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易经》《道德经》视角下企业组织结构演进规律解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0644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经》《道德经》视角下企业组织结构演进规律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易经》《道德经》视角下企业组织结构演进规律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易经》《道德经》视角下企业组织结构演进规律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易经道德经视角下企业组织结构演进规律解析贾利军王宏 贺达豪 摘 要:易经与道德经作为我国历史“文”阶段与“字”阶段的人类思想的杰出代表是不同时期我国智者根据天地大道所总结而成的事物演化的共通逻辑它所揭示的是事物从孕育即“道生一”或“易有太极”到产生即“一生二”或“是生两仪”再到发展即“二生三三生万物”或“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必然经历的阶段与内在逻辑 企业组织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产物自然也是符合易道思想所言的事物共通的演化逻辑 因此运用中华传统易道思维能够从根本上把握企业生产发展的走向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社会与历史作用更好地实现企业管理关 键 词:文阶段字阶段易经道德经企业组织一、导言:易、道

2、溯源就文化溯源而言从信息记录工具的角度出发中国的文化谱系可大致为两个大阶段:“文”阶段和“字”阶段 今天汉语“文字”一词特指与语言搭配使用的符号工具其意思更接近古人所谓的“字”的含义而今人对“文”较为陌生 理论上“文”阶段从伏羲一画开天开始到黄帝命仓颉造字结束“字”阶段从黄帝命仓颉造字直到今天 但是实际上二者有交叉重叠 二者之间的交叉阶段就是夏、商、周 这也是夏商周断代困难的重要原因因为“文”阶段和“字”阶段的文明特征杂糅在一起扑朔迷离所谓“文”阶段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科学认知主要以“道本无言圣人强言之”的文系统呈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易经符号系统 黄帝内经对这个时代的人有相关的描述:“余闻上古有真人

3、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贾利军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博士生贺达豪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博士生中国文化与管理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 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相较于“真人”“至人”与“圣人”天人合一的生存状态“贤人”时期人类只能借助“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等天文观测的手段理解宇宙法则进而与自然宇宙进行沟通以指导生活实践 针对这一现象易经系辞关于伏羲设立八卦符号系统的记载正好反映了

4、这一时期人类沟通天地的方法:“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除了以易经为代表的符号记事体系之外华夏先祖还发明了另外一套记事系统即结绳记事系统 关于结绳系统老子也曾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除此之外庄子指出:“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从老庄的记载可以得知结绳并非只是望文生义的在绳子上打结记录事件的意思而是与老庄所推崇的上古“至德之世”相联系与国家

5、和社会治理高度相关 易经系辞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可见“结绳”是上古时期重要的记事手段而书契是在其后出现的记事工具 孔安国对此评论道:“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可见八卦符号系统和书契文籍系统晚于结绳系统而生简而言之“文”系统由最初的结绳记事开始经过后世贤人智者设立的八卦和书契最终成型 这个时代整个社会的管理主要由掌握“文”系统的智者集团和整个社会的世俗管理层共同实施 这些智者在中国文化中成为“太史”或“天师”寓意他们是从上天获得智慧的人群所以智者集团负责智慧的获取和传播世俗管理层负责在智慧的指引下进行社会治理 二者

6、各司其职各专其能 关于天师集团负责传道和守道的记载在吕氏春秋中有着详细的记载:“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 夏桀迷惑暴乱愈甚 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从本段文字可知:第一图法是王朝统治合法性和治理理论的来源第二天师集团负责以图法交接为载体的守道与传道活动为华夏文明的延续而负责并非为某个朝代或统治集团的延续而负责“文”阶段的这种社会治理模式一直延续到“字”阶段的周朝即周朝依然是天师集团和世俗管理层二者分工合力管理社会的模式 但是到周朝末期由于周王室内乱这种模式被破坏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期 这个阶段天师集团掌握的智慧系统即易经开始散落到民间不同的人理

7、解了不同的部分而形成相较于易经更低层次的但更有针对性的知识体系“百家争鸣”由此开始 庄子对这一事件有过这样的评论:“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易经系辞下(第二章)道德经(第八十章)庄子胠箧易经系辞下(第二章)汉孔安国、唐孔颖达:十三经注疏(尚书注疏卷第一尚书序)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先识览先识)北方文艺出版社 年版第 页易经道德经视角下企业组织结构演进规律解析礼乐者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 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百

8、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 道术将为天下裂”周朝末期的大乱世老子作为周朝的天师系统传人同样肩负着守道与传道的重任老子也曾效仿历史上夏太史令终古或殷内史向挚一般携带图法离开行将就木的周朝并扶植新的王朝崛起但最终没能像预期那样成功这个历史事件史称“王子朝奔楚”据史记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以上史料结合可见由于王子朝携带的大量周王室典籍散落民间老子作为最后一任天师也不愿意“文”系统就此失传才会在关令尹喜的要求下写下道德经但老子始终秉持着“道本无言圣人强言之”的态度 所以老

9、子在道德经的开篇便明言:“道可道非常道”发轫于伏羲时期的“文”系统是用来传播大道的符号系统即文以载道 而黄帝命仓颉造的字是用以指向世俗生活的符号系统 虽然字由文孳乳而生但二者功能和造字智慧含量是悬殊的 老子以天师的智慧以字传文字以载道开创了中国文化中独创的文体文言文中的典范 道德经 文言文兼具传播真理和指向世俗生活两种功能 所以这种文本信息含量是普通白话文不能望其项背的 故而仅仅五千字的道德经被全人类学习了几千年至今无人敢说他彻底读懂了道德经就是这个原因简而言之老子及其代表的道家可以看作“文”阶段天师集团的最后代表最后的纯粹的天师集团传人 而后世的一些遗存比如太史令(秦、汉)、太师曹(隋)、太

10、史局(唐)、司天监(宋)、太史院(元)、司天监(明)、钦天监(清)都或多或少保留了最初天师集团的某些功能 而道德经可以看作是通俗版的易经 后世的诸子百家都是在易经或道德经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学说 这就是“天下文化皆出于易(道)”的民谚由来所以孔子曾问道于老子受教之后感慨万分对弟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知 其能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这是因为老子就是天师而道家就是上古天师集团的遗存在了解了华夏文明“文”系统与“字”系统的起源与分别的基础上不难得出易经与道德经本质而言是同一个知识体系的不同时代的具体表现二、事物演化

11、的共通逻辑众所周知人类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阶段 这个变局之大囊括了人类生活春秋李耳、战国庄周:老子 庄子(庄子杂篇天下)北方文艺出版社 年版第 页战国左丘明著、晋杜预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道德经(第一章)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贾利军: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谈“新文科”的意义新华网 年 月 日中国文化与管理 的方方面面其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巨变具体到人类科学的认知层面则是近代以来因工业革命的发生而长期占领人类科研认知话语权的西方认知方法无可避免地暴露出了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失灵的弊端 基于这种认知方法而产生的遍及全球的西式“分科教育”根

12、本无法承担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人类文明的根本危机 这是因为传统的西式分科教育在世界观上属于原子论在方法论上属于机械还原论 这种治学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批量生产出特定领域的“专家”本质上这种培养方式是和工业文明早期的机器大工业化生产相匹配的 这是因为人类工业文明早期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往往是相对简单的线性的问题 但是这种“分科治学”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这种分科教育越深入就越会让学习者陷入中国佛家所谓“知见障”的状态即知识量的累积和“无知”边界的扩大呈现出正相关的态势 西方哲学家芝诺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他画了一个圆圈圆圈内是已掌握的知识圆圈外是浩瀚无边的未知世界知识越多圆圈越大圆周

13、自然也越长这样它的边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越大因此未知部分当然显得就更多了 近现代西方世界也认识到了这个认知层面上的危机历史学家、哲学家威尔杜兰特曾在其所著的哲学的故事中幽默地评价道:科学家戴着眼罩工作为了将与研究主旨无关的一切排除在外只专注于眼睛下方鼻尖上方的一个小点儿 这样一来他们得到的仅仅是成批堆积却又相互孤立的事实失去了纵观全局的眼光每一门学科、每一个哲学流派都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自面向“圈内人”的术语体系 于是随着人们对世界的了解不断增加向同样受过良好教育的“圈外人”介绍和解释自己所从事和奉献的行业变得愈加困难横亘在人生与知识之间的沟壑也愈发宽广:统治者无法理解智者的思考求知者无法理

14、解智者的观点与此同时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人类文明其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星际旅行、生态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基因组等等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无一不是非线性的复杂性问题 我们面对的这些复杂性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将人类过往的认知整合起来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相加不是简单组合而是要用整体、有机的视角审视任何一个看似独立的问题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防止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蝴蝶效应”才不会让人类的文明长堤落得“毁于蚁穴”的结局(一)道、象、器视角下的人类规律性认知中国台湾学者方东美认识到东西方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他认为:“中国哲学表达了一种以综合的整体为核心的有机主义在多种经验当中我们能够发现如此的有机整体乃是实有的统一、存在

15、的统一、生命的统一和价值的统一 所有这些复杂的统一体均可被交织成相互依存、本质相关和互利互惠的紧密整体”樊宝英认为西方思维是“一分为二”的其表现形式往往是天人相分主客对立非此即彼难以转化 而中国思维的特点则是天人合一主客统一互融互摄的“一分为三”思维将两种思维的特点落在了关于“天人关系”的看法之上和西方的分科规律认知不同传统中国人的规律性认知是一种建立在有机整体论之上的分层认知即分别从道、象、器三个层次上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以“道、象、器”为特征的“分层”认知方法源自易经 易经记载:“夫易开物成务方东美: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孙智燊译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樊宝英:道象器:形式话语的本体阐释中国文学批

16、评 年第 期第 页、第页易经道德经视角下企业组织结构演进规律解析冒天下之道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这段话说明“道、象、器”之间的联系易经的认识方法是从事物的整体出发从而实现“开物成务”和“冒天下之道”的效果即通晓事物演化的规律这种事物的变化形式易经描述其通过“一阖一辟”得以实现这种对事物的认知从整体出发把握事物演化规律的观点被总结为以道为核心的科研整体观从“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不难看出“象”的第一层含义:“象”是天道或者自然规律的“显像”贾利军认为这种“象”并非自然规律本身而仅是其表象故称为“见乃谓之象”庞朴认为:“象”之为物不在形之上亦不在形之下 他可以是道的具

17、象也可以是物的抽象另外“象”还包含着另一层含义易经认为:“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象即圣人用以描摹事物背后玄妙规律的工具通常以卦象的形式实现易经所使用的卦象正是对世间万物抽象和具象的统一 如果事物的外象与其蕴含的内在规律相统一便直接取象表征这个事物否则取内在规律表达应有之象而易经思想所言之“器”则与“象”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易经有“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制器者尚其象”的记载“器”可以理解为时间能够能为人执用的万物人类可以根据“道”所现之“象”进行“制器”庞朴将“道、象、器”的关系进行了高度凝练的概括:道是超乎象的“大象”“无物之象”但道能在自身运动变化中创生万物所以又“其中

18、有象”“其中有(器)物”由以上关于“道、象、器”的关系可以推至人类规律性认知的内容 基于“器”的认知类似于当下的分科教育它所探究的是“一事一物之理”这种认知的缺点在于对规律性认知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具体问题或领域基于象的认知相对于前者更显通约一些它所探究的是“一类问题之理”也即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有可能是属于同一个大类而基于象的认知就是探究这一大类问题背后共通遵循的规律是什么而基于道的认知则是探究万事万物背后共通规律的学习和实践 易经所言的“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万物之道”便是对基于道的规律性认知的总结本文的企业组织架构的内在演化逻辑特指这样一种规律性认知它是超越具体企业(器的逻辑)、具体行业(象的逻辑

19、)的所有企业共通遵循的逻辑(道的逻辑)(二)易、道整合视角下的事物演化的共通逻辑如前所述易、道是一个一以贯之的认知体系它们的区别仅在于不同历史时空下的表述形式上的不同 关于事物的发展演化逻辑在易经体系和道德经体系中有两种“异名同谓”的具体表述在道德经体系中万事万物共通的演化逻辑是这样表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易经系辞上(第十一章)贾利军、徐韵:东方科研范式解读:基于易文化的视角南京社会科学 年第 期第 页庞朴:一分为三 中国传统思想考释深圳海天出版社 年版第 页易经系辞上(第八章)贾利军、徐韵、贺达豪:从形而下的大数据到形而上的易经:谈科研范式的殊途与同归科学与管理 年第 期第 页易传系辞

20、上(第十章)庞朴:一分为三 中国传统思想考释海天出版社 年版第 页易经系辞上(第四章)中国文化与管理 生万物”所谓“道生一”指的是事物从无到有这个过程刚刚出生的事物混沌未开所以用“一”来表征 在中国文化中一的本初意义是阴爻和阳爻的重叠即混沌“一生二”指的是事物从混沌中分化出两种基本力量 这两种基本力量的互动可以推动事物发展“二生三”说的是这两种基本力量开始交合它们不仅相互独立而且“互根”“互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系统态“三生万物”指的是这个稳定的系统内部每一个构成要素都可以展开上述的“一生二、二生三”的过程无限细分、无穷无尽所以生万物 在传统中国社会伏羲女娲规矩图就是“三生万物”的世俗表达(如图

21、 所示)图 伏羲女娲规矩图图 是 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 号墓出土的伏羲女娲图 图中用男(伏羲)女(女娲)表征阳、阴用蛇交尾的方式表征阴阳交合 整幅图其实就是“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视觉表达这也是传统中国社会“以具象描摹抽象”的典型做法 这即前人所说“道本无言圣人强言之”的真实写照 也正是因为这个初衷伏羲女娲规矩图广泛存在于传统中国社会的时空中下图就是考古发掘出的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伏羲女娲规矩图(如图 所示)图 时空长河中的伏羲女娲规矩图也正是因为这个寓意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国际社会科学杂志试刊中把伏羲女娲规矩图和人类的 结构放在一起作为其首页的插图并将这张图命名为“化生万物”(如图 所示

22、)而在易经体系中关于万事万物共通遵循的演化逻辑它是这样描述的:“易有太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易经道德经视角下企业组织结构演进规律解析图 化生万物图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比对之下部分内容的对应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如“易有太极”对应于“道生一”即太极就是一“是生两仪”对应“一生二”即两仪就是二 但是“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与“二生三、三生万物”之间的关系又如何解读呢?事实上“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隐含了两种基本逻辑 首先它是“二”的逻辑的细分即这两种基本力量此消彼长的四种形态即四象(如图 所示)这样一种逻辑可以看作事物发展的时间逻辑:事物的发展均遵循阴阳消长的发展规律

23、既可以是太阴少阳少阴太阳的“阳长阴消”的发展规律也可以是太阳少阴少阳太阴的“阴长阳消”的发展规律图 四象往复图四季的变化即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替从夏季到冬季的转化即体现“阴长阳消”的过程而冬季到夏季的转化则体现“阳长阴消”的规律 四象进一步细分就是先天八卦(如图 所示)先天八卦同样蕴含着阴阳消长的逻辑:其中乾卦兑卦离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表示“阴长阳消”而坤卦艮卦坎卦巽卦震卦离卦兑卦乾卦表示“阳长阴消”其次它包含了“二生三”的逻辑即五行的逻辑 说文中说:“五五行也 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所以五行又被称为“午行”也就是说“五”字的原义并不是现在的数字 的意思而是指阴阳交合贾利军等发现四象更迭其“五

24、行”机制(如图 所示)在于木生火、火生土(燥土)、土生金、金生水、水润土而生木然后再进入下个周期其中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它既是一个系统高潮时的平复机制也是该系统低潮时的激发机制易经系辞上(第十一章)贾利军、张萌、李琦、赵庆杰:五行正义及其营销意蕴管理学报 年第 期第 页贾利军、张萌、李琦、赵庆杰:五行正义及其营销意蕴管理学报 年第 期第 页中国文化与管理 图 时间逻辑:四象与先天八卦图 阴阳交合示意图“三”或“五行”也即后天八卦(如图 所示)的逻辑本质上是事物发展的空间逻辑关系春秋繁露五行篇中把“两仪生四象”所包含的这两种关系说得非常清楚:“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因为这种规律

25、既揭示了时间逻辑又揭示空间逻辑所以才可以做到“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图 空间逻辑:后天八卦因为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企业组织架构的内在演化逻辑它属于空间演化逻辑所以我们这里主要解析一下“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三”也就是“五行”或者说后天八卦系统对于企业组织结构演化的指示意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第五十八)易经道德经视角下企业组织结构演进规律解析三、易、道整合视角下的企业组织结构演化(一)企业组织演化的“道生一”或“易有太极”企业组织的诞生于社会的需求中 老子说“有无相生”对于企业的诞生而言这个“无”就是社会需求 因此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分析企业组织演化进程中的“道”或“易”就是社会需求 因为有了

26、社会需求所以才会出现满足这种需求的企业如表 所示 而“道生一”的“一”及“易有太极”的“太极”就是对应某种社会需求的企业组织的初级形态 这种初级形态在人类历史的场合中最初是以一种手工作坊的形式出现的表 企业组织的起源视角道德经体系易经体系企业的诞生图示无易社会需求有太极企业组织易经有太极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具体形态也在发生着改变 但是无论怎么样改变处于“一”或“太极”阶段的企业组织最大的特征就是“混沌”抑或也可以称为全能 即这个时期的企业组织是各种功能混杂、融合在一起的这个时期的企业从业人员可能既是生产人员又是销售人员等等 整个企业并没有清晰的功能模块及其组合关系它只是以一种粗放的组织形态

27、对应着相应的社会需求(二)企业组织演化的“一生二”或“是生两仪”一个混沌态的企业组织对于相应社会需求的响应往往也是“混沌”的 这个时候企业会从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生发出分工合作的功能模块 这些功能模块的出现其实就是企业组织功能分化的部门显化 从“一”到“二”的过程是一个共通的过程即混沌态的企业组织分化出生产功能模块和销售模块 之所以是所有企业的一个共通过程是因为企业组织的本质在于对应社会需求这种对应的直接表现就在于需求和产品的最终吻合 而这个最终的吻合则包含了产品的生产和产品的送达这就如同出生的婴儿从第一声啼哭分化出呼与吸之后才成就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样 所以说我们可以把企业的混沌态比拟

28、成子宫中的婴儿而这个阶段的企业组织就是可以自主呼吸的小生命 至此我们就可以勾勒出一个企业组织的基本演化层次(如表 所示)(三)企业组织的“二生三”或“两仪生四象”当混沌态企业组织内部分化出生产组织和销售组织的时候企业的演化就进入了“二”即阴阳两仪的阶段 因为生产相较于需求的满足还是一个孕育的阶段所以它在阴阳两仪中为“阴”而销售对于需求的达成则是一个直接显像的过程所以在二阶段的企业组织中它属于“阳”当企业进入“二”的阶段以后企业内部的生产组织和销售组织如果不能够很好地交融就会走向消亡中国文化与管理 表 企业组织演化的“一生二”视角道德经体系易经体系企业的诞生一太极混沌态二两仪生产模块与销售模块图

29、示混沌态企业组织(一、太极)而企业组织如果能很好地融合就会发生我们所说的“二生三”或“两仪生四象”的过程企业组织的发展过程也正好符合这个阶段的特征在组织分化出销售与生产两个功能板块以顺应社会需求之后随着社会需求的进一步提升早期的“销售 生产型”的组织架构不再能够适应新阶段的社会需求继而企业必将进行下一步的分工细化企业组织在注重其所制造与销售的产品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同时也发现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带来生产与销售效率的提高继而使得企业满足社会需求 由于组织从横向管理来看可以简单划分为“人的活动”与“财物的活动”为管理两者人力资源部门与财务部门应运而生 这两个部门的出现本质上是把生产、销售原本就

30、包含的人、财活动经过交融后瓜熟蒂落成为独立的部门这就使得生产组织和销售组织的功能更加聚焦有利于提升它们各自的效率这正是“二生三”或“两仪生四象”的奥秘这个时候企业组织就呈现出下表中(如表 所示)的“四象五行图”有生产和销售阴阳两仪相交二生三就生发出了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门 而在显像的四个部门背后还隐含着一个功能模块 总经理 这样四个显像的部门和一个隐含的功能模块总经理就构成了企业组织结构演化第三个阶段的组织结构 其中隐含的总经理功能模块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会显像成为总经办这样的职能部门这个时候组织架构就从四象五行结构发展成为五行结构在这样一个五行结构中总经理(办)五行属土总体管控协调生产部门

31、、人力部门、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 但根本而言五行之土的总经理(办)的五行功能分为两个基本部分:指向生产的艮土功能和指向销售的坤土功能 其中生产部门五行属水水经艮土(总经办指向生产的功能)生木 即生产部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用人需求扩大、用人质量提高会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部的发展 人力资源部五行属木木生火 人力资源部发展壮大提高效率后无疑会给销售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进一步促进了销售部门的发展 销售部门五行属火火经坤土生金 即销售部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经由总经办指向销售的功能会进一步促进财务部门的发展 财务部门五行属金金生水 即财务部门的壮大能够给生产部门提供支持进一步贾利军、张萌、李琦、赵庆杰:五行

32、正义及其营销意蕴管理学报 年第 期第 页易经道德经视角下企业组织结构演进规律解析促进生产部门的发展 如此循环往复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组织架构表 企业组织结构演化的“二生三”视角道德经体系易经体系企业的诞生二两仪生产模块与销售模块三四象增加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图示企业组织结构演化“二生三”图(“四象 五行图”)(四)企业组织结构发展的“三生万物”或“四象生八卦”所谓“三生万物”或“四象生八卦”指的是在事物发展到“四象 五行”阶段之后各个构成要素的内部又会产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或“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这样的进程我们以人力资源部为例从阴阳两仪的角度分析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的两

33、个基本功能就是人员招聘和人员安置(包含转岗和辞退)只有通过这样的新陈代谢才能保证企业组织的健康发展 当人员招聘和人员安置阴阳交合“二生三”就会生发出培训和绩效两大功能模块这样就构成了人力资源部的四象 五行图(如图 所示)图 人力资源部四象 五行图在人力资源部的“四象 五行”图中招聘和人员安置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两个基本功能从员工和人力资源部的关系来讲人员招聘描述的是员工来到人力资源部与人力资源部发生联中国文化与管理 系而人员安置描述的是员工离开人力资源部进入任职部门或离开企业减少与人力资源部的联系在五行中他们分别属于水、火 对于通过人力资源部考核拟聘的员工接下来是对其进行培训使得员工与企业以及工作

34、的岗位契合这个阶段即水生木 当员工经过培训便面临着员工安置的问题顺利通过培训的员工将被配置进入对应的工作岗位而未能通过培训的员工将面临被辞退的结局这个阶段即木生火 员工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之后将面临来自人力资源部门的考核以及对应的薪酬调整人事经理(办)在这段关系中起着联系员工与其绩效和薪酬的重要作用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经过人事经理(办)考核以及薪酬设计是员工劳动成果的体现这个阶段即火经(坤)土而生金 一个企业整体的绩效和薪酬水平又直接关乎企业对于人员的需求若人员绩效好、薪酬水平合理则公司经营顺利面临扩展的需求对人员的需求也对应增长这个阶段即金生水 由于企业在上一轮经营中绩效的良好新一轮经营所需求

35、的员工结构将发生改变新一轮招聘的人员也将面临人事经理(办)为应对新变化所设计的新培训方式以适应变化 如此螺旋式的人事变动构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四、结语易经与道德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分别从“文”系统与“字”系统对宇宙大道进行阐述是我国智者用以把握天地大道的重要思想工具“道生一”或“易有太极”解释万事万物“从无到有”的原因“一生二”或“是(太极)生两仪”解释万事万物在混沌中分化出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力量并成为推动事物演化的力量“二生三”或“两仪生四象”解释了万事万物由“二”的运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其中暗含时间逻辑上的“四象”以及空间逻辑上的“五行逻辑”“三生万物”或“四象生八卦”解释了事物发展到“四象五行”阶段后内部要素进一步根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或“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演进逻辑进行演化 中华文化讲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宇宙观也正好从侧面印证了易经与道德经所言万物生成与发展这种结构上的层层嵌套的特点 企业组织的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实践其发展逻辑自然符合易经与道德经所言万物生化的基本规律 因此运用中华传统易、道思维能够从根本上把握企业生产发展的走向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社会与历史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管理执行编辑:春潮 :():.:():“”“”中国文化与管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