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习内容
18 颐和园
教材分析
《颐和园》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识记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 摘录、积累部分词语和佳句。
理解
解释
1、借助上下文或字典、词典,理解部分字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应用
1、学习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顺序的记叙方法,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尝试写一次游览活动。
内化
1、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能体会到作
者运用打比方、列数字等写作方法,体会用词的生动优美和具体形象,并初步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情感
1、通过课文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师)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引学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被认为是世界最长的长廊,并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她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强调“颐”的笔顺)。
理解“颐”的意思。
“颐”字在字典里的解释:1、面颊,腮。2、休养,保养。
预设:
过渡语:颐和园,又名清涟园,是光绪年间为慈禧太后归政之后颐养天年之处,有颐养太和之意。
预习检测
学习生字
词语
导学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检查字词:
耸立 树丛 葱郁 栽种 (平舌音) 痕迹(前鼻音) 堤岸
长廊 宫殿 狮子 石柱 楼阁 建筑
远眺 雕刻 掩映 游赏 几乎 画舫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自学
课前预习准备
讲学
1、 指名读
【音】耸、丛、葱、栽、筑、狮等,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í;
2、 小火车读
3、集体读
学习移步换景、游览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整体感知课文,感受颐和园的大、美。
导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颐和园,领略她的美。
学习小贴士(一):
(1)读: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
(2)划: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颐和园的?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划出来。
(3)读:小组内交流划出的句子。
(4)说:试着口答《课堂作业本》第5题。
自学
按要求自学、小组学习。
讲学
1、 小组汇报
出示过渡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
从这些句子我们知道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 小结:像作者这样边走边赏景,每走到一处,景色就有所变换,这种写法就叫“移步换景”,这也是我们写景、写游记时常用的方法。
师:其实作者在写这四句话时还煞费心思,用了很多动词把他游历的过程连接起来。你能把动词圈出来吗?
3、过渡:那么我们现在看地图(出示游览地图,看图说游览过程),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站在——,下来——。这四个句子就像一条线,把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连了起来,所以这些句子在课文中还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也叫——过渡句。
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就是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这样的写法使内容更加的清晰有条理。
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感受首尾呼应
导学
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
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很直接地写了颐和园美的特点?
自学
(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讲学
1、引导学生体会大的特点
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到处是美景,说也说不尽,可见颐和园除了美,还非常——(生:大)
3、 是的,颐和园很大,在文章第一段就直接点明了它是个大公园。第一
句是总起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最后一句是总结句,表达了对颐和园的赞美。 这种写法称之为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4、 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
指名学生读。
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学习课文第二段,细读品味,积累语言,感悟长廊的长、美,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导学
颐和园那么美,那么大,是因为作者抓住了景物特点,描写得非常生动。不信,我们看第二段。
学习小贴士(二):
(1)读:课文第2自然段
(2) 想:长廊特点?作者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
(3)写:写批注。
自学
按要求自学
讲学
交流,感受长廊的长与美:
A.长廊的颜色美。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B.长廊的长。
“一眼望不到头”说明长廊很长。
“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想一想我们学校的跑道有多长?700多米相当于绕操场六圈。有时候数字在语文中更为直观,更具说服力,这里作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长廊的长。
C.长廊上的画美,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副画没有哪两副是相同的。”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小结:真是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想不想欣赏一番?
课件
D..长廓周围的风景美。
“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长廊两旁,风景宜人。【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 补充资料:
长廊北依万寿山,面向昆明湖,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为是世界最长的长廊,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廊上的横槛和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一万四千多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虫鱼、人物典故,都来自于中国古典名著。
5.练习说话:
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_____________”
评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堂作业本》1、2、5.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