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一、 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2、教材简析: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3、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
2、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二、 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三、 说教法学法1、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
3、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圆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2、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3、 本节课我采用了自学、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
4、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四、 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通过出示生活中圆的图片,让学生找共同特征,发现圆,再让学生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圆,让学生意识到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引出课题,圆的认识。(二)、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发现新知1、情境导入,通过对折手中的圆,发现圆新的位置,紧接着自学,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再通过在自己手中的圆上做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标出来,其实是对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进一步的认识,紧接着出示练习,使学生更深入的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找同圆中半径、直径的特征以及他们的数量关系,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圆规画圆,先自己在纸上画,再找学生操作演示,老师总结的方法教学。自主学习和操作能力培养。 4、巩固练习,学生掌握情况的检测,也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同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5、课堂小结,让学生谈收获也是对整节课学习知识的梳理,内化。 6、作业布置,整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个检测。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让学生知道干什么事情都得遵章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