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第3 期(总第118 期)李成静中南大学邓天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语与翻译海国图志在英语世界的多模态阐释研究【提要】海国图志自问世以来受到不同时代、不同阐释主体的关注,他们基于价值取向与理解,选择特定的观点与内容在英语世界通过评论、翻译和研究等一系列具有阐释特点的活动,借助文字、图像、声影叙事互动的阐释手段和传播媒介,形成了客观的阐释事实,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阐释效果。【关键词】海国图志、多模态、英语世界、阐释【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9 6 4 8(2 0 2 3)0 3-0 0 52-0 7269)强调多模态翻译是源语和目的语文本在模态1引言层面
2、的转换和运用。张德禄(2 0 0 9)认为多模态魏源是中国“眼看世界的先声”,其代表作海国图志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在近代中国有独特的历史地位(高虹19 9 7:4)。作为当时中国认识世界比较全面的百科书籍,海国图志内含丰富的技术、地理与图文信息、广博的世界史地知识和御侮图强的师夷变易思想及具体方案。它超出时代高度的知识和思想奠定了它在近代中国的经世价值和重要地位,一经问世,就受到国内外的关注。自18 4 7 年郭实腊通过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首次将魏源及海国图志评介给西方世界,海国图志在英语世界已有18 0 年的阐释历史。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提速,英语世界
3、对海国图志的翻译、评论、研究等阐释活动,亦从传统单一的文、图或文图模态和纸质媒介,逐渐向文、图、声、影等多种模态相叠加、相融和的方向发展,刺激目标语受众的视感、听感和触感,满足目标受众不断变化的情感与审美需求。多模态是指社会文化中不同符号系统的意义结合(Kress&Van1996:111),在具体语境中指一种以上符号模态并存的现象(Gibbons2012:8)。论及多模态与翻译,Kaindl(2 0 13:2 57-话语是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语言、图像等多元媒介和符号进行交际的形式;王敏、罗选民(2 0 17)主张通过语内、语际和符际翻译,根据文化预设进行多模态互为改写;莫爱屏,李蜜(2 0 2
4、 1)和王洪林(2 0 2 3)开展融媒体时代的跨模态符号行为研究。可见,多模态组合表意,生成意义连贯、整体统一的阐释客体。本研究以多模态为视角,从阐释主体、阐释手段和传播媒介及影响几方面对海国图志在英语世界的阐释活动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新时代中国典籍翻译传播效能的提升提供些许思考与借鉴。2阐释主体美国心理学家Lewin(19 4 7:14 3-153)将传播主体称为“信息把关人”。在普通的阐释传播过程中,“信息把关人”利用熟悉的模态手段和合适的传播工具,对传播内容进行筛选和阐释,并对信息传播的时间、对象和形式进行控制,以充分发挥阐释主体与传播主体的作用。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因素影响下,作为翻
5、译阐释主体的译者本身也可以是传播主体,他们往往可以直接选定阐释手段与阐释媒介,制定符合其动机与目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价值学视域下海国图志外译研究”(项目号:2 1WLH17)、“阐释学视域下海国图志英语译介研究”(项目号:2 0 WLH09)、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数字人文视域下湖湘文化翻译传播研究”(项目号:2 1B0234)的阶段性成果。52.外语与翻译的的信息或内容。然而,具有鲜明时空印迹的阐释主体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在当时超越时代和空间的限制。也就是说,在时空历史条件下,阐释主体或传播主体只能是选用符合他们认识能力的特定模态进行阐释和传播。当然,若时间或空间发生变化,阐释或传
6、播主体有可能也发生变化,即使同一阐释与传播主体面对同样的内容或对象,其阐释模态可能也会有相应变化。阐释主体主要包括在英语世界从事海国图志文本研究、人物介绍与评论、观点转述与引用、翻译和传播的译者、研究学者和机构。十九世纪,海国图志在英语世界的阐释主体包括郭实腊(Karl Friedrich August Gitzlaff)、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和庄延龄(Edwar HarperParker)等懂汉语的传教士、外交官和汉学家(张西平2 0 0 8)。当时英国政府在远东地区有扩大殖民贸易和发动战争的需要,主客观上都希望了解远东地区,特别是中国的语言文化和政治经济情况。这
7、些阐释主体基于自身的兴趣、使命与需要,在西方主体视野影响下介绍海国图志,发表评论,抒发个人见解,通过中国丛报和Kelly&Walsh等媒介传播,为当时的西方殖民国家制定与调整对华殖民政策提供参考。他们在海国图志的翻译、评论等阐释环节上享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可以边阐释边与读者互动。郭实腊和威妥玛作为中国丛报的主要编纂者和评论家,兼具媒介传播者和评介与阐释者的复合身份,受限于当时的信息传播技术,他们一般通过传统的文字模态和纸质报刊媒介进行阐释与互动。鉴于当时中、西方交流闭塞的历史环境,中国丛报等英文报刊是当时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信息来源和主要的传播媒介。因此,他们的阐释态度、阐释手段和阐释质量直接影响
8、了西方读者对海国图志的认知。二十世纪,海国图志在英语世界的阐释重心已转向北美,以美国汉学界为主的美式阐释群体突显。美国于19 4 6 年和19 6 1年通过富布莱特法案,拔款资助美国高校开展文献翻译活动。借助洛克菲列基金会资助,Fairbank&Teng(19 7 9)领衔的哈佛大学“近代中国研究团队”对魏源等中国近代的历史人物及海国图志等著述进行了阐释,Leonard(19 8 4)等三位女性学2023年第3 期(总第118 期)者首次成为阐释传播的主体。他们还邀请中国香港学者和部分在美国的中国籍历史学家和研究学者加人,共同编撰中国清朝史。鉴于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
9、才开始兴起,本阶段阐释主体对海国图志的阐释手段仍以文字模态或图文模态为主,阐释媒介形式则更加丰富,包括名人传略、研究著作、期刊论文、中国近代史教科书、硕博士论文和报纸等。二十一世纪,华裔学者和自媒体主持人加入海国图志阐释传播主体行列,阐释传播主体日趋多元,从研究和翻译海国图志的英美学界扩展到全球各地域。快速发展的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迅速刷新并极大丰富了海国图志的阐释手段和与之密切相关的传播媒介,使真正的多模态阐释与传播成为了现实。比利时华裔学者李漫、美国华裔汉学家余定国和中国香港博士马晓飞(邓天文2 0 2 1)等阐释主体,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动画、音频、影像、视频等多模态阐
10、释手段,通过世界知名出版社、网站和自媒体平台等传播媒介,对海国图志进行了立体的多样化新模态阐释传播。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上述媒介在开展阐释传播时提供了电子文本和音、视频下载服务,因此,一些普通读者或擅长运营自媒体的主持人通过发表评论,或转换、转述或加工阐释主体的信息予以再传播后,也逐渐成为阐释传播的主体并扩大阐释影响和传播效果。显然,2 1世纪的阐释传播主体已开始展现从专业研究人士发展为普通大众的趋势,传播主体已从过去的相对单一走向不争的多元。3阐释手段阐释手段指阐释主体运用语言符号、图文叙事、声像互动等方式进行模态组合和转换的行为。既然任何作品的阐释都是特定主体基于其动机与目标、前在理解和价值
11、取向,面向特定受众的一种实践活动,其阐释动机与目标能否实现,能多大程度实现,往往取决于其阐释事实是否能让目标受众产生最佳意义关联,而产生最佳关联的重要条件之一即是阐释主体是否能娴熟运用目标受众乐于接受的阐释手段。就海国图志的阐释历程看,特定时空的阐释主体受限于特定的53.2023年第3 期(总第118 期)时空条件,在有限的模态工具箱里作选择,分别运用语言符号、图文并用或声影嵌人的方式丰富海国图志在英语世界的多模态阐释。3.1纯语言模态阐释受限于十九世纪的信息传播技术,海国图志在英语世界的阐释手段一般仅限于传统的语言符号模态。除了一般性的语言符合转换外,威妥玛等阐释主体创造性地运用了文字符号增
12、删、英汉语言符号兼用、文字显化三种手段阐释文本。文字符号增删。海国图志阐释中的文字符号增加主要用于添加主体的评论意见、补充介绍和特别说明,通常以前言、序言、脚注或夹注的形式体现。威妥玛在翻译“日本岛国录”正文前,对海国图志的书名、刻印部门和时间进行了翻译和说明,接着增加了近4 0 0 个英文单词翻译介绍了该书的版本、卷数、编者、主要资料来源、编著目的、章节主要内容、翻译缘由、翻译动机和译者自己对该著原创性和思想内容的评Anr.Ill.Japan:A Translalron oy tne Iztn Chapter gf the Hai-kwohTu Ch,海国园志 or Notices of F
13、oreign Countries,llustrat.ed with Maps and Engravings.Published at the city of Ying-chau fu in Kidngsi,in the summer of 1847.图1海国图志日本卷介绍序言图(威妥玛18 4 7)文字显化。为了引起受众特别关注,海国图志阐释主体运用了字体加粗、放大、斜体、下划线等文字显化手段。例如,为了与正文区分开来,图1中的英文为斜体,“海国图志”几个繁体汉字明显被放大。再如,为帮助目标语读者2l.This study uses the second edition.Wei Yuan魏源,
14、Hai-kuo上 a-shh海国国志on the sea kingdoms),60 chuan,2d edition;Yangchou:tang 古统文堂,18 4 7;reprinted Taipei:Cheng-wen3.2图文模态阐释图文模态阐释是指图像和文字联合阐释,以实现交际意义连接。与纯语言符号模态相比较,图文并用是实现海国图志跨文化融合的一种新型阐释模式,泛指阐释主体使用带有符号标记或图形记录的方式翻译文本(包括图表)意义,54.外语与翻译价等。威妥玛对原文中的一些人名、地名、职务、物产名称等进行了注解,共使用了4 6 条脚注和14 3 个夹注(邓天文2 0 2 1)。文字符号的
15、删减主要取决于主体的阐释选材,百卷海国图志威妥玛选择性地翻译了日本卷,足见对源文本的删减力度之大。英汉语言兼用。在郭实腊、威妥玛和庄延龄对海国图志的跨语言阐释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英语汉语兼用的情况,他们通常采用“韦氏拼音+繁体字+释义”的互动阐释。威妥玛在序言中阐述:“日本卷是海国图志(Hai-kwoh TuChi)或海岛之国(Notice of ForeignCountries)第十二章的翻译,附有地图和版画,1847年夏出版于当时的江苏省扬州府(张西平2008)。”威妥玛特意用自已发明的“韦氏拼音法”进行标注“Hai-kwoh TuCht,随后加中文列出“海國圖志”四个繁体字,同时,他释义了
16、“海外之国”的意思,方便读者瞬间抓住海国图志的语言符号焦点,如图1。充分认识中西方语言符号的不同含义,Leonard在对海国图志内的关键人名、地名、官职名和重要关系用汉语拼音进行英文阐释时,使用多处下划线,见图2。(Illustrated treatise图2 海国图志6 0 卷摘译本注释图(Leonard 1984)即从文本(包括图表)转移到符号、图像或其他标记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从语言诠释到非语言传递信号的多模态阐释方式过渡。海国图志百卷本原作包含7 5幅地图、57 页西洋技艺图式和7幅地球天文合论图式。即使未经任何加工和展示,英语世界的目标语读者也会产生大量的视觉Ku-wei外语与翻译冲击
17、。为更好进行跨文化阐释,很多阐释主体对魏源标注的地图和图示符号进行了保留并做了必要的语言转换。Fairbank(19 8 6)和Leonard(19 8 4)使用大量非语言符号来标记文本,防止脱离原文而任意发挥。他们尝试在语言文字转换的基础上用图像阐释,帮助受众理解海国图志的文本,并与之产生共鸣,达到快速反应和审美理解的效果。例如,Fairbank 撰写的 The Great ChineseRevolution(18 0 0 19 8 5)(伟大的中国革命(18 0 0 一19 8 5)),特意列出海国图志文本封面并辅助提供信息输出,指出海国图志对当时清王朝的重要性,便于读者理解。Hsu(19
18、 7 0)认为,图像证史的方法可使大家对晚清中国有深刻了解,如海国图志将世界图像、师夷思想放在我们眼前,符合论从史书,史有证来的理念,加深对文本抽象内容的理解。Leonard 在 Wei Yuan and Chinas Rediscoveryof the MaritimeWorld(魏源和中国海洋世界的重新发现)(19 8 4:1)的首页列出魏源画像,并标注相关文字说明和画像时间(见图3)。为便于图3 魏源画像图(Leonard1984)开展论述,Leonard还在第五章添加图文论述的相关章节,名为“南洋形象:关于海洋王国图文并茂的论述”,详细介绍海国图志征引的世界地理资料、地图、西式蒸汽船的
19、图解等,她采用中英文分别标记,方便描述和解释魏源描绘的世界2023年第3 期(总第118 期)地理组成部分、魏源对海洋划分及“以亚洲为世界中心”的看法和西方对亚洲海洋的人侵等原因。此外,Leonard还从海洋学视角分类,罗列出海国图志核心章节,指出魏源认为的“以中国或亚洲为中心的海洋世界,世界其余各种皆为夷蛮”看法的出处。因魏源的海洋学知识涉猎较多,内容繁杂,为方便统计,她首先用图表列出魏源的核心章节题目,如图4。Geographic Section of the Treatise,60.Chian EditionOcean-RegionsSoutheastern Ocean(Southeas
20、tAsia and Japan)SouthwesternOcean(south,central,and western Asia)Small WesternOcean(Africa)GreatWestern Ocean(Europe)NorthernOcean(Russia and Baleic states)OuterGreatWesternOcean(che Americas)图4 魏源论著地理部分:6 0 卷本图(Leonard1984)Hsu(19 7 0)编纂中国近代史(第六版,简繁整合本),针对部分内容重新进行审校、订讹,同时择取百余幅珍贵历史照片,不加评论,随文配图,努力为读者呈
21、现一部客观翔实的中国近代史经典著作。李漫标注海国图志“元朝西北疆域沿革图”,认为“魏源重视方向和相互的位置序列,把它们作为一种特定秩序的表现,而不注重地理细节”(Li2016)。3.3声影模态阐释声影模态阐释是指用声音、影像等符号模态建构交际意义。除了文字、图片具有叙事功能之外,声音、影像与图像等模态共同参与叙事。声、光、影等非语言模态,明显增强了视听效果,提升了受众的理解度与接受度。在碎片化、视觉化阅读方式成为主流的当今世界,有声图书、短视频和人工智能嵌入等光影模态的综合阐释,更符合英语世界受众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海国图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阐释空间和极为广泛的阐释受众。1)有声图书叙事。海国
22、图志有声文本通过错综复杂的叙事线索、叙事主体、与语音输出,丰富了文本意义,与目标语读者产生一定的联想空间,营造出一种现代化的审美快感。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作为境外最受欢迎的学术搜索引擎,已上线多部Fairbank编著的中国近代55.Chapter3-1213-1920-2324-3536-3839-432023年第3 期(总第118 期)历史的数字有声书。如谷歌学术平台将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文献纪实,18 3 9 19 2 3 上线电子书架,提供英语、汉语等语言的电子期刊阅读和有声书欣赏,直接拉近了与目标语读者之间的距离,较好地向英语世界读者传递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信息和当时社会
23、阶层对西方的反应和立场,其中包括对海国图志的阐释。2 0 16 年,李漫变”或“不变”:没落清王朝的辩证与魏源的政治哲学(17 9 4 18 57)被TaylorFr a n c i sOnline收录并提供MP3、PD F及多种文本格式,供读者在线阅读、听书、评论和下载,并实时更新同行阅读和评审情况,提供相关参照引文(c r o s s r e f e r e n c e c i t a t i o n)和评价论文影响力指标(Altimetric)。T a y l o r a n d Fr a n c i s G r o u p 公司隶属于InformaPLC学术出版部,分布于世界三十多个国
24、家,提供网络数字服务和学术支持,读者可通过上述方式,能够立体和高效地传递各种音频文本,有效拓展同行社交空间,大大加强文本意义的跳跃性与生动性。2)短视频互动。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出现,数字技术网站、在线视频和网络公开课等多模态手段日益流行,文本意义生成的跳跃性和不确定性急剧增加,海国图志在英语世界的阐释亦紧跟时代发展,多模态趋势愈加明显。例如,全球读者可在Youtube和FaceTime观看和下载海国图志的英汉语介绍视频,可随时发表观感和评论,可与视频发布者和其他受众讨论交流,显然这种双向、多向的阐释传播方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速度更快,效果更明显。又如2018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中国影响
25、方志一魏源篇”,2 0 2 0 年大连理工大学在网易平外语与翻译台上线公开课“西方汉学家眼中的中国”,他们均通过视频平台,用英语讲授中国历史与文化,同时在YouTube和Google开放端口,供全球网友免费观看。2 0 2 1年,Facebook“学汉语”栏目在线讲述“魏源和他的传记史”(Wei Yuan andHisPhotographic Memory),以空间化故事突出魏源的人物形象,运用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重构人物形象,通过手势、表情和嵌人字幕等灵活和开放的视觉显示方式,给英语世界的目标语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3)人工智能嵌人。人工智能嵌人为超文本语境和多模态阐释形式提供了全域技术支持
26、,大大超越了感知边界的极限,跨文化阐释形式迎来重大变革。阐释主体可以借助ChatGPT、数据库平台、在线翻译网站、视频APP等人工智能手段,开展开放性、无限性和实时性的跨文化阐释活动。目前,由Fairbank中国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联合建立的CBDB(T h e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数据中心已正式上线,CBDB系统收录了中国历史记录中重要的传记材料,其中就涉及魏源与海国图志的相关内容。它提供用户搜索集群图(ClusterMap),时时记载用户浏览量和浏览引擎,自动测算最近浏览区域、城市、访问量(Uniques)和访问深度(V i s i t D
27、 e p t h),最大限度帮助CBDB和读者共享文献并沉浸于数字世界带来的感知革命中。哈佛燕京图书馆于2 0 16 年建设了线上开放的电子图书馆“Chinese TextProject”(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其收藏超过三万部中国经典著作。其“清代文献”栏目上架了海国图志,提供高质量中文影印本和线上汉英逐字翻译服务。如图5中文饭Dabouthe.siteTextsNotesResourcesDictionary自美变以来,唯所靠SearchDiscussionLibrary.WikiData.wikitiesearch:56.盗达百家子Chinese Text ProjectSimplfe
28、d Chinese versionBack自夷变以来,惟所擎画,疆场所经营,非战即款,非款即战,未有专主守者,未有善言守者。不能守,何以战?不能守,何以款?以守为战,而后外夷服我调度,是谓以夷攻夷;以守为款,而后外夷范我驰驱,是谓以夷款夷。自守之策二:一日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二日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攻夷之策二:日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款夷之策二:日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通市。今请先言守。CharacterCompositionVariants自+0鼻卫Oneself./egin,begining./From./orgialy./at
29、ural,naturlly./upposing.t.自Even,even if.夷大+3变叉+6图5“ChineseText Project”(海国图志在线翻译图,2 0 16)Readingancient barbarlan tribes变blan-change,transform,alter;rebelMeaningUse./Belleve./ommand./Lead./connec,Implicate./Have./Cause,reason./_.HanyuKangxiv5,p3046#01p.1000QZp.1108r3c01v1,p0527#05g.249=15 p.369r1c02
30、v1,p0397=01p.166#07cihal外语与翻译所示。4传播媒介及影响跨文化阐释的本质是通过对人类文化的差异研究,最大限度克服各种差异制造的交流障碍,实现人类友好交往和社会沟通的效果(尹飞舟,余承法2 0 2 0)。在跨文化语境下,传播媒介及影响主要由阐释主体基于阐释信息进行再生产,运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符号手段进行模态组合和转换,搭载特定的媒介完成意义的表达并对目标受众产生影响的过程。海国图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媒介历经变迁与发展,从早期单一的纸质媒体转为数字化、网络化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多模态媒体,既包括纸质媒体,又包括各种电子期刊、多媒介传输平台以及口述话语等。早期海国图志在英语世界的传
31、播媒介主要借助中国较早的英文报刊TheChineseRepository和Kelly&Walsh实现阐释效果,是当时欧洲殖民国家了解中国政治、地理、历史和文化等信息的窗口。2 0 世纪和2 1世纪的传播媒介主要由世界知名出版社、网站和自媒体平台构成,如美国政府印刷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哈佛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和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等世界知名出版社,谷歌学术、Taylor&FrancisOnline等数字技术网站,YouTube在线平台、Facebook“学汉语栏目”、KindlePDF阅读器、电视
32、台科教频道、哈佛大学CSDB数据中心、哈佛燕京图书馆、能提供逐字翻译的Chinese Text Project在线开放电子图书馆和网易网络公开课,以及各种新媒体自媒体平台。这个阶段的海国图志阐释信息多通过美国专业出版发行,提供纸质或电子图书以供阅读,包含可视可听的文章、专著、期刊评论和图像和声音等,影响力较大的谷歌和网易平台提供互联网传播的地址和链接及读者相关评论;Facebook及Youtube等自媒体平台提供视频、音频等产品供全球自媒体爱好者收藏和吸收等。更重要的是,随着数字人文技术的发展,早期纸质文献和史学记录都经数字扫描进行电子化保存或2023年第3 期(总第118 期)入库电子期刊数
33、据库。如早期来华传教士的一些汉学研究成果已有PDF文档,可通过全球多所高校的电子图书馆馆藏查阅或点击提供的链接直接下载。目前,已经数字化出版的期刊和数据也可通过网络平台或知识数据库进行下载、打印或扫描,以配合全球化学术需要和史学文献数字化保存需求。这使得海国图志在英语世界的阐释得以跨越时空,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持久的生命力。从已有的阐释实践看,西方译者和华裔学者直接用外文撰写相关研究论文或中国学者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他们通过SSCI全球发表科研成果或通过可视化平台Zoom、T e a m s 等在线开展学术研讨和分享研究成果,能迅速有效地扩大海国图志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例如,美国“远东研究
34、中心”的Fairbank既是翻译阐释主体,又是传播主体,具有相当深厚的翻译阐释经验、文化背景和社会影响,对西方出版机构和受众市场极具号召力。通过对世界图书馆机构OCLC(Worldwide Member-driven Library Organization)谷歌学者影响力指数及世界高校图书馆馆藏数据对比发现,Fairbank有3 本涉及海国图志研究的著作收录在内,分别是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纪实文献及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纪实文献点击率和下载率最高。同时,该书在世界高校图书馆馆藏有效数据13 17 条,包含9 7 种版本,涉及英国、美国、南非、越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
35、新西兰和欧洲等各大高校,已被转引次数697条,海国图志引用2 6 6 频次。利用Amazon全球网站搜索海国图志时,可发现Fairbank的书籍销售和Goodreads评论数量最多,覆盖英语、法语和日语等多语种语言,全球读者总体评价4 分(满分5分),伟大的中国革命的英语版和法语版读者评论得分为4.5分,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纪实文献得分为4.6 分,中国传统与变迁得分4.6 分,前十条评论采用积极情感的语义修辞,如highlyrecommended,e x c e l l e n t,g r e a t,c l a s s i c 和 veryinteresting等。可以看出,Fairbank
36、的专著评分属于高分推荐书籍,Fairbank在海外属于高影响力学者。57.2023年第3 期(总第118 期)5结语习近平总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2 0 16)曾指出,要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积极传播中华文化,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海国图志自问世一百多年来,受到不同时代不同主体的关注,他们通过在英语世界评介、翻译、研究等一系列具有一定阐释特点的活动,以符合时代受众需求的多模态阐释手段,借助特定有效的阐释与传播媒介,形成了客观的阐释事实,产生了不同的阐释效果,有效促进了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以上研究与发现给我国优秀文化典籍的阐释和传播提供了几点启示。其一,在融媒体时
37、代,多元、复合、广泛的多模态主体参与典籍阐释将逐渐成为常态。阐释主体不再局限于翻译专业人士或高校学者,其范围可拓展到不同国籍、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典籍爱好者,阐释主体的多模态意识与能力将不断增强。其二,大众的阅读习惯和信息索取方式日趋碎片化、网络化和电子化。典籍阐释活动将采用丰富多样、生动形象的多模态叙事手段。阐释主体应根据目标受众的信息与审美需求,尊重当代受众的阅读习惯与信息获取方式,选择合适的阐释内容和理想的叙事模态,最大化实现主体的阐释目标。其三,传播媒介的选择直接影响典籍翻译的阐释效果,可进一步加强多模态传播媒介的建设与利用。国家层面可鼓励和引导社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
38、术和人工智能,打造富有影响力的现代化传播媒介;各阐释与传播主体可加强与知名传播媒介的沟通与合作,最大化提升阐释传播效能。注释:1本文的“阐释”是指在客观上具有海国图志理解与阐释事实,并在英语世界产生了一定阐释效果的人物介绍与评论、观点转述与引用、文本与言论翻译等推介和研究活动,因此本文的“阐释”采用的是相对宽泛的概念。2搜索时间是2 0 2 2 年12 月3 日10:3 5AM.搜索链接:https:/www.amazon.co.uk/s?k=John+king+fairbank&crid=3GJFS8MNE3UMF&sprefix=john+king+fairbank%2Caps%2C63&
39、ref=nb_sb_noss_1。58.外语与翻译参考文献Fairbank,J.&S.Teng.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A Documentary Survey,18391923Mj.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Fairbank,J.The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18001985M.NewYork:Harper&Row,1986.Gibbons,A.Multimodality,Cognition and ExperimentalLiteratureMj.N
40、ew York:Routledge,2012.Hsu,I.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M.London:OxfordUniversity Press,1970.Kaindl,K.Multimodality and TranslationA.Milan,C.&F.Bartrina(ed).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TranslationStudiesC.New York:Routledge,2013:257-269.Kress,T.&L.Van,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Media of Contempor
41、ary Communications Discourse M.London:Hodder Arnold,1996.Leonard,J.Wei Yuan and Chinas Rediscovery of theMaritime WorldM.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Lewin,K.Frontiers in Group Dynamics:Social Planning andAction ResearchJJ.Human Relations,1947(2):143-153.Li,M.“To Change or“to be Changed:Th
42、e Dialectics of aDecaying Empire and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WeiYuan(17941857)JJ.Global Intellectual History,2016(3):261-274.邓天文.海国图志英译的价值回溯与建构 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 0 2 1.高虹.放眼世界魏源与海国图志 M.沈阳:辽海出版社,19 9 7:4.莫爱屏,李蜜.数字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外译的多模态语用策略 .外语电化教学,2 0 2 1(6):6 8-7 4.王敏,罗选民.文化预设与中国神话的多模态互文重构:以山海经英译为例 J.中国外语,2
43、 0 17(5):9 2-10 0.叶恭绰.清代学者像传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 2 8.尹飞舟,余承法.翻译传播学论纲 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0(5):17 0-17 6.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 .中国外语,2009(1):24-30.张西平.中国丛报(18 3 2.518 51.12)Z.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8(16):4 2 4-4 2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6.(李成静: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邓天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教授,博士)收稿日期:2 0 2 3-0 6-0 3通信地址:4 10 0 12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 3 2 号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