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堂纪律的管理策略
课堂纪律的维持与教师的威信、领导作风、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风、班集体的性质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指导教师维持好课堂纪律,矫正学生的攻击型问题行为,除了要求他们改善师生关系和领导作风、提高自己的威信外,还需要与他们一起讨论课堂管理的方法。
1)多方面促成纪律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一是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的指导、惩罚、奖励、组织、安排日程以及同情、理解、协助、支持、征求采纳学生的意见等等都可以促成一定的课堂纪律,这对儿童、青少年纪律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
二是集体促成的纪律。儿童进入小学,开始了真正的集体生活。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同,便开始参照群体准则、行为规范来规定自己的言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把同辈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点,以“别人也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
三是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些学习任务会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而对其他诱惑性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每个人对学习目的、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条件的。学生对任务的理解越深刻,越能把眼前的行动与任务联系起来,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任务的需要。
四是自我促成的纪律。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自治能力的增进,儿童逐步将社会要求、班级和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会独立思考,自觉地遵守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既然纪律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不只是关注教师自身的管理、督促,而应该多方面促成纪律的形成,培养优良的班集体,加深学生对学习任务、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以任务促成纪律,还要使守纪要求与学生要求相一致,促使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内化为儿童自身的需求,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2)“凡事要有一个好的开端”
研究表明,在小学,有成效的教师与成效较差的教师在学期开头几周的管理有差别。有成效的教师在开头第一天就使活动井井有条,忙而不乱。他拒绝离开班级,在开学头几周内,坚持课堂教学常规,不仅反复训练排队、坐姿、削铅笔、做好上课准备之类的常规细则,而且还讲解这样做的道理,一旦发现违纪行为,便立即制止并提醒违反者注意有关规定。成效差的教师在第一天就乱了秩序,如果领导或家长叫他,便会随便离开教室。他们或者不向学生讲解有关细则,一旦发现违纪行为,只是笼统地提醒他们举止要守规矩,至于规矩是什么,学生不得而知;或者有布置,没有检查,对违纪行为不予理睬。研究者饶有兴趣地发现,在相当的程度上,头几周的课堂行为对整个学年的纪律和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凡事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许多富有经验的教师对此都有切身的体会,3).注意中性行为的中介作用
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江绍伦教授将学生在课堂内的行为划为积极的、中性的与消极的三种。积极行为指那些与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相联系的行为。中性行为指那些既不增进又不干扰课堂教学的学习行为,如显然不在听课,但静坐在座位上,睁大双眼出神地望着窗外,在纸上乱写乱画,看连环画或与课堂学习无关的其他课外书籍等等。消极行为指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在正确对待这三类行为的问题上,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期望把学生的消极行为直接改变为积极的行为。中性状态是积极与消极这两个极端之间不可缺少的过渡环节。有技巧的教师总是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抑制消极行为,使其成为中性的力量。对极少数学生的中性行为不要过于关注,不宜在课堂上公开地指责他们,以免使其成为全班学生的注意中心。
4)制止的策略
对于课堂违纪行为的出现,教师应该及时予以制止。教师向学生传递“停止”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强制性水平可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强度。
a.在低强度上,教师采取非言语的信号作出暗示,如某一儿童正在做小动作,教师以眼神,或摇一下头,或者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走近该生,使其领会教师的意图。
b.中强度的制止指令是以言语、谈话式的非强迫的方式向学生发出“停止”的信号,例如言语指令学生移走干扰物,停止不良行为。
c.而所谓高强度的停止指令,是指教师以改变音调的言语行动或以强制性的非言语方式,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大声命令某生停止讲话,要求学生站起来。很明显,最佳的停止策略应该是低强度的、私下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影响课堂教学的继续进行,才能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d.那种动辄大声训斥、威胁,或者讽刺挖苦,一人违纪、全班受训的方式,是要不得的。至于揪耳朵、打耳光等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做法更是必须坚决制止的。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不听讲的时候,向其发问,或者通过表扬好的来间接地制止不良行为,这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有效的。
5)多采取积极的引导
积极的引导旨在塑造学生的行为,给予正面的教育。消极的引导注重监督、批评、训斥,甚至体罚。前者使用积极性的语言,后者使用消极性的语言。
积极性的引导语言与消极性的引导语言
(Taking some English expressions as examples)
积极性的语言
消极性的语言
关门要轻一点。
不要“砰”地一声关门!
自己多想方法试着做。
不许抄袭同学的来骗人!
看谁坐得好。
不要没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
积极性的语言
消极性的语言
如果你能回答问题就举手。
怎么不举手?
你尽最大的努力就能进步。
你怎么老是这样不争气!
你完全可以考得更好些。
你怎么这么笨!
如果你能把东西收拾整齐该多好啊!
为什么总是乱丢东西!
6)调整课堂座位
学生的课堂行为,受他们课堂座位的影响,坐在前排的学生往往听得最专心,座位往前排移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更受老师的喜爱,因而更多地参与学习。教师给学生分配座位时,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总是试图把爱吵闹的学生分开,让爱吵闹的学生坐在前排,坐到讲台前,这当然有利于教师对其违纪行为的调控,但要使每一个学习小组好、中、差搭配,不同小组内大致平衡,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既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开展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展开公平合理的竞赛。让文静的、内向的与活跃的、外向的学生坐在一起,还能促进性格的互补。不过,少数班主任老师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设有调皮学生的“专座”,这极易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是不可取的。学生座位不应是固定不变的,教师适时改变学生的座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课内交往范围的扩大,而且有助于维持课堂纪律,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学习。
(选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
小学英语备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案是实施教学的方案。在上课之前,英语教师都会认真地做准备,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引导学生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备课的问题。
(一)分析教学对象 (备学生)
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共同的典型特征,这种共同的特征正是班级教学形式得以普遍采用的依据。但即使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影响学生学习的变量很多,其中,学习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即学习者心理上的个别差异,是影响学习结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研究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他们的分析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水平和基础。为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的困难和选取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2.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包括学习兴趣、动机、态度、自信心、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分析和学习能力、学习策略、智力水平的估计,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3.学习阶段、社会背景。分析学生生活经历、年龄特点、学习时间及社会、家庭对其可能产生的正负面影响。
(二)、分析教学内容 (备教材)
l.内容的选取恰当,适应多层次的需求。教学的内容的范围、深度既与学生的现阶段水平相衔接,又要适合学生的潜在水平,以利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或“顺应”新的知识。
2.揭示学习中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关系,分析蕴含在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以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开发。
3.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呈现的形式以及重点、难点等,指出该部分内容在整体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该内容与已经学习或掌握了的知识的联系。
小学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应与新的课程标准相适应,要使学生能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和爱好,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应使学生掌握好教材内的语言知识,应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综合训练,并应使学生的这四项技能发展为初步的语言交际的能力。
(三)编制教学目标 (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达,它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一种评估教学的标准。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内容与目标包括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
1.技能目标 (Ability aim) 在语言目标的设计中应考虑每节课的应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达到的要求,应以学生为描述的对象,明确学生应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
2.语言知识目标:(Knowledge aim )
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个项目,语言知识是语言整体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一般采取项列方式,并明确各个项目的要求。
3.情感态度的目标: ( Emotional aim)
把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强调学生的品质培养,强调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的过程等。
情感包括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心和意志等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个性因素。在学习中,学生应能对英语产生学习愿望,并进入适度的兴奋状态;通过体验学习,发展和强化学习英语兴趣,并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在参与各种语言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英语和英语学习过程的了解,调整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态度;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有意识地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自信心,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个人品格,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教师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怀和重视,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合作精神的过程。情感态度的培养,是结合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中进行的,我在设计中一般考虑尽可能使每个环节附有一定的这方面的目标。
4.学习策略的目标: ( Strategic aim )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外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学习策略的培养和使用受到社会文化、教育背景、学生个性、学习风格、年龄、性别以及教师观念与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在外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要求。也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精神。我在设计中,以引导为主,通过学习,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一定的基本学习策略, 包括外语学习的情感策略、管理与评价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等。
5.文化与跨文化意识的目标: (Cultural and cross- cultural aim)
语言学习有丰富的内涵,在外语教学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与使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教师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差异有粗略的了解。学生接触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应扩大学生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使学生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国文化交际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诸因素的核心,它明确课堂上学生应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使检测与评估有明确的标准。对目标把握的技能应包括如下内容:
1 )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应体现有认知、技能、情意、策略、文化的目标。在教学中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 )每节课应根据条件的许可确立适度的目标,即这个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的目标学生达不到,目标过低造成教学的时间的浪费,并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在发现目标不够准确时,可以做出调整。
3 )认知的目标具有一定层次性,教师应根据课型与教学的进度,逐步地推进目标的达成。英语教学中认知领域的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了解”、“操练”和“运用”不同的层次,目标达成的层次应有所侧重,如新授课 ( 讲练课 ) ,学生应把目标的达成重点放在“了解”与“操练”,而巩固课 ( 技能训练课 ) 和阶段复习课则应把“操练”和“运用”,尤其是把“运用”放在首位。
4 )不同的学生,对目标的达成度可以是不同的,对学生的目标达成心中有数,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选择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策略泛指计策和谋略。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思考、策划和谋略。英语教学策略也可以指教师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教学策略也可以分为教的策略和学的策略,应包括情感策略、管理评价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等 ( 具体可参考理论篇中的教学目标部分 ) 。
教学实践证明,不存在任何对达成教学目标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因此,在设计策略时应采取“最优化”的原则根据教学的具体条件去选取最佳的策略方案,以期达到耗费最小、收效最大的效果。小学阶段的策略包括:学生学习的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利用的策略。这些策略都因该加以考虑。
(五)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条件与学生的实际而定的。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逐步掌握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
1.教学单元、课时的划分。这种划分应根据所给的条件,如时间、内容的多少、重点和难点的分布等而定。
2.教学内容应围绕着目标组织,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在不同的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中得到体现。
准备目标是为帮助学生回忆、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作准备的;亚目标则是各项分解的、个别的、单项的目标,其总和就是达成目标。
为了使在每一节课中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给优秀的学生确立上限目标,而给后进生给予下限目标,并根据不同的目标给予相应的合适的教学和练习内容,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
3.各种课的内容的把握还在于其“量”的控制。内容的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4.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应根据实际去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条件下,应对相对次要的、简单的内容进行删减。也应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地补充内容。因此在一节课中应有多项内容 ( 方案 ) 准备,以便随时调整,决不能照奉宣科。
5.英语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知识之间的迁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利用有利的正迁移和限制可能对英语学习造成干扰的负迁移,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在教学中通常可以以表格式进行教学的设计:
步骤
教学内容及教的策略
学生的活动及学习策略
每步骤的教学目标
反思及经验的纪录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
……
上表表明教师在每个环节(步骤)中在教和学的设计与思考,而反思与经验则是为课后作纪录而准备的。
(六)各种课的教学结构的设计
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基本结构,在某种意义上说,课的基本结构就是课的基本模式,遵循基本的结构进行教学,可以保证能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使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从学生学习的系统来看,目标的达成是遵循“了解—操练—运用”这一顺序进行的;从施教系统来说是“准备—形成—发展”;从教材系统来说是“呈现—复现—再现”。
教学的结构也应体现教材的编写思想和编写路子,要体现不同性质的课型特点。
在目前的教学中,广州市小学英语教师根据多年的经验建立了新授课的基本模式,采取 “ 准备 — 呈现 — 小结 --- 巩固 --- 发展 ” 五环节进行;一般来说:准备或引入,指热身活动或复习准备的活动,从而为教新的内容的教学做准备;呈现指讲练新的内容;小结指归纳该课的重、难点,巩固则是指对新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发展则是在对新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性的练习或做任务。
而在巩固课中较多采取 “ 引入 — 任务的准备 — 作任务 — 检测与评价 — 布置作业”五环节进行准备。
另一种模式则是进行任务性教学的模式 , 即:引入( Leading-in ) -- 准备做任务( Pre-task ) -- 做任务 (while-task)— 展示文任务产品 (Post-task)— 检查与评价( Check and Comment ) — 布置作业( Homework )
这种课型的 Leading-in 指热身活动; Pre-task 指复习或学习为做任务需要的语言知识; While-take 指做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事情(任务); Post-task 指展示任务的产品; Check & Comment 指对学生完成任务进行评价; Homework 指根据话题和任务完成的情况布置作业。
(七)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设计 ( 备教学方法)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学的内容、材料的影响;学生特定的年龄阶段心理、生理的影响教学的环境、媒体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气的影响等等。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作用是要促使学生逐步达到自我组织、自我激励、自我检查的目的。教师应在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如下几点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考虑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去选择教学的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教材的特点去选择教学的方法;
3.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包括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去选取适当的方法;
4.正确处理听、说、读、写的关系,在小学阶段,应以听说为主;
5.正确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应精讲,让学生多练。应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练习英语;
6.课堂教学应注意教学的“广度”、 “密度”和“深度”。“广度”,一是指注意不同类型的学生,让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教学内容的“广度”,既包括教学的重点,又注意到不同的知识和内容之间的联系及它们之间的迁移关系;“密度”指教学的频率、节奏,教师的语速应恰当;“深度”指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要求上,在训练难易程度上都应准确把握。
7.课文有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有些课文属于“功能型”,把功能项目分布于课文中,有些课文属“语言结构型”吧语言结构赋予课文中;有些课文属“故事型”,一个故事就是一篇课文;还有诗歌、短剧等课文。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8. 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果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呈现、巩固、发展等步骤的话,那么教师的作用如下表:
步骤
教师的作用
准备
帮助、强化记忆者
呈现
介绍、示范、表演者
巩固
引导、组织、指挥者
发展
评判、监督者及记分员
8.在组织形式上应注意个人、小组、集体的训练形式结合。应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9.在把握时间方面,各种环节的用时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准备”阶段不能超过 10 分钟,应把主要的时间放在“练”的方面,即在“巩固”、“发展”阶段。教师的讲解时间一定要控制,让大部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操练,即课堂教学以练为主。
(八)教学媒体的设计
应根据教学的条件的允许,选择适合教学需要的媒体。应尽量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改善教学的条件和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媒体就教学用具而言,包括直观教具 ( 如实物、图片等 ) 和电化教具 ( 如录音、录像、计算机软件等 ) 。 教学媒体的设计要注意如下问题:
1 .教学媒体的运用应符合科学性、教育性、直观性、艺术性和技术可行性原则;
2 .在英浯教学中教学媒体应组合得合理和恰当。教学媒体要适应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直观形象、化难为简、循序渐进、深化效果的需要。
3 教学媒体的演示要有: (1) 针对性:即要切合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2) 启发性:要注意创设情景、切忌直陈结论代替学生必要的思考; (3) 必要性:教学媒体不是越多越好,切忌过泛过滥; (4) 连续性:多媒体演示要注意呈现教学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 (5) 适时性:教学媒体演示的目标、演示的时间应恰当,讲解和演示不应脱节。
PEP小学英语第三册Unit 3 My Friends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是PEP教材 Unit3 My friends B部分,是有关朋友爱好的介绍,为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包括Let’s learn 和Let’s do两部分内容,其中Let’s learn有五个单词和一个句型;Let’s do要求学生听懂五个短语。本课时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此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并乐于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主要单词:music、sports、science、painting、computer game
2、能认读句型:My friend/He/She likes…
能力目标:
1、能够询问并回答Do you like…?Yes ,I like…
2、能够结合学过的语言描述他人爱好:My friend likes…
3、能够听懂如:Listen to music等一些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动作。
情感、策略等目标:
1、学习策略:注重合作与实践活动,培养合作能力、创新精神。
2、情感态度:教会学生热爱生活,自觉培养多种爱好。
三、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生动有趣,他们爱学,乐学。学生在三年级第二册Unit 6中学习过有关I like…的句型,本课时是通过词汇的学习引入like的第三人称用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词汇:music、science、sports、painting、computer game
2.句型:My friend/He/She likes…
教学难点:
1.发音:science、computer game
2.动词like的第三人称单数
五、教具准备:1.CAI课件2.Mike和 Chen Jie的头饰3.小动物玩具
4. 远程教育资源:[Unit 3 Let’s learn/B]
六、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师生同唱英语歌
T:Let’s sing an English song“My Friends”
(设计意图:课前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师生对话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s: Good morning! Miss Du.
T: Nice to meet you! Ss: Nice to meet you, too!
T: How are you today? Ss: I’m fine,thank you!And you?
T: I’m very well.Thank you!
(设计意图:课前谈话,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增加学生说英语的机会,让学生有开口说英语的欲望。)
3.游戏活动“Touch and guess”
T:Now.Boys and girs.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Look!I have a big box. There are many animals in it , can you touch and guess?(教师选定一名学生,让其摸一摸并猜一猜有什么小动物在盒子里面,猜对的奖励一张小贴画。多操练两组,让学生熟悉并操练旧的句型)
T:What’s this? S1:It’s a dog .
T:Do you like dogs? S1:Yes,I like dogs.( 教师板书句型I like…并着重强调。)
T:Act like a dog .(学生像小狗一样做动作表演。)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创设轻松、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摆脱紧张和拘束的感觉,不知不觉地运用所学的英语,复习和巩固句型“I like …”,为新知识点和语言点的学习做铺垫和准备。)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一)Let’s learn
1. 教师播放周杰伦的《双截棍》,用手势表现音乐的情景,用简笔画表现音乐的旋律,学习词汇music。小组读,个人读,认读单词music 。教师拿出话筒创设出唱歌的情景,教学生学说I like music. 屏幕展示学生熟悉的歌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理解并学说:He/She likes music.
T:Look!Who’s he? Ss:He’s Zhou Jielun.
T:Do you like him? Ss:Yes.
T:What does he like ? Ss:He likes music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句型:He likes …,强调likes 的用法,用红色粉笔标注,引起学生注意。课件展示李宇春歌唱的照片,提示学生会说She likes music.板书:She likes ….)
(设计意图:《双截棍》是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周杰伦、李宇春是学生最狂热的歌星,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学习语言,主动探索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实效性。)
2.课件展示各种运动图片,教师表演各种运动动作,简笔画板书运动动作,引出单词sports,并让学生听音学词,学说句子:I like sports.教师指着图引导学生说出:Do you like sports? Yes, I like sports.屏幕展示有关运动的图片(刘翔跨栏、罗雪娟游泳)。
T: Who’s she /he?
Ss: He/She is liu Xiang/Luo Xuejuan.A champion of the Olympic Games.
T: He/She likes sports.
T: Do you like sports? (教师指着一学生问。)
S1:Yes, I like sports.( 学生回答。)
T: What does he like?
S2:He likes sports.(让学生根据上一位学生的答案回答。)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运动图片配以教师的肢体语言让学生正确理解sports 的意思,并在学习music的基础上自己听音学词,体会学习的乐趣,探寻学习的方法。)
3.课件展示学生正在做科学试验的情景,简笔画板书实验的仪器,便于学生理解science的意思。学生听音学词,注意单词发音,教师注意点拨和纠正。问学生Do you like science? 教师先让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再让另一个学生根据他/她的回答说出:He/She likes science.
4.课件展示学生画画的情景和教师玩计算机游戏的情景,并用简笔画板书。问学生:Do you like painting/computer game? 教师引导学生学说 He/She likes painting/computer games.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继续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句,以词带句,句中学词。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教学中注意训练了学生的听力,教师在学生的听音模仿中渗透语音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感。)
5.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并把它们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图片下方。
T:Let’s read out these words.
(设计意图:通过个人认读,集体认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复习单词,检查学生对单词的掌握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6.教师出示Chen Jie和Mike的面具。
T:Who is he ? Ss:He is Mike.
T:Who is she? Ss:She is Chen Jie .
T:Mike and Chen Jie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friends. Let’s listen and watch. (让学生观看远程教学课件[Unit 3 Let’s learn/B])
7.大屏幕展示问题,让学生回答。
Chen Jie: My friend likes ____________.
Mike: My friend likes ____________.
(学生填空,教师检查核对答案,训练句子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头饰让学生熟悉主要人物,以看资源、听对话、答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切实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主要句型:My friend likes….)
8.打开课本跟读单词。
T:Open your books and read after the CAI.
(设计意图:通过听录音跟读课文和单词,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本,熟悉教学内容。)
9. T:Now.Let’s play a game:Listen and touch.(在男女生中展开竞赛,选取男女生各几名,分成小组。学生手拿充气小锤,小老师读出新学的单词,谁先用小锤捶到所听到的单词,谁就是胜利者。)
(设计意图:游戏巩固单词。游戏中设计了一名小老师,让他指挥男女生展开竞赛,看谁反应快,并用画五星作鼓励。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兴趣盎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Let’s do
1.教师表演,学生猜意。
T:I do and you guess.(教师边说词组边做动作,让学生猜猜Listen to music. Do sports. Paint. Make friends. Play computer games.的中文意思。)
2.展示学生表演的Let’s do的录像.
T:Let’s watch.(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感受并领悟短语的意思。最后学生跟读Let’s do 部分的词组并表演。)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一个趣味操练活动,课前我录制了一段录像,是班内学生的TPR表演,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动作所表达的意思,让学生在观看同龄人的表演中激发表演欲望,更好地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小组活动。
T:This is my friend,she likes music.(教师首先拿出朋友的照片介绍,然后引导学生学会介绍自己的朋友。)
T:Who’your friend? S1:My friend is ××.
T:What does your friend like? S1:He/she likes ….(延伸到两人小组活动,小组在全班演练。)
(设计意图:通过In Pairs 活动,让学生在操练中熟悉并运用句子,这一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语言,发展其交际思维能力。)
2.说说你家庭成员的爱好。
T:After class ,please talk about your family’s hobby.
(设计意图:这个延展活动就把学习活动推向家庭,推向生活,鼓励学生将所学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其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并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人的爱好,学会关心家人。)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单词和句型的新授课。课堂气氛活跃,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较好。
1. 生动有趣的CAI课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了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CAI课件,对学生进行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让原本死的内容变成活的内容,让无声的课本变成有声的画面,增强了课本的趣味性。课件中熟悉的歌星和运动员,老师以及他们的同龄人,都让学生觉得真实、自然,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我通过游戏Touch and guess导入新课,有趣自然,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自然地复习句型“I like….”为句型My friend likes…做好铺垫,课中游戏Listen and touch避免了机械单调的单词操练,小老师的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单词教学落到了实处。
3.美观大方的简笔画板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时的五个生词,我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用简笔画的形式表达词语的意思。
总之,我力求使本节课做到“趣”、“活”、“实”,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当然,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在某些环节的衔接上不是很流畅,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需要注意的是本课有些单词比较抽象,可以用适当的汉语加以解释,让学生更易于理解。
注:此案例荣获2006年湖北省“小学英语优秀案例”一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