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程与教学论4.ppt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8671426 上传时间:2025-02-25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37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4.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课程与教学论4.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第四章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第一节 课程实施,第二节 课程评价,第一节 课程实施,一、课程实施的含义和取向,二、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三、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四、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一)课程实施的含义,1,两种主要观点:,(,1,)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2,)课程实施就是教学。,2,本书观点:课程实施就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执行、开发和维护的动态过程。,一、课程实施的含义和取向,一、课程实施的含义和取向,3,区分两对概念,(,1,)课程实施与课程编制、课程设计,课程编制,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确定课程目标,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图,4-1,课程编制、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关系图,一、课程实施的含义和取向,(,2,)课程实施与课程采用,课程评价,改革现有课程,课程设计,课程采用,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反馈,诊断修正,新一轮课程改革,图,4-2,课程改革流程图,一、课程实施的含义和取向,(二)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的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1,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完全信任课程专家的学术权威,认同课程计划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无条件地接受方案,不假思索地忠实执行方案。,2,课程实施的适应取向,把课程实施视为一个连续的动态发展过程,是课程设计者和课程实施者互动协调的过程。,局部适应、相互适应、修正型改革。,一、课程实施的含义和取向,3,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教师和学生具有创造性,课程专家的预定课程计划只是一个火种,它能点燃课程实施者,师生创生新课程经验的精神之火,实施过程中师生亲自开发和体验到的经验、氛围对学生有重要影响。,4,课程实施的得过且过取向,对新课程计划持消极态度。,二、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一)课程实施的策略,1,自上而下策略,以国家行政意志为中心,以国家和地方教育机构为课程变革的发起人,利用法定的权利和权威,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形式推行新课程。,2,自下而上策略,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遇到或关心的问题为起点发动变革,教师是课程变革的发起人。,3,自中而上策略,以学校为发动变革的机构。,二、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二)课程实施模式,1,领导,障碍过程模式,认为教师对新课程计划的抵制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障碍,主张采取措施消除这些障碍。,2,研究,开发,传播模式,课程变革的四个阶段:研究、开发、推广、采用。,3,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实施变革的主要障碍来自学校的组织动力和人们的习惯做法,因而必须在实施阶段给学校加入一些鼓励变革的组织变量。,三、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与课程是既相互联系,又各有其研究内容的两个不同的领域,两者通过课程实施发生实质性的关联。教学在课程实施中占有核心和主导地位,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一)这是由教学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决定的。,(二)这是由课程实施的目的和学生发展的复杂性决定的。,(三)这是由课程实施的不确定性和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新课程计划的实施必须通过教师备课时的选择和过滤。,新课程计划实施最终要通过学生上课时的理解和体验。,四、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一)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课程的特性包括:,1.,实用性,即与流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使用它们时的方便程度。,2.,明确性,即课程目标与手段的明确性。,3.,相对优越性,即相对于原有课程而言,新课程计划拥有自己,的长处。,(二)课程变革的民主化程度,(三)教师培训,(四)评价的配套改革,(五)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第二节课程评价,一、课程评价的含义和功能,二、课程评价的类型,三、课程评价的过程和阶段,四、课程评价的对象,五、几种西方课程评价模式简介,一、课程评价的含义和功能,(一)课程评价的含义,1,西方的三种主要观点,(,1,)泰勒: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2,)美国学者克龙巴赫和斯塔弗尔比姆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育决策。,(,3,)把评价定义为“确定某事物的价值。它包括获取信息以用于某一方案、产品、程序或目标的价值,或者旨在达到指定目标的备择方法的潜在效用。,”,2,我国的观点,课程评价就是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课程编制过程、课程计划和课程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一、课程评价的含义和功能,(二)课程评价的功能,(,1,)导向规范功能,通过评价能进一步明确课程开发的原则,了解课程的价值,澄清对课程的模糊认识,纠正课程实施中的不恰当做法,指导课程开发和使用的方向与过程。,(,2,)诊断鉴定功能,课程评价是检查课程和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3,)激励改进功能,二、课程评价的类型,(一)决策性评价、研究性评价和工作性评价,课程评价的目的不同:,1,决策性评价。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召集人员或委托专门机构来开展评价,目的是通过对正在使用中的课程的价值和合理性做出判断,为调整有关课程的法律法规和重大决定提供信息。,2,研究性评价。一般是课程理论工作者为新课程的开发或为获得和积累改进现行课程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而对现行课程所进行的评价。,3,工作性评价。一般是课程实施主体之一的教师为课程是否对学生的影响达到了既定目的而进行的判断。,二、课程评价的类型,(二)自评价与他评价,评价主体不同。,(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功能不同:,诊断性评价。在课程实施之前,为预测学习者已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准备程度而做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中,对课程设计各阶段草案或计划原型及实施过程所做的判断。,总结性评价。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结束后,为了确定工作成果而进行的评价。,二、课程评价的类型,(四)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评价方法不同:,1.,定量评价是指搜集数据资料,采用教育测量与统计、模糊数学等方法,用精确数字进行描述从而对评价对象做出结论的评价。,2.,定性评价是指搜集资料和现象,采用系统分析、哲学分析等方法,用语言文字进行描述从而对评价对象做出结论的评价。,二、课程评价的类型,(五)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对象和任务不同:,1.,单项评价是以课程编制过程中某个环节中的某个因素或现象为评价对象和任务的评价。,2.,综合评价则是以课程编制全程或某个过程的所有因素为评价对象和任务的评价。,三、课程评价的过程和阶段,(一)确定评价目的与对象,(二)分解评价目标、确定评价准则和指标,(三)搜集评价资料,课程评价的核心阶段。,(四)处理、分析资料,(五)做出判断、报告结果,四、课程评价的对象,从课程编制全程这一角度看,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各阶段的各种因素。,(一)课程计划评价,1.,课程编制的指导思想评价,2.,课程目标评价,3.,课程设置评价,课程设置是指学校中各类课程的开设及顺序与学时安排。,4.,课程基础建设评价,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是课程基础建设评价的关键。,四、课程评价的对象,(二)教学大纲评价,1.,学科教学目标的评价,学科教学目标与课程计划的一致性。,学科目标与学科性质的一致性。,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现有水平的关系。,2.,学科内容的评价,所选内容与学科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内容与学生需要和年龄特征的关系。,四、课程评价的对象,(三)教科书评价,课文内容材料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之间的一致性评价。,课文内容材料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评价。,课文内容的继承性与时代性评价。,课文内容材料与发展学生迁移能力的关系的评价。,课文内容组织的合理性评价。,(,1,)课文组织结构的合理性。,(,2,)课文内容材料呈现时的概念密度。,(,3,)课文内容材料呈现时的连贯性和前后相关性。,6.,课文内容材料及组织形式对学生的适宜性评价。,五、几种西方课程评价模式简介,课程评价模式是由课程评价所经历的程序等组成的课程评价体系。,(一)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二),CIPP,课程评价模式,(三),CSE,评价模式,(四)目标游离模式,(五)应答模式,本章小节,本章主要探讨了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问题。,基本要点是:,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操作、执行和开发过程。,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忠实取向、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等不同方式。,课程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具体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课程编制活动、课程计划和课程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课程评价以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为基本对象,有目标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等多种不同的评价模式。,本章完,!,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