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幼儿“抓周”仪式活动的家庭教育价值探析——基于四川省D农村地区的调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60951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7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抓周”仪式活动的家庭教育价值探析——基于四川省D农村地区的调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抓周”仪式活动的家庭教育价值探析——基于四川省D农村地区的调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INGBO OPEN UNIVERSITY 【收稿日期】2022-05-05【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藏羌彝走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团队”(川社科联201743 号);阿坝师范学院 2020 年校级课程建设立项重点项目“教师职业能力六个一工程”(202004062);阿坝师范学院 2022 年校级后补助项目“幼儿抓周仪式活动的家庭教育价值探析基于四川省 D 农村地区的调查”(AS-HBZ2023-02)【作者简介】王亚,男,四川都江堰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民族教育。第 21 卷 第 2 期 2023 年 6 月

2、Vol.21 No.2 Jun.2023 幼儿“抓周”仪式活动的家庭教育价值探析 基于四川省 D 农村地区的调查 王 亚 (阿坝师范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3)【摘要】儿童的教育脉境不仅只有学校场域的正式教育活动,还广泛存在于家庭场域的非正式教育活动中,民间社区仪式活动则是有效组成部分之一。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依法带娃”双重现实话语背景下,挖掘民间流传广泛、历史悠久的社区典型仪式活动内蕴的教育价值,能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有效镜鉴。以仪式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四川 D 农村地区的“抓周”仪式活动进行实地考察,并从仪式的家庭教养知识习得、仪式知识的家庭教育属性和家庭教育功能三方面解读“抓周

3、”仪式活动的家庭教育价值。【关键词】四川省;“抓周”仪式;教育价值;家庭教育【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24(2023)02-0044-07 仪式一直是人类学领域学者们洞察人类情感、经验意义的传统有效工具。随着对仪式的教育作用的研究和发现,仪式内蕴的教育价值、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日趋成为教育人类学家、教育学家、人类学家共同关注的新焦点。关于这方面的思考,被誉为人类学之母的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首先作出了尝试,在其所著的萨摩亚人的成年礼: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Coming of Age in Samoa:A St

4、udy of Adolescence and Sex in Primitive Societies)一书中,米德分析塔乌岛西海岸村庄的青年成人礼仪式互动过程,解析了当地青年通过成人礼接受来自当地社区象征性的考验过程,并认为这是青年人实现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具有深厚的教育功能1。之后,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建立了仪式理论(Ritual Theory),进一步对人类通过仪式活动的知识习得及其生成机制、教育功能进行了系统探讨2。王荣和滕星认为特纳的仪式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并认为仪式理论有利于建构良性的“文化认同”,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亦能适度补充学校

5、教育3。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多民间风俗仪式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反映我国不同地区人民的社区文化生活方式,更是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仪式活动在内容和表征过程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与教育理念值得深入挖掘与有效借鉴4。“抓周”仪式活动作为儿童首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仪式活动,是我国民间流传和跨越地域最广的风俗活动之一,也是我国生育文化和家庭教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其中的家庭教育价值,对现代家庭教育和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具有借鉴意义。一、文献综述 本研究通过对幼儿“抓周”仪式活动的相关研究文献梳理发现,学界研究主要围绕“抓周”仪式活动的科普、所用器物、文化解读

6、、预测效果批判、文化的经济产出及我国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类似习俗活动等方面开展研究。具体来说:(1)“抓周”仪式活动的科普方面。方德佺以人民文学发表的曲终人在将“抓周”和教育天地 王 亚:幼儿“抓周”仪式活动的家庭教育价值探析 45 “满月”两种风俗活动混淆在一体的问题为切入口,厘清二者是不同风俗活动,且与婴儿生长发育有关,不能混为一谈5。黎金祥“抓周”与“洗三”两种风俗活动进行区分,以正视听6。(2)“抓周”仪式活动的器物研究方面。李文静和王羿对不同地区周岁礼俗中有试鞋、试周仪式中婴儿服饰进行探究。试鞋仪式以“虎头鞋”为正宗,其他还有兽头鞋、花果鞋、五毒鞋等种类。同时,探究了试周仪式服饰对传统

7、男女观念的体现,并进一步探究了抓周起源直至清末民初及其在不同朝代的发展和变迁过程中“晬盘”到“抓周垫”等服饰的变化过程。简单陈述了山西五台地区、河南新安和偃师地区、以及我国朝鲜族、哈尼族、蒙古族聚居区周岁仪式的服饰特点7。古时,王公贵族、富贵之家的晬试都在晬盘上进行。晬盘成为了抓周仪式的最好事物见证。傅秉全研究了故宫博物院珍藏有雕漆百子晬盘二件珍贵文物,并对群婴嬉戏场面及其美好寓意进行描述8。吴德宏分析了清代鎏金银抓周筛藏品的渊源和价值9。(3)“抓周”仪式活动的文化解读方面。黄晓聚焦安徽省东南部广德县抓周仪式为调查个案,对该地区抓周仪式现状、过程进行描述,从社会人类学视角解读抓周仪式的影响和

8、结构。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进行象征符号意义解读,得出抓周仪式等风俗活动与时代发展变迁密切相关的结论10。谢丽霞对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兴隆街村生育习俗活动开展个案调查,探究了“抓周”等生育习俗的社会功能、在传承过程中从俗信到娱乐的变异表现及其原因,进而挖掘生育习俗的文化内涵11。(4)“抓周”仪式活动的预测效果批判研究方面。云栖君通过对红楼梦第二回贾宝玉试晬现场及众人反映,同之后贾宝玉的发展关联起来,质疑“抓周”之物是否能真正、准确预测儿童未来发展12。江岸也提出了类似疑惑13。(5)“抓周”文化的经济产出研究方面。刘艳立足国家“八规六禁等政策后,餐饮市场受到影响,而宴会营销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后,

9、对圆梦抓周宴进行了设计14。杨阳依托闽南地域“抓周”习俗,开发和设计具有闽南地域“抓周”文化的文创产品15。(6)我国其他少数民族“抓周”仪式活动研究。王立中对朝鲜族抓周晬桌仪式和庆宴仪式进行了介绍,朝鲜族“抓周”仪式前一天要向“三神”致诚,“抓周”仪式蒸晬糕并设隆重宴会邀请好友参加,宴毕分晬糕等仪式活动16。韩云洁对羌族新生礼“尼米泽格”中举行的“抓周”习俗活动的教育意蕴及其传达的羌族子女积极向上的生命观、人生观进行分析17。综上,当前学界关于幼儿“抓周”仪式活动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少、质量偏低。研究方法多使用经验总结或逻辑思辨。研究内容关注“抓周”仪式文化内涵,批判“抓周”仪式本身的预测效果等

10、方面。但是,进一步挖掘“抓周”仪式内蕴的教育意义、价值方面的研究则较为鲜见。本研究尝试在这方面作出努力。当前,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依法带娃”18 的双重现实话语背景下,本研究通过对四川 D 农村地区的“抓周”仪式活动进行实地调查,力图探究“抓周”仪式活动的家庭教育价值,为我国现代家庭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有益镜鉴。二、研究对象(一)调查点基本情况 本研究的调查点为四川省 D 农村地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北部,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以岷江为界,河东、河西分属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岷江水系穿城而过正流全长 47 千米。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丰沛,气候温润。常年气温保持在 1022,年

11、平均气温 16.4。植被覆盖率超过 98%。总面积 1 208 平方公里,下辖 1 个经济开发区、5 个乡镇、6 个街道。户籍人口 62.05 万,常住人口 71.01 万,城镇化率61.49%。202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441.7 亿元。同时,D 农村地区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所在地,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19。“抓周”仪式是当地生育习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抓周”仪式活动前准备、活动过程、仪式后活动三部分组成。(二)幼儿“抓周”仪式活动概述 1.“抓周”仪式活动前准备。四川省 D 农村地区百姓的“抓周”仪式会在儿童农历生辰正日前一天完成。准备的具体

12、内容包括:儿童穿戴物品、“抓周”物品、香烛纸钱供品、提前向祖先告知、提前向孩子父母双方家族主要成员告知五部分。第一,儿童穿戴衣物由孩子母亲家的长辈准备,一般是由外婆提前送至孩子家,如果孩子母亲家与父亲家距离较远,由孩子父亲家长辈,一般是奶奶负责采买(外婆会以等价的货币方式将儿童穿戴衣物费用以红包形式发给孩子)。穿戴衣物一般为新帽、新衣服、新袜、新鞋,颜色以红色为主。并在“抓周”仪式当天早上孩子一起床并穿戴上。第二,“抓周”物品准备。古时由晬盘、晬物两部分组成。四川 D 农村地区的晬盘简化为一张红布,尺寸一般为 90cm90cm取“长长久久”的寓意。晬物根据各家喜好自行选择,大多是笔、墨、纸、砚

13、、算盘、钱币(多以人民币代替)、工具、吃食等,如果“抓周”46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3 年第 2 期 对象是女孩还要增加烹饪用具、缝纫用具等,除此之外,各家还会根据喜好和职业增加手机、钥匙等物件。“抓周”物品规格没有严格要求,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模型。不选用陶瓷、玻璃、锋利器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第三,准备香烛纸钱供品以备“抓周”仪式前、后向祖先禀明行祭祀礼时使用。第四,还要告知孩子父母双方的家族主要成员,说明孩子“抓周”仪式举行的具体时间、地点,邀请各位贵客赴宴。第五,在“抓周”仪式正式举行的头一天晚上,由孩子父亲家最年长的男性长辈(在场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中的最年长者)在祖先神位前(没

14、有设祖先位的即在家中正堂位置向东方位),点上香烛三对(三支香、一对蜡为一对)、供品若干,祭祀人边烧纸钱,边向祖先神位禀明将于明日举行 XX(姓名)的“抓周”仪式,祈求祖先保佑仪式顺利进行,并保佑孩子身体健康、无病无灾、抓到寓意更好的物品。2.“抓周”仪式活动的过程。孩子农历生辰正日,也称“满周岁”。待孩子睡醒起床后,由母亲给孩子全身沐浴,洗头洗澡,然后换上外婆采购的新衣物,并穿戴整齐。正式仪式一般是在中午 12:00 时分(宾客基本到齐后)举行,仪式一般由孩子的母亲、奶奶、外婆共同配合且分工明确(若有一方不在场则有对应辈分的其他女性主持),母亲负责在仪式进行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干预,奶奶、外

15、婆在仪式中作为联席主持人,共同负责在正式仪式前给孩子唱 梳头歌、仪式进行过程中说“四言八句”等寓意美好的话语。之后,会摆放干净牢靠的桌子(一般是圆桌)安放在供奉有祖先的屋子中间(若没有供奉祖先的屋子则在堂屋中),孩子父亲将提前置办好的“抓周”物品放在事先准备的红布上,并将物品摆放成半圆弧形,一切准备就绪,由母亲抱着孩子逐一环顾所有“抓周”物品,然后母亲开始给孩子梳头,奶奶或外婆则同时唱(念)梳头歌:“一梳开智,二梳开路,三梳开财,四梳开缘,五梳开运,宝宝一生多福报啊!多福报!”标志仪式正式开始。孩子被母亲放在红布正中、“抓周”物品正前方有一定距离的位置上。此时所有在场围观的宾客一概不出声,不指

16、点,只是安安静静观看孩子如何左顾右盼选择其中意的物品,并以孩子抓在手中玩得最久的物件,作为“抓周”成功和判定依据。仪式一般举行半小时。期间,奶奶或外婆会根据“抓周”物品说“宝宝抓纸笔,写算绘画考第一”,“宝宝抓书本,丰富知识长才干”等主题相关的四言八句(吉利话)。在“抓周”过程结束后,外公(如不在场孩子母亲家与外公同辈的男性)会给孩子佩戴提前准备好的金质或银质长命锁。然后,孩子的父亲端出长寿面,让孩子在众多家族长辈祝愿和见证下吃长寿面,“抓周”礼仪礼成。3.“抓周”仪式后的活动。“抓周”仪式过程结束后,家族成员便开始聚餐享用美食,孩子会被父母抱着一起逐一向各桌在场家族成员敬酒,以表感谢,亲朋回

17、敬祝福。仪式结束当天晚上要进行祭祖仪式,仪式做法和人员与头一天的类似,唯一不同的是孩子要现场参与祭拜,并叩拜祖先(一般是父母抱着孩子进行),祭祖仪式主持人向祖先及时禀明 XX(姓名)“抓周”仪式圆满完成,并禀告当天的“抓周”结果,表达对祖先的感谢,希望祖先保佑孩子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家族人丁兴旺等祝词。三、幼儿“抓周”仪式活动的家庭教养知识习得路径解析 在西方话语体系中,人们通常认为知识习得来自理性思考的过程,而仪式则属于身体行为的范畴。仪式与知识是分离的,两者被视为对立的20。而爱德华希尔斯(Edward Shils)认为,在仪式活动中,仪式(作为行动)和思想(作为思想的范畴)是相互交织但又

18、可分离的,因为人们可能会接受思想,但不会接受与之相关的仪式活动。希尔斯进而认为,“思想可以在没有仪式的情况下存在”21。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身体本身并非缺乏内在逻辑和理性,而是在仪式活动中被赋予了一种不同的学习方式通过仪式活动的认识带来的新认识方式。也就是说,仪式作为主要参与的来自身体相关的认识方式。在仪式活动中,思维概念不再先于经验,推测也不再先于经验,但体现仪式活动总体情况对参与者、见证者的整个身体的统一感知整合了认识论的可能性,即概念性和经验性认识。但是,幼儿“抓周”仪式活动过程中习得家庭教养知识的过程并不直接指向儿童本身,而是指向儿童在家庭教育环境中今后知识习得的儿童教养相关利益者(父

19、母、直接抚养人),儿童以家庭教养知识习得的认知“缺位”而身体“在场”的境遇出现在“抓周”仪式活动现场,仪式进程中家庭教养知识的习得需要时间在认知完备后由儿童的教养利益相关者序化并传递给儿童。因此,“抓周”仪式活动中孩子身体作为参与仪式的显性认知方式,但周岁儿童的认知不充分所形塑的“缺位”姿态,使得孩子身体实则以“提线木偶式”姿态让渡给“抓周”仪式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孩子父母等)身体的认识关系,孩子无心抓物之举在利益相关者(孩子父母等)身体主动卷入中生成教育天地 王 亚:幼儿“抓周”仪式活动的家庭教育价值探析 47 家庭教养意义知识,因而在孩子“抓周”时刻表现出教养利益相关者比儿童更紧张的情境。

20、这个知识习得过程不会直接促进孩子或促进其教养利益相关者的认知学习,而是将认知学习和体验学习结合到参与“抓周”仪式活动的身体的行为和存在中(主要是父母身体卷入)。例如,文徵明在儿子晬日口占二绝句中描述的“堂前笑展晬盘时,漫说终身视一持;我已蹉跎无复望,试陈书卷卜吾儿。吾家积德亦云稠,不易生儿到岁周;印绶干戈非敢冀,百年聊欲绍箕裘。”22 便是生动写照。同时,在“抓周”仪式活动中,儿童需要接收的关于成长的知识、家族价值观的知识不再与家庭、家族的过去经验知识分离,而是在“抓周”仪式活动所发生的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儿童教养利益相关者的身体卷入实现了儿童成长知识和经验的相互关联。克利福德吉尔茨(Cliff

21、ord Geertz)在文化解读(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一书中则更清楚地阐明了这一点。他说,在仪式活动中,“生活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在一组符号形式的作用下融合在一起,结果是同一个世界”23。儿童间接在“抓周”仪式所接收的知识,专注于仪式活动将儿童实则是儿童家长的思想和行动融为一体,较好实现了儿童知识学习的前置准备。“通过仪式活动习得的知识,则实现了主体和谐参与学习过程中思想和行动的整体统一。”24 进一步来说,“抓周”仪式克服了儿童身体行动(在场)和思想(儿童思想发育不充分的缺位,以儿童教养相关利益者代为知识接受)的对立状态。“抓周”仪式活动让以儿童为轴心

22、的儿童教养相关利益群体习得家庭教养知识,“抓周”仪式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儿童教养相关利益群体对儿童教养知识(包括家族价值观、信念等)和儿童生活体验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同时,在整个“抓周”仪式活动中,仪式不仅指导儿童和家长共同发展,而且还为家庭教育的知识习得引入了一种更全面的习得模式,这种学习可能更适合通过参与式体验来习得知识。儿童和家庭教养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抓周”仪式活动是一种调和儿童身体行为和家庭、家族秩序观念的中介,更是作为整合理性思维和身体行动之间二分法的一种手段,仪式活动能够实现家庭、家族核心理念和倾向的趋同,并带来了仪式的最大化知识传递效果。四、幼儿“抓周”仪式知识内蕴的家庭教育

23、属性解构(一)仪式过程形塑类型关系习得家庭教育的辩证性认识 凯瑟琳贝尔(Catherine Bell)将仪式理解成“一种战略性的社会活动”20。仪式参与者、见证者在各种类型关系中辩证性地获得对自己和他人的再认识,并通过集体行动探索如何在社会化仪式背景下更好行动。儿童教养相关利益者(主要是父母)作为儿童“抓周”仪式的实际代理人,参与对他们符号的有意义、辨证性解构,试周物品、仪式过程等在与儿童身体运动和仪式过程的交互作用中被赋予各种深刻内涵和象征意义。仪式参与者、见证者借由仪式行为传递和仪式行为本身获得了辩证性的“认识”。因此,参与仪式活动而习得的知识在仪式活动的动态过程中,对儿童及其教养利益相关

24、者儿童教养观念建构和重建具有辩证性。“抓周”仪式符号寓意的知识(通过“抓周”仪式活动习得的生成和教学功能获得)为孩子成长为“家族中的优秀后辈”、社会人等社会化身份,提供了一个更坚实的基础,它作为家庭、家族和社会身份的共同来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通过“抓周”仪式活动习得的仪式知识本质上是辩证的,体现在“抓周”仪式参与者及其代理人经验学习的具体仪式语境中主要是公共的,但也有个人的,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沉思的,主要是经验的,但也有认知和概念的,与其他参与者相互关联,但也有单独的表现。例如,宋代楼钥所写阿虞试晬戏作:“阿虞匍匐晬盘中,事事都拿要学翁。最是传家清白处,不将双手向顽铜。”24 便突显了“抓

25、周”仪式知识的辩证性。(二)仪式过程确立并形成儿童社会身份价值性 通过“抓周”仪式活动习得的仪式知识为孩子社会身份形成具有价值性。同时,参与仪式的全体在场人员亦能从仪式知识中收获价值。一方面,“仪式符号不仅仅是代表已知事物的符号;人们感觉它们具有仪式效力,被赋予来自未知来源的力量”2553。在这种情况下,“抓周”仪式中“儿童抓取物品”等作为一种核心的仪式象征载体,具有一种单一的力量,可以诉诸并解读出家庭、家族中普遍存在并被矢志践行的核心教养理念等价值观构架。在儿童教养利益相关群体日后对儿童的教养过程和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抓周”仪式知识发挥教育引导的价值作用,主要是在传递与家庭、家族业已形成并践

26、行的既有秩序和价值理念,这些都是家庭、家族延续至今留下的珍贵记忆。另一方面,仪式活动知识的价值不仅对儿童及其代理人产生影响和作用,参与“抓周”仪式的其他家族成员,在仪式过程中,也会主动或被动遇见各种仪式符号、礼拜仪式的形式48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3 年第 2 期 以及不同参与者,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提供了蕴含其间的家庭、家族历史和重要价值观念等形式和内容的知识,借助“抓周”仪式活动的举行,家族其他成员实现了提升和发展。仪式活动在个人、家庭和家族等不同层面产生强大意义,激发个人和集体的承诺。因此,仪式活动、符号等能够作用于与之接触的所有人(更多是婴儿“抓周”现场的亲历者),从而激发家

27、庭、家族成员共同引导婴儿向预设行为方向发展的共同欲望水平。所以,“抓周”仪式知识能有效引导儿童、儿童教养利益相关者、家族其他成员接纳、深化家族的儿童教养观念等核心价值理念,并进一步加强族群的社会关系秩序与结构,传递家族核心价值观念,同时也能促进和维持社会既有关系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作为“抓周”仪式活动的重要价值信条,通过信条本身可以增强家庭、家族内部的结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际上,家庭、家族成员共同参与并见证的“抓周”仪式活动则意味着对家族、家庭认同的重要和必要的价值观和原则达成整体共识。五、幼儿“抓周”仪式活动生发的家庭教育功能(一)传递家庭、家族中普遍遵循的儿童教养观念 詹宁斯(Jennin

28、gs)介绍了仪式活动传递知识的功能,有决定性的重要性仪式在世界上形成一种存在方式的重要性尤其受到关注。这也揭示了“抓周”仪式在民间流传实践和地域广泛的原因。究其原因,“抓周”仪式行为不在于阐释理论知识,也不在于对“儿童所抓之物预测未来发展”蕴含神秘知识的戏剧化演示26。相反,“抓周”仪式行为传递的是大量信息,并只能通过仪式行为本身习得。这是一个“新生儿”融入家族现有人际关系体系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开启仪式,也是儿童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启动仪式。其中,最为重要的抓手确立和强化“家族儿童教养观念”,可以最大限度地预测和培养“家族的优秀后辈”,并能有限抑制可能破坏家族内部团结的相反规范和原则。因而,“

29、抓周”仪式活动本身可以被看成是家庭、家族中具有战略性的社会化过程。在“抓周”仪式进行过程中,直接体现出来的是家庭教养经验的交流功能,目的在于加强和不断巩固全体家族成员的战略目标(或愿景),实现更好的家庭教养,培养更优秀的后辈。“抓周”仪式的举行传达并确认了家庭、家族教养经验的特殊性质,这在家族传承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对儿童、家族成员发展都很重要。通过肯定家庭、家族中普遍遵循的儿童教养观念,“抓周”仪式过程不断寻求调节、维持并再次确认儿童即将置身社会生活可能会出现的观念和行为的变化。为了保持家庭、家族的内部稳定和长远发展,“抓周”仪式通常会摆放各种体现家庭、家族独特教养意蕴的物品,这些都能增强参与仪

30、式全体成员对家族儿童教养观念的认同感。罗伯特伍斯诺(Robert Wuthnow)也认为,仪式具有“行为的象征性表达方面,通常以相对戏剧化或正式的方式传达社会关系(性质)的某些信息”27。在四川省 D 农村地区的“抓周”仪式中,陈列的各式“抓周”物品、外公送来的长命锁、外婆采购的衣物、其他家族成员的伴手礼等仪式象征符号,从微观层面上传达了家族不同成员的个体教养经验和育儿期望,仪式过程促进了家族儿童教养观念的“共同价值”的形成。特纳(Turner)进一步指出,“符号既有理论功能,也有认知功能”,它们“激发情感,表达和调动欲望”2561。这种家族儿童教养观念的统一效果是围绕“抓周”仪式主题和家族成

31、员儿童教养经验资源共同组织起来的,而且这些主题和经验资源是相互被认可的,家族儿童教养经验则借由家族成员传递给儿童教养的直接相关利益群体,并继续在儿童生命中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被视为家族教养观念预设的“更优秀的后辈”。(二)创生儿童当下养育过程及其未来发展的新理解 基于阿诺德范根内普(Arnold Van Gennep)对仪式三方结构的理解28,本研究引入了仪式过程中固有的动态和变革力量来研究“抓周”仪式的创生功能。“抓周”仪式过程中有助于儿童教养相关利益群体通过仪式过程中的各种构成元素探索审视、反思和生成对儿童当下养育过程和儿童未来发展的新理解29。“抓周”仪式活动作为一种家庭游戏性质的戏

32、剧化仪式,为儿童教养相关利益群体提供儿童潜力发现/发展的探索和新发现的模式,仪式知识的生成模式促使仪式活动的在场参与者(特别是儿童教养相关利益群体)超越既定的现实认知和体验界限,引导他们走向意想不到的不确定性新结局2。具体而言,“抓周”仪式活动现场任何人不知道儿童抓取物的成功结果,其中也包括参与的儿童身体小肌肉“拈周”运动本身。与此同时,詹宁斯(Jennings)介绍了仪式行为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仪式的功能特别表现出民众在寻求新的意义和目的感的过程中。仪式活动可以作为一种探究和发现的方式,仪式具有生成功能,并对我们理解民众在执行的仪式中如何作为对重要知识教育天地 王 亚:幼儿“抓周

33、”仪式活动的家庭教育价值探析 49 体系的生成性发现非常重要,这些知识体系对民众集体认同感的转变过程至关重要。具体而言,“抓周”仪式是有一个特定的时间和限制条件,在这个时间和条件范围内,仪式参与者特别是儿童教养相关利益群体会因儿童身体展示的无意义探寻、拈周、成功等身体仪式符号,从固化的规范结构中解放出来,并处于社会文化秩序的中间与中间状态。形塑了“抓周”仪式儿童身体活动和认知之间的“非平衡态”,形成了“抓周”仪式过程与结果“边缘化”状态。通常的家庭和家族已经确立并践行的既有秩序则被暂停或颠倒,以允许在场参与者(特别是儿童教养相关利益群体)重新评估现有秩序结构对儿童当下教养和未来发展的可塑性创造

34、过程。其中,边缘性的特点是高度的象征性阐述,并且简化了复杂的家庭、家族既有秩序和规范。在仪式的最后阶段,象征性解读者与最后阶段的主体行为结果体现了非对等的立场,并在这些主体之间(主要是“抓周”儿童与儿童教养相关利益者之间)往往存在着“非对等的非身份”,这一点在特纳(Turner)的 象征之林:恩登布仪式的各方面(The Forest of Symbols:Aspects of Ndembu Ritual)25 170中得到了印证。特纳(Turner)认为“非对等的非身份”的形成来源于家庭和家族既有秩序和规范的隐形性、模糊性,所有这些特性在阈期限制内(未仪式活动的时候)都是明显而有特点地存在于家

35、庭、家族成员的日常实践和观念中。“抓周”仪式活动的出现,则在参与者间创造了看似对等实则不对等的动态关系。在“抓周”仪式中,一方面,由于家庭、家族儿童教养经验和观念上处于权威位势,心理倾向和客观要求双重指向儿童服从长辈代表的“教养经验和观念”,即儿童所抓之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抓之物都会受到来自权威知识的加持,被赋予儿童美好未来的良好寓意象征,这是家庭、家族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重要体现。“抓周”成功并在家族参与者送上的祝福氛围中推向高潮,达到了仪式的另一个阈值极限期,他们被赋予了来自时间和空间的象征意义,此时的重要仪式是儿童教养利益相关者(主要是父母)会带着儿童逐一向宾客敬酒的仪式,作为代理人,

36、“抓周”仪式过程后的父母进行的敬酒仪式则创造性地代为承认儿童的家庭、家族归属感以及对现有秩序和规范的认可与有效性。同时,儿童父母则处于“中间(家族教养观念与家庭教养理念的中间)和中间(儿童现有教养模式与儿童未来发展模式的中间)”的状态,这种状态被认为是一个接受儿童发展新愿景和对儿童教养观念进行创造性解释的“产房”30。因此,当儿童及其相关利益群体寻求新生儿到家族中社会角色成员的重大转变时,处于两个阈值极限期的“抓周”仪式活动,创造了关注儿童教养和发展的生成性空间。六、结语 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依法带娃”双重现实话语背景下,挖掘民间流传广泛、历史悠久的社区典型仪式活动的教育意蕴,本研究

37、通过对四川省 D 农村地区的“抓周”仪式活动的调查研究发现,“抓周”仪式活动不仅仅是地方传统的民间生育习俗仪式的重要符号,更是当地家族和家庭传递教养知识、核心价值理念的有效路径。“抓周”仪式活动的整个过程内蕴深厚的家庭、家族教育意蕴,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为现代教育提供有效镜鉴。参考文献 1 MEAD M.Coming of Age in Samoa:A Study of Adolescence and Sex in Primitive Societies M.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78:41-45.2 SON T D.Ritual Practi

38、ce as a Process of Knowing: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Ritual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Congregational Identity DevelopmentJ.Journal of Christian Educ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5,8:31-65.3 王荣,滕星.特纳的仪式理论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16,27(4):11-17.4 英吉卓玛,张俊豪.少数民族民间仪式的教育功能:青海省 W 村落“六月会”仪式的教育人类学分析 J.三 峡 大

39、 学 学 报(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2017,39(5):41-43.5 方德佺.“抓周”不在“满月”时J.语文月刊,2016(2):43.6 黎金祥.“洗三”是“抓周”吗J.咬文嚼字,2014(3):45.7 李文静,王羿.浅析人生礼俗中的服饰:周岁礼服饰J.西部皮革,2021(14):27-28.8 傅秉全.试晬与晬盤J.紫禁城,1986:45+2.9 吴德宏.清代鎏金银抓周筛J.收藏,2010(8):99.10 黄晓.“抓周”仪式的文化解读D.合肥:安徽大学,2012.11 谢丽霞.生命的开端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12 云栖君.宝玉抓周与“标签效应”:孩子不成器从小就

40、知道?J.意林文汇,2018(12):25-29.13 江岸.抓周能抓出一生成就吗J.小康,2018(18):85.14 刘艳.借助主题宴会 抢占餐饮商机:以圆梦抓周宴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7(3):250-251.15 杨阳.基于闽南地域特色的抓周文化的产品开发设计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15.50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3 年第 2 期 16 王立中.朝鲜族婴儿的抓周晬桌习俗J.中国食品,1998(7):26.17 韩云洁.羌族生命礼仪的教育意蕴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9,36(1):26-31.18 吴文诩.北京发出首份家庭教育令为人父母必须“依法带娃”N.新华每日电讯,2

41、022-02-15(9).19 D市档案馆.2021年D市概况EB/OL.(2021-07-12)2022-02-15.http:/ 129458/2021-07/12/content_b44bbe57dfac4448a7feed26acadb729.shtml.20 BELL C.Ritual Theory,Ritual PracticeM.New York and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9-10.21 SHILS E.“Ritual and Crisis,”in The Religious Situation:1968,ed.Donald

42、R.CutlerM.Boston:Beacon Press,1968:736.22 文徵明.文征明全集上M.周道振,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8.23 GEETZ C.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M.New York:Basic Books,1973:112-113.24 赵旭东,张学松,张宏远.中国古代童趣诗注评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286.25 TURNER V.The Forests of Symbols:Aspects of Ndembu RitualM.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

43、ity Press,1967.26 TURNER V.From Ritual to Theatre:The Human Seriousness of PlayM.New York:PAJ Publications,2001:44-45.27 DRIVER T F.The Magic of Ritual:Our Need for Liberating Rites that Transform Our Lives and Our CommunitiesM.New York:HarperCollins Publishers,1991:109.28 VAN GENNEP A.Les Rites de

44、PassageM.Editions A&J Picard,2011:178-181.29 王亚,胥媛媛,戴义凤.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基础教育改革共同体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104-108.30 TURNER V.The Anthropology of PerformanceM.New York:PAJ Publications,1988:170-173.Analysis of the Family Educational Value of One-year-old Catch WANG Ya(Aba Teachers University,Wenchuan Sichuan 6

45、23002,China)Abstract:The educational context for children is not only the formal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the school area,but also the informal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the family area,of which folk community rituals are an effective part.In the context of the double discourses of the promotion of

46、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bringing up childr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ypical community rituals with wide spread and a long history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mirror for modern family education.This stud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tual theory,investigates

47、 the ritual activities of one-year-old catch in rural areas of D district in Sichuan.It also examines the family education value of One-year-old Catch from three aspects:the acquisition of family parenting knowledge,the family education attributes of ritual knowledge and the family education functions.Keywords:Sichuan Province;One-year-old Catch;Educational value;Family educ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