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权劝学教学目的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 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二、简介作者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3)文中主要人物简介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 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陈寿对其评价为:“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三国志 ; 曹操 则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吕蒙(1
3、78-219)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 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鲁肃 (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三 、读一读1、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
4、意人物对话的语气。朗读可分三步:(1)初读(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粗晓大意。(2)比读:看哪位同学将对话的语气读得最到位。(3)齐读:初步了解故事情节。2、整体感知孙权劝谁学?又是如何劝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明确:(1)吕蒙 (2)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劝学的结果怎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明确:蒙乃始就学四、译一译要求: 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疑难词语探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1. 结合注释,试译第一部分初:当初 谓:对说 今 :现在 掌事:掌管
5、事务岂:难道 欲:想要 为: 成为,做 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 :了解历史 耳:耳孰:谁 若:与相比 以为:认为1. 结合注释,读并试译第二部分。乃:于是 始:开始 与:和 论:讨论议:议事 大:非常 惊:惊奇 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士:读书人 别:分别何:为什么 见事:认清事物遂:于是 拜:拜见五、理一理(1)理顺全文的行文思路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2)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3)分析理解三个人物孙权:关爱部下,善劝,好学吕蒙:能听取别人意见,勤奋好学鲁肃:爱才,敬才六、悟一悟本文给你的启示:(1)孙权劝学的角度如:从孙权劝学成功,我感受到
6、一个人要善于向别人提出恰当的意见,并且提建议时语气要委婉,使对方容易接受(2)吕蒙变化的角度如: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3)鲁肃赞学的角度如:读了吕蒙的变化,我知道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4)联系自己实际如: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学习不只是读书人的事,对从事任何工作的人都有好处。七、知识积累(1)成语积累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表示不要用老 眼光看待别人, 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2)劝学格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