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6第30课-诗五首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646988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6第30课-诗五首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6第30课-诗五首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6第30课-诗五首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6第30课-诗五首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6第30课-诗五首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6第30课-诗五首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歌行体”,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运用“进入角色法”,质疑释疑,鉴赏诗歌所描写景物的作用,理解诗歌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杜甫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学习他身处茅屋、胸怀天下的济世情怀。 二、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鉴赏诗歌所描写景物的作用。 2.领悟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三、 教学难点1.体味诗歌内涵。3.比较阅读。四、难点突破运用五环节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课前准备 1.预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

2、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诗歌,扫清文字障碍,做到流利地朗读。2.查找资料,了解诗歌的有关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思想,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漫步古诗苑,学习了诗五首中的饮酒、行路难和己亥杂诗,见证了陶渊明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李白困居长安的慷慨悲吟,龚自珍辞官还乡的浩荡离愁。 这节课我们继续感悟杜甫身处茅屋的济世情怀,岑参送别友人的边塞放歌。二、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1.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2.朗读并背诵诗歌,注意节奏和感情。3.了解“歌行体”。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这首诗运用 ,形象生动的描绘 的画面,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给

3、人以 的感受。赏析:诗句中生动的词语或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 这句(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乐观、思念、无奈等)。 给读者的感受(可贵、美好、欢快、热烈、冷清、凄凉、阴沉、压抑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明确: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诗。2、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乃作此歌。3、“歌行体”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4、听朗读,注意语气、语调和节奏,给加点的词注音。 罥jun 长林梢chng 坳o 倚仗y 俄顷qng 布衾qn 大庇b 突兀w 丧乱 sn

5、g 三重茅 chng 见此屋xin5、合作朗读,看哪一组读得精彩读出情感 6、整体感知 翻译全诗 理解大意 梳理层次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被子,

6、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背诵这首诗三、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进入角色:“与作者面对面”质疑释疑。要求:全班分为两大组。A组同学为提出问题组:就字词鉴赏及文意等方面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B组同学为“作者杜甫”组:与A组的同学对话,回答A

7、组同学的问题。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一)1、第一节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说“三重茅”?2、赏析第二节。3、第三节中哪两句诗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苦愁惨的心境?哪两句诗是诗人多年来贫困生活的写照?4、诗人为什么少睡眠?明确:1、运用了“怒号”、“卷”、“飞”、“洒”、“挂罥”、“飘转”、“沉” 等动词。 “怒号”写风势之大, “卷” “飞”“洒”“挂罥”“飘转”“沉”等动词细致描绘了风吹茅草的情状,突出风大害大。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说明受害之大。2、面对大自然的暴力,诗人还较为平静,但面对顽童的“趁风打

8、劫”诗人却动了肝火。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顽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4、因为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忧国忧民,更何况屋漏、冰冷,“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二)1、在这风雨交加、茅屋残破的悲惨境地中,诗人只是想自己吗?找出诗中表达诗人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的句子。2、用四字句概括全诗的情节脉络和情感发展脉络。并说明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3、联系写作背景,说说当时的社会现状。4、尾段赏

9、析 或:如何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明确;1、不是。最后一段。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 (1)风破茅屋惨境 (2)群童抱茅悲叹(3)长夜难眠哀苦(4)广厦庇寒愿望3、 人民贫苦 四海困苦战乱频繁 国家残破4、 诗人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尾段分析理解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

10、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或:如何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杜甫生长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对他影响非常大,使他从小就立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11、”的志向。由于仕途不顺,生计窘迫,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下层社会,关心民生疾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的诗篇。他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济为生,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发出的不止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诗人由自己的苦难想到“天下寒士”,在这受冻的长夜,诗人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甚至说:只要能看到这样的广厦,冻死也心甘情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板书 夜雨 湿屋 群童抱茅 秋风破屋 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 祈求广厦忧国忧民 教师寄语这首诗描写杜甫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表现出诗人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博爱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同

12、学们也要像杜甫那样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将自己的忧乐悲喜与国家人民紧紧相连,同患难共甘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一、走近作者 了解背景岑参(约715-770),江陵人,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来又往来于北庭和轮台之间。晚年为嘉州刺史。由于从军多年,对边疆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因而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他的诗气势豪放,色彩鲜明,风格多样,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集。 二、合作朗读 整体感知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白草折zh 散sn 狐裘qi 锦衾薄qn b瀚海hn 阑干ln 冷难着zhu 掣ch2、品味本诗的节奏、停顿将军 / 角弓 / 不得控

13、,都护 / 铁衣 / 冷难着。纷纷 / 暮雪 / 下辕门,风掣 /红旗 / 冻不翻。3、梳理层次 领会诗意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折断;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形容雪花;盛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华美的帘子;狐狸皮大衣;锦被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拉开;穿上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沙漠;纵横;凄惨暗淡咏雪 瀚海雪景图:1-4句:边地雪景(视觉) 风狂雪早雪后美景5-8句:苦寒军旅生活(感觉)9、10句:冰天雪地景象(过渡)课文理解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摆酒宴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拉;翻卷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

14、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只送别风雪送客图:11、12:置酒饮别13、14:辕门送别 雄伟悲壮气氛15、16:轮台送别17、18:别后情思 背诵这首诗三、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 进入角色:“与作者面对面”质疑释疑。 要求:全班分为两大组。A组同学为提出问题组:就字词鉴赏及文意等方面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B组同学为“作者岑参”组:与A组的同学对话,回答A组同学的问题。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一)1、课文前八句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写出了边塞的什么特点?2、第9、10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明确:1、顺序:由外到内 特点:风狂雪早(卷地和折表现出风狂,八月表明雪早)三四句又说明了边塞的寒苦生活,从侧面说明了天气的

15、寒冷。 2、 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上:从总体上描绘雪景“万里”“百丈”极言寒冷,“愁云”点出了“武判官”的归京牵动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自然引出下文的送别。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二)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试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并说说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1、诗人通过对边塞奇异风光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自己的豪迈气概。 2、诗人发挥神奇的想象,将北风看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比喻何等新奇,格调多么豪迈!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这个句子既写出了

16、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 四、达标检测 链接中考 1.这首诗作者岑参,唐代诗人,他和高适并举,同为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2.请写出诗中咏雪的千古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3.哪两句诗侧面表现了雪天苦寒的生活情景?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4.哪两句诗又表现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5.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许多真情实感,然而诗人在送友人归京时又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6.诗人将雪中送别写得独具特色,从哪些诗句中能够看出? 轮台东门送君去;雪山空留马行处。五、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 赏析送别诗名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