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通伏中心学校 苏 桢一、说课标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认数、读数、数序的教学。二、说教材1120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算理基础。可以说这一节在整册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共安排了4个例题。分别从数数,读数,数序和写数四个方面对教学任务进行了细化。这节课主要教学前2个例题。三、说学生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入学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不过1120各数绝大部分学生只限于会数,会写, 计数单位“十”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而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如何理解和建立计数单位“十”这一概念呢?对学生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四、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初步感知十进制。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教学重点:11-20数的组成;正确地读出、数出11-20各数;11-20数的顺序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
3、法”。五、说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讲授法、练习法根据“数学知识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这一理念,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引导学生手、脑、口并用,通过操作实践活动,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感悟到“10个可以捆成1捆”进而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之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其余各数,完成20以内数的认识。设计意图:这样既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六、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复习导入-探究新知-知识运用活动1 复习导入,引出课题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0、1、2、3、4、5、6、7、8、9、102、你还知道比10大的数都有哪
4、些吗?11、12、13、14、15、16、17、18、19、20学生回答,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设计意图:以复习、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知。活动2 探究新知教师手拿11跟铅笔让学生猜一猜有几根? 学生先猜教师提问: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有多少根呢?(数一数)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游戏,引导学生明白,要准确的知道一共有多少根要怎么办?(数数)(一)数的组成和读数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拿出十一根小棒摆一摆,教师强调: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去摆。1、教师巡视指导2、通过观察,总结出不同的摆法并用多媒体板演。3、不论哪种摆法,都是11根小棒。请同学们仔细观
5、察一下,哪种摆法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是11根小棒呢?(通过讨论对比、交流,发现最容易看出来是11根的是最后一种摆法。)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亲自体验 “10个一就是1个十”,还知道了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学生就完成了对11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部分的教学,探究其余各数。4、小结:我们在数比10大的数时,每数够10个,就把它们放在一起,再接着往下数,这样数数既放便,也看起来很直观。同学们记住了没有? 5、数的组成和读数(1)、11的组成和读法。(2)、15、18和20组成和读法。分组练习 第1组试摆15并试读;第2组试摆18并试读;第3组试摆20并试读。教师指名回答
6、并逐个板演15、18和20组成和读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并学读数的组成和读法。(3)、读数游戏(开火车)请读出老师手中的数(教师用小棒摆数,学生认读)。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巩固1120各数认数和读数。(4)、学习拍手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精神得到放松的同时,进一步学习、巩固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了它们的组成,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5)、出示练习题:数一数,指名学生作答,集体订正。(二)数的顺序1、数数、数序(出示直尺图)(1)、通过观察,指名学生读出直尺图上不完整的数,并集体订正。(2)、指名学生读出直尺图上的数(正着、倒着读)2、比大小(出示图片)通过观察,指名回答,集体订正。设计意图:一是“读出直尺上的数”,学生可能会从0读到20,也可能会从20读到0,二是填出直尺上数,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熟练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三)、知识运用1、出示火车图先观察,后指名学生作答并集体订正。2、第74页做一做(23题)先读题再指名学生作答,集体订正。(1)、第2题,数数从一数到二十。从七数到十三。设计意图:通过数数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记数序。(2)、第3题,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读数来检查学生对数的认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