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24092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学生作文指导2023年第2 1 期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赵阳阳(淮北市第二中学,安徽淮北235000)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密切联系,所以语文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为了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本文着重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展开了研究,将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成果作为依据,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思考了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组织原则以及相应的策略。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C623.2文献标识码:A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

2、发展。简单来说,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必备的能力与品格,能够集中反映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在语文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几个方面。由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对教学策略进行改进与完善,及时解决语文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构建起高品质的初中语文课堂,从而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教学重点有失偏颇。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对基本的

3、文学常识、阅读技巧、写作方法等的学习,而对语文知识中深层次的教学价值并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兼顾学生在文化、审美、思维等层面的学习,导致学生出现发展片面的情况。第二,淡化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常规的阅读与写作是最主要的活动形式,语言讲解、课件展示等方法是教师比较常用的。不难发现,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活动形式对活泼好动的初中生而言是比较单调的。此外,初中阶段语文整体的学习难度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利用常规的方法组织语文学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降

4、低。第三,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定位相对固化。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掌握着教学的主动权,而学生则处在相对被动的位置,所以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讲解接受课程内容。在这种课堂角色定位的影响下,学生很难真正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第四,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封闭性。尽管现阶段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应试教育理念所产生的影响仍然很大。这种影响带来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过于注重课内重点知识的教学,而向课外拓展延伸则不够充分。二、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学原则只有以恰当的原则作为指导,才能高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086第一,主体性。核心素养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技能,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品质。这种品质不是在教师的课堂讲

5、解中获取的,而是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引导学生深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更加深刻的主观体验。第二,多元化。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组织方法的多元,即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要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恰当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多元,也就是说,避免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中,而是要根据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对教学内容加以拓展。第三,趣味性。这一原则所注重的是学习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顾名思义,趣味性原则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组织教学活动,

6、从而使课程内容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进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第四,渐进性。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当下的学习需要进行。不难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并且其发展过程通常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轨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然要遵循渐进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做出适当调整。三、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一)培养语言能力1.引导语言赏析,积累语言素材语文在本质上是一门语言学科,所以语言能力无疑是构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梳理与整合,使学生感受

7、语言文字当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中,教材中经典的文学作品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材料的赏析,从而为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做好铺垫。例如,在教授春时,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笔者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了赏析。第一,从整体来看,本文的语言通俗浅显。文中没有使用华丽的语言,而是采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语言特点能够使表达更加准确,使读者易于理解。第二,对词语的使用非常精妙。文中使用了一些叠音词,这样不但可以对景物特点刻画得更加形象,而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文中准确地使用了一些动词,在描写蜜蜂时使用了“闹”,表现出蜜蜂无限的活力。第三,适当

8、运用修辞手法。本文在景物描写中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2注重语言应用,提升语言能力语文核心素养对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并且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与交流。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组织一些丰富多样的语言应用活动,为学生建构真实的语境,以此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的语言知识逐步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师在学习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栏目“讲述”时,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讲述的规则与特点,明确讲述的作用以及意义。不难理解,“讲述”作为一种介绍自已的感受、经历、想法等内容的表达方式,对于学生语

9、言能力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但是,仅仅学习基本的讲述方法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口语交际,让学生在课堂中向其他人讲述自已的所见所闻。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二)聚焦思维构建1合理设计问题,激发思维活力在语文课程中,思维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想象联想、归纳判断等方面的表现。根据要求,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进行问题设计,借助问题,有利于唤起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探究意愿。同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087 例如,在教授纪念白求恩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探究活动。同时,结合课文内容,笔者设计

10、了以下问题:(1)文中提到了白求恩的哪几种精神?主要赞扬了哪种精神?(2)本文是围绕怎样的中心论点展开的?(3)为什么白求恩值得赞扬?学生需要依据问题进行思考,以此探究文中对白求恩思想和行为的描写,分析白求恩表现出了怎样的品质。在学生独立思考产生初步的认知后,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以此来使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更加深人的思考。笔者利用这样的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而且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学生对本文内容产生比较准确的理解。此外,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由此可见,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2.丰富课堂活动

11、,优化思维品质良好思维能力的标志之一,就是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深刻性。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尽管对问题的思考能够发挥出能动性,但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流于表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针对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组织一些课堂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新的思考与探究,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优化。为了在语文课堂中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利用课堂空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以下两类活动。第一,角色扮演活动。在教授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内容时,笔者鼓励学生结合课内的所思所想进行角色扮演。在这类活动中,笔者不会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文本内容进行表演,而是让学生将文章故事作为基本框架,进一步展开想

12、象与联想,对故事内容重新设计。之后,学生可以站在故事中角色的角度进行思考与表演。笔者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大胆的想象中实现思维的发展。第二,课堂辩论活动。语文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所以,学生对于一些知识内容的理解容易出现比较明显的分歧。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文中第一节提到了“北归的雁阵”以及“北海的花儿都开了”,很多学生根据这些认为文中描写的是春天,所以认为本文的题目不合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辩论。学生需要结合自已对文章的理解提炼观点。笔者利用辩论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与灵活性得到了提升。总之,在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设计恰当的语文课堂活动是必要的。(三)

13、助力审美发展1.创设课堂情境,优化审美氛围审美能力同样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初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通常来讲,学生的审美体验与课堂氛围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中,语文美往往是一种隐性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恰当的情境,从而将语文中的美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而帮助学生感受美。例如,学习登幽州台歌时,由于这首吊古伤今的诗歌营造出了一种独立苍茫、孤立遗世的意境,学生缺乏相似的生活阅历,所以很难感受这首诗中蕴含的孤寂美。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利用音乐来创设课堂情境。在一段低沉、苍?的音乐中,学生对诗中所表现出的郁闷、孤寂的

14、心情有了比较准确的感受。又如,学习苏州园林时,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实地游览过苏州园林,所以仅仅通过文中的文字说明,很难准确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为此,笔者利用一段视频材料来创设课堂情境。这段视频以游览者的角度展示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苏州园林的景点。借助视频,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建筑美有了直观的感受。2.联系现实生活,深化审美体验语文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是语文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这一特点表明语文课程中的很多内容都源于生活。因此,在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应构建审美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美。同样在

15、春的教学中,本文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描绘的春天的景物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美。毋庸置疑,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时常会忽视季节之美。因此,在完成本课的教学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了生活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学生要对周围的生活进行观察,感受当下088的季节美。同时,为了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有更加准确的认识,笔者传授给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在完成观察之后,学生可以结合文中所学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当下的季节进行描写。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季节之美,并且在语言表达中进行审美创造,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推动作用。(四)促进文化传承1.拓展教学内容,

16、开阔文化视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就是能够自觉接受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能够了解和借鉴人类共同的优秀文化成果。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不能仅仅依靠课内知识,因此,教师要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逐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在完成苏州园林的教学后,笔者展示了其他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建筑以及其他国家的经典建筑。学生结合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将中外建筑进行对比,自主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古代建筑有怎样的不同之处。笔者利用这种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与其他各国建筑文化的魅力。2.开展专题研究,加深文化感悟要想真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不能仅仅关注文化素材的“

17、广”,还要重视文化学习的“深”。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教师在引人丰富的文化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利用这种方法加深学生的文化感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品质。例如,在教授黄河颂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体会中华民族的顽强品格,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庸置疑,爱国热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爱国主义”进行了专题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学生需要在课下自主搜集一些能够体现出爱国热情的素材。学生分享自已找到的爱国故事、爱国歌曲等学习资源之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需要结合相关素材探讨爱国精神表现在哪

18、些方面,思考新时期的爱国精神增加了哪些新的内涵,并且讨论自已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怎样践行爱国精神。通过深人的探究,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程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摆在重要位置。根据这一育人目标,教师既要总结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又要梳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设计更加恰当的教学策略,从而逐步推动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落实。参考文献1】黄小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J知识窗,2 0 2 0(1 2).2张林涛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 0 2 0(4 8).3孙明超,倪艳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 0 2 0(3 6).【4 陈飞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 0 2 0(3 5).5杨洁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2 0 2 0(3 4).6】王海娟.基于核心素养视域探析初中语文优化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 0 2 0(9 9).0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