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晨间体育锻炼的组织策略.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276169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晨间体育锻炼的组织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晨间体育锻炼的组织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晨间体育锻炼的组织策略 扬中市三跃中心幼儿园 曹必月 晨间体育锻炼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作为一种非正规性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体育课、做操等活动的不足,从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出发,给幼儿提供了更多自由活动的机会,其活动的趣味性和自由度,不仅有利于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更有利于教师进行因人施教。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陶行知先生思想的引领下,我们改变幼儿晨间锻炼的单一模式,将自主化、创新化、适宜化融入我们的晨间锻炼的组织中,引领幼儿把枯燥、单一的锻炼形式变换地生动而有趣。 一、注重教师引导,激发幼儿想象——平时锻炼重创新。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因此,在晨间锻炼中,我们注重幼儿自身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和自然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在轻松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动作的表现去构建经验、获得发展。 1.观察——老师要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户外活动一开始,我就出示了平时小朋友很少玩的彩棒,一看到我拿出了彩棒,小朋友的眼睛一下都看着我,有两个小朋友已经开始在下面嘀咕:“今天玩金箍棒”。我说:“不,今天我们玩的不是金箍棒,而是一根会变的棒,就看今天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玩。”小朋友听我这么一说,都明白了。接这我又提出了一个要求:“今天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但必须保证安全,不把棒戳到小朋友的身上。”听到是这么简单的要求,小朋友都欢呼起来,好! 在多次的对于同一材料的活动过程中,老师要通过不断的观察来发现来自孩子的点滴信息,并及时地用眼神鼓励幼儿的创造、阻止幼儿可能发生的纠纷与危险,让孩子的活动倾向更安全、有趣、有益。 2.倾听——老师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的耳朵。 在幼儿活动的这一段时间内,我不断地鼓励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安全的好玩的玩法,我并不过多的去指导幼儿该怎么玩,而是去倾听小朋友在说什么?他们创造出了什么样的玩法。幼儿在我的鼓励下,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的玩法,他们在自己的创造里自得其乐,满足了他们自由玩的愿望。 只看见荣荣拿起小棒先看了看,又放在一只手里摇了摇,然后把小棒竖在地上,用一个手扶着,等他把手拿开时,小棒倒了下来,就见他索性将小棒夹在两腿中间,用两个手扶着,当起了小马,一边笑着一边向圆圈中间跑去;小怡和小琛两人拿起小棒,随即把它放倒在了地上滚了起来;程程和风风、阳阳三个人将小棒连着搭成梯子的样子,一个跟着一个从棒的中间跳过去,跳完后,绕到我的身边高兴地说:“何老师,我们在跳!”我微笑着鼓励说:“很好,玩一会再想想还能怎么玩?”一会,就见他们把棒的间隙加大了开始跳,跳了几遍之后,他们又把三跟棒首尾相连,拼成了一个三角形,受到图形的启发,他们又拿来了好几根棒,一会拼成正方形 ,一会变成菱形,一会又变成了梯形,每搭成一种形状,他们就兴奋地欢呼起来,一边招呼其他的小朋友来看;小寒把小棒放在一边的肩膀上,怪模怪样地学着挑担的样子嘻嘻哈哈地在我身边绕着圈子,一边走一边一瘸一拐地说:“哎呀哎呀,这个东西好重啊,我挑也挑不动了。”在活动中,孩子是乐于将自己的发现、创造告诉给成人的,多听听孩子的发现,多听多总结,就能帮助孩子提高一个高度,让幼儿的身体与心灵同时得到锻炼。 3.创造——老师要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 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时间,能变换出不同的玩法,让幼儿得到锻炼,这需要我们老师要有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一周后的晨间锻炼时,我又拿出了小朋友前一周玩的彩棒,但今天,我为小朋友设计了一个游戏,名字叫《西游记》,在这里,我把小朋友分成了四个角色,第一个是唐僧,从起点用彩棒做小马,骑到递二个小朋友“孙悟空”那里,第二个小朋友用彩棒学孙悟空耍5下,然后跑到第三个小朋友“猪八戒”那,第三个小朋友的任务是用小棒做赶小猪,将皮球赶到第四个小朋友那里,第四个小朋友学“沙和尚”将两个沙包挑着回到起点。我一讲清规则,小朋友都开始摩拳擦掌,只看见一声令下,每队的第一个小朋友就飞快地骑上了马,一路飞奔向第二个小朋友而去,而第二个小朋友一接到传过来的金箍棒,马上有模有样地耍了起来……于是,场地上叫加油的,练动作的,欢呼的,此起彼伏,场面一片欢腾。孩子的玩法很多的时候是灵光湛现,具有一定的偶尔性,教师用适时地去思考,通过不断地组合和优化来自幼儿的灵感,让幼儿的玩来源于幼儿又服务于幼儿。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二、抓住不利因素,巧用场地器材——室内体煅求突破。 晨间锻炼时如果遇到下雨,往往是教师最不乐意见到的情况,这时,幼儿人数多场地小,很多运动器材在狭小的教室空间内无法使用,这让教师组织晨间锻炼的难度加大。那如何组织好幼儿的室内体育锻炼,让幼儿在有限的场地与器材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呢?通过一系列室内锻炼活动的组织,我得到了以下的一些启示。 1.器材的选择——因地制宜原则。 在室内活动中,教师可选择的运动器材可以充分考虑教室中的现有资源,搭配使用公共器材,一是减少了收放的环节,减少雨天外出搬放器材的不便;二是可以做到物尽其用,开发不同资源的一物多玩的功能。如幼儿的桌子,可以多张连接,利用桌面和桌下空间进行爬或滚的练习;可以将桌子侧放,作为跨跳的障碍等。如幼儿的椅子,可以一张张并排连接成桥面;可以中间相隔一定距离当作梅花桩;可以进行两张椅子垒高成一定高度,练习高处向下双脚跳跃;椅子侧放可以锻炼幼儿跨越的技能等。如塑料地垫可以根据地垫的大小进行爬、跳跃、滚等不同类型的运动。另外还可利用教室中的多种材料进行负重或举重等运动,进行幼儿手臂力量的锻炼等。 2.活动的内容——灵活机动原则。 在室内体育锻炼过程中,一般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这时又出现指导教师人数少的问题,因此,在活动组织中,教师可以布置数项练习任务,但要着重于某一项活动进行指导,可以变换同一材料的不同难度,也可以组合多种材料以达到逐步增强难度的目的。活动的项目要根据幼儿人数的变化进行增减,人数少时项目可以适当减少,以利教师对某些运动项目进行难度的递增;人数多时要增多运动的项目,以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总之,教师在组织室内体育锻炼时,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灵活机动。 3.活动的强度——循序渐进原则。 在室内活动中,以分散性活动和鱼贯式练习为主,一般不采用竞赛性活动,因为过于小的场地不适合幼儿快速地做动作,教室中的固定物如桌子、椅子、玩具柜等东西多,一旦幼儿快速移动,稍有不慎即会有危险。在活动强度的控制上,要注意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帮助幼儿逐步提高某一方面的运动技能。如运用地垫进行跳跃这一技能的练习中,可以先跳跃一块地垫,这时教师着重指导幼儿跳跃的要点,帮助幼儿掌握跳跃的基本技能,练习2~3次后,可以增加难度为跳跃两块地垫,然后逐步增加地垫的数量,达到技能的提升;另外还可以在增加地垫数量时不进行拼接,而是依次排放,以增加幼儿的活动量。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也我也认识到,晨间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幼儿肌体的能力,锻炼幼儿的体质、强健幼儿的身心,整个活动,要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让孩子充分地自主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在室内体育锻炼中,尤其存在着不利于幼儿活动的不安全因素,如使用幼儿的椅子进行跳跃等活动,如不强调这是在体育锻炼中使用,可能会让幼儿在平时的自由活动中也将其作为活动工具,在教师不注意的情况下产生危险。因此,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要及时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幼儿哪些活动材料在以后的自由活动中可以自由使用,哪些材料要注意危险,避免意外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