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单元测验-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内环境的稳态.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849898 上传时间:2025-03-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测验-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内环境的稳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单元测验-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内环境的稳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测验——生命活动调节和内环境稳态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   1.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   A. 培育无籽番茄           B. 棉花保蕾、保铃        C. 延长种子寿命           D. 促进插枝生根   (2005高考广东综合卷第19题)   2.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  )   A. 杨树顶芽的生长        B.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   C.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        D.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   (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7题)   3.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相互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   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05年高考天津卷第4题)   4.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2005年高考广东卷第9题)   5.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  )   A.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   B.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C.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   D.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2005年高考北京卷第5题)   6.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了(  )   A.呼吸作用加强         B.蒸腾速度加快   C.生长素不均匀分布          D.光合作用增强   (2004年高考江苏综合卷第3题)   7.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对于同一生理效应(  )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C.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D.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2005年高考江苏卷第19题)   8.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第3题)   9.下列人体生理活动属于神经调节作用的是(  )   A.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     B.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   C. 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反应       D.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   (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11题)   10.研究甲状腺功能时应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是(  )   A.      B.      C.     D.   (2004年高考上海卷第6题)   11.在临床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题)   12.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 自身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2004高考全国卷Ⅲ第1题)   13.被切除某一内分泌器官的褐家鼠会很快死亡,若补充大量食盐水可维持生存。切除的这一内分泌器官中最可能是(  )   A. 甲状腺      B. 胰腺      C. 肾上腺      D. 脑垂体   (2004高考上海卷25题)   14.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2004年高考天津卷第4题)   15.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2004年高考天津卷第5题)   16.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   A.氨基酸和核糖体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6题)   17.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7题)   18.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   A. 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3题)   19.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22题)   20.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  )   A.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增加    B.蛋白质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   C.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增加    D.蛋白质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   (2003年高考广东卷第11题)   2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2003年高考江苏卷第9题)   22.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   (2003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   23.一只成年雄狗仍然保持幼年的体态,且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为,其原因是(  )   A.睾丸发育不全         B.甲状腺功能低下   C.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睾丸发育不全   (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4题)   2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的电信号转为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2003年高考上海卷第19题)   25.在声音嘈杂的环境中,一群小鸡正在用爪刨地寻食,突然听到母鸡报警的鸣叫声,小鸡都立即跑到母鸡身边,这属于(  )   A. 趋性反应      B. 条件反射     C. 印随行为    D. 对声音刺激的反应   (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22题)   二、简答题:(50分)   26.回答有关免疫问题。(10分)   (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___________。当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_________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_______________反应而脱落,这是_________细胞所起的作用。   (3)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_______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高考上海卷第34A题)   27. (7分)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   (1)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荨麻疹的起因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当同一种过敏原再次进人机体时,有关细胞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_______________等变化,进而出现红肿现象 。   (2)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常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的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识别并攻击。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便必要时__________________。   (3)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高考江苏卷第36题)   28.(12分)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   (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2)方法与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预测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年高考广东卷39题)   29.(7分)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下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示意图(部分)。请据图回答:   (1)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神经反射为__________________。   (2)当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增加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胰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激素B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途径到达胰腺的。   (2003年高考广东卷第40题)   30.(14分)试填空完成下图所示的炎热环境、寒冷环境引起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图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相应的生理活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   1.解析:     植物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促进插枝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培育无籽番茄;防止落花落果,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棉花可以达到保蕾、保铃作用。生长素与延长种子寿命无关。     答案:C   2.解析:     顶芽的生长所需生长素由顶芽本身提供,不需要其他部位提供。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所以,侧芽萌发的抑制是由顶芽的生长素造成的。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引起的。子房发育成果实所需生长素来自发育着的种子。     答案:A   3.解析:     雌激素、促性腺激素浓度互相调节知识课本上没有说明,从题目中可知:二者均逐渐增加,推测: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血糖浓度上升时会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答案:C   4.解析: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阻碍了血糖的分解,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增加。A选项正确。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出现高血糖。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B细胞产生胰岛素降低血糖,两者是拮抗作用。     答案:A   5.解析: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加油”声刺激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入神经中枢,通过分析综合产生兴奋经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机体产生大量能量,加速冲刺。     答案:A   6.解析:     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了生长素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伸长快。     答案:C   7.解析:     胰岛素降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都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表现为协同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ABC选项错误。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表现为协同作用。     答案:D   8.解析: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新陈代谢增强,呼吸作用增强,耗氧量增加。所以,用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答案:B   9.解析: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消耗能量,不需神经调节。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属于激素调节。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需要反射弧的参与,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B   10.解析:     甲状腺的功能是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所以,研究甲状腺功能时应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是 。     答案:B   11.解析:     SARS病毒感染甲后,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甲的血清中就会有相应的抗体存在,能特异性的与SARS病毒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将甲的血清注射到乙体内,甲的血清中抗体就会在到乙体内发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这一过程在免疫学上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答案:D   12.解析:     抗原进入宿主细胞以后,体液中的抗体就不能与抗原结合,体液免疫不能发挥作用。通过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毒释放出来后再由抗体消灭。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B   13.解析:     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和对钾的分泌,维持无机盐的平衡。切除肾上腺后会造成钠的大量丢失,钠主要的来源是食盐。所以,补充大量食盐水可维持生存。     答案:C   14.解析: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是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由于人体某器官的表面物质结构与某种抗原决定簇很相似,当抗原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消灭抗原,还损伤了自身的组织和器官。     答案:C   15.解析:     下丘脑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可以刺激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的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刺激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的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下丘脑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①③正确。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②④错误。     答案:D   16.解析: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     答案:A   17.解析:     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利用药物的杀菌作用,不属于免疫过程。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B C选项均属于正常免疫过程,A选项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过敏反应。     答案:D   18.解析:     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或效应B细胞,细胞分裂速度加快,所以,细胞周期变短;蛋白质合成加快,例如:合成抗体,所以,核糖体活动增强。     答案:D   19.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人和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前提,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同时,这种稳态又是相对的,由于机体的代谢活动以及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都会影响到内环境的稳定,机体能够通过体内各种调节机制,使内环境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     答案:C   20.解析:     胰岛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加速血糖分解;阻止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细胞能量供给不足,造成蛋白质的分解加强。     答案:D   21.解析: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后,正常情况下立即被分解,一次兴奋传导完成。某种药物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就会使递质继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答案:B   22.解析:     严重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血钾升高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  管对钠的重吸收和对钾的分泌。     答案:C   23.解析: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缺乏甲状腺激素会造成呆小症,动物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为等。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生长受阻。     答案:B   24.解析: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神经元的电信号,在突触小体中转变成化学信号(递质),由前膜传向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再次转变成电信号。所以,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而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D选项错误。     答案:D   25. 解析:     趋性是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下来就具有的行为。印随是后天性行为,是刚孵化的动物具有的一种行为。小鸡的行为应该是一种条件反射,是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学习和体验获得的,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答案:B   二、简答题:(50分)   26.解析: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特点。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当机体第二次接触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大量分化出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量大于第一次,如果不接触抗原则抗体含量很低。排异反应与细胞免疫有关,是T淋巴细胞的作用。     答案:     (1)蛋白质或糖蛋白  B淋巴  浆(效应B)      (2)排异(排斥)  T淋巴      (3)C  B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记忆B  D   27.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异常引起的疾病以及免疫学的应用。引起过敏反应的抗体与正常抗体不同,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当同一种过敏原再次进人机体时,与有关细胞表面抗体结合,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等。婴儿的脐带血中有干细胞,保留干细胞可以构建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避免排斥反应。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单链结构,容易产生突变;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所以,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     答案:     (1)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   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     (2)效应T    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     (3)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  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   28.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设计能力。题目已经给出了材料和用具,这类题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用具以便得到启发。实验设计时首先要将实验组编号,要设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注意等量和单一变量的原则,根据实验目的,变量应该是:是否饲喂甲状腺激素。最后要根据已经具备的有关甲状腺激素作用的知识,进行结果预测与分析。     答案:     (2)方法与步骤:     ①将两组雄性成年大白鼠分别标号为甲组和乙组,并分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与记录耗氧量和活动量     ②每天用灌胃器给予甲组鼠灌胃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予乙组鼠灌胃等量的蒸馏水,饲养一定时间     ③测定与记录甲、乙组鼠耗氧量和活动量     (3)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未给甲状腺激素时,甲、乙组鼠耗氧量和活动量相近。     ②给甲组鼠甲状腺激素后,其耗氧量和活动量均大于乙组鼠。结果表明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动物的耗氧量和活动量增加。   29.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图形图表能力。图表表示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反射弧是:     该反射是生下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食物进入胃内后,图中表示兴奋可以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也可以通过激素A调节胰腺活动,所以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激素B由内分泌腺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作用部位。     答案:     (1)非条件反射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     (4)血液循环。   30.解析:     本题考查炎热环境和寒冷环境中体温的调节过程,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内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增加散热。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皮肤内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减少散热,增加产热。     答案:     ①皮肤内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并将兴奋传出       ②皮肤血管舒张         ③汗腺活动增强     ④皮肤内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并将兴奋传出        ⑤皮肤血管收缩      ⑥骨骼肌收缩         ⑦肾上腺素分泌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