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动作出神韵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体会动作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2、 掌握动作描写的几种技法。
【学习难点】能够运用简炼、准确、生动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动作。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温故知新 对比感悟:
1、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2、朗读下面两段文字,看你喜欢哪一段?
①猪八戒到河边喝水。
②猪八戒急急忙忙跑到河边,也不管水黑不黑,脏不脏,趴下身子,撅起屁股,张开大嘴就“咕噜咕噜”喝起来。
我喜欢第 ② 段,因为第②段运用一系列动词把猪八戒“渴不择水”的喝水动作具体描绘出来,生动传神。
3、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可以很细致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显示人物个性。
【探究活动二】学习技法 揣摩仿拟:
技法一、动作要细
示例①: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他手打着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吓得扭头就跑。
这个片断中的一连串动作可以分解为三步:把爆竹放在地上;伸长胳膊往前凑;手打哆嗦,扭头就跑。然后用“放到、伸长、凑、打哆嗦、跑”等五个动词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既具体地写出了“他”放爆竹的经过,又生动地表现出“他”胆小、谨慎的性格特点。
练习一:试着将下列动作分解(学生口述)
炎热的夏天,你在操场刚上完下午的第一节体育课,满头大汗,口渴,想回教室喝水。
(提示:从操场到教室喝水,可以怎样分解动作呢?①从操场到教室 怎样经过操场?经过台阶?怎样走的?②到教室喝水 如何走进教室?拿矿泉水(或者饮料)?如何打开瓶子?怎样喝?喝后怎样?)
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述出来,对人物整个动态的过程了解的更全面。
技法二:用词要准
(多媒体展示:临死前的严监生)
他伸着两个指头,摇了摇头。
他伸着两个指头,又摇了摇头。
他伸着两个指头,还是摇了摇头。
众人见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头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里仅用“伸、摇”两个动词,却活画了严监生吝啬,贪财的守财奴形象的性格特点)
小游戏:尝试在下边的动词前填上我们班上的老师或同学:
踱进教室
冲进教室
闪进教室
溜进教室
晃进教室
练习二: “天哪,要迟到啦!我忙打开被子,爬下床来,拿过衬衫,穿上鞋子,几步走进洗手间,取出牙刷,挤上牙膏,在口中胡乱刷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擦了几下,就背起书包飞快地走出屋子,往学校跑。”
学生填词:
天哪,要迟到啦。我忙( )被子,( )下床来,( )过衬衫,( )上鞋子,几步( )进卫生间,( )出牙刷,( )牙膏,在口中胡乱( )几下,然后( )毛巾,在脸上( )了几下,就( )起书包,飞快地( )出屋子,往学校跑。
比较两段文字:准确用词,可生动展现人物的个性。
技法三:描写要活(可加入肖像、神态、心理、语言等描写)
示例②:比较分析
a、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b、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神态)
c、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是忍不住了,于是怒拍桌子,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个混蛋!”(添加神态、心理)
后两段文字添加神态、心理描写的词句,使人物生气发怒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
练习三:试着给下段文字加入其它细节描写
a、她接过那张“鲜血淋漓”的试卷,长叹一声,便把脸塞进书堆,趴在书桌上,对视着那不争气的分数。
b、添加后:“唉,又考砸了!”她接过那张“鲜血淋漓”的试卷,眉头紧锁,深深地长叹一声,便把沮丧的脸塞进书堆,伤心地趴在书桌上,默默地对视着那不争气的分数。
当人的活动与情感、态度、姿势、语言或表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才是有意义的动作。
【探究活动三】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回忆你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个活动场面,运用刚学的描写方法写出一个动作描写的片段。如:一个惊险的接球动作、菜要糊了、爸爸抽烟、运动会上……
学后反思:
导学设计
【导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2、掌握动作描写的几种技法。
【导学难点】能够运用简炼、准确、生动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动作。
【导学过程】
【导学一】温故知新 对比感悟(8分钟)
1、导入:观看视频《千手观音》
(过渡语:这一段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21位聋哑人共同演出的舞蹈,以其巧妙的构思,整齐划一的动作成为了当年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好的舞蹈能成就一台晚会,一段精彩的动作更能成就一篇文章,今天这节课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动作出神韵。)(教师板书)
2、大家还记得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吗?
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过渡语: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两个例子,大家看完后做一做裁判,判断一下哪个句子更好。)
3、对比感悟:
a、 学法指导:比较哪组句子对猪八戒的描写的更仔细更生动。
b、请两位同学分别将这两组句子读出来。
c、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提名学生回答,师生点评归纳:
我喜欢第 ② 段,因为第②段运用一系列动词把猪八戒“渴不择水”的喝水动作具体描绘出来,生动传神。
(感悟:动词可以将描写的对象描绘的生动传神)
4、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过渡语:动词可以将描写的对象描绘的生动传神,那么动作描写在我们文章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显示人物个性。
【导学二】学习技法 揣摩仿拟:(27分钟)
(过渡语:高尔基曾说,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既然动作描写的作用这么大,究竟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描写动作呢?)
技法一、动作要细
(过渡语:有些同学认为人物动作难写,原因就是人物的动作往往是一闪而过,既难观察又难描写。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a、学法指导:细致的动作就是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
b、学生齐读示例①;
c、学生独立思考,这一连串动作可以分为几步?把动作分解细致有什么好处?
d、教师点评:动作描写的越细致,读者对人物动作过程了解才能更全面。
练习一:(学生口述)
(明确:用慢镜头的方式将人物动作一一描述出来,才能看得更清楚,对人物整个动态的过程也了解的更全面。)
技法二、用词要准
(多媒体展示:临死前的严监生)
学生讨论回答:看完视频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这里仅用“伸、摇”两个动词,却活画了严监生吝啬,贪财的守财奴形象的性格特点)
小游戏:
a、学法指导:准确的用词就是要选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动词。
b、小组内讨论后学生抢答。
c、教师点评:真是一词一性格啊,下边这段文字动词用得不够准确,它们应该怎样改才更适合呢?
练习二:天啊!快迟到啦。我忙( 蹬开 )被子,(翻 )下床来,( 拉)过衬衫,( 套 )上鞋子,几步( 跨)进卫生间,( 抽 )出牙刷,(涂 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捅 )了几下,然后( 扯 )过毛巾,在脸上( 抹 )了几把,就(抓)起书包,飞快地(冲 )出屋子去。
追问:和原文相比,用词准确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比较两段文字,准确用词,可生动展现人物的个性。
技法三:描写要活
a、学法指导:灵活的描写就是在描写动作时适当加入肖像、神态、心理等其它细节描写。
b、提名三个学生分别读这三组句子。(三名学生表演)
C、小组内讨论后学生展示:b组和c组在a组的基础上多了什么?你更喜欢哪一组,为什么?
d、教师点评:后两段文字添加了神态、心理描写的词句,使人物生气发怒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练习三:
添加后:“唉,又考砸了!”她接过那张“鲜血淋漓”的试卷,眉头紧锁,深深地长叹一声,便把沮丧的脸塞进书堆,伤心地趴在书桌上,默默地对视着那不争气的分数。
(过渡语:这段文字通过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和多种描写方法相结合,刻画出一个因考试失败而伤心的女学生的形象。所以,不管是一个动词还是一系列人物描写方法,都是为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特有的个性。)
明确:当人的活动与情感、态度、姿势、语言或表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才是有意义的动作。
【导学三】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10分钟)
回忆你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个活动场面,运用刚学的描写方法写出一个动作描写的片段。如:一个惊险的接球动作、菜要糊了、爸爸抽烟、运动会上……
课堂小结:美酒总是要经过长时间的酿造才有独特的芳醇,作文的语言也要经过反复锤炼才会有无穷的魅力。动作描写在文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实可感,一处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
【板书设计】
作用:揭示心理,显示性格
方法:
1、动作要细;
2、用词要准;
3、描写要活
教后反思: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