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藏族传统赛马的“利”之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4262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族传统赛马的“利”之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藏族传统赛马的“利”之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藏族传统赛马的“利”之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第3 2卷第4期 2 0 2 3年8月J O U R N A L O F S I C H U A N V o l.3 2 N o.4 A u g.2 0 2 3M I N Z U C O L L E G E康藏研究藏族传统赛马的“利”之争胡玖英 刘进彬(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 2 6 0 0 1)【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藏族社会普遍的赛马传统进行研究,以生存和发展为目的的赛马活动,伴随比马之优劣的竞争意识不断深入,其历史意义也在表征竞争性的历程中不断丰富、完善,从中彰显了生命存在的现实性,以及藏族存在的民族性之“利”。研究认为,藏族赛马传统集民族性、群众性、娱乐性和竞技

2、性,是对马情结的神圣化与世俗化。在畜牧经济和英雄崇拜的共同作用下,蕴含竞争意识的赛马活动遂成为尚武教育和信仰民俗活动而被藏族普遍认同与推崇,这与藏族社会文化的民族性是一致的,是畜牧业发展下藏族对竞技性体育活动的主体价值诉求和文化自觉行为。【关键词】藏族;赛马;传统;生存;争夺【中图分类号】G 8 8 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4-8 8 2 4(2 0 2 3)0 4-0 0 1 9-0 6基金项目:体育社科科学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川西藏区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T Y 2 0 2 0 2 2 7)作者简介:胡玖英(1 9 7 8),女,四川简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

3、向:体育教学训练与民族传统体育;刘进彬(1 9 8 0),男,四川泸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藏族民众的赛马生发于祈求愿望与生存斗争,由于马的超越人类之力量在藏族社会历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自马驯养伊始,人与马之间产生的各种爱恋情结一方面通过苯教和藏传佛教对马崇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塑造着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则在生产生活的一切区域因其政治经济能力的展示与扩张促进着社会发展,最终催生人与马结合后进行较量的欲望表达的赛马。1伴随着马崇敬思想在藏族的渐次传播,以赛马的形式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态势也从民族精神层面普及到节日民俗之中,伴随本民族的历史或神话的交织、渗透、融合,逐渐融入藏族民众的

4、生活习惯、节日风俗、文化艺术、道德规范。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发展进程,使得藏族赛马无论是在活动内容方面,还是在活动样式方面,都变得更加拓展和丰富起来,直至今天仍在影响着藏族民众的社会生活、经济生产、价值观和思想情感。可以说,藏族民众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对生活意义的追寻,对人生目的的确立,对处世原则的标准,汇聚形成的世界认识,在某种意义上为赛马获得了表征竞争的合法性。因此,赛马也就成为了藏族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海载“吐蕃王朝初期,藏族民间赛马极为普遍”2,赛马运动可谓藏族古老的、盛行的群众性竞技娱乐活动。赛马活动显见于藏族体育史,有跑马、马术、走马、骑射等多种形式,其发展既有悠久历史

5、,又有丰富内容。那么,赛马以何竞争?本文基于藏族赛马的历史叙述,探讨藏族民众对赛马的观念认识、活动方式、马术行为,为学界深入认识藏族传统赛马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一、赛马的“利”:藏族思想和行动的知性认识 “求利”是藏族最早产生的生存和发展意识,赛马文化是藏族最早产生的生存文化。赛马的“利”,是藏族生命存在和价值性表现的具体实现形式。在藏族历史上,对马的功能与属性的认识,或是生活上的“实用”,如交通运输;或是信仰上的“使用”,如马崇拜。显然,马实用的能指直接或间接联系到赛马的属性。旧唐书王忠嗣传说:“吐蕃以马为命,非马不能进军。”3从中可以明确感受到马91 之于吐蕃军事斗争的重要性,马对吐蕃的存

6、亡具有军事、国力、民族的作用与效能,马彰显出生存竞争的现实性。因此,要探究藏族社会生活中对赛马的观念和态度,必须厘清骑马之术在藏族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吐蕃时代的藏族铁骑跃马横刀于青藏高原,册府元龟有载:贞观八年,“乃破吐谷浑诸羌,乃率其众二十余万顿于松州西镜”;据郭允蹈 蜀鉴记载:“永隆元年吐蕃尽据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接凉、松、茂、巂等州,南邻天竺诸胡,之盛莫与为此。”4骑兵是强悍的,并将骑术用于练兵检阅和赛马竞技,赛马竞技至少在吐蕃军事中这一运动形式是重要的。事实上,赛马活动传统早已形成,藏族民间对此的认识多囿于宗教信仰观念的范畴。藏族英雄史诗 格萨尔载:“这些世界上最快最有脚力的骏

7、马,都出现在跑马的路上。”5史诗中讲述的跑马,指的是岭国人的英雄格萨尔在征战前为祈求凯旋而举行的喂祭战神仪式,是藏族英雄崇拜在跑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故有信仰民俗于汉藏文史料、民间文学、寺院壁画、岩画、出土文物、口头传说等中赛马的描绘61 0 7,以及祭祀活动于藏历新年、转山会、望果节、雪顿节、插箭节等中赛马的情景,以生计方式、神灵崇拜、精神象征、宗教信仰为基础,以习惯法、宗教行为的形式存在。藏族民众显然对“赛马逞英豪”是称道和颂扬的,他们认为史诗中的格萨尔引人向善,唯有那些追忆、追求和崇尚骑射的勇强精神能够盛传不息,被族群认同。(一)民族性格之利:体魄与情感的双重塑造 赛马活动中蕴含着藏族发展

8、的巨大力量,竞争即是藏族的生命力,武勇、强悍、坚毅、奋争、拼搏的民族性格都能在赛马竞技中获得思想的原动力。赛马在优与劣、思想与身体的辩证统一中充分诠释和表达着藏族民众的品格。从竞技观念来看,赛马活动是被藏族肯定和赞扬的,它体现了藏族民众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反映了民族的性格、情趣和精神风貌。清末时期,江孜藏族素有“好驰射”的风气,据英国人麦克唐纳记述:“江孜,六月初每举行赛马会,往往千万人抽暇观看。”7赛马具有一种“尚武”的体现,它在竞争中表现出来,是争斗的结果,也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内在动因之一。早在吐蕃政权时期,赛马活动“崇尚勇武”是统治阶级军事教化所希望的,与游牧气质相称的赛马被古代藏族社

9、会主动强调为尚武活动,重视赛马活动对本族群成员身体内外的体格和智慧、情感、意志力的双重塑造,藏族民众甚至认为赛马活动是成人仪式的关键内容。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王子能骑马时,父王即逝归天界。”61 0 9“王子继位”这样的骑马活动,在崇尚武勇的藏族民众眼中看作是一种成人仪礼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藏族民众对格萨尔“赛马称王”是非常崇尚的,认为这种人借助马来实现自身卓越的“非暴力的竞争”是符合仪礼、仪规的活动。正是这种态度,才使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印度国王是通过宗教仪式选的,岭国国王是通过赛马选的。”8 藏族民众认为赛马是英雄的,源于历史上藏族崇尚、赞美骑射“武勇”“顽强”品格的民族精神力量及其

10、坐骑的传统。按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援引 礼义问答写卷云:“青年为之增添勇气智慧,令其骑射技击学武”。9这不仅仅是对青年的无限寄托与期盼,更是对骑射“增添勇气智慧”的肯定。尚武精神的培养,强悍民风的培植,这种有意识地通过骑射教育解决生存问题的身体追问过程,表达出以谋略和武艺为目的的骑射技击教育,似乎应该广泛开展在日常活动中。关于这一点,司马光 资治通鉴中讲述唐名将郭子仪告诫部将说:“虏皆骑兵,其来如飞,不可易也。”1 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里所谓的告诫,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骑术娴熟是藏族社会普遍教化现象,同时也是旨在表明骑马之术媲美军国大事,这显然符合吐蕃时崇尚武力的藏族统治阶级的价值判断和理

11、想追求。虽然这些认识来自战争之实用,但足以表明藏族民众的态度:骑马之术的全民皆兵的军事力量建设和适应劳动生产需要的生产力作用。藏族的骑马之术已由军事技术传入民间娱乐,以致驰射击刺风行整个藏族群体,上至贵族,下至平民,史称唐时松赞干布“其为人慷慨才雄,常驱野马犛(牦)牛驰刺之以为乐”61 0 9。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元时也从未削弱,甚至更加兴盛,藏族群众仍“以骑马较射为乐”1 16。藏族民众眼中的骑马之术显然多指勇士(武士)的比武活动,但这与生存生活的骑马之术的发展也是相依同存、相互吸收、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军事的骑马之术和生产的骑马之术都是为其政权及经济服务的,而就服务、指导和约束的对象来说,军

12、事中的骑兵由专门教习组建,唐称吐蕃军队“千骑”“万骑”,或称“虏骑”,是专02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双月刊1 9 8 6年创刊)2 0 2 3年8月门的军事组织机构,建有整套完备的军事制度,主要用于武力扩张、军事情报传递、维持社会安定等需要;而日常生活生产中骑马活动多是为便利的交通运输,使得藏族的社会活动抑或生产劳动都更加便利。因为习骑,这种服务并依附于藏族农牧社会中的军事武艺、生产生活的形式和功能特点,为藏族社会生活相似领域的发展,故两者表现出大体相同的朴素追求与价值判断。可见,古代藏族军事技术与生产技术一以贯之的赛马比赛活动普遍的主要原因在于娱乐化、竞技化、体育化,藏族民众喜闻乐见,能热心、

13、轻易地参与,并产生亲切感。进而言之,赛马活动因符合藏族民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而遍及整个藏族经济社会生活领域,大到全区、州、县,小到村寨,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均为一年一度的盛会。(二)族群生存之利:真、善、美观念的统一 赛马历史与现实的“真”,将藏族的生活活动场景如此“真实”地呈现出来,又如此“写实”地进行再现,这在构成阐释“真理”的过程中,必然使得赛马活动参与主体与客体在思维情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精神面貌等方面得以完全表现、寄托、宣泄、升华,从而获得有利于藏族群体生存、发展的“利”的回报,这亦是一种“善”。但赛马活动的“真”与“善”的统一却深以藏族道德伦理价值为标准,如藏族谚语“

14、赛程太短人小看,不善马术人耻笑。”“沙场知勇夫,赛场识骏驹。”1 2等等,赛马活动通过言简意深、发人深省、开发智慧、娱乐功效的谚语手段“寓人于赛马”,真实地表现了藏族民众的人生哲学、价值观念。有学者即指出,藏族民众繁育和使用马达到了相当水平,战争、祭祀推动驯养马业的骑术与珍视马匹遂为社会风气,1 38 6赛马活动的内容也就变得更加丰富而广泛。据文献记载,赛马活动遍及藏族社会,礼仪教育以崇尚武力为荣,藏族女子跑马骑射已有相当水平,清人杨揆曾有诗云:“十五蛮童十三女,柳荫飞骑夺标回。谁家一箭穿杨柳,知是贤王到猎场。”1 4此诗正是对藏族姑娘“飞骑”“一箭穿杨柳”的骑射情景描述,说明了清朝时期跑马骑

15、射在藏族女子中广泛开展。1 54 8跑马射箭所具有的竞技性质,即使藏族男子也因其难度技巧而多受运动能力所限,更何况是藏族女性参与跑马骑射。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在崇尚武力观念极其盛行的藏族,全民参与的赛马活动被认为是英雄的确实合乎情理。崇尚武勇,一直是赛马活动所追求的精神力量、生活意义和理想蓝图,同时也丰富着藏族民众的生存状态,明确着藏族民众的社会责任,点缀着藏族民众的精神境界。清末民初,藏中、康地的藏族骑射活动活跃,刘赞庭在 三十年游藏记中有比较详尽的描述:“(康定)较场距南门二里许凡春夏之日,人民携天幕于此,比马较射,醉酒狂歌。”1 17赛马活动是欢乐、自由、热闹、祥和的,人们乐在其中,享受赛

16、马的娱乐性、刺激性,宣泄本能原欲的自然,寻找自己的能在。可以说,赛马活动是藏族民众为生存和发展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一种思想表现和精神寄托,彰显出了民族生存的强大生命力。可见,赛马活动对美好生活的主题思想和伦理价值,至少在审美感觉瞬间,参与主体与客体相互“改造”“参酌”,多向着自由美好境界出发,从而达到“至善至美”状态,即赛马活动本身就具有对美好生活进行表现的全部思想内容。二、赛马之争:藏族价值观念和生活意义的实践理性 如上所述,骑马之术发展到竞技,以赛马为其主要的活动样式。作为生产和生活知识与技能的骑马之术逐渐在藏族社会流传开来,从宗教走向世俗,从精英走向大众,并广泛开展于游牧区和农耕区两种

17、不同的生计方式中,赛马在其活动规则、方式和内容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和宁 西藏赋载:“复有平原驰骋,角力争能。狪狖花骢,喜与驽骀争道,渥洼名产肯输款段骁腾。”1 6清朝西藏地方政府正月节日期间的赛马活动以“角力争能”为主要驯马、骑马目的,先到对方判断赛马胜负,在西藏高原甚是偏爱的内容,仅限贵族或高级僧侣才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和历史上以阶级斗争(尤其是军事斗争)为目的的赛马活动不无关系。民国十八年,马天鹤记述了甘南夏河县藏族民众骑术的精湛表演:“表演马术人在马上或放火枪或舞长矛,均极精熟。乘马者或卧于马背;或倾身一面,两手及头至地,可拾遗物令人惊奇。”1 18这里提到赛马的参与者是藏族民众,判断胜负

18、的标准是依据“令人称奇”来设定,这显然与军事斗争的赛马传统有关,所以表演者“在马上或放火枪或舞长矛”,这种赛马运动并不大先考虑到对方。其间,藏族民众的赛马运动在竞技规则、方式和技术标准方面都有哪些理12第3 2卷 第4期 胡玖英 刘进彬:藏族传统赛马的“利”之争 解和实践追求呢?(一)祈与赛并存的争:神性与人性的赛马相遇 藏族赛马主要突出“赛”,称之“非暴力的竞争”,且在赛的基础上烙印酬报神灵的宗教信仰元素,以祈福为首要目的,但赛马活动也并非纯然的祭祀活动。藏史 拔协记载:“全体吐蕃百姓盛装佩饰,携带供品,载歌载舞。舞者表演狮子舞、射箭、跑马、摔跤等技艺。”1 7显见赛马活动包含求福与酬报,但

19、精神文明需求的现实也偏于世俗的攀比竞争,因为这种自在的生活世界,强调人自身的娱乐与超越,不完全同于主于礼的祭祀活动。有学者曾指出,赛马之所以能够成为藏族信仰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完全在于藏族的赛马信仰民俗的直接关联。1 8这种认识可能依据于“欢乐”“祥和”“热闹”“隆重”等的赛马氛围是构建神灵灵力的重要因素,使得身、心、意在宗教、娱乐实践中共举共行,但是赛马氛围在构建神灵灵力过程中也多伴竞技为主,竞技往往是争取神灵更多庇佑的形式罢了,其本质是作为“仪式性身体活动”的文化特质在仪式文化丛之中的展演。1 9藏族的赛马活动,脱胎于生产活动,比马并争夺,又并不仅仅是马匹的争夺,而以技巧性争夺至获胜对手

20、为竞技目的。唐蕃交往时吐蕃人已具有高超的马上技巧,唐中宗“会吐蕃骑马之戏”的比赛,“玄宗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2 0。唐蕃马球比赛有猛烈争夺,这是马球胜利的关键,但猛烈争夺时的“所向无前”,表明其有危坠之忧,但相应地其含有技巧性,使其危坠之忧也在不断减少。清代时,徐珂 清稗类钞时令类西藏岁时纪略载:“二十五日,为竞马竞走之戏十余岁之童骑之,举动活泼,扬鞭疾驱,按其先后,以判胜负。”2 12 9 5 6赛马手骑马扬鞭,充分利用“活泼”之气势,最终胜负是按先后对方到达。这一赛马活动情景在中晚唐五代时期的西藏寺庙壁画中也多有呈现,“手挽缰辔,脚踩金蹬,扬鞭策马,俯胸疾驰”,赛马激战其中;或“

21、雄风凛冽,昂首引颈,震天动地,急驰向前”2 2,到达终点。事实上,藏族古代的赛马活动多伴有激烈竞争性,竞技性较强,源于藏族古代的一种用来祈求和酬谢的祭礼表演形式,它与竞技性赛马运动在性质意义等方面是一致的,即获得神性与人性的融合与欢娱,酬报神灵是为了争取更多庇佑而追求“热闹”的理想状态,赛马竞技是为了编织美好生活而追求“自由”的生存空间。也就是说,藏族赛马活动祈与赛并存,赛不仅仅是争夺,而是在骑马驰逐活动基础上融入许多人的技巧因素,以“争”“胜”“赢”融合为最终竞技目的。清稗类钞技勇类曾记载西藏人跑马:“献技者着鲜衣驾快马射箭放枪之中的者,众皆齐声喝彩。或于飞驰时由马上倒身拾地上物,有好事者往

22、往杂置烟草、纸、银元、铜元等于马道之旁,藏民飞驰时,倒身俯拾,从无一堕马者。”2 12 9 5 6直观这些跑马表演的内容、形式即可窥见,赛马活动需要赛马选手具备“鲜衣”“驾”“射箭放枪”“倒身俯拾”等竞技素养,在场观众为中的喝彩者与好事者随意抛掷“烟草”“银元”等刁难不成,相当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赛马活动中所具有的征服和竞技特点。西藏志载:“二十三日,郡王及噶隆、碟巴,并有名大喇嘛,各出八、九名大至十四、五岁幼童数名,快马数匹约三十里,一气跑到,先到者奖绸缎、哈达、银钱等物。”1 54 4赛马这样的角比活动,已具备时间、规则、裁判、比赛场地、参赛选手、奖励方式等竞技运动的条件和方式,可见其竞技性的

23、规范。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规范的竞技性应该是以马术为重要前提,数名选手同场较技,其目的是求胜、争赢,而比的争夺过程中普遍设置一些赏赐手段,主要以规范崇拜英雄的信仰观念,肯定与延续本民族尚武习俗。从“赛马”名谓来看,“比马之优劣”2 3;从“赛”名谓来看,“赛亦作塞,报赛之意”2 4。可见,赛马活动竞技目的较为明确,如何选育优良马匹用于繁育,属于畜牧业生产活动,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但赛马活动中优与劣对立的倾向,并不是藏族传统社会文化本身的主张,而唯有精神价值的道义能够延续千年而不衰,被人们充分肯定和赞扬,是藏族文明的竞争个性。(二)人与马一体的争:精神与身体的赛马凝合 藏族赛马活动的竞技化,其结

24、果更为严肃,只要赛马选手借助于马击败对方为胜。而关于赛马活动的结果“奖励和荣誉”,在隶属马匹所有者的做法基础上,则更加突出赛马选手在身体技术或者身体技能上的努力程度。藏族最初的赛马活动,实为驯养选育术,以善于驰骋为目的,这和竞赛如出一辙。比如,吐蕃时期,吐蕃人驯养和使用马匹,其间有“不宜冷泡,易致疾病,忌之”,“白天喂草料时间长,饮水两次”1 38 5,总结了马的奔驰和骑士的驾驭能力、战马受伤后各种治疗方案2 58 0。这些驯养、22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双月刊1 9 8 6年创刊)2 0 2 3年8月使用马匹中吐蕃人调教、饲养马匹和减膘之法等,在马匹奔跑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赛马的竞争性也就变得

25、更加激烈,那么与之相应的,赛马活动中竞技成分增加的同时,也必然导致赛马选手的技艺须变得更加精湛,因为技艺也是重要的胜负因素,更何况赛马本身就是对人体进行的一种挑战。有学者即指出,吐蕃高超的骑术,是长期养马、育马和驯马的实然、必然和应然结果。2 6所以说,藏族赛马活动既需要赛前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也需要用于比赛准备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撑,于是,也就有了要求赛马选手须付出身体、技术、体力、毅力、才力、勇猛心和灵活性等的训练和磨砺的努力,以尽能力之所能及,从而竞胜对方。从体育的角度来看,有学者指出,“骑马是一项器械运动,就像赛车和滑雪一样:你的力量和灵活性可以通过马得到加强,马变成了可以训练和

26、完善人的身体结构的一部分”2 7。藏族赛马活动的竞技性前文中已做了交代,这里毋庸赘述。尽管信仰祭祀活动中赛马的内容由献祭引申较量,但这种较量仍然属于赛马活动竞赛范畴,虽其主要目的是为酬报神灵,但值得一提的是,在争取神灵庇佑中往往也有倾向于较量活动。所以,人们利用赛马来实现人体自身运动的卓越和追求,尽管可能只是动物间的竞技,但藏族民众应该也有类似的身体竞技性游戏结果,即宗教信仰与特定身体活动交融在一起,完成“人马共同体”的身体建构。除此之外,赛马选手活动之前常常极尽装饰坐骑之能事以创造和谐、完美的人、马、马具、环境整体。吐蕃金银器上宝马与骑士图像、青海郭里木吐蕃墓葬棺板画上骑士形象中,骑士、马具

27、、马尾等皆是装饰状态。2 57 9吐蕃金银器、棺板画中的骑马狩猎有时代的共同观感,本来这些骑马狩猎活动就是竞技表现形式,并且从藏族社会与历史文化根源来看,其竞技性本身就是对本民族善骑射、强悍民风和坚毅果敢性格的延续传承。藏族赛马装饰已深入藏族民众心中,藏族大学者萨迦班智达也曾说:“装扮坐骑岂不美于主人”2 8,遂不遗余力装饰它。具体来说,藏族的赛马活动都希冀获得一定范围利益的竞技结果。藏族赛马的军事、节日、祭祀赛马与物质利益、名誉地位等的结合,愈发侧重竞技性和实用性,参与者多踊跃参与,其目的多为争标夺魁。番僧源流考附录二 西藏宗教节日单云:“正月二十六日,看跑马马约有一百匹令碟巴头人在彼等候,

28、挨次发奖。一等赏五色哈达等物,其次者赏哈达茶叶等物。”2 9这种赛马活动集民族性、竞技性、娱乐性和群众性融为一体,多达百余匹马的角逐,突显赛马活动的浩大声势和场面效果。角逐胜者奖励哈达、茶叶等,其中,哈达作为藏族崇高礼品,献给赛马活动优胜者以示敬意和祝贺,最真诚地反映了赛马竞技的权力、地位、自尊和荣誉的严肃性。既然藏族赛马竞技侧重实力和族群关系,那就不可能脱离藏族社会生活活动中的身份、地位和财富因素。也就是说,财富投资培养赛马过程中的骏马也是产生赛马获胜者的重要且必要条件。三、结语 综上所述,藏族赛马活动是骑马之术的相依共存也相互吸收的结果,是对骑马之术技能的并行和竞技化。藏族赛马活动从民族精

29、神层面普及到节日民俗之中,且在整个藏族群体中普及开来,这必然契合了藏族社会文化存在特征的需要即民族性特点,是藏族畜牧业发展下以竞争生存活动为主的价值诉求的行为合理的、审慎的一种体现。在藏族的历史语境下赛马被充分肯定和赞扬,认为是有利于族群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行为。正是因为这样,赛马活动的普及不仅促进了比赛结果的严肃性,也充分诠释和表达了族群在能力、意志、智慧和审美情感上的较量,使赛马活动体现出了比马有利的特点,呈现了我国藏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竞技性与群众性。总而言之,“利”之争不仅是藏族赛马传统的成因,也成为藏族赛马传统的结果,更是规范藏族民众思想和行动的知性认识和实践理性。参考文献1青措.藏族马文化

30、初探 J.青海民族研究,2 0 0 3(3):6 3-6 5.2刘生文.藏族的“达久”与“打判”J.体育文史,1 9 9 4(3):2 7.3任树民.吐蕃军事力量概述 J.西藏研究,1 9 9 0(3):4 9.4甘孜州文化局艺术集成办公室.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甘孜藏族自治州资料卷 Z.1 9 8 9:2.5格萨尔王传 世界公桑之部 M.王沂暖,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 9 8 3:7 3.32第3 2卷 第4期 胡玖英 刘进彬:藏族传统赛马的“利”之争 6丁玲辉,平措达杰.藏史文献资料与西藏古代体育研究 J.中国藏学,2 0 0 3(3):1 0 7-1 1 4.7MA C

31、D ONA L D D.旅藏二十年 M.孙梅生,黄次书,译.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 9 3 6:1 4 4-1 5 0.8马丽华.藏北游历 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 9 9 0:1 3 0.9王尧,陈践.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 M.北京:民族出版社,1 9 8 4:1 2 4.1 0司马光.资治通鉴 M.北京:中华书局,1 9 5 6:2 7 5 7.1 1邓廷良.藏族传统体育活动概谈 J.成都体院学报,1 9 8 1(3):6-1 4.1 2阿绒甲措,噶玛降村,麦波.藏族文化与康巴风情 M.北京:民族出版社,2 0 0 4:1 4 4.1 3王尧,陈践.敦煌吐蕃写卷 医马经、驯马经残卷译

32、释 J.西藏研究,1 9 8 6(4):8 4-9 3.1 4关东升.中国民族文化大观:藏族、门巴族、珞巴族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 9 9 5:2 2 6 7.1 5丁玲辉,旺宗.略述清朝时期的西藏社会体育活动 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 0 0 7(2):4 4-4 9.1 6 和宁.西藏赋校注 M.池万兴,严寅春,校.济南:齐鲁书社,2 0 1 3:1 1 3.1 7拔塞囊.拔协译注 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 9 9 0:6 0-6 1.1 8丁玲辉.西藏藏族的赛马 J.西藏民俗,2 0 0 0(1):2 2-2 6.1 9王智慧.文脉赓续与民族复兴:传统体育文化的基

33、因传递与文化自觉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文化自信论的分析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 0 1 9(1):1-9.2 0封演.封氏闻见记校注 M.北京:中华书局,2 0 0 5:5 3.2 1徐珂.清稗类钞 M.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2 2霍巍,李永宪.西藏壁画中的藏族古代体育史料 J.文史杂志,1 9 9 0(6):4 2-4 3.2 3甘孜州文化局.康巴风情 M.康定: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局,1 9 9 9:3 2 0.2 4谭蝉雪.敦煌祈赛风俗 J.敦煌研究,1 9 9 3(4):6 1-6 7+1 2 4.2 5霍巍.金银器上的吐蕃宝马与骑士形象 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4、,2 0 1 4(1):7 7-8 2+9 3.2 6耿彬.中晚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的民间体育活动 以吐蕃为例 J.宁夏社会科学,2 0 1 2(3):8 7-9 0.2 7张军献,沈丽玲.竞技本质游戏论 本质主义的视角 J.体育学刊,2 0 1 0(1 1):1-8.2 8次旦玉珍.论藏族赛马文化 J.西藏艺术研究,2 0 0 7(4):7 9.2 9张其勤.番僧源流考 西藏宗教源流考 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 9 8 2:1 1.责任编辑:凌 立 责任校对:黄明海A S t u d y o n t h e“P r o f i t s”o f T i b e t a n T r a d i

35、 t i o n a l H o r s e R a c i n gH u J i u-y i n g L i u J i n-b i n(S i c h u a n M i n z u C o l l e g e,K a n g d i n g,S i c h u a n 6 2 6 0 0 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r o u g h d o c u m e n t a r y a n a l y s i s,t h i s p a p e r s t u d i e d t h e T i b e t a n t r a d i t i o n a

36、 l h o r s e r a c-i n g f o r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s u r v i v a l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W i t h t h e d e e p e n i n g o f t h e s e n s e o f c o m p e t i t i o n,i t s h i s t o r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h a s b e e n c o n s t a n t l y e n r i c h e d a n d p e r f e c t e d

37、,w h i c h r e v e a l s T i b e t a n s r e-a l i t y o f l i f e,a n d t h e i r p u r s u i t o f“b e n e f i t s”.T h e T i b e t a n r a c i n g t r a d i t i o n i s n a t i o n a l,m a s s,e n-t e r t a i n i n g a n d c o m p e t i t i v e,w h i c h i s t h e s a n c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38、d s e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h o r s e c o m p l e x.I n t h e a n i m a l h u s b a n d r y e c o n o m y a n d u n d e r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t h e h e r o w o r s h i p,c o m p e t i t i v e r a c i n g a c-t i v i t i e s b e c o m e m a r t i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f a i t

39、h,w h i c h h a v e b e e n g e n e r a l l y r e c o g n i z e d a s t h e s u b j e c t v a l u e p u r s u i t a n d c u l t u r a l s e l f-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b y t h e T i b e t a n s f o l k s.【K e y w o r d s】T i b e t a n;t h e h o r s e r a c i n g;t r a d i t i o n;s u r v i v a l;c o m p e t i t i o n42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双月刊1 9 8 6年创刊)2 0 2 3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