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往事依依》教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95380 上传时间:2025-0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往事依依》教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往事依依》教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往事依依》教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往事依依》教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课 往事依依课 题第六课 往事依依教学目标1、能概括作者童年时的几件事情,了解作者的童年趣味生活。说出她对文学作品的感情。2、能通过朗读,感受本文语言的优美,并能具体点评。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教学难点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课前学习:学生了解作者,熟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做好批注。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启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教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同学介绍自己查资料了解的作者,老师小结:“凡与于漪交往过的人,都称赞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纯粹,真诚,厚道;她胸襟开阔,性格开

2、朗,才华横溢”这是语文教育界对她一致的评价,她之所以从一个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和她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学对她的深刻的影响,她用她的亲身经历再次印证了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所写:“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二、了解作家:于漪,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三、检查预习:给下列生字注音 漪( ) 淼( ) 徜徉( ) 骚( )郁( ) 慷慨( )凝( ) 镌( )谆谆( )四、初读课文,回答问题。1、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说说理由2、划分

3、课文的段落层次,并归纳各段的大意。明确:课文的层次及大意:第一部分(1),引出往事。第二部分(2-6):金色的 第一层(2):看画的乐趣。 回忆 第二层(3-6):读书的乐趣。第三部分:往事给我的鼓舞听老师导课,进入新课的学习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 1、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百看不厌-身历其境-4、作者所说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具体指的是什么?明确:1、看画可以在作者脑子里形成生动的形象。2、我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孩子3、百看不厌-怎么看也不厌烦。身历

4、其境-亲身经历过。4、看评注图像水浒传所形成的生动的形象。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诵读课文,准备下节课展开讨论。我国古代留下了丰富的诗词,多读一点诗词对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情操都会有极大地益处,希望大家课余时间多读一点诗词。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2、背诵课文中引用的诗词名句。板 书 设 计 往事依依于漪引出回忆看读品听登 选材精当 山水千国北 语言优美回忆往事=水浒家文固= 前后照应 画传诗课楼 蕴含哲理篇末点题教 学 反 思教学这课时,我主要采用了一下方法加以整合,经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思路整合。以文章的写作框架

5、确定阅读教学的思路,即从结构入手,以“凤头、猪肚、豹尾”的篇章结构确定教学板块,以写作指导作为贯穿前后的主线,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有所变化,最后引导到读书积累上来,以一副对联作为结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人生的启迪,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整合。阅读教学的精髓在于学生的朗读,积累,感悟和品味语言的能力,这些内容如果分开进行,每一项都有很大的空间,但往往给人一种割裂的感觉,既然我的教学定位在打通阅读和写作之路上,所以就大胆取舍,把课文内容的教学引导到文章的选材上来,把语言的品味教学过渡到写作语言上来,使之有机融合在一起。如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事大声朗读,之后明确作者围

6、绕主题,写到的一些往事:看山水画、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课,这些材料能删去一部分吗?能颠倒次序吗?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回答后,自然得出写作启示:选材要丰富,并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安排的次序。教学形式的整合。文章是阅读课,所以要有阅读的味道,定位在阅读和写作融合,以阅读指导写作,所以教学的形式很重要。在教学中我采用写作启示录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乐于接受。在最后从结构、内容和语言上总结成三点,给学生以清晰的印象。如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后,教师提问:你认为本文的开头符合凤头的标准吗?这样的问题,既兼顾篇章结构、又能够品味语言,学生乐于思考回答,在此基础上,自然得出写作启示:文章开头要紧扣题目,短小而精美。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语言品味还不够到位,由于注重竞赛形式,并兼顾写作启示,为了赶时间,没能在语言品味上深入,另外教师预设的多,而学生虽有发现,因预留时间偏少,而不能充分展示出来。二是在总结写作启示时,对于学生有创意的发现,应及时关注并给予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