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ORCID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85822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ORCID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ORCID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ORCID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9月计算机应用文摘第39 卷第19 期ORCID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分析颜永松,王维朗,薛婧媛(重庆大学期刊社,重庆40 0 0 44)摘要:随着数字的出版快速发展,在期刊、图书、预印本和网络出版物等海量出版物中区分相同名字的学术成果成为业内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一种较为常用的研究者唯一标识,ORCID在出版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其注册和使用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争议,如过多的空白账户、强制作者注册等。文章结合ORCID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深入分析其为研究者及学术社区带来的优势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关键词:ORCID;数字出版;应用;争议中图法分类号:G230

2、Application analysis of ORCID in digital publishingYAN Yongsong,WANG Weilang,XUE Jingyuan(Journals Department of 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ublishing,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in the industry to distinguish academic ach

3、ievements with the same name in a large number ofpublications,such as journals,books,preprints and online publications.As a commonly used uniqueidentifier for researchers,ORCI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but there are alsosome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the process of its registrat

4、ion and use,such as too many blank accounts,compulsory author registration and so on.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ORCID in digital publish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ORCID for researchers and academic communities and theproblems in its use,aiming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scholars

5、.Key words:ORCID,digital publishing,application,controversy唯一标识在出版领域已有较长应用史,如针对期刊的ISSN、图书的ISBN、文章和数据集的DOI等。为避免姓名混淆影响科研人员身份识别,汤森路透集团和自然出版集团于2 0 0 9年发起了开放科研人员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ORCID)项目,并于2 0 10 年8 月在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正式成立了ORCIDInitiative及其董事会。截至2 0 2 0 年10 月,0 RCID的注册账户已超150 0 万个,其

6、中6 40 万个账户具有所在机构和学术成果等标识;其会员组织超12 0 0 个,其中包括SpringerNature,Elsevier,W i le y 等大型出版社,以及高校研究所、图书馆、基金会、专业协会和数据库等1。ORCID在我国也已受到广泛关注,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图书馆、中科院信息中心、中华医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文献标识码:A等单位均为其会员。ORCID为学者提供了新的贡献者识别方案,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仍伴随着一些争议2 4。本文将分析ORCID为研究者学术社区带来的优势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理清ORCID在数字出版领域的作用及注意事项。1ORCID的主要优势OR

7、CID为注册研究者分配具备永久性、唯一性的16位身份标识账号,通过关联研究者的学术经历(如教育、工作经历等)及学术荣誉(如所获基金项目、奖励等),从而将研究者相关科研活动与成果进行完整地记录,可保证科研人员档案的准确性和识别性。此外,与数据库(如 Scopus AuthorlD,DOI,Publons,Webof Science ResearcherID等)及(如 Editorial Manager、基金项目:2 0 2 2 年施普林格自然一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英文编辑及国际交流人才培养基金研究项目(CUJS-GJHZ-2022-17);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英才计划项目(2 0 2 2 YC0

8、06);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JYB202002325067)142Scholarone和三才采编等)投稿系统进行交互,ORCID提高了学术研究的即时性和可见性,并针对学者建立了跨系统唯一标识,从而实现了科研产出数据的实质性关联和共享。与 Web of Science ResearchID,Scopus Author ID等数据库ID不同,ORCID需要学者自行注册并丰富其学术经历和成果。通过自主添加或者链接其他数据库等方式,学者可将已发表作品添加至个人ORCID。与数据中心类似,ORCID可集合研究者的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学术成果、基金项目及审稿贡献等,通过自动化流程和数据交换(支持数

9、据的复用)联系机构、基金、出版商及其他研究人员标识系统,可实现研究者精确机构归属、数字化科研简历及自动更新等功能。ORCID不仅有助于学者进行科研成果识别和时间管理,还有助于学者提高科研成果的识别性,为第三方了解其科研产出奠定基础。此外,作为全球通用的跨学科、跨地域学术社区,ORCID对科研成果的展示也有助于学者提高自身影响力5。综上所述,ORCID为学者和学术社区带来了以下优势:(1)更精确地追踪科研产出,便于科研产出所属单位和基金资助等信息的识别,以及成员成就、科研管理和评价的跟踪;(2)为科研人员提供更简便的成果认领和识别功能,并自动更新其研究成果,有助于科研人员提高工作效率;(3)为出

10、版系统及基金申请系统等提供更精确的科研人员信息。2ORCID 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2.1 ORCID 在作者方的应用根据ORCID官网公布的信息6 ,目前已有超过7000种期刊鼓励或要求作者在提交稿件时一并提交ORCID账号,7 5%的ORCID用户表示注册ORCID是为了满足期刊对ORCID信息的要求;包括SpringerNature在内的一些出版商已将ORCID嵌人投审稿系统中,不仅要求作者在投稿时绑定ORCID信息或直接通过ORCID账号登录投稿系统等,还将通过ORCID账号了解作者的投稿记录,从而选择合适的审稿人。在ORCID的注册过程中,系统不仅会提示用户“认领”同名或相似姓名的论文,

11、还会根据作者所属机构名称对用户邮箱进行验证以避免重复注册。此外,西方国家女性在结婚后改随夫姓的习俗仍然存在,作者姓名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因此永久且唯一的ORCID账号是必要的。通过与Crossref 的实时交互,ORCID可实现出版记录的自动更新;通过导出CSV格式的学术成果,ORCID可有效提高研究者的学术成果整合效率;通过整合出版书籍和预印本等信息,ORCID有助计算机应用文摘于研究者更全面地展示其学术成果。除了个人用户,高校等会员单位可将学生的学位论文上传至其ORCID记录中,从而更好地展示学生的学术经历,进而提高学术成果的传播度。2.2ORCID在同行评议过程中的应用作为学术期刊出版的核

12、心环节,同行评议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因此研究方向符合、有责任心、有积极性的同行评议专家对期刊至关重要。许多学术期刊均已构建自有同行评议专家库,但由于专家的研究方向和评议兴趣均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必须准确掌握专家信息,进而及时更新专家库。目前,学术期刊收集同行评议专家信息的常用方法包含编委推荐、数据库检索及投审稿系统自动推荐等。其中,编委推荐的审稿专家信息在数量和研究方向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数据库检索和投审稿系统自动推荐的专家信息准确度不高,需要再次核实邮箱和机构等。ORCID有助于期刊根据学科、研究兴趣等进行精确检索,也有助于其实现预选评议专家的验证,具备如下优势:(1)识

13、别性高,可准确识别专家信息;(2)背景信息准确,可全面了解学者背景(如教育背景、所属机构等),以避免邀请具有交叉学术背景的审稿专家,进而避免利益冲突;(3关联度高,可与Publons数据库等进行关联,从而直接了解学者的最新审稿情况。3ORCID在图书及网络出版的应用作为唯一的身份识别码,ORCID连接了数据库、研究机构、基金组织和图书馆等,是承载研究者学术数据的集合体7 ,不仅有助于学者快速识别科研产出的归属单位和基金资助等信息,从而有效地提高文献计量学的数据精度;还有助于研究机构精确地监测并跟踪科研产出,从而跟踪其成员的学术产出、科研管理和评价。作者可在ORCID个人主页中链接机构网页以提高

14、可信度;还可在个人社交账号及出版信息中提供ORCID,从而提高个人学术信息的关联度。4?中国 ORCID注册平台 iAuthor的情况由于中文姓名具有多音字、姓名结构等特点,除国际组织和国内机构难以识别中国作者的国外成果归属以外,同机构同姓名研究者的成果归属识别也是一项烦琐的工作。对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ORCID于2 0 14年携手推出了iAuthor平台8 。该平台可实现ORCID的注册及信息同步;可与包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2023年第19 期2023年第19 期统(Sinomed)等在内的国内数据库进行交互,有助于中国科研人员快速搜集并对外展示其

15、中文学术成果;可按照研究主题、来源刊物、WoS被引次数、CSCD被引次数等进行分析和展示,有助于中国科研人员分析个人学术成果,且其个人主页内容也更为丰富;可扩展至社科领域,有助于中国科研人员更好地融入全球学术圈。目前,已有超过6 9 0 0 0 位研究人员通过iAuthor平台获得ORCID账号95ORCID 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1ORCID 在期刊中强制使用的问题ORCID为学者和学术社区带来一定的益处,成为作者、期刊和出版商的支持工具。然而,ORCID采用自主注册的模式,其运行过程中缺乏监督和审核机制;ORCID社区对作者活跃性的依赖度较高,要求作者在投稿时主动填写ORCID信息,

16、并及时对作者机构等信息进行更新。许多大型出版商(如Elsevier,Sp r i n g e r 和Wiley等)及期刊(如Nature等)要求作者在投稿时提供ORCID账号。其中,部分期刊要求通信作者必须提供ORCID方可向其提交论文。Silval10认为,期刊希望通过ORCID验证通信作者的真实性,但同一文章下其他作者尚未被验证;若需验证每一位作者的ORCID,当文章的作者包含上百位时又该如何处理。JCB(Jo u r n a l o f C e llu la r Bio c h e m is t r y)期刊在投稿指南中指出文章作者必须提交完整的ORCID账户,否则可能会被直接拒稿。有研

17、究指出,JCB期刊中部分文章提交了空白ORCID账号,这说明JCB编辑部对ORCID账户的监督并不严谨;若作者未获得ORCID,出版商及期刊强制要求作者在注册ORCID后方可投稿,不仅侵犯了作者的选择自由和权利,还与ORCID的平等、包容理念相悖。根据ORCID公布的数据,75%的账号注册原因为投稿需要。来自出版商及期刊的强制注册要求极大地提高了ORCID的注册量,但随之而来的空白账号等问题对ORCID的可信度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5.2ORCID的不当使用问题有学者认为,ORCID是“研究信息基础设施”,增强了大众对科学的信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及时、完整并准确地更新包括姓名、所属单位和学

18、习记录在内的信息,尽可能减少虚假、不可信或模糊的ORCID账户11。Silva12 对 57 个名为“Beatriz的ORCID账号展开了研究,发现其中48 个(8 4%)作者未连接任何出版物,也未提供姓及机构信息。根据ORCID公布的数据,在150 0 万个注册账户中,仅有6 40 余万个账户具有所在机构和学术成果等标识。空白账户计算机应用文摘为何被创建不得而知,但这种情况反映了ORCID平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同时对ORCID的可靠性造成了影响。此外,ORCID平台中还存在重复注册、错误归属等情况,由于平台对作者的依赖度较高且账号所有人对账户信息具有控制权,作者的认可和活跃性对ORCID社区

19、而言至关重要。尽管ORCID已尝试从技术和政策层面着手解决以上问题,但其采用自下而上的自主注册模式必然伴随账号监管缺陷。5.3ORCID 存在的风险问题ORCID的数据采集及使用通过学者自主提交、第三方提供信息、使用ORCID的网站及ORCID的服务商等四种方式实现,即与ORCID合作的出版商、基金会等组织均需向其提交数据;ORCID可关联学者的ScopusID、文章的DOI及Publons等信息,从而拥有更为全面的学者信息;第三方机构必须成为ORCID的会员单位,方可使用ORCID数据分析机构内的学者情况。因此,ORCID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数据垄断。此外,通过学者的教育经历、科研产出、基金项

20、目及审稿记录等信息对学者进行精准画像,ORCID可针对敏感、尖端学科的机构与人才实现学术产出追踪,并对尖端人才进行重点监测,在科研安全方面有一定的隐患。ORCID在隐私政策中明确提出:ORCID允许第三方使用公共数据,且不承担第三方数据应用的监管责任;该政策受纽约州(美国)法律管辖,且不适用其法律冲突原则,可能会根据政府需要提供学者的信息。从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者的ORCID账号处于公开状态,其数据安全和隐私等存在一定的风险;ORCID的数据管辖处于美国法律框架中,不对称管辖权将伴随数据安全风险和法律风险。6结束语ORCID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字出版过程中学者身份的识别问题,也为学术社区带来了

21、一定的优势,包括为学者增加展示平台、为期刊提供渠道以选择同行评议专家等。但由于其注册与运营对学者的依赖度较高,平台内容的组织和更新均由学者自行完成,存在较多空白账户及信息更新不连续等情况,降低了专家学者对ORCID社区的信任。此外,在ORCID数据的采集、使用和管理机制方面存在漏洞,可能对我国的科研数据安全和人才安全造成影响。综上所述,ORCID在给学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参考文献:1 ORCID.EB/OL.https:/info.orcid.org.2魏中青.ORCID国际学术身份证在我国科技期刊中的应用143144J.科技与出版,2 0 15(5):10 1-10 4.

22、3 CHORA M,JAROSZEWSKA C D.The scrutinizing look on theimpending proliferation of mandatory ORCID use from theperspective of data protection,privacy and freedom of science J.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eviews,2020,45(1):1-16.4窦天芳,张书华,张蓓.ORCID的现状、风险与对策J.数字图书馆论坛,2 0 2 2(2):47-52.5陈丽冰.ORCID:改造科研生态系统的国际学术

23、身份证C/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 0 15年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 0 15:499-50 5.6 ORCID in Publications.EB/OL.https:/info.orcid.org/requiring-orcid-in-publications.7 王毅蒙,田野,孙善鹏,等.基于ORCID和加权跨层边聚类系数的研究者社区发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 0 2 1,30(6):45-53.8 张建勇,黄永文,于倩倩,等.中国ORCID注册平台iAuthor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 0 15(3):8 4-91.计算机应用文摘9中国科学家在线.E

24、B/OL.http:/i a u t h o r.c n/w e lc o m e/index.1O SILVA J A T D.Should ORCID Be Mandatory for Authors,but Not for Editors?J.Operations Research Forum,2022,3:1-611 MEADOWS A,HAAK L L,BROWN J.Persistent Identifiers:The Building Blocks of the Research 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 EB/OL.https:/ SILVA J A T D.Failure of ORCID:57 academics named“Beatriz JJ.Update Dental College Journal,2020,10(2):3-5.作者简介:颜永松(1992 一),硕士,编辑,研究方向:期刊出版。王维朗(197 9一),硕士,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学。薛婧媛(198 4一),硕士,副编审,研究方向:版权。2023年第19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