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往事依依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86190 上传时间:2025-01-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往事依依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往事依依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往事依依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往事依依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往事依依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课往事依依【理论支持】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基于这样的理论支持,往事依依课案设计,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集体自加工,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方式,考查集体学习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教师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学目标】1用简洁的语言概

2、括文中回忆的四件往事。2合作探究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培养学生想像和联想的能力。3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领悟作者对少时观画、读书、听课、登楼所倾注的情感。2体会文中蕴涵的丰富情感,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借助工具书和自学辅助资料,读通读懂课文。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3概括文中回忆的往事,学习概括的方法。4通过反复诵读,领悟作者对

3、少时观画、读书、听课、登楼所倾注的情感。5掌握文中引用诗句的基本意思。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的文采,并做好摘录。课内探究第一课时一、学1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出对往事回忆。(2)这节课,于漪老师用她曾经跋涉过的脚印,指引我们拥抱文学,用她曾经渡过雾海的小船载我们去遨游五彩斑斓的文学海洋。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于漪老师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文章就是2检查预习(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课文的初步感受;3自主阅读(1)根据预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找出自己最喜欢句子,【出示幻灯片】批注要点:1)重点词语下用着重号2)关键语句

4、(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在回忆往事对应的地方写批注,写上回忆往事的内容,将优美的句子做摘录。(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 【这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此外,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批注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动笔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参考答案】1)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

5、的石印本千家诗。3)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4)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5)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四件往事,体味作者的感情。【点拨方法】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如我的老师中七件小事的概括。无论哪种方法,概括内容时要抓住内容要点,用简明、准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概括性要强,语句要完整。一般来说,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

6、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即:人物+事件+影响,如第一件事:人物:“我”;事件: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影响:犹如身临其境。【参考答案】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4小组合作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要求各组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用书面的形式对问题的研读形成共识,并列出合作交流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班内交流】。5全班交流6完成达标检测1、2、3第二课时二、导1

7、精讲点拨。(1)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剖析真切感人的原因,强调读书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往事依依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散文。文章着重回忆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国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教导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全文语言优美,文采斐然。这与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分不开,更与于漪老师的两位国文教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分不开。课文中描写看画、读千家诗、听老师讲课的感受真切感人。如:一幅极普通的山水画,作者“竟百看不厌”,“仿佛进入画中”,“徜徉在山

8、水之间”。再如文中写读千家诗的感受,“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又如:描写国文老师大声朗诵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代课的国文教师教田汉的南归诗,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些感受是作者借助想像和联想产生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品味,重点培养学生想像和联想的能力,引导学生读感受的句子,仿照作者的写法,发挥联想和想像,写自己老师讲课的情态和自己听课的感受,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学语文方法的点拨)(2)文章前后多次照应,这样写的好

9、处【点拨方法】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具体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点化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从而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美感。 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文章的照应,主要有以下四种:文题照应。也有两种:一种是开头与题目照应,如白杨礼赞开头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一段既是破题,又是统领全篇的关键段,全文就是紧紧围绕着这句话开展的。另一种是行文中与题目照应,如往事依依的首段扣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段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

10、同时,在文章的第2至第5段每段都有相应的词语扣住“依依”。 首尾照应。前后照应。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一段中三组对比中的第三组,是用热带的毒日、响晴的天气跟济南的温情作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在第三组对比之中,之所以要指出“在北中国的冬天”,是因为“北中国的冬天”隐含了“照例应该是北风呼啸、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跟上文的“奇迹”与下文的“宝地”相呼应。 重叠照应。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经常会发现同一或相近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一再出现,使其于反复中得到加强,这种照应我们可称之为重叠式照应。背影一文中“背影”出现了四次。十三岁的际遇一文多次写到“我是不系之舟”,其中都有深层的含意。这些重

11、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参考答案】文题照应:首段扣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段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同时,在文章的第2至第5段每段都有相应的词语扣住“依依”;首尾照应:第一段“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和第六段结尾的“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相互照应,这样使文章贯脉相通,结构完整,也更好地突出主题;前后照应: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已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进一步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以上精讲点拨的两点,是针对“学”这个环节中的学习任务进行的,为学生总

12、结出解题或解决这类题的规律方法,以提高学生品味文本和解题的能力。精讲点拨可以在“班内探究”时老师适时引导,也可在学生探究完所有问题后老师集中点拨,概括思维规律和答题技巧。】2深度探究。探究题:作者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字里行间充满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你能体会这种感情吗?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启迪?先四人小组探究,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并对各小组的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点拨方法】探究此题要从综合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入手,从而实现对文章整体和主旨的深层理解。阅读课文,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从中感到了作者

13、的“激情”“深情”上,而应细加领悟。看山水画,写神情专注、徜徉画中之乐,表现了热爱大自然之情;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写浮想联翩、如历其境之乐,表现了好读书、善品味之趣;读千家诗,写吟诵诗句、沉浸诗境之乐,表现了爱国、爱美、爱生活之情;听国文老师上课,写朗诵诗词、深受感染之乐,表现酷爱文学、关注时代的情思。所以,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就是: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参考答案】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启迪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尤其是显示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效果。整个学习过程不但使学生在认识成果和认识

14、方式方面有较大收获,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学会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坚持和完善自己的见解和认识。】3教者小结本课的学习。三、练1涵咏积累。(1)当堂熟背课本中优美诗句。(2)熟读、熟背四件往事给我带来影响的句子。(3)学有余力的同学品读美文。2达标测评。学生完成课堂重点检测。3反馈矫正。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课后提升1同步阅读。季羡林月是故乡明、舒婷书渴2完成作业。完成相关教辅用书中的作业。3反馈评价。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矫正。课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自学辅助资料,读通读懂课文。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3概括文中回

15、忆的往事,学习概括的方法。4通过反复诵读,领悟作者对少时观画、读书、听课、登楼所倾注的情感。5掌握文中引用诗句的基本意思。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的文采,并做好摘录。自学辅助资料1写作背景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初中版)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该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7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编入课本时,作者对部分文字作了改动。2于漪老师对往事依依的教学建议教学中不必做过多的分析。内容浅显,学生看得懂。有两点可做些引导,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3有关往事依依题目和内容“依依”,

16、“留恋”的意思。文章首尾部分“记忆犹新”、“铭刻在心”。文章开头紧扣“依依”,结尾回应“依依”,中间叙事围绕“依依”,在追溯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中,涌动着一股情感的热流 。通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给我们展现了作者当年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地成长的思想情感历程。4文中涉及千家诗中歌咏祖国的四季风光的诗歌及辛弃疾词南乡子(一)春 日宋 朱 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二) 寒食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三)山亭夏日唐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四)雪 梅宋 卢梅坡梅雪争春

17、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五)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释】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怀念。 预习练习题1抄写四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搜索枯肠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雄伟险峻 烟波浩淼无边无际 茫茫荡荡 走投无路狼狈逃窜 津津有味气象万千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油然而生 滚瓜烂熟鸦雀无声谆谆教导 百看不厌 身历其境 心旷神怡2填空往事依依的作者是_,

18、通过对_,_,_,_等几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_、_、_的深情。3请你阅读并搜集一些与课文第四节相关、相似的诗句。4摘出你最欣赏的句子,并作赏析。【参考答案】1mio lio zhnzhn y2于漪 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 3 、4 诗句及文中的句子和赏析略课堂思考题一、自主阅读思考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这些往事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这篇课文描写看画、读千家诗、听

19、老师讲课的感受真切感人,你能剖析真切感人的原因吗?3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请你细细品味。4文章前后多次照应,请找出,并体味这样写的好处。二、深度探究题:作者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字里行间充满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你能体会这种感情吗?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启迪?课堂达标测评题1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下列诗句。(只排序号) 。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参考答案】【思路点拨】这是一道识记题,自学辅助资料已提

20、供,只要认真背诵即可。2读文联想造句。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地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读会不知不觉地我似乎犹如【参考答案】我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头脑里会不知不觉地现出一个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我似乎看见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自强不息,犹如一台永不停转的机器,为了改善美国盲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的身影。【思路点拨】做造句或仿写句子,首先要抓关键词“读会不知不觉地我似乎犹如”,然后理顺思路,选用适当词语来整理句子。3文中四件往事

21、给“我”的启示最大的是( ) A多读优秀文学作品,对一个人的成长大有好处。 B多读优秀文学作品,能使人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C听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能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人的爱国情怀。 D听老师的话,一生都会受用不尽。 【参考答案】A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

22、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的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

23、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雕镂( ) 慷慨( ) 模糊( ) 镌刻( ) 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文中有两句是写自己的“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的词的”和“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这样写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本段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的讲课,选材精当,请你分析异同点。 本文饱含深情,富有哲理。读了本段文字,你在阅读方面受到了哪些启发? 【参考答案】 lu ki m jun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侧面表现老师课上得“入

24、情入理”,突出其对“我”的激励作用。同的是: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讲课内容,并由此激发了爱好文学的激情。不同的是: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的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一个是情满双眸。(不要要求学生都讲到)比如文章要诵读,读文章要注入自己的感情等等。5本文写了两位国文老师讲课的情态,很是精彩。不仅刻画了老师诵读诗歌时的神态动作,而且还写了自己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和感受。请你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二位你的老师讲课的情态和自己听课的感受。课后提升一、课后巩固练习:1本文作者_满怀深情地

25、回忆了 _四件往事。 【参考答案】于漪 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2从自己的积累中收集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句。 春_ 夏_秋_冬_ 【参考答案】略二、阅读甲、乙两个片断,回答问题甲: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有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

26、光的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乙: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节选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以上两个片断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4分)(1)写作内容: 。(2)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这两个写作片断,都以写人为主,甲文主要写老师对“我”的影响,乙文主要写“我”是如何读懂北大人的。(2)都是用记叙(或“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周围的人和环境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三、做阅读,欣赏美文书渴(舒婷)见配套训练四、同步阅读: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