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文二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探究故事内涵。2、过程与方法:自学理解积累,合作探究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重点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2、难点:探究故事内涵,丰富情感体验,收获人生启示。【教法学法】自主预习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 故事导入(诚信小故事)二、 自学体验走进文本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学体验一”1、顺畅朗读课文 1) 明字音蔡勉旃( zhn ) 蔡璘( ln ) 重诺责( nu ) 敦风义( dn ) 不立券( q
2、un ) 亡何( w ) 愕然( ) 卒辇而致之( nin )2)知节奏a.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 b. 蔡/召其子至c.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d. 且/父未尝语我也e.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f. 卒/辇而致之2、积累文言词汇【一词多义】亡: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死亡) 亡何(同“无”,不久) 其人亡(死)【词类活用】重诺责(重:形作动,重视) 卒辇而致之(辇:名作动,用车子运) 且父未尝语我也(语:名作动,告诉)【重点虚词】之:以千金寄之(代蔡勉旃) 归之(代千金) 卒辇而致之(代友人之子) 而: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表转折,却) 而翁知我(你,你的) 卒辇而致之(表修饰) 以:以千金寄之(
3、把) 其:其人亡(那) 蔡召其子至(代他的)3、译述重点语句1)重诺责,敦风义。 2)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3)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4)且父未尝语我也。5)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6)卒辇而致之。 三、合作探究解读文本1、 概说故事2、 评说人物以“蔡勉旃是一个的人,可以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句式说话。3、 领悟内涵(重诺守信)四、延伸拓展跳出文本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诚心守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在当代
4、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免邪念产生。五、表演朗读回归文本全班读旁白,一生读蔡勉旃,一生读友人之子。六、 课堂小结七、 作业检测第二课时一、 导入 孔子东巡时,遇到两小儿争辩太阳离地球远近的问题,各执一词。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倒了孔圣人。历史有惊人的巧合,今天又有一小孩难住了他的老师。这是怎么一回事?请看戴震难师。二、自学体验走进文本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学体验二”1、顺畅朗读课文 1)明字音戴震难师( nn ) 就傅读书( f ) 塾师( sh )几二千年矣(j)2)知节奏a. 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b. 日数千言/不肯休c.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5、 d.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e.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f. 此非/常儿也 2、积累文言词汇【一词多义】言:先生是年乃能言(说话) 日数千言不肯休(字) 孔子之言(话语)几: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多少) 几二千年矣(差不多)【古今异义】先生是年乃能言(是 古:这; 今:判断动词)盖聪明蕴蓄者久矣(盖 古:大概,表推测; 今:锅盖、盖房、盖图章等义)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去 古:距离; 今:到 几何 古:多少 今: 几何学的简称)此非常儿也(非常 古:不寻常; 今:十分)【词类活用】 日数千言不肯休(日:名作状,每天)【重点虚词】之: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结构助词“的”;代孔
6、子之言)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结构助词“的”;代曾子之意) 师应之曰(代戴震,他)而: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表顺接)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表顺接)以: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凭)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凭)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凭) 师无以应(可以拿来)3、译述重点语句 1)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2)日数千言不肯休3)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4)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5)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6)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三、合作探究解读文本1、概说故事2、评说人物以“戴震是一个的人,可以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句式说话
7、。3、 领悟内涵(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四、延伸拓展跳出文本辩题:老师出错,学生是否应该当众指出正方:老师出错,学生应该当众指出 反方:老师出错,学生不应该当众指出五、表演朗读回归文本全班读旁白,一生演读戴震,一生演读塾师。六、课堂小结七、作业检测附答案:蔡勉旃坚还亡友财1、D 2、A 3、A 4、清稗类钞敬信、徐珂、仲可 5、C 6、a.他在意由于许诺或承诺失信而招致的谴责,重视情谊。b.怎么有存放一千两白银却没有字据的?况且父亲从没有告诉过我这件事。7、可见友人对蔡勉旃的信任,侧面表现蔡勉旃诚实守信。 戴震难师1、D 2、A 3、A 4、戴东原先生年谱、段玉裁、清、语言文字学、若膺、懋堂、江苏金坛 5、D 6、a.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b.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7、侧面烘托戴震大胆质疑的精神。【板书设计】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戴震难师 徐珂 段玉裁 诚实守信 敢于质疑 善于质疑【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