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6第28课-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运用“进入角色法”,质疑释疑,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逐步提高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二、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所乐的内涵,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2.掌握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品味意境。三、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逐步提高鉴赏能力。四、难点突破 运用五环节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
2、课前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2.把握作者“乐”的内容及写作特色,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教学过程一、导语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让我们继续感悟他对山水对民众的爱,继续欣赏这篇如诗如画的记游美文吧。二、确立目标 自主学习1、复习作者文学常识。2、合作朗读课文,接力背诵。3、探究主旨。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4、作者到底“乐”什么呢?找出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明确: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当时追求靡丽形式的文
3、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他的散文内容充实,有的平实自然、流畅婉转,有的气势如虹。他注重提拔和奖掖后进,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新五代史。另外他和宋祁合修新唐书。你知道吗?1、本文选自 ,作者( ),他是( )时著名的( )家,( )家。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 )、( )、( )、( )、( )、( )、( )、(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 ) 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4、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5、
4、文中“伛偻提携”指(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 )来指代。三、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进入角色:“与作者面对面”质疑释疑,对照注释疏通文意。要求:全班分为两大组。A组同学为提出问题组:就文中重点字词及文意等方面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B组同学为“作者欧阳修”组:与A组的同学对话,回答A组同学的问题。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一)1、第一段可分几个层次?作者怎样展开景物描写?2、第二段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3、第三段主要描写游人哪几个“乐”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4、第四段写出了“乐”的几种境界?5、文章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1、两个。按空间顺序:由远而近,由俯而仰,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
5、到个别。最后用特写镜头定格在亭上。2、写朝暮图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晦”“明” 的特点,用“日出”所以“林开”,“云归”所以“岩暝”的变化景象,使静态的描写又体现了动感,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花、木、风霜、泉石,绘出了春夏秋冬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3、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勾画出一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侧面反映了滁洲政治清明的景象,从而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4、三种(1)禽鸟乐(自然存在)。(2)游人乐(包含自然和人事两种“情趣”)(3)太守乐(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
6、醒,从而点出文章主旨:与民同乐。)5、醉能同其乐。点明了醉与乐的统一关系。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作者的“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在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渐人佳境。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文中用
7、“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二)1、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2、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3、贯穿全文的感情主线是什么?“乐”在哪里呢? 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5、文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感情?明确:1、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8、l)写亭的环境: 从远到近 山水相映之美(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朝暮变化之美(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四时变幻之美(4)写宴饮场面: 从外到内 动静对比之美(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
9、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作用: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旷达情怀2、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3、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4、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5、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
10、感情。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三)1、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读了文章,你认为作者“醉”的原因有哪些?3、“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历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太守自有他的乐趣”;一种是“太守把大家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你的看法是什么?说说理由。4、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瑞鹤仙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
11、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黄庭坚改写明确:1、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2、(1)被贬谪的郁闷。(2)游玩的乐趣。(3)与民同乐的喜悦。(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3、作者的纵情山水,决非隐逸之士的超然物外,而是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前提下,跟老百姓一同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4、黄庭坚的瑞鹤仙浓缩了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基本用原句连缀成篇,显示出极高的提炼再创功力,形式上也完全变成了“长短句”。但由于近乎是文字游戏,又不出新意,所以读起来未免索然寡味。黄庭坚出于对醉翁亭记的酷爱,才有此改编。四、小结 1主旨 本文以“乐”为主线,用
12、“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2写作特色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小石潭记中景物描写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岳阳楼记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用相当多的篇幅描写岳阳楼的景色,但写景本身并不是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人生抱负,并以此规劝、勉励友人。写 “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情景交融,为后文张本,引出议论,阐述作者抱负。醉翁亭记中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景中处处有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突出了主旨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语言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
13、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3.字词积累(1)而 表并列:泉香而酒洌 表承接: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表修饰:杂然而前陈者 表转折:而不知人之乐 (2)也 表陈述:环滁皆山也 表肯定:山之僧智仙也 表感叹:在乎山水之间也(3)然(形容词词尾,可以解释为“的样子”)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像张开的翅膀一样。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要倒的样子。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4)成语出处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语出醉翁亭记。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语出醉
14、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五、反馈练习 链接中考(一)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声;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气;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2、醉翁亭记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与岳阳楼记“后天下之乐而乐”中 “乐”的内涵是否相同?不同,前为欣赏自然景物的快乐,后为国家富强,百姓富裕后的快乐。3、如何理解醉翁亭记中“太守乐其乐”?太守虽被贬,然仍励精图治,使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足,太守为此而乐,与民同乐,乐其一也;而仕途失意,有志难伸,纵情山水,暂时排遣抑郁,乐其二也
15、,热闹之中有着难言的寂寥。(二)09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二)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
16、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三代:指夏、商、周三代。(2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志:记述。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名之者谁 名:(2)欧阳修谪滁州 谪:2、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有亭冀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4、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明确:1(1)命名(1分)(2)降职(远调、贬官)(1分)(共2分)2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趣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 (判断句,l分;全句大意,1分。共2分)3.饮少辄醉年又最高(l分)家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丈,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1分)(共2分)4.与民同乐(2分)(若答“山水之乐”给l分) 在琴棋书酒中自得其乐(2分) (意思对即可。共4分)六、布置作业熟记“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等名句内涵。教师寄语醉翁亭记记山记水记游,以它独特绮丽的风光给了我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山水美景醉了作者,千百年来,也醉了读者。同学们肩负民族和国家兴盛的重托,应树立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