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3.4 杠杆
设计要素
设 计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认识杠杆和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过程
与
方法
1、 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 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
观
1、 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2、 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许多杠杆,对杠杆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可是对杠杆省力还是费力缺少足够的认识,对杠杆的图示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
教学难点
难点
杠杆力臂的概念
解决办法
讲解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资源
常见的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演示用杠杆等
板书设计
杠杆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绕某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五要素:杠杆
阻力(F2)
支点(O)
动力(F1)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平衡条件:
F1×l1=F2×l2
分类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13.4 杠杆等臂杠杆
教学过程设计(第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
预期效果
一、情境引入
二、合作探究
1、杠杆
2、杠杆和平衡条件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情境引入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一句豪言壮语:“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他的话有道理吗?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1、杠杆
仔细观察如下所示的几幅图,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在图中撬棒、跷跷板、抽水机的手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板书)
进一步思考:对于杠杆的形状等有什么要求吗?你还能举出其他用到杠杆的实物吗?。
为了更好的了解杠杆,我们先要熟悉几个名词: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学生阅读课本第64页,了解五个名词的概念。
总结:动力和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作用效果相反。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中间也可以在两边。
教师示范画力臂向学生强调注意事项:力的作用线是沿着力的方向的一条直线,⑴ 画力臂时,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要在支点和垂足两端画上箭头。⑵ 若力臂在杠杆本身上,此时力臂用大括号标出,但括号要将端点落在支点和力的的作用点上。⑶ 要用字母l1和l2标明动力臂和阻力臂。
练习:画出下列各图的力臂。
O
O
O
A
B
F
2、杠杆的平衡条件
(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创设情境:用手将一根长刻度尺支住中心支起达到水平平衡;若手不在中心位置,要想使尺子再次平衡你将如何办?你认为杠杆要达到平衡需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引导学生按课本提示,独立完成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找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进一步分析不平衡的原因。
教师给出平衡条件:
F1×l1=F2×l2
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评估。
(2)杠杆的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第66页“杠杆的应用”。找出杠杆分类的标准
引导学生对杠杆进行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并举例。
课堂小结: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一根硬棒。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力臂的画法。
4、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5、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动手动脑:1、2、3
学生体会、理解这句话并作出初步判断,是正确还是错误。
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其共同特征,准确找到研究对象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得: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
举例。
看书64页初步了解这几个名词。
学生阅读并总结。
学生根据阅读理解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学生练习,测评。
师生一块演示小实验,并思考杠杆平衡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杠杆再次平衡的方法,并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跟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有关。
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学生讨论各自的实验结论,找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充分讨论与交流。
对自己的实验进行反思,评估。
学生阅读并举例。找到杠杆的分类标准(1)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2)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
学生回顾本节内容,谈收获。
激发学生兴趣
学会从常见的事物中寻找共同特征的方法
深入了解杠杆,能从生活中找到用杠杆的例子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教给学生作图要规范
加深对动力臂及阻力臂的理解。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了解杠杆的应用。知道各类杠杆的特点
教 学 设 计 评 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