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5 2023.7 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百年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时期创造、传承、弘扬和发展的先进文化,具有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特质。它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的党的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坚定信念和精神追求,体现了精忠报国、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和价值取向,集聚了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与时俱进的民族和时代精神,具有跨越时空、亘古恒久的文化价值。红色文化是弘扬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文化力量和精神支撑。江西宜春作为湘赣交界的重要地区,一直被视为兵家发起战争和革命的重要根据地。得益于其显著的地理位置优势,宜春
2、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红色资源,孕育了深厚而持久的宜春红色文化。一、宜春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一)基本内涵宜春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与湖南紧邻,自古以来就是湘赣边重要的战争和革命根据地。宜春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传统和光荣历史,红色文化资源丰厚。狭义上来说,宜春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宜春地区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广义上来说,宜春红色文化除了包含物质形态的革命精神内涵,还应该包括革命遗址、遗迹、书信、戏曲、文艺作品、纪念馆和陵园等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对推动江西乃至全国的革命运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长期以来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资源,
3、具有独特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育人的重要价值。(二)主要特征1.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宜春作为老革命根据地,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春袁州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工农武装,坐拥湘赣鄂革命根据地旧址、“秋收起义毛泽东化险为夷”旧址、上高县抗日会战遗址、万载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多个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此外,基金项目:本文系宜春市社科研究“十四五”(2 0 2 3 年)一般课题“宜春红色文化在本土大学生群体传承中的困境与对策探究”(项目编号:2 3 S K 1 0 0)研究成果。宜春红色文化在本土大学生群体传承中的困境与对策探究 孙雪琴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一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创造、发
4、展和延续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培养品德和塑造社会主义接班人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湘赣边重要的革命阵地,宜春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宜春红色文化在本土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引领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传承红色传统和基因方面具有关键地位。为了加强宜春红色文化对本土大学生的思想感召和价值引领,更好地传承宜春红色文化,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宜春红色文化的内涵,了解和掌握它的主要特征,挖掘它在本土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探索宜春红色文化在本土大学生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加强和改善传承效果
5、的对策。关键词:宜春红色文化;本土大学生;传承困境;对策1362023.7 红色文化宜春的革命纪念馆里收藏着各式各样、意蕴深远的革命文物,如国家一级文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印章、毛主席当年带领红一团转战宜春高安时使用过的马灯和穿过的草鞋、铜鼓农民运动的先驱李建康烈士牺牲前一封未完成的革命遗书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景一物总关情。宜春红色文化涵盖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无一不是有址可寻、有物可观、有史可言,宜春红色文化因此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统一。2.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统一。宜春红色文化是以红色文化为载体,依托宜春本地风土人情发展而来的,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和浓
6、厚的地方色彩。例如,由宜春市袁州区水江革命老区红色故事创作产生的著名民谣小洞村口送红军,以地处崇山峻岭间的袁州区水江乡为创作地,根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水江苏区红军部队与当地乡亲老百姓的红色革命故事为背景,运用符合赣西人民方言、曲调特点的词曲生动再现了水江军民一家亲的红色历史。每一首传唱的曲乐,每一句吟唱的歌词,都彰显了浓郁的宜春本土特色,受到了国内新华网、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认可。宜春红色文化因此兼具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统一。3.具有人民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主体。宜春红色文化源自革命历史,由宜春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弘扬,并在持续传承中得以创新、发展,因此具有人民性
7、和时代性的深刻烙印。例如,宜春市铜鼓县作为秋收起义发源地之一,是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其红色资源遍布全县,包括土地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遗迹和革命文物。在当地政府和居民的保护与开发下,革命旧址得到了修缮和维护,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在新时代的红色研学和红色旅游中继续回报社会和人民。宜春红色文化因此具有人民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二、宜春红色文化在本土大学生群体传承中的意义价值宜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宜春进行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同时也是江西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春红色文化与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以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等伟大实践相互辉映。通过利用宜春红色文化引导本土大学生
8、学习并传承本地优秀的革命传统和精神文化内涵,可以帮助红色文化中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信念,以及坚定自信的文化品格融入新时代高校青年学子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这样做将有助于他们成为红色江山的建设者、保卫者和接班人。(一)有利于厚植家国情怀,培育和谐风尚宜春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为教育和引导本土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素材。无论是宜春中心城区的袁州,还是地方县市如铜鼓、万载、高安、上高等地,到处都弥漫着红色革命的印记。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湘赣鄂烈士公园、红十六军驻军旧址等红色建筑遗迹遍布宜春,无
9、声地诠释着革命英雄们精忠报国、为国捐躯的家国情怀。让本土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宜春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先进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利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负面价值观的侵蚀。在传承宜春红色文化的进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有助于进一步营造和谐美丽、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二)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宜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在宜春地区革命斗争实践中创造的伟大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终生的崇高
10、信念。推动宜春红色文化在本土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有利于引导他们接受红色文化的浸润,补足精神之“钙”。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会议旧址、红色歌曲演唱会、书信文物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真实回顾党史和国史,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通过充分了解革命先烈爱党爱国、舍小家为大家的道德情操,他们能够加深对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感的认识和体悟。因此,对于本地高校大学生来说,宜春红色文化是巩固和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感的丰碑,也是教育引导他们接受红色基因感召、陶冶道德情操的指南。137 2023.7 红色文化(三)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传承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11、,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种信心源自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红色文化自信恰恰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本土高校青年大学生大力弘扬宜春红色文化,有利于帮助他们从生动具体的红色建筑、文物资源中增进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并为继承和发展宜春红色文化提供持续的内在牵引力,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在涵育人民、助推地方经济社会进步方面的传承实效。以位于宜春市奉新县的著名红色教育基地百丈山西塔村为例,该地是江西省第一批红色名村之一,曾是中共湘鄂赣省委临时机关所在地,也是中共修铜宜奉中心县委和红军
12、独立师师部所在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当地群众对身居红色沃土充满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注重对革命遗址保护修复的同时,积极宣传和开发村子的红色资源,让白塔山“红色名村”的声誉深入人心。这种努力大大推动了百丈山周边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书写了白塔山红色故土别样红的美丽篇章。三、宜春红色文化在本土传承中的现实困境尽管宜春红色文化在本土青年学子中发挥着重要的思想引领、价值导向和精神激励的育人作用,但其在本地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传承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制约因素。经过研究发现,宜春红色文化在本土大学生群体中传承的现实困境主要源于时空限制、宣传限制和高校红色教育的限制。(一)时空因素引发的不利条件
13、一般情况下,宜春本地的红色景点开放时间为工作日的 8 点至 17 点,而这段时间恰好是本地大学生上课和参加学校教学活动的时间。因此,即使身在宜春的大学生想要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或参加红色研学活动,仍然面临着时间冲突的问题。此外,宜春的红色景点分布分散,革命纪念地和烈士陵园等景点之间距离较远,并且交通不够便利。各大景区间和本地高校与红色景区之间的公共交通车次较少,周边配套的餐饮和住宿设施也不够完善。因此,学生在参观完一个红色遗址后,想要继续参观下一个展馆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此外,如果学生想在课余时间去参观红色景点,也需要经过多次转车换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因素导致了宜春地区的大学生对参观本
14、土红色文化景区的意愿不高,使得他们对宜春红色文化的学习、了解和传承受到限制。(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受众群体有限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运算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代的信息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课堂和实地考察,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和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获取新闻和知识。尽管宜春拥有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在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方面仍存在不足。大部分人一提到宜春,首先想到的是明月山和温泉,而不是宜春的红色文化。宜春作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其品牌宣传效果尚未形成。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时代,我们正处于全民阅读的时代。然而,宜春的红色文化在互联网和新媒体
15、的推广方面仍比较薄弱。许多年轻人无法像浏览新闻简报那样便捷地获取关于本土红色文化的知识。例如,当宜春本地居民打开短视频 APP“抖音”,点击“本地推荐”功能时,通常系统会推送与地方新闻、网红景点、美食打卡以及网络自媒体博主上传的短视频相关的内容,而有关本地红色景点、红色诗歌戏曲和英烈故事等的内容则相对较少。四、加强和改善宜春红色文化在本土大学生群体中传承效果的对策对宜春红色文化在本土大学生群体传承中面临的困境,我们应当予以足够重视,并从现实难题出发,有的放矢采取对策,最大限度提升其在本土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效果。(一)加大保护开发力度,畅通红色文化传承路径鉴于宜春红色革命遗址的开放时间与高校大学
16、生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冲突,宜春当地应优化保护和开发本土红色资源,创造有效的文化传承途径。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本地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力度。积极组织红色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调研走访革命老区,深入挖掘民间文化线索,搜集整理曾经被遗忘的红色典籍、革命故事和历史文物,并更新革命纪念馆的陈设和展品,使红色文化栩栩如生,提高年轻学子参观的兴趣和热情。1382023.7 红色文化通过这样的努力,使得大学生们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观“红色”景点,自发地向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迈出“特种兵”式旅游步伐。另一方面,针对红色景区运营管理和周边交通不便所带来的游客数量有限问题,宜春政府可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网络投票等方式了
17、解市民、学生等不同群体对景区开放时间的看法和需求。根据这些反馈,尽可能满足更多游客的参观需求。例如,可以与教育部门合作,了解大中小学生上下课时间,并根据此调整展馆的开放时间,也可以根据市民和学生的通勤时间,调整景区在节假日的管理安排。例如,在每周一或每周二,考虑到市民和学生普遍忙于学习和工作时,进行休息调整,而在周末双休日则正常开放,以确保游客有足够的时间来参观红色景点。(二)拓宽宣传交流渠道,打造地域特色品牌,焕发红色文化传承活力为了推进宜春红色文化在本地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效果,需要扩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影响力,并针对年轻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媒介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推广和文
18、化积累功能。针对目前线下旅游宣传为主的形式,宜春应全面扩展宣传交流渠道,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双向宣传。除了积极宣传红色旅游线下景点外,可以通过召开宜春红色文化研究论坛、学术交流会议等形式,邀请国内外红色文化专家、青年学者和大学生等聚集宜春,共同探讨本土红色基因传承的课题。同时,积极创办本土红色文化专刊,并公开征集相关的研究论文、新闻报道和学术期刊文章。此外,还可以招募一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对宜春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文化产品开发。设计宣传宜春红色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制作与之相关的手工艺品,并对民间广为传承的红色故事进行艺术加工,编排红色主题的歌曲、舞蹈、话剧和戏
19、曲等文艺作品。实施红色文化进校园、进村进社区等公益巡演活动,以强化宣传效果。同时,注重打造具有区域品牌特色的宣传渠道,通过红色文化的推广,提升宜春的知名度和形象。(三)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讲好宜春故事由于宜春高校在本地红色文化课程建设上相对薄弱,因此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广大高校学生更好地传承宜春红色文化变得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应将红色文化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位置,通过将红色文化纳入必修课和学分制度中,加强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自觉性。同时,红色文化教育需要与宜春本地的红色资源相结合,体现地域性和独特性。为此,高校可以考虑组建宜春红色文化教育教研中心,落实思想政治课教师
20、的岗前培训制度,并选拔一批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深厚教研资质的思政课老师以宜春红色革命历史为基础,编撰适用于本地大学生的教材和讲义。五、结语综上所述,宜春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宜春人民群众披荆斩棘、浴血奋斗的光辉历史,蕴含深厚的育人价值,在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宜春红色文化在本土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离不开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协同合作。我们应加大在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方面的力度,并在宣传推介方面拓宽渠道。同时,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与时俱进,以大学生喜闻乐见、方便适宜的形式展现和传播宜春红色文化,使其能够在校内外、课堂内外同频共振,让本地高校的大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学习和感知宜春红色文化。参考文献:1 邱小云.红色文化十讲 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21.2 战英.辽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3 高媛,李心愿.红色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J.包装工程,2023(S1).4 张莉,崔利萍.红色文化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作者单位: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责任编辑 殷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