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30课 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兰州市第四十八中学 马新月知识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 了解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2. 了解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体会诗歌的艺术风格。3. 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诗人在诗作中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积累名句。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2. 品味诗句,感受诗作中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过程:一、 导入我们曾感受过“独钓寒江雪
2、的傲岸清高,也在李白行路难中体会到“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惆怅,也在杜甫绝句中欣赏了“ 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壮阔,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北地去欣赏一番美丽壮阔的雪景,领略边塞诗歌中的佳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案。二、 出示导学案1、 了解人物及诗作背景。2、 利用工具书及课文注释,为诗中字正音并解释词语。三、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提出问题:这首诗讲的是什么事?分几部分?2. 学生散读。3. 指名朗读,学生点评。4. 全班齐读。四、 品读诗歌,自主学习赏雪1.对雪的描绘,你认为哪句最精彩?好在那里?小秘诀:抓关键词,看修辞手法、描写方式,联系上下文与写作背景,运用联想和想象。品雪
3、2品读后半部分,写送别,对写出对友人怎样的情感,那句话最能体现这种感情?明确:通过场景的描述,写送别有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举有雄浑壮阔的色彩。悟雪3,.诗中写景与送别有何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咏雪为送别设置了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的风光下,为送别带上了雄浑壮阔的色彩。五、 课堂延伸,积累名句1.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2.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六、作业:1、背诵全诗。2、补全出示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二、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1、岑参(715770),江陵人,天宝三年进士,天宝十三年被封摄监察御史,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后入朝任右补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作者两次出塞,从军西北十余年,熟悉边塞生活。岑参多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表现边防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诗歌想象丰富,气势磅礴,风格瑰丽雄奇,语言变化自如,擅长七言歌行。有岑嘉州集。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2、“白雪歌
5、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三、正音解词1、读准字音岑参cn shn 裘 qi 衾 qn 掣ch 阑ln羌qing 着zhu 瀚hn2、根据注释解释词语锦衾薄:瀚海:阑干:饮归客:掣:四、边读边想1、这首诗讲了什么事?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2、赏雪:找出你认为写得好(最喜欢) 的诗句,跟大家说说喜欢的理由。 小诀窍(抓关键词、看修辞方法、描写方式联系上下文与写作背景发挥想象与联想) 3、品雪:写送别时写出友人怎样的感情?你认为哪句诗最能体现呢?4、悟雪:诗中写景与送别有何关系?五、积累名句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六、作业:1、背诵全诗。2、补全出示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