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名著导读《水浒》”教学设计
抚顺第五十中学 王向军
一、教材分析
《水浒》是人教2001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课,内容包含了书中的
六个主要人物及相关的故事情节,并有与之对应的性格特点。《水浒》共120回,人物和情节浩如烟海,只有吃透名著,把握线索,明确主题,才能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并充满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通过导读《水浒》,增加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读懂人物的能力,丰富学生阅读活动,从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和审美品位。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通过初中两年多的学习,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及文学作品
的能力,心智渐趋成熟,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但是阅读角度偶有偏差,需要老师引导带领从旁辅助。
三、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白板软件,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更加直观引起学生对相关人物情节的兴趣。学生采用独立阅读和课上交流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微课翻转课堂的理念。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水浒》六个主要人物及相关内容。
2、培养学生读懂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析归纳——研读情节——总结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水浒》中人物的喜爱,进而喜爱中国古典名著及古典文化。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六个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
教学难点:精读经典段落,对主要人物进行性格分析评论。
六、教学方法
诵读法:注重在朗读文本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把握情节及人物和作品的思想内涵。
研讨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带有个性特征的对文本和人物的解读,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去判断去归纳。
拓展训练法:关注学生掌握程度,课后可以布置选择题,帮助学生消化名著。
比较法:可以将相似的两个人物做比较,从中发现异同,归纳考点。
七、教学准备
教师借助希沃白板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及微课,查找《水浒》的相关资料并深入解析文本。
学生充分阅读《水浒》,精读相关段落,会归纳情节,对人物形象有初步认知。
八、课时安排
课时数: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谈话导入
播放《水浒》主题曲,学生跟唱,初步体会名著展现的热血和魅力。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名著导读的期待。
(二) 精读探究
出示《水浒》引首词“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引出108将。
宋江:
1、自然情况简介及相关故事。
2、多媒体出示:
①浔阳楼题反诗——(多媒体展示)“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
②宋公明——颂功名
3、结局及原因。
吴用:
1、(多媒体出示)藏头诗“卢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2、自然情况简介及相关故事。
3、生:“三打祝家庄”之“双掌连环计”。
4、结局及原因。
5、评价“空有经天纬地志,化做黄梁梦一场!”
武松:
1、双线索——报恩与复仇。
2、自然情况简介及相关故事。
3、生:血溅鸳鸯楼及题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4、结局。
林冲:
1、回顾“风雪山神庙”场景(设计场景:大雪纷飞的深夜,林冲形单影只,肩上花枪挑着一个酒葫芦,遥望远方,长叹道“好大雪”。
2、自然情况简介及相关故事。
3、关于“忍”——忍无可忍。
4、结局。
李逵:
1、坚决反对招安。
2、自然情况简介及相关故事。
3、结局:死前对宋江垂泪道: “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4、性格:义气、嗜血(三打祝家庄)。
5、师生评价。
鲁智深:
1、金圣叹评价“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2、自然情况及相关故事。
3、性格闪光点:为他人为弱者出头,视人困厄为己困厄——佛家情怀。
4、法号“鲁-智-深”内涵。
5、结局:“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
〔设计意图〕通过对《水浒》中六个主要人物的梳理,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阅读能力,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培养对古典名著阅读的兴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阅读体验。
(三)合作归纳
主题:官逼民反
作者及特殊回目提示:40回之前是单个英雄的事迹,70回之后是群体的故事,一直写到后来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71回,英雄排座次,82回全伙受招安,120回是全书的低潮: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设计意图〕整合《水浒》阅读点,提示学生抓住主题,注意重点回目,有的放矢,在通读的基础上学会有选择地精读。
(四)课后作业
1、读《水浒》。
2、借助“课后练习”微课自批自改。
〔设计意图〕课内联系课外,利用微课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对相关内容进行检测,查缺补漏。
(五)总结
(播放《水浒》之“兄弟无数”。)
师:结束语——俗话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水浒》中有一个字贯穿,那就是情,是兄弟情。
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细读《水浒》,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你每次看后的体会也会各有不同。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读古典名著的热情,使学生明白读书无止境。
(六)板书设计
水 浒
(其它内容课件展示)
十、教学反思
《水浒》因其博大浩瀚,师生准备过程中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论是通读这部古典名著,还是精读有关六个主要人物的相关故事,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学生在学业繁重的情况下,能如此热爱这部古典名著,我始料未及,并深感欣慰和震撼。古典自有古典的魅力,古典也必将会有它应该有的生命力。
在备课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了六个主要人物,将水浒重要情节贯穿起来,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有个性有创造性地评价书中人物。不过学生年纪尚轻,对人物命运的把握未必到位,阅历也不够丰富,所以分析过程中虽然有互动,但是也缺少不了教师的引导。本节课,作为辅助者,我说得稍微多了些,总是放不下,担心学生理解不到位,这是我的失误。
也由于名著导读课涉及的阅读量大,费时多,所以没有机会在别的班试教,成败于一节课四十分钟,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也是本课的一大遗憾。
总之,课后我有很多想法,想改进,想更细致地设计这节课,如果再上一次,相信效果会比这次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