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9161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时代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时代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0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新时代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汤鑫鑫(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30)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将其结构体系中有效的思想理念融入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物尽其用地把它的教化效能激发出来,这对于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来说,发挥着极为关键的功效。但目前在融入工作实施的现实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欠佳,无法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助推作用。为了更好地完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必须要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寻求更好的方法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

2、化的融入,为高校思政工作增添新动力,更有效地将大学生塑造成为知荣辱、明事理的时代新人。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含价值的有效因素激发出来,物尽其用地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它的教化作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坚守住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新时代面临国际与国内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环境,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必须探索更切实完善的方法去优化融入工作。一、新时代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必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

3、化体系中蕴含的民族因素思想价值资源对于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当今时代发展的现实、国际形势格局的变化,以及融入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向我们提出了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一)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我们提出的全新要求,也是保护大学生价值观念免受市场经济、多元文化冲击、有效提高其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的现实需要,更是让他们顺利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渠道。大学生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承担着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

4、化是增强民族认同和民族自信的强劲利器,要善于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民族认同和责任意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也是民族文化自信。更加深入地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并有效促使他们自觉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是当今时代发展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二)国际形势格局变化的要求当今正处于百年大变局之下,国际力量此消彼长,地缘政治格局加剧演变,世界环境风云变幻,争端此起彼伏、复杂多变。随着百年大变局的到来,世界秩序处在大调整、大革新的阶段,进入 21 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伴随经济全球化与科学信息技术

5、的迅猛发展,全球各国逐渐成为密切联系、利益交杂的整体。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一些年轻人推崇外来文化,缺乏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渗透对71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大学生成长过程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国际形势格局变化带来的冲击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三)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作的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针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展开起到强大增益效果和有效补充作用。高校作为承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有这个责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追求融入到对大学生的

6、教育和交流中。要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陶冶大学生的心境,让大学生塑造理想人格,最终成为拥有民族文化基因的新时代人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珍贵的道德理念与价值精髓,有利于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存在的方法单一、载体单调、契合效果低、学生认同感较低等问题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不顺。因此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要适时、科学地添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有利于丰富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同时,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文化修养,为新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更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二、新时代中华优秀传

7、统文化融入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对于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融入过程中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融入的成效不佳,这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思考的现实问题。(一)主体认同感较低新时代大学生在西方文化大势渗透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他们大多喜欢看好莱坞电影、吃西餐或洋快餐等,然而对于传统文化、经典名著、传统风俗等却认识不足。绝大部分高校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持着不热衷也并不关注的态度,仅有极少数的大学生表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而且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传统文化知识匮乏的问题。此外,经济全球化深入影响下受到多元思潮的冲

8、击,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功利化、利己思想倾向,甚至有部分大学生缺乏礼仪修养,行为举止不文明,没有担当意识,与新时代大学生身份极为不符。还有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庆祝中产生的漠视情绪,以及他们乐于追捧、大肆庆祝各种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行为,让中国传统文化因素逐渐蒙尘,实在令人痛心。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美德、传统节日等蕴含丰富价值资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冷淡,映照着他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信仰的缺失,造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作不顺的情况。除了大学生自身,思政课教师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程推进的主体,虽然思政教师一般都具有非常深厚的思想政治专业素养,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仍与不足。部

9、分思政课任课教师没有顺利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性,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不能有效照顾到学生群体的思想与实际问题,因此大学生的接受程度有限,无法获得共识、得到学生们的认同。(二)融入环境不乐观科学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让全球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更加密切,多元思潮导致西方文化强势渗入,大学生群体在西方文化的强力冲击下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缺乏正确严谨的认知。大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数更加注重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学习与认知。而且部分高校仍处于机械融入的阶段,过于表面形式化、强硬说教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不良的教学设计环境达不到内化于心、外

10、化于行的理想教育效果。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重视家庭教育对于提高和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关键性,让大学生担当起新时代发展的历史使命是高校思政工作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清华大学 110 周年校庆时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家庭教育最独特的优势就是潜移默化地形成和规范子女价值观与人生观,但由于家庭伦理地缺失导致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淡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工作遭受强大的阻力。种种复杂不利的外部环境因素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工作在新时代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三)与现实生活的脱离中华优秀传统

11、文化要想更加有效的融入,就要深入到大学生他们的实际生活中,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减少大学生的距离感与陌生感,推进融入工作的进行。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严重脱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没有真正渗入到大学生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政课的传统灌输模式以及内容的死板枯燥无不让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情况严重阻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而且大部分高校出现课堂理论与课下实践严重分离的问题。大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单调的理论知识灌输,在课下因为没有利用有效方式巩固教育反而出现淡忘课堂知识的情形。马克思说过:“全部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只关注在课堂上单调传授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重视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与现实脱离,融入遭受到较大的阻力。三、新时代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方法面对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工作中出现的种种72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问题,以及时代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必须结合现实情况,用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调动一切有用资源,优化融入工作,尽最大可能去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教化作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一)贴近生活实际,增强主体认同感正是因为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距离感和抵触情绪,才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进程不顺。因此要想优化融入工作,就要尽可能地贴近大

13、学生的现实生活,对此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教师的教化等方法来拉近大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进程顺利进行,要利用好校园环境,将相关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思想理念等内容融入到高校制度文化的系统建设中,积极开展有关内容的校园活动,营造校园教育文化氛围。利用主题日、文化月、社团竞赛等有趣活动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校园环境洋溢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让大学生切身实地徜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其魅力,认同其价值,主动感受它、接受它。同时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反思自身的认知程度以及传统文化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以身作

14、则成为大学生们的榜样示范力量,改变以往单调灌输的传统模式,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相互平等的高度进行交流沟通。利用新奇生动的方式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学会利用新媒体平台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并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优化融入环境,形成传统文化教育合力环境的影响是极为深远和潜移默化的,对于大学生思政工作更是如此。要利用好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的渲染作用,形成推动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强大合力,借此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化和改进融入工作。社会层面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工作提供有利的大环境,要搭建好中华优秀传统

15、文化传承的社会平台,利用好纪念馆、历史遗址等蕴含丰富传统文化因素的社会资源,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基调。除了社会环境的助力,学校、课堂都是大学生生活时间分布最多的场所,也是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作顺利进行更为直接、更为关键的因素。要发挥高校思政课堂的主阵地作用,重视思政课堂的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入到高校系统课程的计划中,不仅是作为公共课只发挥增加大学生趣味性的作用,而是把相关内容放到专业必修课程的设计中,通过系统有机、深入切实的专业教育,切实增强大学生的认可与肯定,提升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高校要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自觉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价值理念等,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6、理解或把握。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作用,推进提升高校课堂质量,以此助推融入的优化工作。优化融入工作,不仅要利用社会大环境、发挥高校课堂作用,也要密切联系家庭,将三方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传统文化的教育合力。“家长要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利用社会、学校与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优化工作顺利进行。(三)强化实践教育,助力融入发展课堂理论固然重要,但课外实践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课外实践是对课堂理论的填充与延伸。高校应增强学校实践教学规划,积极提倡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现有资源,鼓励大学生加入到主题实践

17、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公益志愿活动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吸引力。高校既要加强课堂理论宣讲作用,也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以实践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作的顺利进行。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创新的可能性,要积极利用微电影、公益广告、AI 智能推广等新媒体方式,解决融入工作中出现的枯燥化、强硬化问题。以更加新颖的方式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接受度,因而更加有效地去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工作质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地成为其发展的有效推力。新时代我们正在走向新征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挖掘其中良好的价值理念和教

18、育理念,面对融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逃避,找寻系统、科学的方法,利用好社会资源以及新媒体资源,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改进和优化融入模式、融入内容。这项工作注定是长期而复杂的,中途必然会出现挫折,切不可忽视任何细小的环节,正确判断形势并根据时局趋势即时调整融入对策,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应有的价值光辉,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和发展。参考文献:1 罗国杰.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与“糟粕”J.道德与文明,2012(01):5-9.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 迟成勇.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 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63-67.4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N.中国教育报,2014-04-0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