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往事依依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2、反复朗读,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3、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反复朗读,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温故习新导引自学1、生字预习徜徉(chngyng)烟波浩淼(mio)青女素娥()婵(chn)娟绚(xun)镂(lu)心旷神怡(y)镌(jun)刻谆(z
2、hn)2、词语解释搜索枯肠记忆犹新走投无路津津有味眼花缭乱心旷神怡滚瓜烂熟鸦雀无声3.简介作者根据往事依依及其他资料设计:“于漪个人简介”要求:内容完整、设计合理、字迹清楚内容: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兴趣爱好、少年时期难忘的事情等交流质疑精讲点拨一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生发言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作者简介于漪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现年75岁。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
3、究中心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等。播放于漪录像。简单评价一下:和蔼可亲、热爱生活(最好)、有精神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0分钟完成以下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请简要概括出作者回忆的几件依依往事:(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可讨论)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以趣动人)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以美动人)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以情动人)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以理服人)找规律2、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与读书(画)有关。3、“往事依依”应该
4、有许多件,为什么作者的往事都是与“读书(画)有关”?答:因为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读书。再说,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学生时代有关读书(画)这些往事留下深刻印象,产生了依依之情。4、作者回忆这些往事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迪?(练习第一题)从作者的依依往事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三、品味欣赏于漪的这篇散文,用一个字来评价就是:美。美在哪里:形美、神美。形美语言风格、词语
5、优美、神美思想内涵有深度和广度。1、文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3人左右即可)教师范例:2段写看画入了神的几个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凝视”、“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寥寥数词,就把一个痴迷于想像的小学生形象勾勒出来。阅读文章,要学会扣住关键字词来把握主要内容。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在对下列往事的描写中,分别侧重于哪个字,请填出: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以趣动人)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以美动人)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颂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以情动人)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
6、。(以理服人)3、下面我们逐一来感受:一、以趣动人作者能这样做,她用什么方法,你会吗?凭借联想和想像产生的。艺术欣赏的最高境界,就是与艺术品产生共鸣。方法是:一、培养兴趣;二、融自己于其中(转换角色、角度、时空)去联想、想像,去探求、去感知。(须笔记)欣赏此图,说说你在画中看到、听到、闻到、感受到的今后在阅读、写作、鉴赏艺术作品中,要运用这种方法去训练自己,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够在艺术的天空中得到陶冶,逐渐脱离低级趣味,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二、以美动人1、全班齐读P37作者列举的诗句分别是:春夏秋冬,分别用括号括起来。(见课本)2、课件展示春、夏、秋、冬图片,学生用课本上的诗句或者自己知道的诗句乱猜
7、。3、“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除课本上的诗句外你还能说出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吗?春天: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三、以情动人1欣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创作背景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山头,下临长江,形势险峻。作者晚年任镇江知府时,
8、登北固山,感慨历史的兴衰,因写此词。诗人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他从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想到当年孙权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敌的英雄业绩,对比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南乡子。黄自选用这首著名的辛词,显然也有寄托爱国情怀的意思。全班模仿跟读,抽查效果。2、田汉的南归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这首诗抒发的感情:孤独、惆怅、感伤的感情。(诗中的人如果是男的,他回来找什么?故乡、姑娘。结局会怎样?(家园破败、姑娘嫁人或是死了)学
9、生个人朗读训练四、以理服人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各取所需,自由朗读,再次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句。5、本文主旨创设情境:设想一下:于漪老师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她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作者少年时代为什么会爱读文学作品呢?(真正根源)这就要具体从课文中去寻求答案了。她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她明白要去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青少年应该:一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本文主旨:这篇课文的内容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两点。当堂反馈拓展迁移1、创设情境:通过刚才的品味、朗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
10、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能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关系?(提示:结合自己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电影。)课堂小结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与我一起走进语文,体味语文的独特魅力。希望20年后的你们回忆起今天的依依往事时,依然会热爱语文。课后作业下节课预习作业教后反思说明:预习作业、训练作业、当堂检测及巩固作业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