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9907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王晓旭:“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研究“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研究王晓旭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当下的基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育人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和社会共识。2023年1月17日,教育部等13部门又联合印发 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该文分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背景,“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原则和途径;构建了以学校为教育主阵地,携手家庭教育,整合社区资源的三重维度的协同育人机制。为

2、“双减”政策下提升家校社合作育人品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双减”政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活动;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6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74(2023)11-0115-05DOI:10.13877/22-1284.2023.11.019收稿日期:2023-07-22作者简介:王晓旭,女,吉林通化人,通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家校协同育人(吉林通化 134000)。2023 年第11期第 44 卷总第 344 期学 报当前,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流动频繁,单亲、留守、离异等特殊家庭的学生日益增多,亲情的

3、缺失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难以弥合的缺憾。对于这些特殊学生,如果单凭学校教育来完成双减政策树立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机制,解决学校和家长在教育中的种种困扰,以促进新时代学校教育向更高、更强、更美好的前景迈进,正逢其时。一、“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背景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1。“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正在逐渐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这种形势下,有些学生和家长一时难以转变思想上的认识,仍存在

4、重知识、轻德行和人格养成的陈旧观念,“内卷”带来的心理焦虑使家庭教育出现错位、缺位、越位等现象,走入教育的误区,影响着“双减”工作的持续推进,从而与国家现行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相悖。此外,“双减”政策实施的课后延时辅导加重了老师的教学负担,且新媒体的出现及弹性工作制也使教师工作时间不断延长,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必须与时俱进,诸多的工作挑战也让教师自顾不暇。因此面对重重挑战,构建及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双减”政策下教育革新的不二法门。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1152023 年第 11 期学 报的理解与支持下由单线育人转为全线育人;家庭教育得到学校的专业指导,互相学习、及时沟通、相

5、互协调,由幕后走到了台前。家校社协同发力,达成教育共识,形成育人合力,推动“双减”政策深入开展。2022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正式实施,旨在构建“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家庭教育不断发展。该法也明确了国家、社会及相关团体对家庭教育所提供的支持与协助,通过公共体系合力“赋能”,在促进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这也是我国首部家庭教育领域的专门法律,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国事”,充分凸显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学生的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需要家庭、社会相

6、协调、相促进来完成的。学校教育当然是学生成长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家校社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携手家庭和社会,实现“三方联动,共育花开”的新型共育机制,全方位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原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过程中互相补充,相得益彰,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坚守方向正确原则“双减”是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实则是让学生在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同时,能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来满足自己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坚守这一育人方向,学校和家庭就要摒弃传统的“

7、分数至上论”,及时转变教育思维,不被“成绩”“应试”所裹挟,更不能向孩子贩卖学业焦虑。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并举,减轻学生负担,回归教育初心,坚守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只有坚守正确方向,协同共育机制才能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强化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携手社会教育,三方合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二)进行角色定位原则在开展家校社合作共育时,三者要保持一致,还要明确角色定位,划分职责边界,立足学生发展,各司其职,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从而充分发挥出家校社合作共育的最大合力。学校在教育中必然居于主导地位,侧重“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家庭侧重修德立身的品德培养,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美

8、德建立优良家风,构建和谐家庭关系,为子女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社区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外活动资源和志愿服务机会,坚守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健康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体验中成长。在“双减”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要明确各教育单元的责任,尤其是在家校社之间的重叠区域上,更应该理清责任划分,避免权责不清、错位和缺位等情况的出现。在具体执行中三者还需要保持沟通联系,相互监督,互相反馈,划清职责边界,精诚合作,引导、支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得教育效益最大化。3(三)坚持团结一致原则一致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一致性和过程的一致性。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一致就是指家校社三方立足“双减”政策的终极育

9、人目标,共同携手,形成教育合力,实现课内、课外课程的丰富性、时效性、延展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过程一致性则要注重合作育人过程中的互相配合,相互衔接和相互支持,对合作产生的教育效果进行不断强化和巩固,扩大教育张力,达到最好的育人效果。(四)坚持互补互助原则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具有专业化、系统化的特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家庭教育中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具有无可替代的亲密性,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家庭是一个人教育的启蒙地,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对一 116王晓旭:“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

10、同育人的有效策略研究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社区教育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三方各自独立存在时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教育缺少灵活性,家庭教育缺少专业性,社区教育缺少方向性。只有三者结合才能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三、“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实施策略(一)强化责任意识,以思想启蒙开启合作序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2。为落实“双减”政策,推进新教育理念,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意识,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定期向家长

11、推送“家庭教育”相关内容,也可以推荐相关书籍,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改造家长传统育儿思想,逐步提升其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水平。转变家长的传统育人观念,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人,许多家长仍然坚持“分数至上论”,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常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精神需求,实际上家长作为教育主体的责任还包括孩子的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许多方面,应树立正确科学的宏观育人理念。此外,更新教师的育人理念。需强化教师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与思想认识水平,尽快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双减”政策不仅倡导教师要坚守学校教育主阵地,还鼓励教师维系好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心态,做到“应教尽教”。加

12、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减少二者之间的冲突与摩擦,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用性与有效性。4“双减”政策明确规定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对于作业的布置,要做到因材施教,做到有深度、有广度、有梯度,不能一刀切,努力实现教学高效化、作业个性化,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二)立足“双减”政策,以校本课程促进全面发展“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要求学校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在课程改革中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条件,立足德育目标,知行合一促发

13、展。例如开创书法、舞蹈、楹联、染纸、象棋、布艺、篮球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中,学生的潜能、主体作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综合运用,他们各展所长,绽放精彩,提升了自信力和综合素养。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随时随地将学生在校本课上的展示以照片、视频形式转发到平台班级群,让家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家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兴趣爱好以及掌握知识能力,进而对孩子作出较全面、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耐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创设教育情境,以亲子活动丰富共育内涵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教基 2022 7号)指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14、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科学教育观念,增强协同育人共识,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学校可通过开设一系列亲子活动来完成上述目标。通过亲子活动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加深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度,实现亲子共同成长。当然亲子活动的开设要具有全面性:要立足学生全面成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要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均匀分布在整个学年,贯穿始终,以此达到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

15、如:学校每学年三月份可开展“雷锋月”活动,各班级群发出“学雷锋”的号召,动员家长和孩子根据自身条件践行和传承雷锋精神,并通过班会、美篇、宣传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培养学生崇德 1172023 年第 11 期学 报向善之心。每学年四月份可开展“祭奠英烈,缅怀祖先”的祭奠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在传统节日中寻根祭祖,强化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每学年五月份可开展“劳动周”活动,鼓励学生以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提升劳动技能,回报父母深情。劳动周的创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美德。每学年六月份可开展“扬鞭策马,似锦繁花”的中考动员活动,让家长亲临会场,为即将中考的孩子助力加油。每学年七、

16、八月份暑假,可开展“家庭变形记”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互换身份,深入彼此的生活,体谅对方的不易,密切亲子关系。每学年的九月份,可举办爱心义卖活动,动员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以涓滴爱心,积小善,养大德。引导父母率先垂范,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爱的种子,让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成就一生的好品德。每学年的十月份,可开设“壮丽山河”家庭摄影展览月,让学生和家长利用国庆节假期用相机记录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每年春节期间,可举办“我家年味”短视频制作大赛,让学生用手机记录自己家的新年特色,这既是家庭幸福美满的见证,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生在浓郁的年味中体味亲情的温暖,沐浴节日民俗的浸染。综

17、上所述,家校共育,既体现在学校的宏观规划和设计上,更体现在创设情景、细节落实上。在每一个重要时令或风俗节点上,学校以亲子活动为推力,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孩子成长,密切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实现家庭教育良性发展。学校以家校共育为主阵地,实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社会公德、家国情怀的教育目标,展现了立德树人的宏阔愿景。(四)拓宽教育途径,以社区优势整合共育资源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艾普斯坦(Ep-stein)教授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儿童教育负有共同责任,要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为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的合作。“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8、。”为发挥家校社全面育人的三重功效,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精神,实现“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学校需要携手社区,围绕青少年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每逢“七一”在社区开展“童心向党”主题教育。以此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以此教育同学们铭记党史,童心向党,珍惜当下,奋勇争先,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坚定学生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决心。每逢“安全日”携手社区开展消防演练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消防演练,将安全教育的理念深植学生内心,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每逢“雷锋月”,开展“践行雷锋精神”的慰问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

19、担当志愿者,打扫卫生,慰问老人,教导学生以实践履行社会责任,用爱心传承尊老爱幼的美德。一系列的社区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搭建互动平台,以合作交流促进协同育人随着“双减”政策推进,传统的家校交流已不能满足家校合作的需要,需要拓宽渠道、深层交流。1.自由交流,播报学校实况学校可以开发家校合作共育的公众号,通过平台家校通讯录和学校公众号,实时推送校园大事件、教学新进展、学生新活动、未来新规划等内容,让家长随时了解学校动态。通过后台软件及时收集家长的信息反馈,实现双方沟通的及时性、有效性。家长能够全方位了解并

20、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其对学校的了解,加深其对教育的认知,提升其对孩子的管理能力。还可以在此公众号上设立家校社问答专区,这样能在第一时间内对家长或教师所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共育的导向功能。118王晓旭:“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研究2.榜样引领,开设家长讲堂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大方便了家校之间的沟通。学校可以开办线上和线下“家长讲堂”活动,线上家长讲堂选取家校社共育的讲座推送给家长,线下讲堂选取优秀的家长现身说法,利用“同理心”与“共情”原理,用榜样的感染力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显性的综合效应,实现家长教育能力的提升

21、。3.因人而异,建立特殊学情档案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学校里留守、随迁、离异、单亲等特殊群体的学生日渐增多,教育的新问题也就层出不穷。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搭建“一天一微信”“一周一电话”“一月一视频”等特殊亲子平台,用情唤醒家长,以爱滋养学生,争取隔空陪伴孩子成长。同时可发动社区力量,设立社区“爱心护苗大使”,以社区人员的关注弥补学生缺失的家庭温暖,促进特殊学生群体健康成长。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开展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意义深远,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素质教育的高效性与实效性,而且还能通过传统育儿观念的改革与创新,减少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冲突,整合社区优秀资源

22、,培育协同育人的社会风气。6“双减”政策下,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可见一斑,我们要坚守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同时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参与,改变教育内卷,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宏阔愿景。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A/OL.(2021-07-24)2023-03-12.http:/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A/OL.(2021-10-23)2023-03-13.https:/ 张雪松.双减政策下家校协同机制的构建

23、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2):31-34.4 范小彩.“双减”视域下中小学家校共育的意义、困境及路径 J.西部素质教育,2023(1):33-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 A/OL.(2023-01-17)2023-03-17.http:/ 贾平均,周艳芳.“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思考教育理论 J.智力,2023(23).(责任编辑:吕增艳)Effective Strategy of Home-school-society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Based onDouble Red

24、uction PolicyWANG Xiaoxu(No.2 Middle School,Tonghua Iron and Steel Group Co.Ltd.,Tonghua 134000,China)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licy of“Double Reduction”,it has become inevitable trend and so-cial consensus to focus on home-school-society education collaboration.The research analyzed the b

25、ack-ground,the principles and the path of home-school-society education collaboration.Based on the policy ofDouble Reduction,education mechanism of home-school-society collaboration was established,provid-ing usefu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ome-school-society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and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students.Keywords:the policy of“Double Reduction”;school education;home education;community activities;education collaboration 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