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笔墨不至而妙景自生--郭熙《早春图》中的留白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71526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墨不至而妙景自生--郭熙《早春图》中的留白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笔墨不至而妙景自生--郭熙《早春图》中的留白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笔墨不至而妙景自生--郭熙《早春图》中的留白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美术时空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纵览中国美术史上的山水画,画家在用水墨描绘自然景观时,往往难以直接描绘一些存在于自然界中难以触碰或只能用眼睛观察到的事物(如云、烟、雾等)。这时,画家通常采用留白的方式,这属于中国画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画中的留白并非随意为之,它是对画家“意在笔先”的展现,有着丰富、饱满的艺术内核。留白以空之虚无,展现山河的意境之美,用巍峨耸立的峰峦、树木、山石等实物,衬托天空、云烟、江河、湖水等虚处,虚实相生,正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郭熙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与艺术理论家,其绘画风格上承五代、下启南宋。郭熙的代表作 早春图

2、 值得后世借鉴与学习。文章分析郭熙代表作早春图 中的留白,品味其笔墨不至而妙景自生的意境美。一、留白的定义留白也叫“布白”“余玉”等,是画家在作画时于画面上布下的空白,是借“无相”表现中国画意象的独特方式。留白并非毫无意义的空白,它是构成整个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眼”能看到的“藏境”。景愈藏,意愈深,要把无限的意境表现在有限的画面中,留白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画在构图上讲究虚与实的结合,强调虚实相生,在无画之处创造出妙境。实景是有限的,而虚景是无限的,留白可以使观者在赏画时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从而使作品主题得到升华,审美理想得以体现。画面中留白之处蕴含的艺术内

3、涵,意义非凡,在不同的画面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实就是“笔墨所至之处”,虚即“笔墨不至之处”,通过虚实结合,在无画之处彰显妙境。所以,留白是画家对画面进行构思、立意与意境营造的重要环节。二、留白在郭熙 早春图 中的具体表现就传统中国山水画而言,留白往往是作品画面中的点睛之笔,绝非草草了事或空洞无物的白纸,它是画家苦心经营的笔墨不至之处,是构成画面不可分割的、表现现实物象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留白与实景有着相生相成的妙处,画在笔墨所及之处,画之妙在笔墨不至之处,从而达到画面的高度统一。在山水画作品 早春图 中,郭熙擅长运用留白,将泉水飞瀑、云烟掩映山腰、光影进行了留白处理,不仅烘托出早春的寒冷,

4、而且凸显出山的高峻之势,使画面更具空间感,让观者产生云雾缭绕的高远之感。“笔墨不至而妙景自生”是对郭熙的山水画作品 早春图 中留白处理的高度总结。1.以墨守白,泉瀑飞跃郭熙 早春图 中对于水的留白处理得相当精妙。画面右下方的泉水因山势高度,以山泉瀑布的形式从山涧飞跃而出,尤其是左侧峡壁之间似白练般的泉瀑,往下跳跃变成三叠瀑布与水潭,水花飞溅,气势非凡。对于这一极具动势的景致的刻画,郭熙在全画用墨极为厚重的地带当机立断地停止墨色渲染,预留出用以表现山泉瀑布的空白之处,转而借助绢纸的本色,展现出从山涧飞跃而出的泉瀑。泉瀑的刻画运用了“挤水法”,用厚重的墨色留出泉瀑的位置,以对此突出泉水的洁白透亮,

5、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泉水向外喷涌的势。四周用浓墨反复皴染出山石交叠的阴面,刻画出湿冷晦暗之感,与笔墨不至的山泉飞瀑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白从墨摘要:留白是中国画一种特殊的构图形式,也是一种创设意境的方法。画家通常在画面布局上仔细构思,借助留白以虚代实,达到白而不空、虚实相生的效果。该文从郭熙的山水画 早春图 中的留白入手,分析画面中营造的冬去春来、云烟缭绕、饱含生机的意境美。关键词:留白 郭熙 山水画 早春图 意境笔墨不至而妙景自生郭熙早春图中的留白研究刘颜1 3出,这种方法也就是所谓的“以墨守白”。这一抹亮色也象征着初春季节冰雪消融、万物即将复苏的生机与活力,正是由周边厚重的墨色衬托而出,泉水飞瀑

6、从山涧飞跃而下,笔墨不至而妙景自生,令人惊叹(图1)。2.烟云幻灭,山之高远云烟作为生活中一种常见却难以触及的虚无缥缈的物象,要想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中国画家往往通过留白表现云烟,这点在古代画论中可以得到佐证。清代张式在画谭 中指出:“烟云渲染为画中流行之气,故曰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1 画面中的留白,并非简单地留出空白,而是表现云烟流动之气,使静止的画面变得灵动。在中国山水画中,有时用虚景描绘烟云,但更多时候是依据画面整体的需要,参考画面中山石、树林等物象顺势布局,灵活地留出云烟的位置、走势与形状等。这种表现云烟的方式不局限于形似,而是使云烟灵动活络起来,笔墨不至而尽显烟

7、云真彩。林泉高致 指出:“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2 郭熙提到了四时之景,在描绘山水画时要注意四时不同的特点,不同季节的山水之景给观者带来的整体印象与感觉有所区别。同时,郭熙还提到在山水画的创作当中要把握好画面的整体,不用刻意地描绘营造云烟形态。早春图 描绘的是初春景象,山景处在“惨淡而如睡”与“澹冶而如笑”之间 3。郭熙对于画面中部云烟的描绘,巧用大自然中云气本身的白块面,留白处云烟流动,

8、云雾蒸腾,薄雾微茫,烟云幻灭,正如董其昌提到的:“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4 此处的留白并不是“无”,而是用“虚”的方式表现云烟,借着四周山石的墨色,衬托云雾的缥缈,使画面虚中有实,更具意境之美。为了营造出云雾缭绕、氤氲缥缈的效果,郭熙做了一些淡墨的渲染,在云烟隐约的地方,淡淡勾勒出被遮掩的树木,皴擦出山石的肌理,使其更加隐约、含蓄,云烟与其上方的主峰衔接处同样用淡墨渲染,将云烟的轻重、虚实展现得更为生动,凸显了山的雄伟气势,云烟的“虚”与山峰的“实”也形成了对比,这种虚实结合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云烟掩映山腰方显出山的高远之势,使画面具有空间感,达到了郭熙在 林泉高致 中说的“山欲高,尽出之

9、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5 的效果,这也阐明了留白在画面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图2)。郭熙对云烟的留白布置与淡墨渲染,诗情画意般地描绘烟云薄雾笼罩的山峦,呈现出朦胧之美,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树木与山石被呈现出来。郭熙在有限的纸上表达出无限的空间和意蕴,将气韵营造得十分生动,云烟幻灭之处显出山之高远,笔墨不至而妙境自生。3.远淡近浓,光影之白早春图 中对于光的处理也非常出色。画面上半截的山峰在迷雾中若隐若现,下半截则露出了山的轮廓,没有了云气的遮掩。画面的右侧则是清晰与模糊、明与暗区分之处,中间部分受阳光直接照耀处,山体部分明朗而少有着墨,且做了留白处理,而在旁边紧贴着的山石部分未受到阳光照

10、射,呈现出晦暗之色。正如郭熙在 林泉高致?山水训 中所说的:“山无明晦则谓之无日影,山无隐见则谓之无烟露,今山,日到处明,日不到处图1图2图31 4美术时空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晦,山因日影之常形也。明晦不分焉,故曰无日影。”6 画家敏锐地观察到山石因有无阳光照射而产生的明朗与晦暗的变化,从而用墨表现因为光线照射造成的明暗差别。在自然光照之下观察物象时,受到杂质、水汽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肉眼可见的近处清晰、远处模糊的效果。明度对比随着眼睛所见物象距离的变化呈现出近实远虚的效果,越靠近观者的物象,明暗反差就越强,离观者越远则明暗反差就越弱。

11、墨在中国画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段。经过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国画逐渐演化出用墨的浓淡变化体现画面空间感的手法。墨也能表现光影,晕染光影的虚实,使实存的物象和虚无的留白相融。在用墨色描绘物象时,根据观察可以得出近实远虚的结论。近处景色的墨色运用是浓重且对比强烈的,而远处的墨色要虚淡且对比较弱。画面中近景、中景、远景的对比,是画家熟练运用掌控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出来的,明暗对比则是画面中黑白关系的体现,画家通过对墨色黑白、浓淡关系的对比,让画面产生了光影效果。云烟弥漫的 早春图 被和煦、朦胧的晨曦笼罩着,散发着勃勃生机(图3),正如郭熙所说的“墨则远淡近浓,愈远愈淡”。从画面中可以

12、看出郭熙对笔墨的灵活运用,表现出空气中的光影、山川溪流之间淡淡的薄雾,正所谓“春山早见气如蒸”,让观者感觉到郭熙笔下透露出微微萌生的春日晨光。即使没有色彩,仅通过对墨色的黑白处理,便将山水的空间感表现得十分到位,笔墨不至亦有灵气运行。三、笔墨不至而意境自生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它的生成是多方面的。苏轼所说的“空故纳万境”,就是万境的起源之处 7。“境生于象外”,画面中的留白部分对应象外之象,也就是意境的形成之处。在山水画中,意境的创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山水的意境则是衡量画家创作水平的标准。意境既是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综合,又是虚与实的结合,其中的实是实实在在的客观事物,而虚是艺术家表达感情

13、的抽象总括。这是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在纸上很难表现出来,有时会出现明明画面内容很满却让人感到乏味的情况,这就是缺乏“意蕴”的表现。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要善于运用虚与实,妙用省略和裁剪,让笔墨不至之处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在虚与实的交融中,激起观者的无限遐想,使画面变得空旷且具有空灵感。这就要求留白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经过巧妙的引导,结合理性的思考与丰富的想象捕获难以直接描绘出的“意”,从而达到一定的境界。画卷有限,但人的思维空间却是无限的。留白在视觉上赋予人们无限的想象,其可以被想象成任何事物,也可以把整个画面变得通透。留白将画面中各种事物的关系拉近或者推远,也可以把不同的事物

14、连接在一起,形成意境深远的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很大。周易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之一,其中的思想在山水画中得以具体表现,即用有形的笔墨所至之处和无形的笔墨不至之处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早春图 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画面通过山间的云烟雾气、树木与石壁的虚实隐映,用全景式的构图描绘了初春时高山峡谷沟壑幽深的壮丽景象,其中的“烟霞锁腰”“掩映断脉”,静谧祥和、生机盎然,将意境之美清晰地展现在观者眼前。这幅画中的意境,是郭熙通过对泉水、飞瀑、云烟、光影布白的妙用,以一黑一白、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方式描绘出来,使画面虚实相生,浑然天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在

15、画面上呈现出黑白与虚实的对比,庄子的“虚室生白”即是如此。苏轼也有“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诗句,论证了中国山水画中的虚能容纳实境,留白恰恰是山水画中“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之象,也是山水画意境之象,正如清代书画家笪重光 画筌 中所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8 留白是一种含蓄、深远的意蕴,同时也可看作一种追求,这种留白足以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用想象力充实画面,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种节奏和韵律让人感觉画面“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当画面与意蕴融会贯通,达到情境交融,才能创造出意境之美。意境对于中国山水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留白则是营造

16、意境的一种重要方式。不管是“以空代有”还是“计白当黑”,都要留给欣赏者联想和创造的空间,使观者在欣赏过程中体味到画面之外的妙境,从而获得别样的意趣。结语郭熙 早春图 中对于留白手法的运用,并非是对自然景色的直接照搬,而是画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绘画技巧、对真实山水的仔细观察以及自身的艺术追求结合形成的特有的艺术风格,黑白融合、以虚衬实,给画面增添了一种空灵之感。留白非空,以虚映现,其中的空灵之美乃是一种艺术境界。笔墨不至而妙景自生,画面产生意蕴之美,从而构成理想的山水意境。参考文献:1 张泽鸿,吴家荣.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哲学精神 J .中国美学研究,2 0 0 7(1):1 7 1-1 7 9.2 5 6(北宋)郭熙.林泉高致 M .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 0 1 5.3 王璇.林泉高致?山水训 中的绘画理论研究以 早春图 为例 J .美与时代(中),2 0 2 2(1):9-1 1.4 肖霄.空纳万境试论“留白”与中国画 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 0 1 0:7.7 8 时建良.无画处皆成妙境山水画的布白研究 J .艺术大观,2 0 2 1(4):3 3-3 4.(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编辑张泽1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