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 P 67 例 5 设计特色: “解决问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真正理解“至少”和“最多” 的意思,正确用“进一法”和“舍余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同时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对子既是独立的,同时又是互相依赖的,保证学习合作交流的开展,为需要用“进一法”和“舍余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提供保证。学生通过写、画、算、比,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 5 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有余数的除
2、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舍余法”,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全过程。在教学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应该根据知识点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合作交流、对比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法简介: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交流、发现的教
3、学方法,学生通过写、画、算、比的学习体验,用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进一法”和“舍余法”,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会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铺垫,导入新知 。 (1)用竖式计算:289=(
4、)( ) (2)有 17 个苹果,每 3 个分一盘,可以分( )盘,还剩几个? 173=( )盘 ( )个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 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 4 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 4 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 4 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 4 人,坐 5 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 个学生都上船)。 2、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二)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1、独立尝试 问
5、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2、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 224(求要租几 条船,就是求 22 里有几个 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 问题:竖式中的 22、4、5、2 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预设: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 5 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 看来余下的 2 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 6 条船,解答正确吗? (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
6、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 22 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三)、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P 67 做一做 T 1 : 有 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 8 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加 1”。 (四)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1、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 P 67 做一做 T 2 : 问题: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2、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还余下 1 元呢,应该再加上 1 个面包吗? 3、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 同时出示例 5 和 P 67 做一做 T 2 。 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 人”就要增加 1 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 元”, 却不增加 1 个面包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三、知识运用。 20 只小动物去森林城堡游玩,城堡里每间房住 6 只小动物,则它们需要住几间房? 四、总结: 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