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爱藏于细节中》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写作常大而空,无从入手,泛泛而谈,通过捕捉细节,学生写作时能有据可循。
2. 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细节,从细节中感受爱,尤其是父母之爱,并将父母之爱化为文字。
3. 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之爱,激发学生感恩意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常常觉得写作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此次习作引导学生挖掘身边最熟悉的生活细节,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且感受父母之爱!
教学过程:
活动一.找找“爱”
1、导入:生活中的“爱”有哪些?
朋友之爱、师生之情、父母之爱……
(今天我们就聚焦于父母之爱,寻找“父母之爱”)
2.父母之爱体现在哪里? 在日常生活中,从哪看出父母是爱你的呢?
要求:(1)、每人至少写出三个。
(2)、小组代表展示。
(3)、教师板书:
一个动作 、 一句话、一条短信 、 一个眼神、回眸、背影
一碗面、一碗汤、一锅粥、一个问候,等等
活动二.写写“爱”
用形象的比喻写出爱的作用,要求:
1、 个人独立完成,最少写三个句式一致,形成排比句式。
2、 小组展示。
3、 教师点评。
如:爱是暖暖的春风吹入人的心田;爱是和煦的阳光照进心的暗角;爱是清洌的温泉流进人的心窝。……
活动三.表达“爱”
(一).当“爱”要在作文上表达出来时,又要怎么办呢?如何把“爱”用文字表达出来呢?
(幻灯片出示)
举例一:朱自清的《背影》
买橘子的背影----浓缩了深深的父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 全班朗读。
2、 小组探究:朱自清如何表达父爱?运用了人物描写的什么方法?
(作者首先写了父亲的衣着: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用“蹒跚”形容父亲走路的姿势,描写爬月台时动作, 用“攀”、“缩”、“倾”等动词突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使父亲爬月台时的背影定格在读者的脑海中。)
举例二 《爱是一份早餐》
早晨,当我如往常一般被闹钟刺耳的铃声吵醒,我想起那沉闷压抑的教室,做不完的习题,心情便阴郁起来。我黑着脸走出客厅,便看到满桌的早餐,温热的粥雾气腾腾地向上升,香气在空气中溢开,白色的叉烧包鼓鼓的,仿似一朵朵诱人的棉花。妈妈坐在一旁,等着我吃早餐。我想起了以前无数个早晨,妈妈也是这样,准备好早餐,看着我吃饱,让我精力充沛地过每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也是妈妈的鼓励、支持吧,无言却温暖。我刚才的阴郁一扫而光,心里感到满满的幸福。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爱,其实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怀,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贴近。爱,其实就是那碗浓香的粥,那个美味的包子。
1、 请生深情朗读。
2、 小组探究:小作者如何表达母爱?
(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把细放大)(细节+感受)
(二).小试牛刀
爱是
要求:1.寻找爱的落脚点,补充题目
2.写一个记叙文片段,150字左右
3.注重细节的刻画。
展示:教师下水作文示范《爱是那一回眸》
爱是那一回眸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骑着摩托在车水马龙的车道上穿行,后座的儿子背着书包紧紧抱着我。车刚到加油站旁,“吱”的一声,我立刻停下车,拉下儿子,掉过车头。我在开车的那一瞬间会回眸瞟一眼儿子:只见瘦弱的儿子背着书包独自慢慢地向校门走去,小小的人儿背着大大的书包,一个人晃悠悠的走着。我多想像其他家长那样牵着小孩的小手说说笑笑走向那十米外的校门啊。但这十米,会令我不能在钟声之前走进教室的,故我不能,不能。当确定他是向校门走去,我马上左手一收,右手一按,加油快速开车走,赶着回校看早读。儿子啊,希望你能感受到妈妈那一回眸中蕴含的无尽的爱。
(三)学生写作
1、检查前置作业,个人独立修改。
2、组内展示。
3、小组派代表班内展示。
4、教师当堂点评。
(四)习作展示
四.小结
板书:
一个动作
一句话、一条短信
化大为小 一个眼神、回眸、背影
化虚为实 一碗面、一碗汤、一锅粥
把细放大 (视觉、听觉、触觉、感想等+修辞)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