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电影《绿皮书》看反种族歧视的艺术呈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08310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电影《绿皮书》看反种族歧视的艺术呈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电影《绿皮书》看反种族歧视的艺术呈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9美学2023/09电影绿皮书于 2019 年 3 月 1 日在中国大陆正式进入人民大众的视野,上映那段时间,国内反响巨大。此电影是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的传记类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有关种族意识的电影。电影讲述的是不断换工作的白人底层小混混托尼被优秀的世界级钢琴家唐高薪聘请,为唐保驾护航至美国南部地区做巡演。黑人唐的计划是从故事开始的地方纽约开始南下举办他的巡回演奏,一段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友谊的故事从此展开。电影内容展现的文化元素与意识形态的指向,值得人们思考与自我反思。电影绿皮书名字的由来已经将电影本身所要讲述的问题展现出来,绿皮书本是一本专门给黑人提供方便而书,类似于旅行指南,书里对

2、各个城市中准许黑人进入的旅店、餐馆做了标记,说明当时美国南方的种族歧视情况很严重,绿皮书作为影片中钢琴家的演出居住路线贯穿影片的始终。二人由北南下,一路深入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极端严重的南部,深刻反映出当时美国的种族问题,而这样的电影题材深受美国喜爱。但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样的电影实际是在迎合白人,并没有真正打动弱势群体黑人的心,无形之中反而加深种族歧视,这样的现象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从电影绿皮书看反种族歧视的艺术呈现文/谷倩倩摘 要:绿皮书是导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反种族歧视的电影,影片揭露了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社会中仍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以黑人唐和底层白人托尼南下巡回演出作为时

3、间线,讲述了这两位主人公跨越阶级和种族的友情,和消解种族歧视的意愿。从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角度观察这部影片,剖析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密切联系的原因,批判电影绿皮书对白人的迎合,种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消解,以期向读者揭露其种族歧视的真面目并引发社会对其深层原因进行反思。关键词:绿皮书;意识形态;反种族歧视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共同体视域下广西影像民族志的图像叙事研究”(YCSW2023203)研究成果。com/2013/09/25/a-democracy-of-sound-and-image-jacques-tatis-playtime/.7 周传基.国际电影声音

4、理论的发展动向 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7(2):18-46.8 李秋雪.浅析阿巴斯电影中声音的作用与其美学意蕴 J.大众文艺,2014(11):205-206.9Michel Chion.Audio-Vision:Sound on Screen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4:96.10 汪月波.米歇尔希翁的电影声音理论研究 J.当代电影,2018(5):125-129.11 潘丽.雅克塔蒂喜剧电影研究 D.北京:北京电影学院,2005.12冯雨铃.李斯特作品的交响化探究以及演奏分析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9.13巴赞.电影是什么M

5、.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47.14李丹萍.手风琴演奏法国香颂乐曲的技术与风格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15张晶晶.声音的诗意凝结关于动画电影声音诗性存在的阐述 J.当代电影,2018(2):168-170.16 汤普森,波德维尔.电影百年发展史 M.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24.作者简介:许海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电影专业硕士研究生。编辑:刘贵增130美学2023/09一、绿皮书的时代背景绿皮书的故事发生在 20 世纪 60 年代,正是黑人运动的高峰时期。黑人在美国曾以奴隶的身份生存在社会中,让人难以想象他们所经历的苦难,但这是

6、他们进入现代文明的代价。时间倒退到绿皮书故事发生的 100 年前,美国爆发了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当时北方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工业进程,对南方的农场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这种生产力上的不对等,必然迫使黑奴不断从农场中解脱,从而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两种经济形态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的时候,自然而然演变为一场战争。在美国的南北战争中,奴隶制是战争问题的核心。而奴隶的主体便是 1619 年被贩卖进入到北美洲的第一批黑奴。因为这样的关系,美国政府及社会的意识形态就成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的开端。1863 年,林肯发表了解放宣言。1865 年,全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并且写入美国宪法。至此,黑人奴隶摆脱了数百年“动

7、物或工具”的身份,而成为法理上的“人”。但是这 200 多年根深蒂固的文化并没有因此消除,对黑人的歧视依然存在人们的思想中。白人自认为比黑人高人一等,顽固的种族主义思想传统仍然存在于美国的各个角落。由于电影绿皮书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那么就来看看当时的时间线前后都发生了什么事件。在唐的南方巡演结束后不久,美国黑人在马丁路德金的带领下,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人权运动。随后不久,美国国会便通过了1964 年民权法案及之后的投票权法案,正式废除了一切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赋予黑人与白人相等的政治权利。而绿皮书也随之成为历史,退出了社会历史的舞台。这是美国宪法对阴暗人性的纠错,是黑人人权意识的觉醒以及美国部分精

8、英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这也是一个国家进步的表现,一个无法平等善待每一个公民的国家,永远无法在国际社会上获得别人的尊重。文艺作品通常用来反映当下社会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反映社会现象的作品。电影绿皮书放映时反响很是热烈,说明反种族歧视仍是美国人比较关心的话题。美国作为种族大熔炉,反种族歧视应该是其永恒的话题,尤其是白人至上主义又开始有了苗头。绿皮书中的黑人主角唐作为黑人中为数不多的先富起来的黑人,凭借其非凡的音乐天赋,他成为美国炙手可热的钢琴家。再加上黑人身份带有独特的政治色彩,让他成为左派政治家们推动平权主义的一种手段或者方式。唐曾两次进入白宫表演,在提高了他的社会地位的同时,也赚取了一

9、些艺术上的地位,附庸高雅的白人就以欣赏他的演出来彰显自己的优雅品位。但是,一个人的命运改变并不能为他带来真正想要的尊严。1956 年,美国有史以来最出彩的黑人钢琴家纳京高,在南方伯明翰地区演出时,被白人极端种族主义者赶下舞台,惨遭殴打,狼狈不堪。没人可以因为个体的富裕而享受群体的尊严和体面,至少对黑人而言是如此。于是,唐下定决心到南方进行巡演,为黑人平权运动增添一份力量。此外,他还要招募一名白人司机兼保镖,以捍卫身为黑人尊严的同时保护自己。另一位主人公是身处社会底层的意大利人托尼应征了。托尼原本也歧视黑人,曾把到他家里做客的黑人用过的茶杯扔进垃圾桶里,给黑人打工更让他感到耻辱,被以前的同事朋友

10、取笑。不过成年人的生活没那么任性,当他接受唐的面试时,即便发现雇主是黑人,却没有勇气放弃这份周薪 125 美元的工作。生活所迫,托尼无奈接受了这份工作,但是在一路开车南下的过程里,他慢慢被唐的魅力所折服,放下了种族的偏见。社会阶层、生活方式、文化修养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的两个人一路上矛盾不断展131美学2023/09开又化解,发生了许多争吵和爆笑的场面。但他们又在彼此最需要对方的时候,一起共同面对现实,渡过难关。二、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联系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在美国电影里,一般会出现黑人、同性恋的元素,在模特的选择上不能选择纤瘦的,否

11、则有身材歧视的嫌疑。在电影绿皮书中就完全符合这些元素的要求,黑人唐作为主要人物出现,并且他是一名同性恋者。在影片中没有出现过分纤瘦的人物去引导大众对身材的不当追求。基本的意识形态还是符合世人的价值观的,但关于反种族歧视的题材选择,在美国依旧热度很高,使人们不得不思考美国为何热衷于去拍这样的电影。美国的社会中仍然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这一直困扰着生活在这个国度的黑人,同时这样的价值观不被改变,也会影响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黑人的生活,社会文化的发展也随着这样的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不仅是黑人本身受到困扰,作为人类都应该思考这件事情,人类不应该以有色眼镜看待他人,而应该一视同仁,将独立宣言中的号召“人人

12、生而平等”牢记在心中。美国文化如今不再受到高热度的追捧,或许是因为人们逐渐意识到美国文化中带有一些不那么符合人们所追求的意识形态。美国人对于奴隶制度残留下来对黑人的歧视是难以消除的,特别是在影片中那一段两个不同世界的黑人互相对视的画面,仿佛是无声处听惊雷。两位主人公半路车抛锚了,停下来的时候公路旁正好有一群黑人在大太阳底下收割麦子,而他们的目光对上唐时,眼里无不流露出惊讶和诧异,明明是同一种肤色的人,为何可以让白人为他服务。而当唐看向他们时也表示非常的震惊,同样是一个肤色的人,他们的眼里似乎没有光,顶着烈日干农活,多么艰辛,同时也反映出大多数黑人的处境是很不好的,这样的生存环境已然表露出来黑人

13、的生存状态是多么糟糕。即使唐做了很多文化上的努力,通过去很多地方演奏,与白人社交,与白人共同欣赏音乐等,但这样的努力并不足以改变种族歧视的意识形态。虽然故事发生的年代已经远离黑人被当成奴隶的时代,但从现实看来,黑人就算脱离了现实中的枷锁,还是没能逃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现实局面。一本小小的绿皮书,跟随巡演的行程贯穿影片。绿皮书全称为黑人驾驶者绿皮书,1936 年开始发行,1966年废止。它相当于黑人在南方必要的一个生活指南,里面有着很详尽的内容,详细标注了黑人能够进入的区域、旅馆、酒吧、餐厅、加油站等公共场所。绿皮书的诞生是为了使黑人有效地规避不必要的风险,黑人在某些地区旅居出行时必须要遵照绿皮书

14、上的标注来行动,否则后果很严重。这就反映了当时社会黑人文化与白人的矛盾冲突,并持续恶化才会有这样不合理的产物。绿皮书是种族隔离制度下的产物,它象征着美国阶级矛盾的鸿沟与种族主义的荒诞1。影片的角色设立并没有将种族平等真实地考虑进去,将黑人与白人的现实形象进行对调,黑人唐在影片中化身为优雅而高贵的上层社会人物,托尼只是一个底层白人,而这样的形象塑造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白人救赎的氛围,总的来说,还是在迎合白人的审美体验和社会价值观。当然,种族的意识和阶级的分层实际上在全世界各国来看,是一直存在的,但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的道德素养有所提高,这样的阶级局限和种族意识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但要说

15、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是不敢肯定的,毕竟这样的一种意识形态深入人心,有时候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察觉的潜意识行为。托尼在旅程出发时准备了这本书,这意味着他们在旅程中只有去书中标注的地方,才可以得到接纳。尽管唐和托尼两个人驾车南下一路上都是在依照绿皮书的规划进行,压抑着黑人唐的自尊,在沉默中妥协。可是即使是这样,两位人物依然会因为意外地背离绿皮书的指引而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例如,举办方给唐准备的钢琴,不仅破旧,里面还有很多垃圾,原因是主办方的工作人员骨子里就认为黑人没那么讲究;白人欣赏过唐优美的钢琴表演后,却不肯让他进入客用卫生间解手;服装店为托尼取下试装的西服,但发现要试衣服的是唐后,立马表示本

16、店不为黑人提供服务;在酒吧内,喝醉的唐就因为肤色问题,被一群白人围殴。这一切事件的发生,只因为他是一位黑人,无论他有怎样的成就和身份,在南部地区他依然不能被社会132美学2023/09接受。虽然美国的宪法宣扬“人人生而平等”的神圣奥义,但是对大部分白人而言,还是无法接受黑人从奴隶到地位平等的转变。在这种微妙的社会状态下,出现了吉姆克劳法这种既承认平等,但又实行种族隔离的荒诞法律。在这种隔离之下,黑人的生活品质与白人的生活质量相去甚远。其中教育质量的落差,更是造成黑人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源。这道隔离墙不只是建立在表面上,而是已经建在人们的心中。美国从建国以来似乎就奠定了一些有着种族主义记号的

17、基础,打压黑人,剥削黑人,坚持所谓的“白人至上”在这样的意识形态指引下,美国人民的思想受到影响,看待社会的身份和角度会不自觉地倾向于自己站队的一边,美国这样的文化环境与真实的自由平等相互矛盾,使得黑人的生存空间并没有扩大,黑人深受这样的意识形态的折磨。“如果我不够黑,也不够白,我甚至不够男人,告诉我,托尼,我是谁。”这是电影中黑人钢琴师唐的一句经典台词,直击主题,深入人心。这部电影反映了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严重的种族歧视境况,揭示了黑人所要面对的悲惨的社会现实。在美国文化中,种族歧视历史悠久。在美国白人眼里,对黑人带有偏见,也就是所谓的种族歧视。有关反种族歧视题材的影片在美国已有很多

18、上映过,如为奴十二年 逃出绝命镇这两部较为典型的电影。电影绿皮书在主人公的设计上选择了比较新鲜的切入点,表面上十分与众不同,因为两个主角的身份被进行了一个大翻转,即一个身处顶层的黑人和一个在底层求生存的白人,而在电影绿皮书中,这种歧视问题在一些细节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其话语是具体社会语境下的语言实践2。文学艺术形式归根到底源于支撑它的意识形态,要想创作出完全脱离意识形态的文学作品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毕竟文学本身就可以解释为一种意识形态,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紧密联系,电影的台词更是暗含意识形态的倾向,比如非常值得注意的关于种族话语的词汇:“犹太佬”“德国佬”“黑

19、鬼”“绿皮书”等,生动反映出美国的意识形态的真实声音,白人还是处于主流地位,“白人至上”的思想深入人心,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就连话语都被渗透到底,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都被蒙上了一层种族主义的面纱。三、对绿皮书白人救赎的批判在获得重大反响的同时,电影绿皮书其实还存在过度美化白人的政治正确问题。电影绿皮书在人物的设定上虽然打破了传统观念,白人的粗鲁与黑人的优雅置换,歧视的意味仍然十分明显,歧视者虽然处在社会底层,但他是白人,而被歧视者是有着优渥条件的黑人,实际上更强烈地反映出白人救赎的手段。在很多情节中,都能够反映出白人救赎的内核。比如在托尼的陪伴下,唐去了一个黑人酒吧,在黑人酒吧里他融入了跟自己肤

20、色相同的人,为黑人演奏,而托尼就是保护唐,使其人身安全有所保障,唐看似拥有了经济基础,也拥有了高贵的文化生活,但这更像是一种白人对黑人的补偿,以缓解自己内心深处的种族歧视。观众长期在这样的思维定势中,随着影片的放映,脑海里出现黑人本就是应该被压迫的,从而陷入了黑人被白人救赎的循环3。而电影对于种族歧视的不平等目光的消解只是在浅显的层面进行表达,其背后真实的价值观并不是影片所展示出来的那样,影片真正想要给世人展示的是种族歧视,跟人的人品、性格、教育程度、身份地位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与人的肤色有关。黑人遭受歧视根源是黑人本身,才华多高也无计可施,就算是个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说还是改变不了

21、整个社会对黑人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电影绿皮书的种族题材只是一种表面的探讨,更多的是一种种族疑惑的情绪发散在影片中。当然,这样的疑惑被白人司机托尼分担了一部分,因为白人托尼也是移民的身份,他来自意大利,在美国也属于白人等级的底端。托尼与黑人的对照就处在了一种不言明的镜像状态,因为白人托尼对黑人歌手和流派很熟悉,爱听黑人歌手唱的歌,也爱吃黑人所喜爱的食物。但是与他不一样的黑人唐,却在努力通过环境和家人的要求成为一个内在的白人。他本身是属于被操控的一种人生,和他对比,司机托尼的人生是自主选择的,充满自由和随性的,即使他生活水平不高,但也过得自在,有自我。他们彼此的改变和矫正看似不经意,实则润物

22、细无声,双方都在解放自我的路上默默付出很多努力,仿佛在为解脱痛苦的桎梏而重新获得属于自己的自由人生。意识形态批评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基础的电影批评理论1。意识形态批评对于电影解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电影被国家意识形态机器所支配,同时不自觉地受到意识形态的控制。意识形态存在于思想的各个方面,并流通于主流文化中。绿皮书作为黑人在南部地区的旅行指南,在电影中却没有很频繁的出现,这是极不合理的。绿皮书的历史并没有被很好地诠释,而导演反其道而行之,将这一重要的叙述对象仅作为铺设电影背景的工具之一。因为片名为绿皮书本应该指涉黑人历史,但其实并没有将黑人历史描述出来,反而将目光又聚集到白人的身上,说到底

23、还是将白人的种族歧视摆在眼前,甚至不加以掩饰。电影的本质并不是还原现实,而是根据人类的主体创造性133美学2023/09地建造出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有着比较贴近主流价值观的倾向。绿皮书作为这部影片的线索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起到了交代路途和行程安排的作用,同时暗示这一路程将会危机四伏,但是并没有将真正的历史冲突交代清楚,仅仅停留在表面浅显的暗示。绿皮书中的人物设计说到底也没有摆脱白人救赎黑人的宿命。为了迎合白人的胃口,不惜将电影的主要部分倾斜于白人身上,这是意识形态魔法般控制的结果,尽管影片中不再主动把黑人受到压迫或者种族隔离频频拉进观众的视野,但是在仅有的几次体现出种族主义的场景中,仍然

24、是黑人被白人所保护和救赎。这是让人不意外的点,但影片仍旧得到很高的呼声,实际上并没有将黑人的真实呼声展现出来,反而压抑了黑人的处境。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应当是黑人唐和正在收庄稼的黑人农民们的对视,没有任何的语言表达,但却让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巨大的震撼。在这个片段中,黑人唐才意识到自己与真正生活在底层的黑人有着非常悬殊的差别。而黑人农民对这位高高在上的有能力雇佣白人为他开车的黑人唐充满着惊诧和敌意的情绪。黑人唐并没有真正地感受到其他黑人同胞日常生活的水深火热,而是把自己活成白人模样,在一定程度上,黑人唐其实是缺乏真正的身份认同感的,他似乎处在黑人与白人的边缘,家庭和自身的天赋带给他无限美

25、好的生活,但由于他的肤色是黑色的,即使人们欣赏他的表演但也并没有真正地给予他尊重。白人托尼与黑人唐形成对比与交织。白人托尼作为社会底层的普通白人,和黑人唐深入种族歧视现象非常严重的美国南部,但托尼的形象塑造是勇敢的、高大的,他总是能够将陷入危险境地的黑人唐保护得很好。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可在影片中看到,比如在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和受人欺压时,黑人唐自己似乎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像一个等待救援的人。托尼则化身为救世主,鼓励黑人唐勇敢反击,并帮助黑人唐脱离危险,这一切形象的塑造都在向观众们猛烈地展示白人救赎的内核,将重点放置在白人身上的手法并不能使电影主题变得深刻,反而引起人们的反感。特别是黑人观众对于这样

26、的形象塑造表示不满,因为这种白人救赎的套路并不能真正对种族问题进行解决和反思,在这样的掩饰下,反而会将种族问题严重化。在“白人至上”思想遗留的国土上,尽管身份地位处于底层的白人托尼是一个低产家庭,常常为生计奔波,但他还是有着种族歧视倾向。在影片中有两段明显表现他种族歧视的片段,一段是黑人来家里维修后用家里的杯子喝水,托尼将杯子丢进垃圾桶。另一段是托尼被前同事碰到他为唐开车,但托尼不承认他在为黑人打工,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耻辱,侧面反映出黑人的地位多么低微。尽管唐的身份比他珍贵,比他更有才华,身家比托尼好上多少倍,都是没有用的,刻在白人骨子里的鄙视是很难移除的。上文提到过在他俩的行程到最后一站时,当

27、他们遇到种族问题的困难时,他们的解决办法并不是改变那个白人经理的决定,而是转身带着唐去了属于他该待的地方,即黑人酒吧。其实不难看出,反种族歧视这个核心问题从来没有被正式提出,也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最终的走向仍然与先前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影片中将白人救世主这样的情景不断加深,进而弱化黑人的高大形象,把白人的形象凸显得十分勇敢与美好,这样的对比让观众感觉到美国的“白人至上”理念并没有消减,反倒是增强了。影片对于这类议题的范式还是没能摆脱,还是以白人的视角去呈现黑人的形象,实际上冲淡了历史上种族歧视的现实问题。白人的粉饰太平让观众在观影之后留下疑问,白人救赎的手段从来没有消失,这样一种自卖自夸的行为

28、不禁让人生厌,希望能在今后有所改进,将视野真正给到黑人。四、结语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从未停止。种族歧视问题一直是美国几百年来无法解决的问题。人们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当人们面对种族歧视者等字眼时,不要只想到极具代表性的美国。其实,歧视存在于任何一个现代的民族组成不断变化的国家。整个世界都在努力把平等的信念火种播撒到人类心中,与此同时,人类也应该意识到,消除种族歧视,并不是一蹴而就,说有成效就有成效的。但只要大家朝着这个梦想前行,相信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来,人类通过交流与理解,放下心中存在的偏见,人人平等,和谐相处。参考文献:1 王真.对绿皮书中“白人救世主”的批判性分析 J.文教资料,2021(20):44-46.2 刘志宇,齐则优.种族、权力与意识形态电影绿皮书的种族话语关键词分析 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31-135.3 周杰.超越意识形态的黑白反转探析电影绿皮书叙事艺术 J.声屏世界,2020(4):53-54.作者简介:谷倩倩,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文论。编辑:雷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