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版【教学目标】1、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写作方法。3、赏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重点难点】 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写作方法。 2、难点:赏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知识链接】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最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966公里。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一年分为两季,即雨季和旱季。雨季长达5个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
2、季长达7个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本区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又因距离海洋较近,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常年湿润多雨,所以森林繁茂密集,植物盛多。因此西双版纳被誉为“植物王国”。广大茂密的森林,给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息场所,已知有鸟类429种,占全国鸟类总数2/3,兽类67种,占全国兽类总数的16%, 西双版纳鸟兽种类之多,是国内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其中被列为世界性保护动物的有亚洲象、兀鹫、印支虎、金钱豹等;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牛、羚羊、 懒猴等13种,还有许多二、三类保护动物。因此西双版纳被誉为“动物王国”。【自
3、学导航】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澜沧(ln cng) 傣家(di) 蘑菇(m) 橘园(j) 蕨菜(ju) 村寨(zhi) 竹篾(mi) 竹笋(sn)一缕(l) 藤萝(lu) 贿赂(hul) 勐(mng)斑斓(ln) 戏嬉(x) 妩媚(wmi) 一簇(c)缅甸(min) 焚香(fn) 祈求(q)【合作探究】一、文意梳理1文章以一句歌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开篇,有什么作用?作者以一句歌词开篇,不仅点题,统领全文,还给全文抹上了浓浓的诗情画意。2文章开头的一段文字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请从该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西双版纳景物特征的短语。接下来的五个片段则从 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西
4、双版纳,你知道是哪两个方面吗?神奇秀丽 五个片段从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和质朴淳厚的人文景观两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二、精彩句段品析1以第一个片段“高高望天树”为范例,师生共同品味作者如何抓住特征描绘美丽的景色的。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高高望天树”这部分内容,同时思考:这部分景色有何特征?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作特点:如写其“高”用“直插蓝天”、“高约多米”。先用整体直观“直插蓝天”感受写出望天树笔直挺拔的特点,又用数字“约多米”准确全面展示事物特征。2学生自主学习,任选另四个片段之一进行品味、赏析,进一步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再次体会小标题的作用),以及对照
5、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的形象生动。 竹楼映蓝天: 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竹楼的外形,点明了小标题,突出了竹楼“映蓝天”的特征。) 悠悠野象谷: 野象谷:恐怖 对 大象表演:有趣 (拟人)比 妩媚傣寨水: “打谷子”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喜爱 对 “水中嬉戏”风情画:五彩斑斓,生活情趣赞赏 比 笑对生与死: (“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对比,乐观的人生态度) 3独立找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全班交流,朗读,师生共同品味其中蕴涵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提示: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形容词 4总结
6、全文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课后巩固】中考题型链接一、请仿照“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概括你游览一处名胜的经历。示例:这次,我终于来到了东方威尼斯苏州,在那和煦的春风里,游水乡周庄,听寒山钟声,赏狮林奇石,摄下了一张张甜蜜的笑脸,留下了一串串爽朗的笑声。二、阅读理解 家园落日莫怀戚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
7、,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我想起到过的许多地方,见过的各种落日。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
8、。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珠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9、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驼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最终承认:仅仅因为
10、它是家园落日。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1“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文章题为“家园落日”,但却先写家园之外的各种落日景象,其作用是 (2分)3作者笔下的落日极富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限四字短语)(3分)例:大海落日不尽人意戈壁落日 云海落日 平原落日 4联系全文品读语句:“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
11、说喂,看哪!”“这一切”指的是 (请用概括的语言回答)(1分)“我”为什么“很焦急”? (2分)5“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爱”为何“无法描述”?(3分) 6文章以议论抒情结尾,面对“家园的落日”,作者发出“那才是我的太阳啊”的感慨。你如何理解其中的深意?(3分) 【答案】1(2分)总领全文(奠定全文基调)(1分);点题(揭示文眼)(1分)。2(2分)为后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蓄势(1分),以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对家园落日的深深依恋(眷恋)之情(1分)。3(3分)戈壁落日泛黄古旧 云海落日飘渺柔曼 平原落日古朴自然 4(3分)家园落日时刻的美妙景色(1分) 家乡的落日自然宁静、柔和美丽,而当地的人们却习以为常并不关注,这让“我”格外失望(1分)。“很焦急”表现“我”对家园落日的深深眷恋之情,并希望与人们分享这份喜悦的心理(1分)。5(分)作者既感动于平日里家乡落日的和谐宁静(分),更感动于家乡落日中人与动物之间的纯真关爱(分)。在它们面前,一切美丽的语言仿佛都失去了力量,所以说这份“爱”“无法描述”(分)。6(分)家乡养育了我们并在我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1分)。他乡或许有一方供我们施展才华的天空,然而却不能替代我们对家乡的情感(1分)!只有家乡能够容纳懂得自己儿女的苦乐,所以,只有家乡的太阳才是“我”的太阳(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