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美丽的西双版纳》.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550463 上传时间:2025-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的西双版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美丽的西双版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美丽的西双版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美丽的西双版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美丽的西双版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江山多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利用各种资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积累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在学生对西双版纳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3引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4以同学们都熟悉的家乡景物为对象,选择一处,学习本文的写法,向同学介绍,加强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写作训练。教学目标: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

2、的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小标题,对照手法的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课堂评价为主要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前先学(完成预习题)美丽的西双版纳预习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狼狈( )贿赂( )傣家( )帐篷( ) 镶嵌( ) 焚香( )踱到( ) 斑斓( )平坝( )祈求( )2.对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驰:跑得很快,奔驰)

3、B.导游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遇到野象没什么。(描:描绘)C.傣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斑(斑:原指豹身上的花纹,喻指事物的一小部分)D.眼看那大家伙得意洋洋地将菠萝卷入口中还不忘用鼻子将竹签拔出来扔掉,真叫人有点哭笑不得。(洋洋:得意的样子)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带着兴趣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可查阅材料或上网)4.向家人或朋友介绍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淳厚的民俗风情。二、示标导入:1 导入: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葫芦丝乐曲作背景音乐。导语: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

4、特的韵味。2.交流预习情况: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图片。(过渡)我们来看著名作家李舵是如何把我们带入美丽的西双版纳3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引子,学生齐读。由归纳本部分内容及作用自然引入学习目标。4幻灯片展示本课学习目标三、课堂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组际交流互动(幻灯片展示)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幅画面,你自己做导游,带领大家去看一看作者笔下那美丽的景观吧。同学们也来评评哪位导游导得好。提出语言要求: 口语化;注意和身姿语言相结合;语言生动形象;串联词要自然有序。(每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二幅讨论、交流,编写导游词。学生上台讲解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画

5、面,并配上背景音乐,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3、学生展示 学生点评。4、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组织文章的好处。幻灯片展示文章结构,加深学生印象。文章共写了哪五幅画面?明确,齐读小标题。小标题的作用:句式整齐,结构匀称,提示内容,醒目得体。 这五幅画面可以分为怎样的两大类?明确: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风俗民情。5、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过渡:文章表现了西双版纳的景美、人美,这些都通过作者优美的语言来体现。 学生自主学习,任选文中片段进行品味、赏析,进一步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再次体会小标题的作用),以及对照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的

6、形象生动。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能参与一、二个小组的交流。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幻灯片展示: 竹楼映蓝天: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竹楼的外形,点明了小标题,突出了竹楼“映蓝天”的特征。)悠悠野象谷:(野象谷:恐怖对大象表演:有趣(拟人、比喻)妩媚傣寨水:(“打谷子”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喜爱 对“水中嬉戏”风情画:五彩斑斓,生活情趣赞赏 比喻)笑对生与死:(“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对比,乐观的人生态度)学生独立找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全班交流,朗读,师生共同品味其中蕴涵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

7、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示: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形容词6、拓展延伸:(可以以优美的散文形式,也可以以故事形式、图片形式等)(1)、学生自由展示收集到的西双版纳的其他风物人情(2)、小林去考导游证,其中一道考题是将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简缩成一篇250字左右的解说词,小林很为难,你能帮助他吗?7、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四、当堂达标:(一)、文意疏理:1、文章以一句歌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开篇,有什

8、么作用? 2、文章开头的一段文字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请从该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西双版纳景物特征的短语。接下来的五个片段则从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西双版纳,你知道是哪两个方面吗? (二)、精彩语段品析1、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赏心悦目,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深情。你能说说下列各比喻句的作用吗?(1)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2)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3)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2、阅读“悠悠野象谷”这一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运用对比

9、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意深的民俗风情。你能尽可能多地发现本段中的对比吗? (2)选文的第二段写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你知道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将大象的表演写得如此生动有趣吗?结合文中的词语试作分析。(三)、读写能力拓展1、课文主体部分的前四个片段分别扣住标题中的“树”、“竹”、“谷”、“水”等景物进行描写。有人认为,第五个小标题应与它们一致起来,将所描写的主要景物“庙”嵌入标题中。你会写出这个标题吗? 2、请仿照“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概括你游览一处名胜

10、的经历。教学反思:用多媒体画面增加了学生对西双版纳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事先设置好的画面也限制了学生的解说,如何物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物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体会语言美时采用老师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学生按例分组讨论交流。在学中逐步掌握分析语言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觉得语文的学习也是有章可循的,而不是无可抓处。学生觉得语文难学的难点也在这。体会语言所蕴含的感情也从最容易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和形容词入手,然后让学生朗读体会。写作训练也选择仿写,作文差的同学往往觉得无从下笔,不妨从仿写入手。当然对于写作好的同学就不必拘于形式,可任由发挥。总之,通过本课试图消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神秘感,消除畏难情绪,让他们知道语文是生动的,是可触可摸可感的。附板书设计: 美丽的西双版纳李舵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景美)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人美)笑对生与死-“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对比,乐观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