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备课参考第一单元 世界在我心中备课参考 课标准要求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教材在思想品德体系中的地位 的核心编写理念是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因此思想品德教材的结构体系是围绕学生生活展开和设计教材内容的.第一单元世界在我心中作为九年级开篇,统领全书,将学生关注的生活领域从身边、国内转向世界。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了解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地球和我们的国家;帮助学生站在世界的角度,学会以世界的眼光来关心整个人类、整个自然和整个国家,跳出“小我”,形成“大我”;第一单元世
2、界在我心中将目前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感受世界、认识世界、树立全球观念,认识到中国与世界、世界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引起他们对世界和人类的思索。跨越国界的沟通单元知识框架和结构分析我们眼中的国际政治经济感受今日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共同的期盼世界不能缺少中国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世界在我心中中国积极走向世界树立全球观念面向世界的眼光让世界充满爱本单元分为三个层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明确课程标准是要求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知道”我国的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着重从世界与中国的关系来处理相关内容,注重从学生的视觉与
3、学生展开对话。中学生要树立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注重引导学生知道我国面临的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学生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习,在知识上接受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和国家生活等方面知识的教育,为将关注的视野引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能力方面:九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的能力。由于电视和网络的普及、报刊杂志和出版物的盛行,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主动关注国家和世界大事,当然他们所关注的对象是出自内心的兴趣,有的同学喜欢体育,对于世界杯、奥运会等就比较感兴趣,有的同学喜欢军事,就对中国和世界军事动态感兴趣,有
4、的喜欢关注政治、社会新闻等。在中学生这个群体中,男生关注国家和世界大事的程度普遍高于女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国内外的大事情来教学就有了一定的可行性。 情感和态度方面:新课程实施的几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这就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教学思路预设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要一如既往地坚持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上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具体教学思路遵循以下几个方面一、突出话题中心,构建课堂体系二、精选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设计三、坚持理念开放,把握价值引导四、结合生活实际,
5、注重自主合作五、-第一节感受今日世界之- 跨越国界的沟通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和感受今日世界的信息化趋势 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的网络观,自觉地辨证对待网络文化重点难点 辨证对待网络文化教学过程预设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要求教学反思1新课导入近期世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你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到的?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所知进行回答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出互联网,了解互联网的存在感受“世界离我们很远,又离我们很近”2联想拓展有了互联网,世界离我们很近,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回答学生依据自身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体验感受3知识天地教师讲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
6、和变迁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变迁,进行知识的增容4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归纳出要点(参考:信息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好处;互联网带来的弊端)学生看出,归纳通过自学归纳,提高学生看书的效率和归纳能力,初步理解信息化带给我们的影响5即兴辩论互联网利弊谈5分钟的准备,学生分成正方反方,进行辩论正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通过学生的辩论,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两面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6合作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网络?上网成瘾怎么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进行讨论,统一以后进行书面准备,并代表小组进行发言表述在合作交流中联系现实,进行自省和他省,在活动进行中
7、得以情感体验和观念认同 7理一理本节课的学习表明了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什么世界?学生思考后进行归纳(参考: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归纳性练习8查一查你知道以下词汇的含义吗?信息高速公路 数字鸿沟学生课后练习通过练习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第一节感受今日世界之- 放眼国际经济与政治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今日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 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观念,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地球、国家和整个人类生活重点难点 辨证对待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教学过程预设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要求反思1故事导入 佩罗德的困惑(教师用书P29)你能发现什么? 通过佩
8、罗德的一天生活经历,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存在2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跨国公司本地市场上的外国产品、本地出口到外国的产品、在本地的外国企业-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学生依据自身的经历和知识储备作答,进一步感受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3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P5思考: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需要哪些物质条件?学生阅读 学生作答(提示:交通 通讯等)帮助学生了解到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进行思维训练4议一议经济全球化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谈谈你的看法学生阅读P6在书本上分类出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的阅读,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类能力5自学阅读请同学们阅读P
9、6归纳出当今世界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特点是什么?学生阅读并自我归纳(参考:政治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通过自学归纳,提高归纳能力,初步理解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上的特点,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基础6知识天地教师讲解:二战后多级化政治格局的由来(两大阵营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美苏争霸一超多强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变迁,进行知识的增容7考考你你知道下列词语的含义吗? 两极格局 单极世界 单边主义 多极化世界中你知道哪些政治力量的存在吗?学生课堂、课后练习通过练习进行知识的课后拓展和延伸8理一理 前两节课的学习表明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什么世界?学生思考后进行归纳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归纳性练习,树立
10、全球意识第一节感受今日世界之- 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企盼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平与发展意识重点难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教学过程预设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要求教学反思1图片导入展示战争、游行、冲突等图片-展示祥和、安宁、幸福和谐图片-比较并选择你会选择生活在什么样的空间里?学生观看、思索、选择,进行价值的判断 帮助学生通过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的情感倾向的选择,促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认同和向往2 说一说 当今世界还很不太平,阅读P8-P9,说说影响和平的因素有哪些?你知道霸权主义以及危害吗? 学生阅读课本,划出影响和平的相关因素;划出霸权主
11、义的有关知识和危害表现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判断能力,了解霸权主义、表现和危害3拓展加深 图片展示影响和平的因素(九年级历史与社会P34P35)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理解并说出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帮助学生拓展加深,感知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4议一议你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类吗?打开地图,看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哪些区域?有何特点学生读图思考并回答(参考: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在南半球)学生通过读图,培养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5图片比较展示“八国峰会”国家和一些贫穷国家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比较(九年级历史与社会P37)依据所给的数据,计算一下发达国家和贫穷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
12、差距学生读图,计算,感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在经济上的巨大差距 通过学生读图比较,感知差距,引起学生对发展问题的巨大关注6合作探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巨大差距的原因有哪些?怎样才能解决发展问题?怎样才能解决和平问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形成文字记录,并小组代表发言通过练习进行思维训练和第二节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之- 世界不能缺少中国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扮演的角色 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开放意识、和平意识和全球观念重点难点 世界需要中国,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中国教学过程预设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要求教学反思1视频导入我们成
13、功了-北京申奥成功学生观看、思索、感受 帮助学生感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功,为后续教学设置一个可连续思考的问题情景2 说一说 教师(激情)讲解:解放前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你知道我国体育事业兴盛的原因吗?学生听,感受,思考并回答 帮助学生感受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3查一查 想一想哪些事例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有哪些有利条件?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参考:世界离不开中国)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合作意识;通过问题的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
14、力4信息台阅读WTO需要中国为什么说WTO需要中国?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 拓展知识视野;培养思维意识5类比推理经济上世界离不开中国,政治上世界也离不开中国,阅读P13,有哪些事例表明世界离不开中国,你还知道哪些事例?学生看书划出学生结合自身知识储备回答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构建,培养迁移能力和自主构建能力6思维拓展 如何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学生阅读P13,自主理解;写一篇驳论性文章,批驳“中国威胁论”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和平发展,树立和平意识和发展意识第二节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之- 中国积极走向世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理解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理解我国在维护世界
15、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积极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重点难点 中国走向世界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教学过程预设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要求教学反思1视频导入印度洋海啸灾情我国政府和人民的无私援助?学生观看、感受设置情景,帮助学生真切感受我国在援助受难国方面的举措,理解中国积极走向世界 2视频导入2006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说一说当今世界还有哪些国际组织?我国加入了哪些国际组织?学生观看、感受设置情景,帮助学生真切感受我国中国积极走向世界方面的表现3 比较感受清朝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VS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说说你的感受学生比较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感受中国走向世界给我国带来
16、的巨大变化阅读思考P15我国应该怎样走向世界?学生看书,思考回答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合作意识感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提醒学生的关注4查一查 2005年度我国GDP和人均GDP分别是多少?什么是绿色GDP?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 帮助学生知识的拓展和感性认识的深入5想一想中国走向世界有面临哪些挑战?我国应该如何奋起直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学生看书P15思考回答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合作意识感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提醒学生的关注第三节面向世界的眼光之- 树立全球观念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全球观念的内涵, 引导学生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平等、开放和参与的全球观
17、念,维护世界和平。重点难点 全球观念和意识的培养教学过程预设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要求教学反思1音乐激情亚洲雄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欣赏体验感受通过音乐的感染,树立亚洲眼光,为世界眼光的形成奠定基础2改写歌词把亚洲雄风歌词中的亚洲改为地球、人类等词,欣赏学生在改动中欣赏我们地球、我们人类通过音乐的感染,树立世界观点、全球观点进一步感受世界观点、全球观点理性把握全球观点的内涵 3阅读回旋舞诗歌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为什么要树立这个观点?学生阅读、回答4阅读P19全球观点的内涵是什么?学生看书、理解5阅读P19怎样树立并践行全球观点?学生阅读、理解辩一辩中国缺少能源没有关系,只要到外国进口就可以
18、了我们没必要关注全世界的爱滋病蔓延,只要关注我国的就行了世界上最主要的毒品生产基地不在我们中国没必要参与打击通过辨析,帮助学生把握并树立平等、开放和参与的全球观点6行动实践阅读P19,完成下面这封信学生在书本上完成P19页写给阿富汗小朋友的一封信以行动来践行并培养面向世界的眼光,培养平等、开放和参与的全球观念 7第三节面向世界的眼光之-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和宣传,引导学生增强忧患意识,维护世界和平,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关注世界和平和表达爱心教学过程预设 活动课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要求教学反思1考考你你知道以下国际节日、纪念日吗?他们各自有什么含义?P21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国际和平
19、日世界人口日-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翻阅有关参考书、进行作答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节日的含义,增强爱心意识2你知道吗印度洋海啸视频展示我国政府和人民的援助你有什么想法?你能给他们哪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身的情感帮助学生体验3和平颂歌师生诵读和平颂男:诵读和平颂女:唱“轻轻地捧着你的脸”男女穿插颂唱教师:开放的世界,需要有开放意识的青年一代P20-男女:唱让世界充满爱女:就象小草离不开阳光和雨露P22-男女:让世界充满爱通过师生诵唱和平歌曲,表达爱心和对世界和平的向往,4现场捐赠教师倡议并行动,为学校里的贫困生捐赠一点力所能及的学习用品和钱物现场行动,强化爱心5小作文我心中的未来美好世
20、界课后练习学生畅想,强化关注世界和未来的意识第二单元 关爱自然 关爱人类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了解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从理性上认识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正确性及坚持这一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2、对学生进行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和环境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能力,特别是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化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选择我国环境的现状针对环保的国策怎样保护环境”为线索,让学生关注环保,关注自然,以关爱自然为己任,以保护环境为自豪。 第一节 “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选择”,
21、以初中生赵名鸣的故事引入,通过周边环境变化,赵名鸣的困惑和忧虑以及故事中赵名鸣父亲的话“孩子,那不是我们该管的问题,挣钱才是最重要的。”引出中心话题:“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中,从“曾经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开,指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非一开始就像今天一样如此严峻。接下来讲到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但随着人类开发自然的力量的无止境和滥用资源,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正日益严峻地显现在人们面前。那么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怎么来解决?自然就引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节 “我国的环境压力”,从要学生来谈“沙尘暴、藏羚羊、非典”等
22、我国典型的环境问题入手,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引出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接着,从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以图片、数据、小故事等多种形式来对这一沉重的话题来一一展开,进行阐述。这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大专题,都可以做大量的文章,那么在教材里,怎样让学生自然地在接受教育时又进行自我教育,在给教师给出话题时而又不限制其发挥,不把教师圈定在教材里,这的确花费了编者们很多的心血。最后,选定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事例、漫画、数据等帮助说明。整个这一章节的容量很大,但又不显臃肿、冗长,而是在非常轻松的情况下来达到它的教育效果。第三节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处理好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必然选择
23、,同样,中国要解决环境问题,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把“可持续发展”定为我国的发展战略,本节是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关于环保的相关政策,并树立环保意识,把“环保”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来。三、教学时数:10课时第一节 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选择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曾与自然和谐相处 2、明确人类通过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 3、认识到由于人类的破坏,我们已出现生态危机教学重点: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材料】材料1: 一则法国儿童谜语说,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两天按两倍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30天内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
24、其他生命。人们直到百合花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时,才意识到这个危险,这时,你还有几天时间回来挽救你的池塘呢? 提问: 这则谜语的答案是什么? 这则谜语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则谜语引喻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并回答。明确:关注人类的命运就必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讲授新课【师】回顾人类的历史,不难发现,人是始终受大自然哺育的。在人类之初,人与自然曾经保持着和谐的关系。【生】(细读教材28页“荷马名言”)【师】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生】(小声读教材28页小体字)【师】你还知道哪些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事例?【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25、)【师】然而,随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力度不断加强,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危机,也从根本上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默读教材29页小体字)【师】你还知道世界上哪些严重的环境破坏事故或公害事件?【生】(相互讨论并派代表回答)【师】(根据以下材料进行补充)环境公害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公害事件”?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前,由于人类干预自然界的能力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只是局部的、小规模的、不明显的。产业革命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活动的规模程度不断扩大,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和对自然环境干预的能力也越来越大,资源消耗和排放废弃物大量
26、增加,加上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和主观上不注意保护,致使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政党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从以下发生的世界著名公害事件中,可以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发展略见一斑:这些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充分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极大的危害性。令人担忧的是,全世界环境污染范围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1、什么是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一周内有近60人死亡,数千人患呼吸系统疾病。2、什么是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当时该市的200多万辆汽车生病在排放大量的
27、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喉痛等症状,死亡率大大增加。3、什么是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镇,因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使5900多居民患病。事件发生的第一天有17人死亡。4、什么是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和中积聚不散,头两个星期死亡4000人,以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5、什么是四日市哮喘病事件?发生于1961年前后的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和工业燃烧重油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病症剧增,尤其是使哮喘
28、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5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约为8%,死亡10多人。6、什么是水俣病事件?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了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达283人,其中60多人死亡。7、什么是富山痛痛病事件?发生一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而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8、什么是爱知米糠油事件?发生于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因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使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
29、这种毒物混入米糠油中被人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0000人,16人死亡。9、什么是博帕尔毒气事件?发生于1984年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由于设在该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的储罐爆裂,大量剧毒物甲基异氰酸酯外泄,造成至少2500多人死亡,十几万人受伤的惨剧。10、什么是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发生于1986年前苏联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反应堆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辐射伤害,直接死亡31人,13万居民被迫疏散,污染范围波及邻国,核尘埃遍布欧洲。【师】生态危机是怎样出现的呢?【生】(看书后进行回答)【师】读撒哈拉的变迁,看看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生】(看书后讨论并回答
30、)三、小结在关心自己生活改善的同时,我们要不要关心我们的衣食之源地球?是谁在改变我们的地球?是谁在毁灭曾经的绿水青山?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四、巩固练习1、关注人类的命运就必须关注_的关系,就必须认真反思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反思我们对待_的态度。2、在人类之初,人与自然曾经保持着_的关系。3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A、人类不断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B、地球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已丧 C、人类不热爱大自然 D、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2、使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
31、的含义。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材料】:一个公共牧场,有若干牧民在放牧,每个牧民都有两种选择:一是大家合作,有意识地控制各自牲畜的头数,使之与牧场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一是尽可能地增加自己拥有的牲畜头数,使自己的经济效益很快得到提高。提问:(1)这两种选择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2)你主张做出何种选择?(学生讨论并回答。明确: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二、 讲授新课。【师】: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不得不认真地思考和探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途径的方法,可持续发展最终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共同选择的发展模式。你知道可持续发展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
32、吗?【生】:阅读教材031“信息平台”。【师】:那究竟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生】:看书后回答。明确: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师】:你知道“网开三面”和“里革断罟”这两个典故的由来吗?【生】:思考、讨论。【师】:这两个典故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在生存斗争中十分注意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古人都如此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为了子孙后代着想,那么我们呢?由这两个故事,我们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了。“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这几个词的含义是什么?你看到过现实生活中有与此类似的现象吗?针对这些现象你会提出什么建
33、议?三、 总结: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四、 巩固练习:1、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最终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共同选择的发展。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的要求是什么?第二节 我国的环境压力第一课时 人口大国教学目标:、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明确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教学重点: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的负面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材料】:试以一家计之,高增之时,有屋十间,有田十顷,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十顷,宽然有余矣;以二十人而居屋十间,食田十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提问】这段古文反映了人口
34、与经济之间的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人口的发展与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讲授新课。【读书指导】阅读教材034第一段小体字。【提问】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人口的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问】我国的人口现状有哪些特点?你能具体说一说吗?(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归纳)【明确】1、人口基数大(1949年:5.45亿 2005年:13亿)2、新增人口多(见书034,38*60*24=?)3、人口素质偏低(100万人口中的科学家、工程师人数是美国的十五分之一,日本的六十分之一。)4、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
35、口的27.4%)5、人口分布不平衡(东部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6、农村人口多(8亿多在农村)【讨论】“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你同意这些观点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1、人口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人口多过快增长,影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人口多过快增长,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4、人口多过快增长,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提问】人口多了不好,那是不是越少越好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三、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因
36、素,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四、巩固练习:材料: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第十三亿个小公民诞生了,标志着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时间推迟了4年。至此,中国内地总人口数达到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其中8亿多农村人口和8507万文盲以及350万低智力儿童。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32亿,并以每年3.2%的速度在增长。(1)材料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哪些特点?(2)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说明了什么问题?它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资源小国,环境污染与破坏教学目标:a)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b)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c)明确
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教学重点: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说】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由于人口的增长和近代大工业的崛起,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问题尤为严重。二、讲授新课。1、资源小国【提问】有人说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你认同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资源大国 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小国【读书指导】教材035第一、二段小体字。【提问】我国面临着哪些严峻的资源形势?(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1、人均占有量少,并随着人口的继续增加而加剧。2、资源分布
38、不平衡,造成运输紧张,生产成本高。3、资源的开发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议一议】见教材036“议一议”。2、环境污染与破坏【提问】什么是环境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明确】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问】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学生看书并回答)【说一说】教材036的图片反映了我国面临的哪些环境问题?(学生讨论并回答)【提问】造成环境恶化的因素有哪些?(学生讨论35分钟,派代表回答)【明确】1、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破坏植被。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肩负着发展经济的重任,工业
39、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以损害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让你感触最深的环境问题是什么?三、总结: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形势,只有保护资源,改善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四、作业:1、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可以概括为( )(1)人口多(2)资源少(3)环境污染严重(4)经济发展落后问题费 2、A、(1)(2)(3)B、(1)(2)(4)C、(2)(3)(4)D、(1)(2)(3)(4)2、根据下列数据制定一幅条形统计图,并说说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在我国,人均耕地占
40、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人均淡水量为24%,人均森林蓄积量为13%,人均煤炭储量为47%,人均铁矿储量为49%,人均铜矿储量为29%。第三节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计划生育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计划生育是目前解决人口问题惟一正确的选择。2、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计划生育的目的及措施。教学重点: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我国坚持的发展战略。针对我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来落实走待续发展战略。二、讲授新课。【提问】我国的人口现状有哪些特点?(学生回顾旧知,教师适当点拨)【提
41、问】在这些特点中,哪个特点是最主要、影响最大的?(学生讨论回答)【明确】“人口基数大”是影响其它特点的“罪魁祸首”,正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才会出现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等一系列问题。【提问】面对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采取了一项什么措施?【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的选择。【读书指导】教材40“信息平台”【提问】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什么?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措施: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读书指导】教材040红色方框小体字。【议一议】1、有人认为,生儿育女完全是由个人决定的事情,
42、他人和社会都不应干涉。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2、“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3、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人坚持“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观念,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理由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分别回答)三、总结:人口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四、作业: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树立 的发展观,是我国所坚持的发展战略。2、实行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 的选择。3、“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这句话包含的道理是(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2)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3)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要求(4)经济必须与人口、资源协调发燕尾服的要求A、(1)(2)(3)(4)B、(3)(4)C、(1)(3)(4)D、(2)(3)(4)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保护环境,珍惜资源、节约能源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保护环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