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频考点聚焦训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276182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考点聚焦训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频考点聚焦训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频考点聚焦训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3·湛江二模)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 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 C.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D. 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 2. (原创)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3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 A. 洋务企业 B. 民族资本企业 C. 外国资本企业 D. 官僚资本企业 3. (2013·南通、泰州、扬州、宿迁二模)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崇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竞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 A. 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 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C.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4. (2013·潮州调研)右图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该图第二个高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① “变法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②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阶级基础 ③ 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 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产生 A. ①② B. ② C. ③④ D. ①④ 5. (2013·滨州一模)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A. 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 B. 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 C. 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 D. 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6. (2013·中山统测)下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这里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 政府应事以下的工作: 一、 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一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 二、 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 三、 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稳定,民生康乐。 A. 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B. 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 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7. (2013·惠州三模)下表是民国时期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情况。它说明当时中国(  ) 项目 1920年 1936年 机器制造品 12.9% 20.5% 手工制造品 32.2% 25.5% 农产品 45.4% 45.9%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 近代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 D. 民族工业产品在数量上超过了进口品 8. (2013·广州调研)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自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以来,纵观中国民族工业的成长,经历的是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造成民族工业成长道路曲折的主要原因有(  ) 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 ② 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顽固与强大 ③ 近代中国政府始终不支持民族工业 ④ “重农抑商”思想一直是中国近代主流思想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9. (2013·西安一模)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可以开私营企业,定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材料中“地下工厂”应该是指(  ) A. 中外合资企业 B. 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厂 C. 国营企业 D.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0. (2013·深圳二模)《人民日报》某年的元旦社论以《乘风破浪》为标题,提出“鼓足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口号,同时还附有《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图表。据此判断,该份日报最有可能出版于(  ) A. 1956年 B. 1958年 C. 1966年 D. 1978年 11. (2013·南京三模)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 A. 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 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 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 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12. (2013·徐州三模)外电评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说:“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是因为这次会议(  ) A.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计划 C. 重申了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 (2013·南京二模)(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的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来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材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下同)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 归根到底,在近代中国决定和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 ——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作出的历史贡献。(6分) (2) 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6分) (3)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14分) 14. (2013·湛江调研)(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贫穷让中国人燃起对富裕不可遏制的渴望,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了内地,也在北方某城陈姓三兄妹家庭中引起轩然大波,向南下海。一场惊心动魄的抗争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展开,成功和失败如影随形,在他们每个人身上轮番呈现,跌倒再爬起来,他们最终完成了情感、精神、灵魂的蜕变。这就是中国人从未经历也不得不经历的、辉煌又残酷的走向富裕的历程,这就是中国人的下海。 ——电视连续刷《下海》剧情介绍 材料二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珠海、佛山、广州,深入农村、企业、社区、部队和科研院所进行调研。习近平表示,这次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下海”一词的含义。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下海”的主要区域及其原因。(14分)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广东在改革开放初期“得风气之先”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你认为哪些具体事件在此行中值得回顾?回顾这些事件有哪些现实意义?(12分) 高频考点聚焦训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 C 2. B 3. B 4. B 5. C 6. D 7. C 8. A 9. B 10. B 11. D 12. D 13. B 13. 答案:(1) 贡献:兴办实业;重视教育,兴办学堂;重视社会公益事业。(6分) (2) 出发点:适应民生需求;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维护民族利益。(4分) 思潮:实业救国。(2分) (3) 论点: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承担者。(2分) 论证:① 经济上奠定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发展兴办实业(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的进程。(4分) ② 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中国走向民主、法制,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4分) ③ 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反对迷信、愚昧,宣传民主、科学等进步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形成思想解放运动潮流,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伟大思想武器。发展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4分) 14. 答案:(1) 含义:一方面指一些人放弃在内地的工作和生活,转而到南方创业经商、谋求发展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一选择带有一定的风险。(4分)区域:率先改革开放的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2分)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立海南省,设置海南经济特区;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东南沿海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也成为下海经商最理想的场所。(8分) (2) 有利条件:靠近港澳、华侨众多、资源比较丰富、交通比较便利等。(4分)回顾: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所经历的发展历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等。(4分)现实意义:回顾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有利于将改革开放推向深入;有利于在以往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加快改革开放的进程;有利于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4分,此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