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省惠东县白花镇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6.1 怎样认识力》教学设计 粤教沪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908327 上传时间:2025-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惠东县白花镇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6.1 怎样认识力》教学设计 粤教沪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惠东县白花镇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6.1 怎样认识力》教学设计 粤教沪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1 怎样认识力 一、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初二上学期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通过对身边常见事例的分析来认识力,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探究热情和思索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人推车”“拖拉机拉犁”“磁铁吸引铁钉”等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的力指的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的作用。然后再举例“小孩推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为了使学生更具体地认识力,课本中接着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和插图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通过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力是一种什么作用。 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对学生后续课程的理解吸收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对力的理解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 难点:(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五、实验器材 磁铁、弹簧等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网络教室法,启发与讲解结合法。 七、教学策略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八、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片引入课题,引起学生探究力的兴趣。(教师讲述:在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及大量的自然现象中,许多都有与力有关,怎样认识力?本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听讲 观看 二、新课教学 提问:力是什么? 思考 1、力是什么 引入课题,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①多媒体演示分析图6-1中的各种力现象,指出两个物体。(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分析,最终由学生概括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用字母F表示”。) 观看 听讲, 思考 讨论 ②分析动词(举、推、压、拉、吸引、排斥等--力的作用;)(说明: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这种作用,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学生各抒已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力是什么?) 提出问题: 明确研究的方向。 通过猜想,激活学生思维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发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否也能发生相互作用? 个别学生先表述自己的猜想,可以互相补充 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现象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①多媒体演示课本P3/图6-2、图6-3中的现象,在教师的点拔与引导下,由学生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结论 ②教师解释什么是“形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观看, 学生在教师的点拔与引导下总结 举出一些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实验探究:让学生做几个简单的实验(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等)后,多媒体演示课本P5/图6-6后,在教师的点拔与引导下,由学生得出“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结论 ②教师说明: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生各抒已见,陈述自己的观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举出一些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现象。 4、力的三要素 提问:用不同的力在门的不同点推门,效果会怎么样? 请学生参照P6活动3实验 学生实验后讨论,总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三、巩固练习 见课练习 活动3的目的是让学生探究影响力的效果的因素 选取学生代表亲自实验并向全班同学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讨论交流,列举并分析能说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实例,并对图6-8的讨论 四、新课小结 这节课着重介绍了 1、力是什么, 2、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3、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三要素 五、作业布置 1、课本:P7页第2、3、4、5题。 2、学案:第6.1节 六、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 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学生刚接触到力,对利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所以本节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并获得了成功。 3.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课堂测评 图6-1 1.图6-1(a)、(b) 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 , 其中图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图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 均选填“(a)” 或“(b)”] 23. 有关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3.用球拍击球时,球拍和球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若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球拍 C.球 D.人的手 4.实验室的物品中,重约为1N的是( )    A.一枚壹圆硬币   B. 二只鸡蛋    C.三枚回形针    D. 四张实验桌 5.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距地面1.2m高处,反冲发动机向地面喷火,飞船进一步减速,最后落地。请写出这一过程中包含的两条力学知识。 ⑴        ; ⑵           。 【参考答案】 1.(a);(b) 2.D 3.B 4.B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 1.略,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2.图(a)中棒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图(b)中棒球由运动变为静止,图(c)中棒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由此可以归纳得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形状;运动状态。 4.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刷毛在给另一把刷子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把刷子的力的作用,所以都会变形。 5.拖车对汽车施了力,车同时也拉马,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