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56601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内容 18 颐和园 教材分析 《颐和园》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识记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 摘录、积累部分词语和佳句。 理解 解释 1、借助上下文或字典、词典,理解部分字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应用 1、学习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顺序的记叙方法,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尝试写一次游览活动。 内化 1、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能体会到作 者运用打比方、列数字等写作方法,体会用词的生动优美和具体形象,并初步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情感 1、通过课文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师)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引学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被认为是世界最长的长廊,并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她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强调“颐”的笔顺)。 理解“颐”的意思。 “颐”字在字典里的解释:1、面颊,腮。2、休养,保养。 预设: 过渡语:颐和园,又名清涟园,是光绪年间为慈禧太后归政之后颐养天年之处,有颐养太和之意。 预习检测 学习生字 词语 导学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检查字词: 耸立 树丛 葱郁 栽种 (平舌音) 痕迹(前鼻音) 堤岸 长廊 宫殿 狮子 石柱 楼阁 建筑 远眺 雕刻 掩映 游赏 几乎 画舫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自学 课前预习准备 讲学 1、 指名读 【音】耸、丛、葱、栽、筑、狮等,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í; 2、 小火车读 3、集体读 学习移步换景、游览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整体感知课文,感受颐和园的大、美。 导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颐和园,领略她的美。 学习小贴士(一): (1)读: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 (2)划: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颐和园的?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划出来。 (3)读:小组内交流划出的句子。 (4)说:试着口答《课堂作业本》第5题。 自学 按要求自学、小组学习。 讲学 1、 小组汇报 出示过渡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 从这些句子我们知道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 小结:像作者这样边走边赏景,每走到一处,景色就有所变换,这种写法就叫“移步换景”,这也是我们写景、写游记时常用的方法。   师:其实作者在写这四句话时还煞费心思,用了很多动词把他游历的过程连接起来。你能把动词圈出来吗? 3、过渡:那么我们现在看地图(出示游览地图,看图说游览过程),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站在——,下来——。这四个句子就像一条线,把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连了起来,所以这些句子在课文中还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也叫——过渡句。 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就是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这样的写法使内容更加的清晰有条理。  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感受首尾呼应 导学 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 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很直接地写了颐和园美的特点? 自学 (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讲学 1、引导学生体会大的特点 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到处是美景,说也说不尽,可见颐和园除了美,还非常——(生:大) 3、 是的,颐和园很大,在文章第一段就直接点明了它是个大公园。第一 句是总起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最后一句是总结句,表达了对颐和园的赞美。 这种写法称之为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4、 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 指名学生读。 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学习课文第二段,细读品味,积累语言,感悟长廊的长、美,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导学  颐和园那么美,那么大,是因为作者抓住了景物特点,描写得非常生动。不信,我们看第二段。 学习小贴士(二): (1)读:课文第2自然段 (2) 想:长廊特点?作者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 (3)写:写批注。 自学 按要求自学 讲学 交流,感受长廊的长与美: A.长廊的颜色美。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B.长廊的长。 “一眼望不到头”说明长廊很长。 “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想一想我们学校的跑道有多长?700多米相当于绕操场六圈。有时候数字在语文中更为直观,更具说服力,这里作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长廊的长。 C.长廊上的画美,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副画没有哪两副是相同的。”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小结:真是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想不想欣赏一番? 课件 D..长廓周围的风景美。 “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长廊两旁,风景宜人。【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 补充资料: 长廊北依万寿山,面向昆明湖,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为是世界最长的长廊,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廊上的横槛和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一万四千多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虫鱼、人物典故,都来自于中国古典名著。 5.练习说话: 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_____________” 评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堂作业本》1、2、5.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