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事写人线索清楚苏教版 七 年级语文 下 册 第 1 课时主备教师:作文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授课教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出作文框框,拓宽语文学习视野;2、引导学生达到共识:记人写事线索清楚;3、通过专项写作训练,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达到共识:记人写事线索清楚。2、 通过专项写作训练,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学方法:示例法、习作指导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 明确目标(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写作记叙文,为什么有的同学写作文章头绪不清,条理混乱,而有些同学洋洋洒洒,下笔千言而有条不紊,因为后者能将庞杂的材料,紧紧围绕某种事物或某种情感有机的串
2、联起来,这就是文章的线索,那么怎样为文章设置线索,使文章文气贯通呢,这就是我们这次习作训练的重点。(二)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目标,学生围绕本课教学内容、重难点认定本节课的目标。听老师导课,进入新课的学习认定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二、设疑探究 精讲点拨(一)检测预习:1、什么是线索? 明确:线索是以某个事物将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串于全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2、线索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能把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贯串起来,组成一个整体(使文章条理清楚,文脉贯通。 )线索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的,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在一篇文章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
3、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读课文,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二)问题导学:1、结合学过的课文,举例说明文章中常见的线索有哪些。 明确:(1)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如三颗枸杞豆,先用倒叙的写法引出回忆,然后按时间的顺序记叙“我”童年时候怎样受枸杞豆的启示,懂得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让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成长的轨迹。 (2)以空间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先回忆童年时代在百草园乐园的
4、生活,后写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点范围的转换,一目了然。 (3)以事物为线索 皇帝的新装、柳叶儿皇帝的新装以“新装”的奇怪特性为线索,写了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假新装。柳叶儿以“柳叶儿”为线索,写了忆柳叶儿,抢柳叶儿,煮柳叶儿,吃柳叶儿,赞柳叶儿。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这一中心事件来构思全文。再现儿时在桥村的一段美好生活。 (5)以人或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 如我们家的男子汉 以人物为线索,以人特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使读者清楚的看到“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点再如春我的老师3
5、、 精讲点拨:安排线索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所要表达的内容。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上下一贯,结构严谨。积极交流课前自学情况,师生共同明确自学课本第81页的引写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小组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交流体会三、达标训练 当堂反馈请用相应的线索把下列事物串起来1、 闹钟 课堂 乒乓球 2、 课室 饭堂 篮球场 操场 3、 教科书4、阶段考试学生课堂独立完成,交流,师生点评四、小结提升、拓展延伸学生自由谈本堂课的学习收获,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补充小结。学生畅谈收获,教师点评补充板书设计文章中常见的线索(1) 以时间顺序为线索(2) 以空间为线索(3) 以事物为线索(4)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5)以人或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教学反思课堂上学生似乎听得很认真,笔记也记得很好,可在写作练习中把握得不够好,所以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还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结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