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资料
一、中国设计史
1. 青花瓷:所谓青花实际上是蓝花,青花瓷即“白地蓝花瓷”。其制作方法是将钴矿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再加水调成墨汁状,用它在干燥的生胎表面上绘制所需要的纹饰,然后施以长石为原料的矿物釉,在1250—1400高温下烧成,属于釉下彩技术。青花瓷技术于元代中晚期基本成熟。青花瓷出现以后,得到发展并收到人们的喜爱,其原因是青花瓷的优点:1.着色力强,色彩鲜艳,呈色稳定; 2.青花属于釉下彩,纹饰永不脱落;3.钴土原料储量丰富,易于采掘;4.白地蓝色,明净素雅,又由于用色的深浅浓淡,各有丽质,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2. 景泰蓝: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景泰蓝以金或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细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福利,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
3.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从明清园林设计出发)
3.1 自然性
自然性首先表现在建筑与环境的巧妙融揉。“相地合宜, 构园得体”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的一项重要准则。
3.2 意境美
在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自然的流露成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3.3 巧于因借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明代及清代初期,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是个辉煌的时期,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这个全盛时期的园林,与过去时代所不同的,育三个方面的特点:(1)功能全,(2)形式多, (3)艺术化。兹为分述如下:
n (1)功能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园体发展,都有新增加的内容,至明济后大备,诸如听政、受贺、宴会、观戏、居住、园游、读书、礼佛、观赏、狩猎、种花等等,应有尽有,甚至为满足统治者的“雅兴”,还建有商业市街之景,如恢复的颐和园苏州街,以及圆明园原来的买卖街.包罗了帝王生括的全部活动,功能的多样化,自然扩大了园林的建筑营造规模,此其一。
n (2)形式多。这里指的是作为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而言,无论其为建筑群落组合,抑或单体建筑形色,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吸收了各地区的地方特点和各民族的民族风格,既有殿堂楼阁,又有幽尼佛寺;既有粉墙石垣,又有竹篱泥笆,灵活而多变,随处而点缀,这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也有非常生动的反映。在园林布局及布置方向则吸收了南北园林艺术的精华,因地制宜地加以汇聚,比如圆明三园的诸多景色中就再现了国内苏杭扬州等地著名园林的特点,谓之“移天缩地”亦不为过。
n 3)艺术化。明清园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园林建筑的高度艺术化,其景物、其凤格、其布局,移步借景,动静相兼等艺术美学理论的运用,已臻成热,各种建筑形式的风景景观的结合融为一体,水木石植物的精心安排和建筑物的排列,都起到了立体效果,甚至在附属设施的样式、内部装修和环境色彩等方面也都得到统一的和谐的没计,体现了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
【中国明清陶瓷特点】
n 【明代陶瓷艺术特点】
一、 景德镇成为全国瓷业中心,一统天下。二、造型精细优美。三、青花的发展及釉色的革新,创造出斗彩和五彩等多种颜色釉。四、装饰效果华丽,相得益彰。五、明朝中叶紫砂陶的成熟期。六、技术方面的改造和规模的扩大。
n 【清代陶瓷艺术特点】
一、康乾盛世瓷器生产技术达到顶峰。二、造型细腻柔美。三、粉彩的创造以及釉色进一步得到发展。四、装饰效果淡妆浓抹,装饰手法融贯中西。五、技法风格与材质得到改变,在瓷质之面,改以往的浮澜泥法为过,取代陶澜法,胎土纯净细腻,不致裂。
n 【明清两代的差别 】
总体来说,明朝和清朝这两个朝代在总体上还是很相像的。明末清初,都是被称为“天崩地裂”的时代。本来,汉族统治阶级所建立起来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到明末已显露出封建制度气数将尽的景象。清人入关,一方面给广大汉族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灾难,另一方面也给这个社会带来一些生机。就在这“天崩地裂”的时期内,艺术界也都出现了一股生气。明代景德镇所产的瓷器,崇尚幽雅清静,博古之风大兴,博古图案也成为当时的重要装饰之一。比起清代来,明朝瓷器的风格更具有写意风格,在很多装饰方面,还多少保留着一点宋元时超逸的气度。清代的釉料种类比起明朝来要丰富的多,彩料的选配和加工更加细腻,各类颜色显色效果更加准确也更优美,烧成的温度也有所提高,各类颜色在画面上都出现流光溢彩的悦目现象。彩色润浓鲜艳亮丽清晰,与瓷器质地很和谐。在绘画技巧上面清代的绘画技巧也有很大提高,克服器物造型给绘画带来得局限,就象文人画家在纸上作画一样,明清时期享有盛名的大画家四王吴恽、陈洪绶、查士标的艺术风格在瓷器上都有体现,绘画内容丰富多姿,生活气息浓郁,气势恢宏、用笔老道,线条刚劲豪迈。釉下彩的青花占的比例越来越少,釉上彩占主导地位。康熙时期用金粉代替以往的金箔,画图描绘与其他材料一样,很方便,烧成以后用工具摩擦非常明亮,而且牢固结实不易掉落。在装饰上面,大花大叶、人物故事等内容广泛使用,象凤尾樽、棒槌瓶、灯笼樽、大盘、大海碗一类大件作品都使用,富丽堂皇,增加许多豪华之气。
二. 世界设计史
1. “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设计的开端)
(1)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兴起,设计产品的工业化批量生产,造成了设计水准的下降,设计上艺术与技术分离的局面。这场运动的契机是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运动的主要奠基人是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的风格影响到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
(2)“工艺美术”运动风格:(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功能。(三)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四)主张诚实的、诚恳的设计,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五)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在设计上,莫里斯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同时也希望能够重新振兴工艺美术的民族传统。
(3)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及其影响:(一)工艺美术运动从英国开始,范围扩展到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其设计风格涉及到平面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品设计等方方面面。(二)工艺美术运动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情调协作精神,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工艺美术运动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使它不可能成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同时,它又过分注重装饰,增加了生产费用,使它的设计不可能真正为平民大众所享有。因此,它只是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三)工艺美术运动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设计改良运动,成为西方现代设计艺术蓬勃发展的良好开端。在“工艺美术运动”感召下,欧洲大陆终于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设计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
(4)英国伦敦1851年举行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会上展示的工业产品外形相当粗陋,显示了机械化工业生产的弊端及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从反面刺激了现代工业设计思想的出现。
(5)“水晶宫”是1851年世博会的展厅建筑,由英国建筑师约瑟夫·伯克斯顿设计。它是一座用钢铁和玻璃建造的圆拱形大厦,材料特殊,造型奇特,采光良好,在博览会上深受各国来宾赞赏,会后被完整的拆迁到赛登汉(伦敦南部),1936年毁于大火。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开创了钢铁和玻璃两种新材料的应用。
(6) 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
1.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著名的设计改革家、诗人和社会主义者。
其设计思想:①希望重新振兴工艺美术的民族传统,反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中世纪的、哥特式的、自然主义风格。②进一步提出设计的民主思想,主张设计为大众服务,提倡中世纪行会的协作精神。③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否定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希望回到中世纪设计讲究手工艺精湛的局面。④开设了世界第一家设计事务所,通过自己的设计实践,促进了英国和世界的设计发展。
2.威廉·莫里斯的设计风格清新自然,简洁,以功能为主。
3.威廉·莫里斯的代表作品——“红屋”
n 1851年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博览会(水晶宫)在伦敦开幕。拉斯金对水晶宫的看法持否定态度,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艺术与技术的分离,主张美学家从事产品设计,要求美术与技术结合。拉斯金认为:艺术家已经脱离日常生活,只是沉醉在古希腊和意大利的迷梦之中,这种只能被少数人理解,为少数人感动,而不能让人民大众了解的艺术有什么用呢?真正的艺术必须为人民创作,如果作者和使用者对某件作品不能有共鸣,并且都喜欢它,那么这件作品即使是天上的神品也罢,实质上只是一件十分无聊的东西。
n 莫里斯17岁时参观了博览会,对展品的反感影响到他以后的设计活动和设计思想。他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族,受过高等教育,在以设计哥特式风格闻名的斯特里德建筑设计事务所从事过建筑设计,后来加入拉斐尔前派的行列,准备从事绘画。由于建立画室和以后的新婚居室,使他又一次改变了想法转而从事起建筑及产品设计来。否定工业化和机械化,复兴旧时代风格,特别是是中世纪、哥德式风格
n “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要的设计范围是平面设计。莫里斯是奠定这场运动基础的人物。具有影响的工艺美术风格平面设计代表是一本季刊——《玩具马》,马科穆多的世纪行会设计出版。
二、 “新艺术”运动
1.概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和内容很广泛的“装饰艺术”运动。它涉及到上十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形式主义运动。(1895——1910历时15年)
2.促成因素:1.社会2.整体艺术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家中甚为流行3.在技术上,设计师对于探索新材料的热情
3.起因:对当时两个不同的设计潮流的反动,是对大工业生产的一种反动;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作出的反动。
4.“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
相同点:A都是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B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C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采用自然中的装饰动机,D 受到日本装饰风格尤其是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会的影响。
不同点:“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歌德风格,把歌德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冬季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5. “新艺术”运动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新艺术”是一个新词,在欧洲有大约五、六个国家使用这个旗号来发动这场运动的,其中包括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德国则成为这场运动为青年风格;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它被称为分离派;在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则称为“工艺美术”运动。
(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及其影响:1.虽然“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在各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这点上,所有卷入这个设计运动的国家都是相同的,它的装饰性的、手工艺的方法依然是陈旧的。2.它所采用的方式,比如装饰、自然主义的风格等等,使这场运动依然是为豪华、奢侈的设计服务的,是为少数权贵服务的。3.是日本的浮世绘风格的痕迹。这场运动风格细腻,装饰性强,因此常常被成为女性风格。4.“新艺术”运动是世纪之交的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它承继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和设计探索,希望在设计矫揉造作风气泛滥的时期、在工业化风格浮现的时期,重新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复兴设计的优秀传统。5.这场运动处在两个时代的交叉时期,旧的、手工艺时代接近尾声,新的时代、工业化的、现代化的时代即将出现,因此从意识形态上看,它的兴起预示了旧时代的接近结束和一个新的时代——现代主义时代的即将来临。它是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的过渡阶段。
6.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19世纪末 历时20余年)
“新艺术”是由法国家具设计家萨穆尔•宾创立的“新艺术之家”而产生的,评论家取其中的新艺术来作为此设计运动的名称。法国的新艺术运动更加集中于比较密切的几个设计团体间,对欧美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分为巴黎和南斯两个中心。南斯主要集中在家具设计方面,而巴黎包含的设计范围则十分广泛。
1、 法国是新艺术的发源地
2、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的背景非常相似:都是因为反对工业化风格和雕琢的维多利亚风格而产生的;都主张从自然、东方艺术中吸收创作的营养,特别是植物和动物的纹样是他们创作的主要形式动机。他们都反对机械化生产,反对直线,主张有机的曲线为形式中心,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3、 不同的地方在于:形式的参考倾向上。法比英更加追求自然形式。
8.巴黎“新艺术”运动
巴黎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艺术及现代设计最重要的中心,巴黎“新艺术”运动有个重要的设计中心,大都是以家具为中心的设计事务所。其中影响最大的位于巴黎的设计中心有三个,即萨穆尔•宾创立的“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和六人集团。
南斯的“新艺术”运动
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另一个重要的中心。代表人——艾米尔-盖勒。对材料的选择是新艺术运动的一个特色,他的作品是这个特色的一个很好的诠释。他的设计风格受到日本的影响,还提出了设计装饰的主题要与设计的功能一致,这是法国“新艺术”运动中最早提出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功能重要性的原则的设计家。但他的设计无法批量生产。
法国“新艺术”运动的陶瓷设计
以金色釉彩进行线条装饰,或者在釉彩上模仿景泰蓝效果。在釉彩运用上,一方面注意装饰动机自然主义方式,另一方面吸收东方特别是中国陶瓷的特色,如冰裂开片纹等。但陶瓷的生产过程中少考虑到批量生产。法国新艺术运动的陶瓷设计,除了艺术化的特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把陶瓷运用到建筑中去。把陶瓷作为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的装饰,特别是建筑表面的装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发展。受到东方设计和日本设计影响。
三、 “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20到30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展开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的名称出自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一个大型展览:“装饰艺术”展览。这个展览旨在展示一种“新艺术”运动之后的建筑与装饰风格。
n 【产生背景】20世纪初现代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设计师和艺术家了解到新时代的必然性,他们不再回避机械形式,也不回避新的材料。
n 从思想和意识心态看,“装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一种反动。“新艺术”强调中世纪、哥德式、自然风格的装饰,强调手工艺的美,否定机械化时代特征;而“装饰艺术”运动恰恰是要反对古典主义的、自然、单纯手工艺的趋势,主张机械化的美。
“装饰运动”与”新艺术”运动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产生动机和它们所代表的意识形态上。“装饰艺术”秉承了以法国为中心的欧美国家长期以来的设计传统立场: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它仍然是为权贵的设计,其对象是资产阶级;“现代主义”运动则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它是左倾的、小知识分子理想主义、乌托邦式的。
“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 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实用性借鉴。简单的几何图形、金属色系列和黑白色系列,高度装饰效果。
(2) 从原始艺术获得创作灵感。非洲、南美洲的原始部落艺术,象征性和夸张特点,明快简洁。
(3) 简单的几何外形。常用的几何图案:阳光放射型、闪电型、曲折型、重叠箭头型、星星闪烁型、阿兹台克放射型、埃及金字塔型。
(4) 舞台艺术的影响。芭蕾舞剧和美国的爵士乐。
(5) 汽车设计样式的影响。未来的象征,速度感即是时代感
(6) 形成自己独特的色彩系列。重视强烈的原色和金属色彩,包括鲜红、鲜黄、鲜蓝、桔红和金属色系列。
n 法国“装饰艺术”风格最集中地体现在家具设计,特别是巴黎的家具设计上。
n 法国“装饰艺术”运动的陶瓷设计,主要以人物与强烈的几何图案为其装饰特点,在20与30年代里达到高潮。陶瓷器皿造型受到中东和远东古典文明的陶器设计影响,在釉彩方面特别受到中国陶瓷釉彩方法和风格的影响。西方人对于东方陶瓷,特别是中国陶瓷的兴趣和收藏热,究其根源,可以说部分是因为“装饰艺术”运动的刺激而来。在此以前,对东方陶瓷的兴趣仅局限于权贵集团,而在此之后,基本上整个西方,特别是法国,对于中国陶瓷和其它东方陶瓷的兴趣都非常浓烈。
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
1、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
1) 20年代起美国的建筑家们开始逐渐从传统的建筑材料转向新的建筑材料,特别是金属与玻璃。艾里-坎是美国重要的“装饰艺术”建筑师,他被视为美国版本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之一。这场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建筑是克莱斯勒大厦,由威廉-凡-阿伦设计,是这场运动风格的最好的纪念碑建筑。不久,另外一栋建筑超过了克莱斯勒大厦的影响。——帝国大厦,由威廉-兰柏设计
2) 美国西海岸的“装饰艺术”风格,越来越工业化的简单几何特征,采用众多的曲折线条和形体结构,并且从30年代流行的流线型运动中吸取养分,形成具有时代感的建筑风格。室内设计也开始强调这种趋向。西海岸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注意吸收当地的一些装饰动机,融入“装饰艺术”风格中去。
2.好莱坞风格是“装饰艺术”运动在美国一个延伸与发展,它的产生背景与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有密切关系。1929到1933年,经济大危机席卷北美和欧洲,市场崩溃,企业倒闭,20年代初期的虚假豪华被萎靡不振的经济前景取代,人心惶惶,社会不安。这个时候,能够使人们暂时忘却危机和经济困境的是美国好莱坞电影,这些电影给人们带来片刻欢乐,无论是歌舞片、喜剧片还是文艺片,均受到经济危机下各色人等的欢迎,成为一种最好的减压方法。因此,电影业一枝独秀,好莱坞电影工业和电影院空前繁荣,电影院被称为梦的宫殿。
四、现代主义设计的定义
一)现代主义设计的定义
1、时间上的定义:20世纪初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运动。
2、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的概念定义,从总的来说,分为民主主义、精英主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现代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对长期以来的为少数权贵的精英主义的,他们的知识探索具有非常强烈的知识分子理想主义成分和乌托邦主义的成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3、现代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内容非常庞杂:A、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B、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版玻璃、钢材的运用;C、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代表人:德国人——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瑞士人——勒-科布西耶;芬兰人——阿尔瓦-阿图;美国人——弗兰克-赖特。
4、现代设计主要在德国、俄国、荷兰发展。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是在意识形态上旗帜鲜明的提出设计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一个运动;荷兰的“风格派”运动是集中于新的美学原则探索的单纯美学运动;德国的现代设计运动从德意志“工作同盟”开始,到包豪斯设计学院达到高潮,初步完成了现代主义运动的任务。
二)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
形式的特点: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是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具体特征:六面建筑 以柱支撑、玻璃幕墙 标准化原则 反装饰主义广场3、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4、现代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从而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
三)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
设计思想是在20世纪初期形成的,贡献最大的人物包括:勒-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
米斯-凡德洛的设计思想
A、 他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提出了少则多的立场和原则。他对世界现代设计,特别是对世界现代建筑影响最大、但是却是受到理论界批判最多的一个现代设计家。他是包豪斯最后一任校长,是非政治化的代表。他主张的少则多的建筑风格有时甚至可以达到违反功能要求的地步。
四)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1、德国工业同盟和现代设计运动的萌起
德国在世纪之交有过类似“新艺术”运动的一个运动,称为“青年风格”运动。强调装饰,希望重新使用中世纪歌德风格一方面来抗拒维多利亚式的烦琐装饰风格,另一方面反对机械风格。1907年,穆特斯修、贝伦斯等人成立了德国的第一个设计组织——德国工业同盟。同盟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强调民族良心。这个组织的形成,标志着德国的现代主义运动的发轫。穆特修斯与凡德-威尔德之间产生的争论是现代工业设计史中的第一场大争论。
【宣言的六个方面】: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在一起,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3.强调走非官方的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4.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
6. 主张标准化的批量化。
【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的异同】
1. 形式特征上的“同”:时间上都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几乎同时发生与发展;都肯定机械化生产,采用新材料、新技术;都在设计中注重简单几何外形的运用。
2. 意识形态上的“异”:“装饰艺术”运动发轫于法国,强调装饰,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它仍然是为权贵的设计,其对象是资产阶级;“现代主义”运动发轫于德国,否定装饰,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它是左倾的、小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
五、 包豪斯
一) 包豪斯成立的宗旨(面向大众的设计、理性)
1、确立建筑在设计论坛上的主导地位,
2、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从而削弱传统的等级划分,
3、响应了1907年建于慕尼黑的“德国工业同盟的信条,即”通过艺术家、工业家和手工业者的合作而改进工业制品
包豪斯在1919年在魏玛成立,于1933年被纳粹政府强行关闭。它的兴衰荣败与魏玛共和国基本上是同步的。经历过三任校长:格罗佩斯、汉斯-迈耶、米斯-凡德洛。也形成了三个非常不同的发展阶段:格罗佩斯的理想主义、迈耶的共产主义、米斯的实用主义。把三个阶段贯穿起来,包豪斯兼具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浪漫和乌托邦精神、共产主义政治目标、建筑设计的实用主义方向和严谨的工作方法特征。
n 包豪斯的设计风格:1)注重满足实用要求;2)注重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和,提倡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向抽象派绘画和雕刻艺术学习;4)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5)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包豪斯的历史作用与影响】:理解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应该主要从两个方面,即: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形式和设计方法的影响上;对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上。
1. )包豪斯从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基础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用现代材料批量生产形成现代设计新面貌。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2.)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并创立了一整套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体系,从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后来设计艺术教育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的主体课程框架。确立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建立了与工业界和企业界的联系。3.)由于包豪斯所处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本身必然存在历史的局限性。
n
二) 伊顿对包豪斯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伊顿一方面具有非常敏感的形式认识,另一方面又是高度宗教化的,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带来了积极的和消极的因素。他成为第一个创造现代基础课的人,同时也是最早引入现代色彩体系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基础课因为把色彩、平面和立体形式、肌理、对传统绘画的理性分析混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达达主义特点,也具有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创作方法的特点。最大成就就在于开设了现代色彩学课程。
一)人体工程学的发展
n 人体工程学,或者成为人体工程学、人机工学,是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对人-机关系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寻找最佳的人-机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
n 人体工程学的中心是解决人机之间关系的问题,其中包括:1)人造的产品、设备、设施、环境的设计与创造;2)对于人类工作和活动过程的设计;3)对于服务的设计;4)对于人类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合适程度的评估
n 人体工程学的目的:1)提高人类工作和活动的效应和效率;2)保证和提高人类追求的某些价值,比如卫生、安全、满足等等。
n 工业化时代的人体工程学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1)机械化时代。这个阶段还没有真正的发展出人体工程学来。2)技术革命时期。人体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的刺激因素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这个时期必须通过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找到如何为作战中的人更好的设计方法成为关键,因此,新的设计开始从以前的为适应人的设计转移到了为工作的人的设计上,这是人体工程学的一个新的重大的进步。3)为人的思维的设计阶段。
二)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
1、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特别是60、70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平面设计风格,成为垄断性的风格。
2、国际主义风格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米斯在纽约设计的西格来姆大厦;意大利设计家吉奥-庞蒂在米兰设计了佩莱利大厦。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从而又影响到全世界的公共建筑风格。从发展的根源来看,美国的国际主义风格与战前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同宗同源的。德国包豪斯的领导人都来到美国,在美国主持大部分重要的建筑学院的领导工作,贯彻包豪斯思想和体系,从而形成了新的现代主义,即国际主义风格。
3、美国建筑家飞利浦-约翰逊注意到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的风格,认为这种风格会成为一种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因此称之为国际主义风格,当时他称这种单调、冷漠、理性、机械式的风格为“国际风格”。国际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而影响到其他的设计领域,特别是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成为流行一时的风格。
4、国际主义设计和现代主义设计都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系统化和理性化的特点。在设计形式上,国际主义设计受到米斯的少则多的影响深刻,在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逐步从强调功能第一发展到以少则多的减少主义特征为宗旨,为达到减少主义的形式,甚至可以漠视功能要求,从而开始背叛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仅仅在形式上夸大和维持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
n 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在战后的年代,特别是60 、70 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平面设计风格,成为垄断性的风格。80 年代开始以来,国际主义风格因为种种原因而开始衰退,从而造成了包括后现代主义等等一系列当代设计运动的产生。
n 国际主义风格首先在建筑上得到确立,从发展的根源来看,美国的国际主义风格与战前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是同宗同源的,国际主义设计源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德国包豪斯发起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到美国之后转变为国际主义风格。
n 现代主义设计同国际主义设计的关系:相同:国际主义设计是现代主义设计在战后的发展,从设计风格上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战前的现代主义设计还是战后的国际主义设计都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系统化和理性化的特点。 不同:从意识形态和思想动机来说,则完全不相同。现代主义主设计在是一种知识分子的社会工程努力,动机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他们能够买得起的设计,彻底改变设计以往为权贵的立场,使人民大众能够享有良好的设计。现代主义设计在战后变成具有强烈美国资本主义特征的国际主义设计,本来为无产大众服务而发展出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现在变成了资本主义企业的符号和象征的国际主义设计。又因为美国的经济实力强大,影响西方各国,终于变成国际主义设计运动。
【对于国际主义发展的评价】:部分人认为这是现代主义发展的新高度,这是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米斯的减少主义设计,代表了20 世纪设计的高度发展;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从现代主义的倒退,因为新的设计违背了功能第一的基本现代主义设计原则,是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外衣包裹的非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内容的伎俩,因此是不应该提倡的。
“波普”设计运动
“波普”设计运动是一个反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其目的是反对自从1920年以来、以德国包豪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
n 英国“波普”设计比较集中反映在时装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但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在家具设计上终于出现“波普”风格,完全打破传统,同时打破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束缚。
n 波普艺术特点: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对象是青年、浮华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
七、世界现代设计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
1、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综观日本的设计总体,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特征:一种是比较民族化的、传统的、温煦的、历史的;另外一种是现代的、发展的、国际的。1)传统设计——是民族的设计传统,主要针对国内市场,不仅仅是商品设计,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2)现代设计——日本的现代设计完全是基于从国外,特别是从美国和欧洲学习的经验发展而来的。日本设计是良好设计的同义词。日本制造是优秀产品的同义词。可以说日本现代设计是为日本人民的现代生活方式、为日本出口贸易服务。
2、日本设计的形式风格特征:1)色彩丰富的、装饰的、华贵的、装饰性的;2)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与俭朴的。这两种风格并存的原因,存在于日本文化中的双重性:1)日本的文化中东西方文化并存的特征;2)日本文化中华贵装饰与单纯、俭朴并存特征。双重性的原因:1)日本总体文化中的模式和类型众多,但日本人都尽量做到兼收并蓄,尽量作到文化的多元化,他们使每一个模式与类型都得到发挥。2)日本的哲学观念的影响。在设计上不追求永远不变的单一标准,而更加具有宽容,在观念和设计上更加具有高度的弹性。
3、日本文化之所以能与世界文化顺利接轨,原因是:1)日本的传统文化的基础是大众的,而非贵族的;2)日本传统文化的单一种族基础,使这种文化能穿越阶级隔阂,成为全民的文化。这是与西方现代文化接轨时非常重要的因素。3)日本重视集体和团体,轻视个人,文化可以兼而具有活跃和稳定的双重特征。
4、 日本的几个宗教信仰和历史发展阶段都对日本的设计带来本质的影响作用:1)日本传入的神道信仰——对于自然、祖宗的尊敬和崇拜,形成日本人对自然风格的高度喜爱,并形成了干净、整洁的民族习惯和民族文化特征。2)对佛教禅宗的信仰——形成日本人俭朴、单纯、自然的文化。并且喜爱非完整、非规则的美学特点。3)17-19世纪经历了高度商业化的江户时期,这个阶段,日本人商业文化高度发展,形成大众、都市文化、形成重视和喜爱奢华平面装饰特征、喜欢商业修饰和大众化的文化特征,是日本设计的另外一个影响因素。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占领时期——形成日本人消费社会的趋向、美国大众文化的影响特征。5)朝鲜战争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形成日本人对于高科技的喜好的文化特征。
5、日本的传统住房和用品设计,具有明显的设计特征:紧凑性、轻便性和便携性、直线性形式、选择性、减少主义特征、模数体系和标准化特点、从内向外的设计模式、从细节到整体的设计模式。其中最令人赶兴趣的是日本对传统设计的完整的保护和发展。
6、对西方人来说日本设计除了绚丽的浮世绘装饰风格之外,最吸引他们的是日本的建筑和家具设计的几个非常特殊的因素:1)对材料的本来特色的重视;2)喜欢开放的空间;3)喜好展示暴露的结构支撑部件;4)喜好模数系统
7、日本工业设计协会的成立和新日本工业设计展的举办,这两件事是日本工业设计发展的里程碑。
8、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1)日本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的发展经济,把经济发展放到首要的地位。2)日本企业与政府的密切合作。3)广泛存在的小型企业,作为大企业的承包单位,对经济的弹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4)日本通产省的积极促进作用。5)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市场的健康发展。6)大量日本妇女参加工作,改变了旧式的家庭结构。
【意大利现代设计】
n 意大利设计既不同于商业化的美国设计也不同于传统手工艺味很浓的北欧设计,而是建筑思维、现代设计、个人风格、传统工艺、现代制造等等的综合体。意大利在全球现代设计界所占据的领导地位,是由于其在设计政策、设计研究、设计教育、工业制造、产品品牌、市场推广、设计展览、设计传播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产业链。
n 【特点】1.)浓厚的形式主义特点。2.)大众化与高贵化并行。3.)为增加出口而设计。
【德国现代设计】
n 【特点】重功能、重理性,善于运用科学技术,重视产品质量,强调秩序感、逻辑性、系统性和标准化的设计特点。
n 20世纪50年代,德国设计委员会和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德国理性主义设计的黄金时代;布劳恩公司的系统设计将理性主义设计向国际传播,使德国成为理性设计的一统天下。
n 乌尔姆设计学院(1953----1968)联邦德国乌尔姆市
提出理性设计的原则,与企业联系,发展出系统设计方法,形成了所谓的“乌尔姆哲学”。
乌尔姆所体现的是一种战后工业化时期的知识分子式的新理想主义,它虽然具有非常合理的内容,但是由于过于强调技术因素、工业化特征、科学的设计程序,因而没有考虑、甚至是忽视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设计风格冷漠、缺乏人格、缺乏个性、单调。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是设计教育理工化的一个重要开端。
n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影响:乌尔姆设计学院将工业设计完全建立于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成为设计发展史上一个很大的观念上的转折,开创了对现代设计理性、科学研究的开端,导致了设计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对以德国为代表的设计理性化风格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在教学改革中发展起来的包括字体、图形、色彩计划、图表、电子显示终端等全新视觉系统,成为世界各国仿效的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