第三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本文档共1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赤 壁 赋 岳麓实验中学 李志勇 教学目标: 1. 诵读、品味课文精美语言 2. 体验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诵读、品味课文精美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 思考如下问题: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依据情感的变化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二、具体感悟 1. (1)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乐在何处?(或都写了哪些内容?) (2)面对同样的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在第二自然段中,主与客的感情有何不同? 2. 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都写了哪些“悲”?试概括。 3. 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如何用水与月作比喻阐述“变”与“不变”的观点? 三、升华拓展: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四、作业安排 (引申)“取”与“不取”的角度论述是的什么?重点论述的是哪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