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农业科学 2023(4):8284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文章编号:1002-1728(2023)04-0082-03 doi:10.3969/j.issn.1002-1728.2023.04.017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辽粳 1925 的选育及应用前景蒋洪波,姚继攀,刘 军,张 悦,沈 枫(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01)摘要:辽粳 1925 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2022 年 8 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中阐述了辽粳 1925 的选育过程和品种特征特性,并分析了辽粳 1925 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其应用
2、前景。关键词:水稻;辽粳 1925;优质食味;选育;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 S511.03文献标识码:B 消费者对大米的购买欲望通常受到稻米品质的影响,并且进一步影响稻米的生产、流通和销售。当前国内外评价稻米品质主要侧重于碾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 4 个方面1。其中蒸煮食味品质是指人们在食用米饭过程中通过感官留下的印象,通常用外观光泽、颜色、硬度、黏性、弹性、香气、饭粒完整性和综合口感等作为米饭食味品质的评价指标2。稻米的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直接反映稻谷的品质重要指标。辽粳 1925 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针对沈阳地区气候与地理环境,以高食味高产量相结合为育种
3、目标,通过优化性状与优势利用相结合,在沈阳、海南两地历经 6年,采用连续系谱选择方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1 品种选育过程2010 年冬在海南以辽星 1 号为母本,(C418/辽粳 9)子一代植株为父本杂交,收获杂交粒。2011 年春2012 年春 F1F3代在沈阳、海南两地混种混收;2012 年冬在 F4代海南混合种植,收获时选择优良株系 26 个;2013 年在沈阳单系种植,秋季决选出中晚熟优良单系 11 个;2014 年单系种植,秋季选留 1 个表现优异的株系进入下一年品比试验,同时做自然抗稻瘟病鉴定。2015 2016 年进行品比试验并稻瘟病鉴定,2016 年秋季G305 单系
4、号综合表现突出。20172018 年完成辽宁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联合品比程序,2019 年参加省区试中晚熟组预备试验,20202021 年参加省晚熟组区试,2021 年同时进行生产鉴定试验。2022 年 8 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辽审稻 20220009)。2 品种特征特性2.1 植物学特征辽粳 1925 是粳型常规水稻品种。秧苗健壮,根系发达,移栽发根力强,返青快。株型适中,株高 115 cm 左右,主茎 16 片叶,剑叶直立,叶色淡绿,颖壳色黄白,无芒。穗型半直立,穗长 16 18 cm,有效穗数 28.9 万穗/667m2,平均每穗144.7 粒,结实率 87.9%,千粒重
5、 25.6 g。2.2 生物学特征生育期 156 d,属中晚熟品种,在沈阳地区一般 4 月 2025 日育苗,5 月 2025 日插秧,8 月 5日左右抽穗,10 月上旬成熟。分蘖力较强,抗倒伏能力强,活秆成熟不早衰。抗寒性较好,灌浆速度快。区试两年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 1.7、3.7,田间表现抗穗颈稻瘟病(表 1)、稻曲病及条纹叶枯病。收稿日期:2023-03-28基金项目: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RC200424)作者简介:蒋洪波(1979-),男,安徽颍上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优质米水稻常规品种选育。E-mail:jhb926 第 4 期 蒋洪波等:优质食味水稻新品
6、种辽粳 1925 的选育及应用前景2.3 稻米品质特性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 81.6%,精米率 73.7%,整精米率 70.9%,粒长 5.1 mm,籽粒长宽比 1.9,垩白粒率 15%,垩白度 4.8%,透明度 1 级,碱消值 7.0级,胶稠度 70 mm,直链淀粉 17.8%,蛋白质5.9%,米质优。该品种突出特点是米质食味品质优秀,所内使用 STA1A 型米饭食味计连续多年测定值稳定在 80 以上,最高值 85。3 产量表现3.1 区域试验和生产鉴定试验结果20202021 年参加中晚熟组区域试验,2 年试验共 14 点次增产,1 点次减产,平均产量
7、10 122.2 kg/hm2,比对照辽粳 9 号增产 7.2%(表2)。2021 年参加中晚熟组生产鉴定试验 5 个点次,增产点次 100%,平均产量 10 139.4 kg/hm2,比对照辽粳 9 号增产 7.1%(表 3)。表 1 辽粳 1925 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抗病鉴定结果年份苗期接种反应病级反应型田间穗颈瘟病情(发病率%-病情指数-损失率%)盘锦大石桥苏家屯综合评价2020 年4MS9.5-2.3-1.70-0-01.3-0.1-1.0高抗2021 年4MS24.7-8.7-3.73.0-0.5-1.00-0-0抗表 2 辽粳 1925 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熟组区域试验结果年份试验
8、地点产量(kg/hm2)对照产量(kg/hm2)增产(%)2020 年辽宁天隆凌海9102.09220.5-1.3省盐碱地所8695.58095.57.4省水稻所10686.010047.06.4海城西四11305.59354.020.8灯塔东古城合作社9504.09304.52.1盖州西海农场11350.510450.58.6大石桥事务中心10150.59550.56.2平均10113.49431.87.22014 年辽宁天隆凌海9105.08505.07.0营口美沅研发中心11317.511184.01.2省盐碱地所8751.08316.05.2省水稻所10866.09852.010.3海
9、城西四11172.09505.517.5灯塔东古城合作社9588.09304.53.0盖州西海农场10117.59534.06.1平均10131.09457.37.12 年区试平均10122.29444.57.2表 3 辽粳 1925 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熟组生产鉴定试验结果年份试验地点产量(kg/hm2)对照产量(kg/hm2)增产(%)2014 年营口美沅研发中心11326.511001.03.0省盐碱地所9084.08235.010.3省水稻所9877.59333.05.8海城西四10903.59465.015.2灯塔东古城合作社9505.59324.01.9平均10139.49471.67
10、.138辽 宁 农 业 科 学 2023 年4 栽培技术要点根据辽粳 1925 特性,应稀播种育壮秧。在沈阳地区,大田育苗 4 月 1520 日播种,工厂化育苗 4 月 2025 日播种,播种前视天气情况提前 23 d 浸种,有利于发芽生根,浸种时可使用药剂防止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的发生。手插秧软盘育苗播种量 150200 g/m2,机插秧硬盘育苗播种量300350 g/m2。秧苗两叶一心期炼苗,控制水分,床面干裂或叶片打卷区域适当浇水润土,炼苗后及时补水,保持床面湿润,插秧前 57 d 进行晒床蹲苗。插秧期沈阳地区 5 月 2025 日,月末插完,行株距 30 cm(10 13.3)cm,每穴
11、 3 4苗。施肥管理要施足底肥,施肥时期适度前移,施肥量侧重前期,底肥、蘖肥、穗肥按照 5 4 1 分配,后期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和气候状况少追肥或者 不 追 肥。总 施 肥 量 以 纯 氮 计 150 200 kg/hm2,磷 100 150 kg/hm2,钾 100 150 kg/hm2,微肥适量施用。水的管理要做到脚窝水插秧免漂苗、浅水缓苗促生根、足水分蘖保证有效穗,分蘖末期晒田后干湿间歇管理。灌浆末期撤水不宜过早,以保持根系活力,促进活秆成熟籽粒饱满。5 效益及应用前景分析5.1 经济效益辽粳 1925 比其他常规品种稻米品质优越,配合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可以实现新品种良种良法的配
12、套,在优质稻谷单价较高的基础上,同时实现增产增收,农民通过实施工厂化育苗及机械化栽培等技术,节省育苗和移栽环节,实现节本增收。辽粳 1925 大米食味优越,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企业通过水稻种子和优质大米,合作社通过订单种植、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栽培,实现与种植销售普通稻米品种相比有较高的净利润。5.2 生态效益利用辽粳 1925 优质、高产、多抗的生态学特性,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在必需的化学防治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培育和保护有益生物,发挥生物有益物如野生天敌、病原物等的控害效果,避免过量施用农药,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在粮食中的残留;加强农田水肥一体化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施
13、氮磷钾化肥、秸秆还田等措施,能够充分利用和保护有机资源,减轻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降低面源污染,改善水质,形成农业生产体系的良性循环;有机资源的利用,不仅有助于减少农业污染,改善水质,提高土壤肥力,保持生物多样性,还能够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社会,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措施。5.3 应用前景辽梗 1925 具有优质食味兼顾高产、高抗的特点,根据省水稻区试和生产鉴定及多点示范试种结果,省内可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推广和应用该品种能够提升这些地区优质食味稻米的大众认可度,扩大优质食味稻米的社会影响力,提升育种工作者在优质食味育种方面的意识,推动沈阳及本省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从而达到优质稻米市场生产与需求的良性循环。利用辽粳1925 及其衍生材料育成的一大批能够适应不同生态区的新质源和中间材料应用于育种,丰富了辽宁省水稻品种资源,极大地加速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推动优质稻米的生产、增强优质稻米的竞争力、促进优质米产业的发展,对实现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增收增效,保证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 李俊辉,朱智伟,谢黎虹,等.我国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稻米,2008(2):812.2 王志东,周少川,王重荣,等.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籼稻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J.中国稻米,2021,27(1):38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