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2 岁儿童积极心理教育活动课程建设 的实践研究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100025摘 要本研究以校内外教育融合育人为路径,融合校内外师资,以积极心 理学理论、活动课程理论和发展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构建了 612 岁儿童积极 心理教育活动课程。以 612 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实验,收集质性和量 化数据,验证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变化情况,反馈较好,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 有干预效果,有效促进了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活动课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可以促进儿童形成积极、主动、健全的人格,激发儿童潜能, 使其在认知、情绪、意志与个性等方面健康发展。只有具备这些品质,才能积
2、极 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解决遇到的问题,创造幸福的人生。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 2020 年青少年抑郁检 出率为 24.6%。 612 岁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内驱力不足、缺乏自信、 抗挫能力较弱等。儿童积极心理教育迫在眉睫,已引起国家关注,更应调动社会、 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共同推进,形成教育合力。其中,校内外教育融合育人是重要 路径。校外教育可以发挥联接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作用,与学 校教育的优势整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整体和优质的教育服务。基于此,我们在对 612 岁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构建 了 612 岁儿童积极心理
3、品质的结构和系列化活动课程,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探 索该活动课程对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效果,凸显其实践价值和应用性,以期 对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产生持续且深入的影响。一、 612 岁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原则与结构设计(一) 6- 12 岁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原则本活动课程所选取的积极心理品质构成的维度与课程内容应该符合该阶段儿 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同时也应该较好地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坚持科学性与时效性相结合,体现特定年龄段学生的身 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规律,促进儿童积极人格及安全发展。因此, 本课程设计的原则包括:1.积极心理品质与目标相一致1
4、8 项积极心理品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具体化、行为化和操作化。例 如,在论证积极心理品质阶段,研究组部分成员为小学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 校外教师,对于 612 岁的学生呈现的心理特点和对标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需要提 升的方面有实践经验,在设计时多次斟酌、论证,以保证所选取的积极心理品质 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冲突且具体。2.积极心理品质可测量可测量是指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可观察到的行为(教学活动参与度、 学生表现)、文字材料等测量评价,以了解该次活动是否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方面有所影响。3.各维度内积极心理品质相互独立各维度内的积极心理品质之间不相互重叠,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彼此互为支撑
5、, 18 项积极心理品质共同构筑学生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心理素养。4.各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体现积极性本课程的积极性体现在突出正面引导、激发潜能、学习正向应对学习和生活、 团体体验感受等。(二) 612 岁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设计基于以上原则,结合文献研究,研究组考虑学校地域和学段因素,选择不同 类型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实践经验,特别是正在承担本区积极乐观课 的教师,将其纳入受访人群,便于更好地整合校内外资源。专家方面,选择该领 域内有较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研究员作为论证和确定积极心理品质结构阶段 的受访人群。针对学校教师和专家共开展 10 次质性访谈,收集教师和专家发现 各年龄段学生
6、的心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分析。之 后对标塞利格曼的幸福六维度积极心理品质和孟万金教授的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 质,从中选择 612 岁儿童亟待培育的积极心理品质,构建了 612 岁儿童积极心 理品质结构,为后期设计与实施各年龄段学生的积极心理活动课程培养路径提供 借鉴和参考。详见表 1。表 1 612 岁儿童积极心理教育活动课程培养的 6 大维度 18 项积极心理品质二、 612 岁儿童积极心理教育活动课程内容的构建本课程整合校内外教师力量,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精神和积极 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依据各维度要培育的积极心理品质,共研选择符合该年龄 段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
7、竞赛、体验游戏、教育戏剧、绘本、箱庭、绘画等)和 活动内容,开发了 612 岁各年龄段的儿童积极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的序列化培养 内容,利用学校课后 3: 30 活动时间或校外教育时间开展有益有趣的活动,以下 以 78 岁积极心理教育活动课程为例说明,详见表 2。表 2 78 岁儿童积极心理教育活动课程序列化培养内容序号维度1 认知维度自主学习能力3 人性 (情)维度 积极主动地 建立人与人关积极心理品质 课程主题我的梦想学习习惯与思维 注意力与反应方式 力创造力 创造力大比拼梦想2情感维度坦诚 坦诚面对自己勇敢的力量执着(勇敢、坚 持)坚持才有机会成功勇往直前,活力四射热情/活力学会包容拥有一颗
8、宽容的心包容系的力量沟通沟通彼此,建立信任尊重尊重他人,理解彼此4 公正维度 团队精神 学会合作公民性力 量责任感生活有你更精 彩公共意识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5 节制维度 行为和环境管理 秒变木头人避免极端的力量情绪管理让自己快乐起来自控能力大冒险6 超越维度 爱与感恩 爱要大声说出时间管理精神信念的力量来跌倒了,爬起来!信念与希望 我也很棒抗挫折能力三、 612 岁儿童积极心理活动课程的教学实验及结果分析(一)教学实验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为主、量化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的数据收集 方法主要采用人类学研究的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法;量化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为问 卷调查法。同时采用行动研究法。每次活动
9、中,研究组从教师情况、学生表现等记录观察结果,活动结束时, 学生撰写本次活动的收获,并面向教师和随机抽取 23 名学生访谈。本实验针对 朝阳区 6 所实验学校和一家校外教育机构,分为两个阶段: 2017 年 912 月面向 5 所学校一、二、五年级开展为期 6 周的活动; 2020 年 912 月,面向 1 所小学 六年级及 1 所教育系统的朝阳区校外教育机构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推广性教学实 验,共计 9 周。之后,对资料的整理包含对受访人群的访谈结果整理、对学生基 础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教学实验中教育观察、结果分析等。(二)研究结果1.课程目标达成情况(1)教育观察点结果质性分析课程活动教育观察
10、主要从:教师呈现、学生参与度、学生情绪反应、注意力、 学生合作、生成性情况等六个方面进行记录,并针对问题写出分析及调整办法,六年清晰准确。多媒体呈现评价安全度距离学生 位置合视觉呈现专注好。较远,影响注 适。意力82%正向语言,辅以中性评价。85%正向语言。81%积极评价,而消极。适参与高;易太注于挑战作为反思改进的依据。表 3 为各年级课程活动教育观察记录文本统计结果,其中 每项数据为该年级所有课程活动观察结果平均值,文字为行为特征汇总统计结果 节选部分请见表 3。表 3 各年级课程活动教育观察记录文本统计结果活动 一年级 二年级 五年级观察点教师讲解有效度速适中,音量稍小清晰,声音洪亮。清
11、晰,语清晰、准确。呈现教师位置合适,多为师生互动。89%正向语言,偶尔负向。教师行为和动作学生参与典型表参与度学生现适宜刷新自我认知;挑战成功自认为不可适宜小组合 作能力提升;敢于举适宜信任同学;愿意合果而忽略能的任务; 手回答; 作学习;程体验;新自我知;93.2%89. 1%92.5%95学生身心投入程度71学生互评安全度 65% 73% 58%7 次题游戏,学生6 次主体游戏, 4次讨论环节4 次主体5 次主体游戏, 3 次讨论环节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情绪游戏, 3 次讨论环节次讨论环反应92%89%95%95情绪积极度兴奋;喜悦;沮丧;兴奋;兴奋落泪;情绪反应典型现象兴奋;焦急;两阶段教学
12、实践中,学生每次参加活动后都展现出对本活动课程的喜爱,大 部分表示非常期待下次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本活动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 够让学生有真实收获,在有益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心灵成长。F 小学一年级课程活动开展“我的梦想”中,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了解何为 “梦想”,播撒梦想的种子,参与度达到 90%以上。 实验班教师 Z 老师31.5 92%91.3%50(2)对学生撰写收获文本的分析结果从学生撰写的收获与课程主题相关度方面,通过分析每次活动结束时学生对 “本节课你最有收获的部分是什么?”问题所写的文本分析,可看到学生课程活 动达成度为 89.5%,达成度较好(见表 4)。表 4 以学生撰写收
13、获文本分析活动目标达成度情况平均统计年级回 收平均数量表达 有收获平均数量达成目标比例2589%一年级27.3322887.5%二年级34.2五年级55六.7年级从文本中,可看到学生主要在认识真实的自我( 85%)、同学关系处理( 79%) 两方面有明显变化。(3)学生自我感受报告分析结果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了活动课程的自我感受报告,通过活动对自我、同学、 家人、老师、集体、学校获得新的认识和感悟。从学生的自我感受报告中,我们 能够看到其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见表 5)。表 5 学生自我感受结果分析提升积极心理品质1.对自我的新认识 坚持、自信2.对处理同学关系 包容、理解3.对学校的认识 理解
14、、爱与被爱4.对自己的生活 乐观、勇敢题目(4)教师访谈结果教师参与本课程后的访谈结果主要从个人积极心理教育教学能力、学生积极 心理前后变化两方面呈现出课程的影响。教师成长集中体现于教师教学能力特别 是教学中突发状况处理、教学内容选择的适切性、教学节奏的把握;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看到学生的变化,表明这个课程的确会给学生带来正向影响。2.活动课程效果量化分析结果考虑到同一套心理测试问卷在前后测实施时易导致重测信度偏差的问题,故 采用心理活动评测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变化。图 1 呈现的是学生参加课程活动前后测在“积极应对、不确定和消极应对”三个选项上的平均值。学生面对生活事 件“积极应对”态度由前测的
15、平均值 5.7 上升到后测的 7.8,同时“消极应对” 态度从 5.85 下降到 3.95,表明参与活动后学生更倾向从积极角度看待生活(见图 1)。图 1 学生参与课程活动前后测数据变化(三)对教学实验结果的讨论1.学生参与课程后积极心理品质变化质性结果的讨论从质性材料来看,本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对学生产生正向积极的影 响,其原因包含:(1)在体验活动中内化对品质的理解和应用。每次活动以主题式的体验活 动为线索,学生在挑战游戏中体验感悟这一品质带给自己的感受,激发其应用品 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2)提供学生提升特定积极心理品质的土壤。尽管每次活动有主题侧重, 但由于每名学生需要提升的方
16、面各有所异,通过提供学生一个安全的环境,使其 在该环境中自由探索、反思自己可以生长的能力。(3)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教师是积极正向的带领者作为积极心理课程的教师,本身就需要具备较强的积极心理特质,能够从多 维度思考,从一件普通或看似消极的事中找到积极因素,并在语言和非语言层面 给予学生正向支持,导向积极行为。通过循环提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活动内容教师采用循环提问的方式,通过学生分享、教师追问、反馈、再次思考回应 的方式,有时可辅以一些选项,让学生从中选择符合自己观点的选项,逐步缩小、 聚焦思考。2.学生参与本课程前后积极心理品质量化测量结果的分析学生参与活动的前后测采用心理活动进行,能够降低学
17、生的防御心理,反映 其真实心理状态。学生整体积极心理品质有较大提升,表明课程对学生积极心理 品质形成具有正向引导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前后测结果在学校和校外教育机 构呈现不同的结果,即校外教育机构在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的变化更加明 显,其原因可能有:(1)学校课程时间受限,游戏体验和反思分享时间分配不均在学校开展课程实践时,受限于学校 40 分钟的课程时间,体验活动和反思 讨论无法真正完整地开展,不能充分地促使学生形成对活动主题的深度理解。相 反,在校外教育机构开展本活动课程时,教师与学生有充足的时空感知、理解活 动内容,层层深入,即体验设问 思考分析 内省 意识化,以 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18、解学习内容。因此,本活动课程也符合最初的课程定位,即 适合学校课后 330 活动或社团活动时间开展。(2)视觉思维在活动课程中的应用校外教育机构开展活动时,教师引入了视觉思维的呈现方式,将抽象和枯燥 的心理学概念外显为可见的图像,增强学生对特定积极心理品质的理解。每个学 生的观点都可以随着讨论的深入在思考地图上有所呈现,更易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利于学生吸收和内化。四、研究未来展望本研究运用积极心理活动课程对 612 岁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予以干预,形 成室内与户外、校内与校外、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 612 岁儿童积极心理的活动课程体系,有利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阶梯式成长,有效促进了小学生积
19、极心理品质的提升,本活动课程具有推广价值。今后我们会将研发的活动课程在更大的小学生群体中推广应用,惠及更多的 学校和学生;开展师资培训,凝聚更广泛校内外教师,协同育人,进一步改进评 估方式和工具,对课程进行完善,进一步提升其育人效果。【参考文献】1程曦. 落实新纲要务实新推进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孟万 金教授J,中国德育, 2013 (12) .2林潇骁.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D. 首都师 范大学, 2014 年。3Shek, D. T. L. ;, Ma, H. K., Sun, R. C. F. Development of a New Curriculum in
20、 a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Program: The Project PATHS in Hong Kong.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2011(1): 2207-2218.4 Shoshani, A. ; Steinmetz, S. ; Kanat-Maymon, Y. Effects of the Maytiv positive psychology school program on early adolescents well- being,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2016(8): 73-92.5沈平. “幸福课”对小学生积极情绪的影响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4 年。6郑兰.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泰山小学 的实践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年。姓名:刘槟( 1988.08- );性别:女,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民族: 蒙古族,学历:教育学硕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现有职称:中教一级;研究 方向:积极心理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