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课题第五章 病毒课型新课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结构特点和繁殖方式。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3.认识病毒对人类的害与利的两面性,确立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重难点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教学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教法学法讨论法、观察法、合作学习。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教师活动:提问全体同学:已经学过的各种动植物真菌细菌,都是由什么基本结构构成的?进一步提问:是不是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见过病毒么?病毒多大?细菌大还是病毒大?学生活动:细胞,病毒不是由细胞构成;没
2、见过,因为太小了,比细菌还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看到,没有细胞结构。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病毒了解多少。二、示标导入教师活动:给学生提供不同形态病毒的图片。提出问题:儿童手足口病、艾滋病、禽流感这些让人生畏的疾病的罪魁祸首是什么?通过观察给出的图片,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有哪些与病毒有关的疾病。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个体如此微小的病毒,为什么能引起多种疾病?学生活动:按展示的图片进行分析,思考,积极回答。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病毒虽然个体微小,但是对我们影响甚大。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1:病毒的发现:19世纪,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比细菌还小的“滤过
3、性病毒”。后来其他科学家也证明了有滤过性病毒。教师活动:提供烟草花叶的正常叶和病叶。学生观察图片并自主阅读教材。适时提出问题:哪位科学家通过什么实验如何发现了病毒?找出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让学生明确一点:病毒的发现与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分不开。学生活动:利用教师提供的图片结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先自主学习找出病毒的发现过程。与小组成员分享交流。设计意图: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教学环节22:病毒的种类教师活动:首先明确一个知识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展示不同种类的病毒图片,引导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对病毒分类并分别举例。 教师: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病毒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比细菌
4、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其大小。学生活动:根据给出的图片结合教材对病毒进行分类。(1)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称为植物病毒,例如烟草花叶病毒。(2)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或动物细胞内的病毒,称为动物病毒,例如流行感冒病毒。(3)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称为细菌病毒,也叫作噬菌体,例如大肠杆菌噬菌体。教师: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设计意图 :了解病毒的分类方法和依据。教学环节33: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教师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结构这么简单的病毒,是怎样生活的?怎样繁殖的?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重点讲授病毒的繁殖方式。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
5、容,听教师讲解,理解病毒的繁殖方式。学生讨论回答: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也是它的繁殖方式。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病毒的繁殖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教学环节4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活动:引导全班学生分组,进行辩论,分别说出病毒对人类有害之处和可供人们利用之处。学生活动:按自己自学和搜集到的内容进行辩论。设计意图:知道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说出有利和有害的方面。四、练测促学:(1)根据寄生的类型,艾滋病病毒应属于_病毒,其结构和其他类型的病毒一样,都只有_组成的外壳和
6、由_组成的核心。(2)有的同学说,艾滋病病毒的生命力很强,它甚至脱离寄主的活细胞后几年仍能独立地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试分析说明该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给动植物和人类带来极大危害,但也可以利用病毒造福人类!同学们能不能举例子?板书设计第五节 病毒一、病毒的发现:19世纪末,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 现滤过性病毒。二、病毒的种类: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三、病毒的结构: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四、病毒的生活方式:营寄生生活,利用活细胞的物质制造新病毒。五、与人类的关系:有害方面,有利方面,造福人类。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