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语文032.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654906 上传时间:2025-0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03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03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03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03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03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期数: 05 10 YWG3 032学科:语文 年级:高三 编稿老师:冯银江 审稿老师:潘晓娟 同步教学信息复 习 篇第5课: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复习篇)吴组缃【疑难问题解答】1从标题和内容看,全文阐述的都是什么内容?提示:这篇文章从标题和内容看,阐述的就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全文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是总结我国古代小说几千年来的发展历程;第二,则是阐述我国古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规律。第一部分是从纵向的方面论述,第二部分是从横向的方面来论述,全文纵横交织,互相补充,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2在作者的描述中

2、,中国的小说是如何发展的?提示:关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作者认为可以分成五个阶段:神话传说包括先秦时期的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是我国小说的起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成为我国小说的发展阶段; 唐代:传奇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宋元时期:出现了话本、演义小说等,表明我国古代小说在继续发展;明清时期:文人开始独立创作,许多长篇巨制问世,代表着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在阐述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时,作者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历史关系密切;二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中文人加工民间传说与后来的文人独立创作关系密切。3在对小说的发展历史作了简要阐述后,作者总结出

3、了我国古代小说怎样的发展规律?提示:关于我国古代小说的创作规律,作者总结了四条: 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 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影响深远;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 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发展极为艰难。需要强调的是,作者在第二部分里列举的四条规律,是与第一部分的内容密切相关的,全文前后两部分是互为补充关照的,这一点大家在阅读时要加以重视,要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4作为文学评论,本文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写作特点主要有四。一、评论精当,一语中的。文学评论要以科学的文艺理论为指导,提出评论者

4、的观点。观点新颖独到而又持之有据,评论才有价值。本文的价值,正在于作者对所评论的文学现象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评析精当,往往一语中的。关于我国小说的起源,有人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鲁迅先生则认为劳动者休息时“彼此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作者则明确指出:“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对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一般评论者认为这时小说已“初具规模”,是我国小说的“雏形”。作者则认为:“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是作为史实记载下来的”,还算不上真正的小说。再如,“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和讲求文采”,“历史小说走宋代传奇的路子,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5、“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等,都有作者的真知灼见在,而与以往文学史中的观点不同。如金瓶梅因有较多的猥亵描写而长期列为禁书,直到80年代才有较深入的研究。作者不仅说它“显示了现实文学的长足发展”,而且拿妇孺皆知的红楼梦作比较,认为“红楼梦的道路,是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这就使读者明确了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在对小说发展源流考察的基础上,作者归纳出条规律。这是对文学现象所作的理性思考,使文章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更具有指导的意义。二、论据典型,以一当十。从文章题目的论述范围而言,可以写成一部专著,作者却大题小作,以简驭繁,仅用4000来字就说清了问题。其原因一是阐述论点精练

6、简洁,要言不烦,二是选择论据少而典型,以一当十。作者论证第1条规律小说来自民间、反映人民意愿时,主要举三国演义为例。在这部文人创作的小说成书之前,早有民间的话本三国志平话等在流传。以三国演义为例证明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予、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古典小说重视情节,也是保留了民间创作的特点而形成的,还拿这一点与外国小说作了对比。论证第2条规律中国古典小说受史传文学影响,举水浒传为例。先引刘知几的话,指出史传文学的经验是“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再说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无坏处。经过比较,指出水浒传是吸收史传

7、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古典小说,它写人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最后指出水浒传使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论证第3条规律小说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主要举西游记为例。先总述书中所写神怪境界、唐僧的“八十一难”等情节都是现实生活中有的。再举两个细节具体说明,一是“小子国”,有太监高采为现实根据;二是书中所写魔怪从神佛处来,有锦衣卫的横行霸道为现实根据。再总述“一部西游记正是辛辣地挖苦与讽剌了神佛即现实统治势力”。最后说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表现的民族感情、正统观念,也都是现实的反映。西游记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是最富于幻想而似乎远离现实的,证明了西游记也立足于现实,其它为群众热

8、爱的小说就更不用说了。论证第4条规律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而发展极为艰难,作者没有举具体事例,只概括列举两种文化现象:一是“许多伟大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全无保障”。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举家食粥”、贫病交迫、英年早逝的曹雪芹。二是“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读到这里,我们也会想到金瓶梅的作者至今还无定论,对西游记的作者也时有异见。从这两种文化现象,作者“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感觉到那些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文章这一部分论述4条规律,主要举了三部小说为例,可以说少到不能再少,而每一个例证都充分证明了作为分论点的一条规律,论据十分典型,论证十分

9、有力,真是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三、纵横交织,结构严谨。文章形式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这篇评论的内容是要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它的结构形式。论述发展历程,追根溯源,再顺流而下,按时间顺序,呈纵式结构;概括规律,则取并列式,由主到次,一一道来,呈横式结构。这样,全文纵横交织,经纬互补,结构严谨,线索清晰。课文第段为第一部分,依时间先后论述小说的发展源流。第1段明确指出我国小说的起源是神话传说而不是别的,并对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作了界定:“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第2段指出魏晋南北朝出现的志怪、志人小说只是记录史实,严格地说还不是小说创作。第3段先引用萧统文绚序为

10、文学下的定义,再论述唐代应运而生的传奇小说已脱离了历史领域,其代表作长恨歌传李娃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其特点虚构、想像正是“事出于沉思”;而讲求文采,则正是“义归于翰藻”,因而唐人传奇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第4段指出宋代小说“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可以说是古代小说发展的低谷。后来的历史小说“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第5段论述话本小说的兴起以及话本与小说的不同风格。话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则是经过文人加工进行再创作,而专供人阅读的小说。第6段论述明清时期文人独立创作的小

11、说。以其代表作金瓶梅为例,论述其写平凡人和生活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开创意义。红楼梦就是沿着金瓶梅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而“走到一个辉煌的顶点”。 以上6个自然段,从小说的起源、雏形,写到成熟、中落,再发展而达到高峰,评述了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简洁明了,线索清晰。这一部分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述中有评。第段用“大致就是如此”作一简单小结,以过渡到第二部分。第816为第二部分,分述4条规律。第8段承上启下,作为过渡。第911段论述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第1213段论述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第1415段论述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的

12、。第16段论述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摧残,发展极为艰难。这一段写得言简意丰,戛然而止。上述4条规律的论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先评后述,以论带叙。一条规律就是一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论述得有理有据,条理分明。四、字斟句酌,分寸恰当。与写评论一部文学作品相比,对文学现象的评论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批评活动。因为文学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评论的对象是我国古代小说,从上古神话到清末名著,上下数千年;范围包括“笔记”、传奇、话本、演义、“拟话本”、章回体等多种小说样式,具体作品更是浩如烟海,何止万千。要评论恰当是很难的。作者凭借深厚的语言修养,精练而恰当地表述了自己从长期研究中获得的真知灼

13、见。其语言的特色主要表现为:1准确周严。如第1段说神话与传说“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这句话强调两者的“同”,同到难以分辨。但两者毕竟有“异”,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作者用“很难”和“确切”对“划分”严加限制,就不致造成自相矛盾。又如第14段说“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有了“为群众长期热爱”这个限制性短语,就把论述范围缩小到少数优秀小说,而把多数小说排除在外。在“立足于现实”之前又加“多是”一词,使这一论述更为严密,无懈可击。再如第15段论述西游记中的描写,两次用“不是没有现实根据的”这种双重否定的句式来减轻语气,就比

14、直说“有现实根据”显得分寸恰当,留有余地。2简洁明了。评论语言多用判断句,为求严密,句式往往较长。作者却常用短句就准确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如: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正是作者立足于现实的创作精神,才使作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这些话都说得语气肯定,简洁明了。正因如此,才使这篇评论有如此巨大的容量。【拓展延伸】一、什么是小说“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15、(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干,追求;县令,美好的名声。)“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桓谭在其所著新论中,对小说如是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虽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清末民初,维新派梁启超等大力倡导“小说界革命”,小说理论面目一新。小说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为“国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学之最上乘”,再不是无足轻重的“街谈巷语”“琐屑之言”。二、中

16、国古代小说的性质和范围(石昌渝)讨论中国小说文体,首先碰到的是小说的性质和范围的问题。小说是叙事性散文(清代骈文小说燕山外史是极个别的例外),与叙事诗的区别是清楚的,比如陈鸿的长恨歌传是小说,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诗,一个是散文,一个是韵文,虽然同是叙事,但文体的区别一目了然。比较不容易区别的是小说与史传。小说与史传都是叙事散文,都同样有人物有情节有主题,都同样有作者概述和场景描写,它们的区别何在?司马迁的史记,抽出一个片断来,例如鸿门宴,那场景描写有行动有对话有细节,性格栩栩如生,可以说与小说没有分别。但是,尽管它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却是史传而不是小说。根据就在它是据实而写。古代小说,特别是历史演

17、义小说,其人物和情节也许是有一些历史依据的,但作者不过是借它们来抒发自己的胸臆,创作中不免要对原来的事实加以选择,加以强调,加以重组,加以虚构补充,总体上是作者主观想像的产物,本质是虚幻的,因此它是小说而不是史传。明代谢肇说:“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亦要情景造极而止,不必问其有无也。”(五杂俎卷十五)清初丁耀亢则进一步指出小说的价值与史传的价值不同,“小说始于唐宋,广于元,其体不一。田夫野老能与经史并传者,大抵皆情之所留也”(续金瓶梅集序)。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是“史贵于文”,小说因其虚妄无稽而长期遭到轻贱,谢肇和丁耀亢理直气壮地宣称小说就是虚妄无稽,阐明小说的价值

18、不系于“实”,而系于“情”,从而明辨了小说的文学品格。史传说真话,小说讲假话,真和假,这就是史传和小说的区别所在。不过,一进入作品实际,问题又不那么简单了。白话小说与史传的区别很明显,问题在文言小说系统。纵向来看,唐代以前比较好办,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小说。古代史志和书目文献指称的那个时期的“小说”是别有所指的,并非文学意义的小说。东汉桓谭和班固在处理古代文献的时候,把那些实录性质的丛残小语统称为“小说”,一部分托古人近于子部而又浅薄者归在子部,一部分记古事近于史部而又悠谬者归在史部。这类作品一是实录,尽管实际上是真伪杂存,但作者是据见闻而录,不事虚夸和铺饰,因此,二是文字简略,篇幅短小,所谓尺

19、寸短书。对这类作品,桓谭和班固是食之不甘,而弃之可惜,故列“小说家”类存之,可备治身理家参考,或可广见闻资考证。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的兴盛自有它的社会文化原因,但在文体上是承袭“小说家”,并且成为唐前“古小说”的主要部分。以实录和短小为特征的“古小说”充其量只是中国小说的史前形态。进入唐代,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唐代传奇不避讳虚构,驰骋想像进行铺叙描写,实录的原则放弃了,短小的格局打破了,它标志小说文体的诞生。传奇小说的存在,使得“古小说”发生了分化。一支紧跟着史传走,这就是野史笔记。野史笔记重在摭拾史料,其中既有叙事文,也有说明文和论说文,内容正如明代胡应麟所归纳的有志怪、传奇、杂录、

20、丛谈、辨订、箴规六类,以后四类为主体的即是野史笔记;另一支在史传和传奇小说之间摇摆,它标榜实录,篇幅也短小,但比较偏重故事性和趣味性,因而文学色彩比较浓厚,这就是笔记小说。虚与实孰多孰少,对它很难作计量性判断。历史学宽容一点,可以把它纳入自己的范畴,而小说扩大一点,也应该确认笔记小说为小说家族的一员。再进一步面对一个作品集子,确认是不是小说就要具体分析了。野史笔记的一个集子中也含有传奇和志怪性质的作品,如唐代酉阳杂俎就有好的志怪作品,宋代癸辛杂识就有一些记录轶事异闻的作品,元末明初的辍耕录中有些篇什则成为后世小说的题材来源,甚至一些文人的文集中也会偶然杂有一些精彩的小说,如东田文集中的中山狼传

21、,九集中的负情侬传珠衫刘东山等;相反,笔记小说集中也会夹杂一些杂录性质的文字,例如用传奇小说方法写成的笔记小说集聊斋志异也有一些非叙事性的篇章。出现这种情况,与古代人的“小说”观念有关。尽管明代中期以后通俗文学家们为小说正名,为小说的地位和发展大声疾呼,但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传统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对“小说”的看法与桓谭、班固的看法基本保持不变,就是一个明证。两种“小说”概念的并存,是造成小说与史传有一部分交叉的重要原因。(节选自中国古代文体丛书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三、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理论里头有很多好的经验,有些我们就没有很好地继承

22、下来。唐代有个刘知几,是个史学家,他把史传文学的经验总结出来,写了一部书叫史通。他很讲究“识”。先秦早就讲究“器识”,所谓“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器识,就是心胸开阔,目光远大。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一部史记来呢?他认为,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了万卷书不行,还要行万里路。这样他的见识就多了,心胸就开阔了。中国小说理论的头一条,要想写好小说,首先要心胸开阔,眼界宽广,首先要在“器识”上下功夫。而不能心胸狭窄,眼光如豆,只见个人的眼前的那么一点东西,要能高瞻远瞩地看问题。第二条,你要写好一篇小说,必须要有“孤愤”。李贽说史记为什么写得好?因为太史公有“孤愤”;左传为什么写得好?因为左丘明有“孤愤”。

23、水浒传为什么写得好?施耐庵有“孤愤”。后来许多评论聊斋志异红楼梦的,也都说蒲松龄、曹雪芹有“孤愤”。“孤愤”是什么?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有个人的真实感情,个人所独有的激情。就是你对这个题材、这个主题有极大的热情,你自己被这个题材、这个主题所感动,使你欲罢不能,非要把它写出来不可。不是为了有名气,更不是为了稿费。古代写小说是倒霉的事,哪来的名利!如果你对你要写的没有深刻的感受,没有极大的热情,没有被它深深地感动了,就没有必要来写它,而且也写不好。第三条,中国小说很讲究“真实”。现在,我们的有些评论对于这个写真实还是起反感。一写真实就是自然主义了,就是暴露我们社会的黑暗面了,要作反动宣传了。其实,我

24、们不能因噎废食,打了一次嗝儿,你就不吃饭了?当然,你以写真实为借口,写坏小说,我们要批评;但不能因为这个缘故,就反对写真实。怎么能反对写真实呢?“真、美、善”三个东西我们都要。可这三个东西并不是平列的,真美善以真为基本。没有真,你那个美是假美,你那个善是伪善。假美、假善有什么价值?所以要大胆地写真实。至于你写得好不好,那是你的思想观点、思想感情问题。真是文学艺术的生命,也是小说的生命。没有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我们要使文艺成为人民的工具,很好地为人民服务,首先要尊重它的性能。真实是它的性能,把真实丢掉了,就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变成不顶用的东西。过去我们常常把文艺这个性能抹煞了,忽略了。要讲

25、写真实,很要紧的一条,就是必须深入生活。没有生活你就胡编乱造,坐在屋子里想入非非,尽是想当然,那是不行的。史通上总结史传文学一条经验,拿现成的话说,就是“反映论”。马克思讲过一句话,原话我记不清了,意思是说,我们读一篇小说,一篇文学作品,要区分哪些是作者主观世界的东西,哪些是客观世界的东西。就是说,作品是反映,它是通过作家的主观来反映客观,反映客观的社会生活、时代气息、历史面貌。史通总结我国的史传文学,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就像明镜照物一样,漂亮的(妍)、难看的(媸)都照出来;像“虚空传响,清浊必闻”,就同空气传播声音一样,好听的(清)、难听的(浊)都传过来。这就是真实,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

26、,反映客观的社会生活、时代面貌和历史面貌。这并不是客观主义,史传文学是要“寓褒贬”“别善恶”的,就是将善恶褒贬包含在里头,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这就是所谓“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也叫“皮里阳秋”。是非、善恶不直接说,通过情节场面,通过人物的对话言论,让读者自己去分辨评判。中国诗歌理论中有句话叫作“不落言筌”。言筌就是解释说明。史通标举一个“晦”字,以与“显”相对。“显”是浅露,也就是直截说明;“晦”就是具体叙写,反对直说。中国文学有这个传统的信条,就是不允许解释说明,要通过情节场面,通过形象来表现褒贬。所以“明镜照物”并不是客观主义,而是含有褒贬,暗藏着褒与贬。这也是鲁迅极力信奉的。有些人不了解此意

27、,作了相反的评价,应该考虑!由此,史通还总结了一条,就是“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就是说,爱它而晓得它有缺点,憎它而晓得它有所长。正如我们所理解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的矛盾的统一体,不可能有纯粹的东西。好人身上有缺点,坏人身上有长处。这完全符合辩证法。但这不是说没有善恶、是非之分。所爱、所憎,分得清清楚楚;在此前提下,再看次要的方面。比如吴承恩写西游记,创造了个猪八戒,它是个小农生产者。他眼光如豆,心胸也不开阔,而且动摇得很厉害,一遇困难就要散伙,回高老庄去。遇到妖魔鬼怪,孙悟空去打,他却躲起来睡大觉;回来一看,孙悟空快打赢了,他怕功劳全是别人的了,赶快跑过去打几耙子

28、。他还爱挑拨离间,几次在唐僧面前说孙悟空的坏话,把孙悟空赶走。总之,这个人的缺点是很多很严重的。但我们并不觉得这个人特别可恨,我们小孩看到他就笑,并没有把他当成敌人来看。为什么?因为作者还写了猪八戒的许多更为主要的长处。比如劳而又苦的事情都是猪八戒干的,长途挑经担,孙悟空是不干的;过那个稀柿洞,硬是猪八戒拿嘴巴拱出一条路来;妖魔鬼怪把他抓起来,他骂到底,从来不投降的。还有,他闹情绪是常事,可始终没有脱离取经队伍,取经队伍少不了这么一个人。这就是说,作者在创作猪八戒的时候,是“爱而知其丑”的,而且把他的丑大胆放手地写得很充分。水浒传写林冲,写武松,写鲁智深、李逵,都是采取这种态度。“憎而知其善”

29、,也是如此。三国演义写曹操,作者是恨他的,把他当作反面人物来写。可曹操有雄才大略,最后胜利的还是他。他有很多优点,善于用人,善于识才。抓住一点好处就写出来,决不掩藏、抹煞。可这些好处,这些雄才大略,就使他成为一个大坏蛋,不是普通的坏蛋。司马迁写刘邦,写项羽,也持这样的看法。这就是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写出真实的人来,写出有血有肉的人来。红楼梦更是这样。林黛玉是作者同情的,可是写了她很多缺点;薛宝钗是作者不喜欢的,但也并不抹煞她种种的长处。正因为这样,红楼梦里写了许许多多的人物,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使我们感动。“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这一条经验我们就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 我们

30、为什么不能把人物写得真实起来呢?生活中有多少使人感动的新人新事,叫我们一写,往往就显得不真实了。中国小说还讲究神似。只写得形貌真实还不行,还要神似。苏东坡就讲:“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说绘画只讲究外形相似,这个见解同小孩子的见解一样,太浅薄了,太幼稚了,因此一定还要神似。鲁迅先生也讲,画头发,画得怎么细,也不可贵。要紧的是画神,画眼睛,把眼睛的神态画出来。我国古代的小说,都讲究形似和神似,更讲究神似。水浒传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宋江、李逵、鲁智深、武松、林冲等,都写得神似。红楼梦更讲究神似,而且写人与人的关系,也写得神似。比如说,黄莺儿,你仔细看看,她必然是薛宝钗的丫环;紫鹃,一看就是林黛玉

31、的丫环;还有,侍书是探春的丫环,入画是惜春的丫环,一看就有这种特点。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写得入神了。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写了五家贵族。每家的人一个个性格不同。可总起来每家各有一个共同的家风,一看就是这家的。我们现在的小说,能写到这样子的,还不多。我在学校念书的时候,美术学院有个同学,他会画画,他是主张“写意”,主张画神似的。他替我画像,画了一个头,画了几笔头发,再画了眉毛、眼睛。底下就不画了。连个轮廓都没有,鼻子也没有,嘴巴也没有。可是挂在宿舍走廊里,大家一看就说这是我。都说,怎么几笔就画得这么像?我说你为什么不把鼻子画出来,不把嘴巴画出来?你把我搞得太不像样子了。他说,你的鼻子我没看出特

32、点,嘴巴也没特点,画它干什么?你的特点在上部。因此,就抓住了这个,画出神似。红楼梦里有很多地方也是这样写的。黛玉葬花,一边哭着,一边念着葬花词。贾宝玉隔着好几十米,在那个山石后面就听清了,把它一句句,一字字记录下来。实际生活里这不可能,这就不形似。林黛玉的声音本来就小,又是哭哭啼啼的,念出来的葬花词你离那么远就听清楚了?可作者不管这一套,如同刚才说的美术学院的同学给我画像一样,他不讲形似,要紧的是抓住神似。黛玉葬花,抓住了林黛玉典型性格中一个最精要的东西。为什么葬花呀?她在怜花。为什么可怜花?她在可怜她自己,就像一朵花一样,在那样恶浊的社会环境里,她这么一个女子,这么一朵美丽的花,就要被摧残践

33、踏成污泥了。她想把花埋起来,“质本洁来还洁去”。这就是抓住了林黛玉典型性格的一个要点,一个“意”,一个神。在这种情况下丢开了形似,而只抓神似。黛玉葬花,构成一个盛传久远的画面,就因为它画了“神”。当然,我是主张要形似的,形似还是基本的。你写现实题材的小说,不形似不行。不过古代有这个传统,我们不能反对。可我们要理解,理解以后评论起来就不同。这在诗歌也是如此。杜甫的名句:“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有评论者说写这棵柏树太粗;有的又说太高,不符合真实。有高明的论者,就指这是笑话:杜甫不是用尺来量树,而是写它的神态与气势。李白的“白发三千丈”,难道可以理解为真有三千丈的白发吗?它是写人的“愁”

34、。古人说,追风逐电的千里马,不能从骊、黄、牝、牡去辨认,也是这个意思。有些红学家寻摘红楼梦里的数字之类的实际东西来作考证,我以为也是不必的。最后再讲一条,就是语言和表达问题。史通里很讲究语言,讲语言要精练。对生活的描写也要提炼。史通说:“举重以明轻,略小而存大。”这就是艺术概括。现在我们的语言和构思往往不精练,嫌嗦。多余的字和描写摆在一个人的文章里头,就等于是在一张脸上,本来应该是一个鼻子,你画了两个、三个;本来是一个嘴巴,你画了两个、三个,多余的,看着就不像人了。鲁迅先生很讲究这个方面,我们搞文学工作的同志在语言和表达修养上可以好好下点功夫。(选自中国小说研究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5、)【本课强化训练】1根据上下文意,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都是既 又不 的,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 的 、 、 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得到了 与 、 ,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 丰富 错误 粗糙 疏漏 准确 改正 润色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项选择)A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全书论述了历代小说的内容与技巧,叙述了其发展过程与流派,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给中国小说的历史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B昭明文选是南朝萧统编选,为现存最早的小说选集。C史通是唐带刘知已著,主要论述史书源流、体例和编撰方

36、法,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D禹鼎志是吴承恩创作的志人小说。E山海经是古代地理著作,其中有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3将下面作品分类,在横线上填号码类别: 穆天子传 山海经 搜神记世说新语 金瓶梅 李娃传三国志平话 红楼梦 老残游记A是 。B是 ,是 ,是 ,是 。A 是文人创作的作品。B 是 。A 是先秦古书。 是清代作品。B的作者分别是 、 、 。4将下列作品的号码填入适当处: A金瓶梅 B文选 C莺莺传 D西游记 E红楼梦 “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是在 序中提出来的。上面列举的五部书中,传奇小说代表作是 和 ,其中 代表着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顶峰。5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释义全都正确

37、的一项是:A翰藻(hn 原指羽毛,这里借指毛笔)B妍媸(ch 相貌丑,跟“妍”相对)C稗官(b 比喻微小、细碎的)D润色(yn 使有光彩,指修改群众)6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言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 应云而生,如白居易写了长痕歌、 写长恨歌传、 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象虚

38、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 ”;“ ”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没有停止。 第句 处应填入的小说种类是: A志人志怪小说 B传奇小说C话本小说 D演义小说在第句的横线处填出相关的作者。根据文意,在第句的横线处写出相应的语句: 第句中,作者举白居易的长恨歌为例欠妥,这是因为: 。传奇小说与志怪志人小说的主要区别是: 。 。这段文字共8句,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B/C/D/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评述萧统提出文学定义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划时代意义。B阐释形体提出的文学定义。C评述唐代小说所取得的创作成就。D评述唐代小说所表现出的划时代特征。【参考答案】12A、C、E(B中“小说”应改为“诗文”,D中“志人”应改为“志怪”)3 小说 B神话传说、志怪志人小说、传奇、话本 A B是民间创作的作品 A、 B干宝、刘义庆、白行简4B C;D;AE;E5B6B 陈鸿、白行简 事出于沉思 义归于翰藻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诗歌饿不是小说 志人志怪小说是史实的记录,属于历史领域;传奇小说是想象、虚构的产物,属于文学创作C D1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