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120862 上传时间:2025-03-1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本文档共1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磁 村 中 学 导 学 案 内 容 设 计 区 导学设计 错题更正区 学科 语文 课题 《爱莲说》 主备人 崔艳清 主备日期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2分) 四.情境创设 王教授快要退休了,但依然两袖清风。他的学生前去探望他,经过长时间的促膝谈心,临走时学生决定用“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愿和对老师崇高品质的赞美。一个学生在书写时把“出”误写成了“入”了,结果成了“入淤泥而不染”。王教授看后,翘起大拇指赞叹。亲爱的同学们,试想一下:王教授为什么会翘起大拇指赞叹?请简要分析。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指导 小组交流讨论 课型 复习 课时 1课时 教案序号 修改日期 复 习 目 标 1.识记文中重点词句解释、翻译 2.能准确默写描写莲花美好形象的句子 3.领略作者的情怀,理解对比、衬托手法 重 点 难 点 1.识记文中重点词句解释、翻译 2.理解文章主题及写作意图。 内 容 设 计 区 导学设计、错题更正区 一. 展示目标(见学习目标)(1分钟)。 二.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3分钟) 名句默写:予独爱莲之 , 。 三. 知识梳理(3—5分钟) (一).作者: ,字茂叔, 代哲学家,有 先生之称。本文选自《 》。 (二).文体:说 (三).主旨:本文是周敦颐托物言志的名文。文章通过描绘和赞美莲花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婉曲的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四).莲的形象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香远益清—————————————芳香 风度: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五).牢记几个注释:② ③ ④ ⑦ ⑧ ⑨ ⑩ ⑾ ⒁ ⒄ ⒅ ⒆ 鲜 (六).本文题为“爱莲”,为何还要写“菊”、“牡丹”? (七).理解“噫”这个感叹词的深层含 (八).“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为何放在文末? 三.训练题组: 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依照知识提纲复习,强化记忆 教师点拨 学后总结 审阅签字: 上课时间 导学结合 , 沟通你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